🌞 #林昀儒 家庭教養觀念「讓孩子自由發展、從小讓他自己做決定💪」&「孩子的 #挫折感其實是後天學習 來的💔」
「昀儒是最不像選手的選手,我們就順著他個性走,能走到哪裡,我們就盡量支持他,不會改變他」
「比賽表現常超乎我預期,能力不一定比別人好,但賽中可以表現到實力的百分之八、九十✨」昀儒父親採訪說道
我覺得昀儒能成為這世代桌球閃耀新星,目前世界男單排名已高至第5 (2021年8月),除了努力、天分,家庭教育也是佔有很大的角色。🌟
昀儒父親是宜蘭大學的教授,母親是壯圍國中校長,家庭教育氛圍充滿愛與自由💟父母不會限制孩子的目標,也不侷限孩子的發展,從小讓他自己做決定,最後昀儒決定往桌球奧運選手目標邁進,也從旁給予全力支持。🏓
昀儒父親分享過一件有趣的事:「國小教練曾經讓昀儒贏的時候要大聲吶喊,來提振士氣」但因為不符合昀儒本身的性格,爸爸和教練進行溝通,希望照著昀儒最舒服的方式進行比賽就可以了,由此可知,他們給昀儒最大的發揮空間,不會有過多的干涉👏
--
美國認知療法之父Aaron Beck曾說過:「對子女督促 #過嚴的父母。也許可以逼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卻也會使子女養成 #不安、#依賴、#膽怯、敢怒不敢言、不喜求和、不愛做勞心工作,以及不喜歡參加有創造性的活動等缺點。」🥶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Diesterweg)也說:
「父母給孩子自由的發展空間,不是對孩子放手不管,而是根據孩子的意願 #順應孩子的天性,而對孩子加以合理引導,讓孩子自主的發展,讓孩子更加愉快、健康、自由的成長。」😁
「很多父母 #溺愛孩子,怕孩子受到任何傷害,因而剝奪了孩子的自由發展空間。事事替孩子包辦,使孩子不但失去了動手能力,而且缺乏獨立的精神,形成了懦弱的性格,這必將影響到孩子將來的發展。」
--
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的挫折感其實是後天學習來的」
當孩子做的不好時候,許多大人會在孩子一旁比較,這個比較的現象,就會讓孩子用這些負面想法去評價自己。所以當他們面對失敗或困難時,就會感到不開心產生挫折感。
孩子如果經常 #被限制 或是 #指責,就會認為他沒有能力勝任任何事情,對什麼事情都不想也不敢嘗試,或是輕易放棄。🌧
因此當孩子遇到失敗時,大人應該要將焦點放在孩子是否 #願意嘗試、努力上面,而不是一直將焦點放在結果上。讓孩子明白只要盡力就會有進步,孩子不會因為失敗而感覺到被比較,更不會因為失敗而感覺到大家不喜歡他們。
--
但其實在養育小孩子的過程,#自由與管教的界線 真的很難拿捏💦
希望小孩獨立自由探索,但也是很擔心小孩受傷,或行徑或來越誇張
適度壓力可以 #激發潛能,但過度壓力便會打擊自信心
教養難的地方就在每個家庭和小孩情況不同
從來沒有一個正確答案🎯
但適性發展不侷限小孩的喜好,給予小孩充分自由,並適時讚美的話語鼓勵孩子👍讓小孩知道 #挫折雖必然發生卻不可怕,也無損自我價值,慢慢建立成就感與自信心💪
辛苦的爸媽大家一起努力培養更多 #正向思考、#獨立性強、責任心強的小孩吧!🥰
--
圖片來自 拍謝少女✨
🔖 下載網址 https://giphy.com/gifs/Yu3WVlpkpMV2pb0Zn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loveelva0824,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Tunes ➲http://goo.gl/OHpm9G KKBOX ➲http://goo.gl/X77xnU myMusic ➲http://goo.gl/V5hncn Omusic ➲http://goo.gl/kuhVl2 Spotify ➲http://goo.gl/T0QVo7 不解釋...
自由與管教的界線 在 loveelva0824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iTunes ➲http://goo.gl/OHpm9G
KKBOX ➲http://goo.gl/X77xnU
myMusic ➲http://goo.gl/V5hncn
Omusic ➲http://goo.gl/kuhVl2
Spotify ➲http://goo.gl/T0QVo7
不解釋親吻
體溫這樣好 太適合互相擁抱 溫柔或狂暴都一樣絕妙
一口稻草 傻到被駱駝吃掉 在最後一秒證明愛的好
頻率總被解讀成外星來的訊號
能翻譯的軟體 網路找不到
但是我確定 總會有個誰 是誰 是誰 是誰 是誰能通通收到
他一旦出現絕對跑不掉 I SAY
踩爛旁人畫的界線 HEAR ME OUT
我是誰的誰的 我愛就好
誰嘮叨 誰要管教 誰熱烈的探討
不想解釋太無聊 親吻才需要勤勞
真的愛 帶給人真心笑
我是誰的誰的愛我知道
不暴跳 不會嚇跑 不會隨便丟掉
不用解釋不咆嘯 對的花力氣抓牢
KISS就是解藥(JUST KISS 就是解藥)
冬天很難熬 夏季才剛來到 誰的愛情都該得到禮貌
就算氣泡 也是我要的城堡 就算看得到還是謝絕關照
如果牽手解讀成外星人的招搖
親吻是否能再換一聲尖叫
我很想知道 總會有個誰 是誰 是誰 是誰 是誰能祝福叫好
他的肩膀究竟牢不牢靠 I SAY
反正我不打算分別人靠
我是誰 誰的誰 請問你是誰
誰是誰 他是誰 他是我的誰
誰愛誰 誰問誰 誰是誰的誰
誰解釋顯得愚昧 誰吻的狂烈
❥ELVA蕭亞軒《不解釋親吻》同名MV 500萬重金打造
❥蕾哈娜御用編舞老師Tricia Miranda
❥首創史上最高難度「360度親吻舞」
〈不解釋親吻〉MV中的360度舞蹈由蕾哈娜、碧昂絲御用編舞老師Tricia Miranda為ELVA量身打造,並派出她最信任的大弟子Jason A Cameron來台擔任助教,緊盯ELVA練舞,舞蹈融合爵士和民族舞蹈風格,高難度加上快節奏,動作兼具力道與柔美,被舞者戲稱為「360度親吻舞」。ELVA直呼:「個人入行以來史上最難跳的舞,非它莫屬!」她也坦承練舞練到差點崩潰:「助教非常嚴格,還會計算我休息的次數,像我討饒想休息一下,他會凶狠地說,不行!妳已經休息五次了,快起來!」實際拍攝時,ELVA在攝影棚連跳6遍,賣力到上衣綻開,她表示:「舞蹈動作看起來非常厲害,但辛苦在跳了就不能停,攝影師從四面八方各個角度拍攝,即使只有一點點鬆懈,都會馬上看得出來。」拍完後,導演大讚ELVA敬業,但她竟獨自在休息室落淚,原因是她認為自己還未表現出舞蹈精髓,覺得表現應該還能更好。
〈不解釋親吻〉MV創下ELVA入行以來發動最多臨演、也是工時最長的紀錄,ELVA苦笑說:「從信義區拍到林口攝影棚、再從棚內一路拍到西門町,完全是『不解釋跳舞』,因為跳得太賣力,差點敲破Carry Me的玻璃,隔天醒來發現身上全是瘀青。」MV拍攝時間長達40小時,場景包括信義區戶外、Carry Me店內、攝影棚內的太空艙和駕駛座、西門町六號出口前等,跑遍台北市,拍完後全體工作人員都累癱。
ELVA在MV中飾演象徵愛與和平使者的外星女王,無論是外星人、男男女女或男女都在她身邊情不自禁的親吻,「劇情傳達的是每個靈魂都是自由的、每一種親吻都不需要解釋,心可以很堅定、也可以很溫柔地去親吻,希望大家可以在MV中獲得力量。」
---------------------------------------------------------------------------------------------
敢傷不解釋 敢愛就親吻
2014 摩登天后 ELVA蕭亞軒
閃耀樂壇 自信軒言
加盟索尼音樂全新專輯『不解釋親吻』
8月22日不解釋發行
❥不解釋親吻 專輯唯一簽唱會
時間:2014年8月31日(日)14:00
地點:台北西門町聯合醫院前廣場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main
Sony Music Taiwan CPOP-華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cpop
自由與管教的界線 在 男大生租屋處被裝監控〉心理師:過度管教就是控制,失去了 ... 的推薦與評價
男大生租屋處被裝監控〉心理師:過度管教就是控制,失去了教養「界線」 ... 表示考取外縣市的大學,獨自一人搬到租屋處,本想是奔向自由的開始,但怎 ... ... <看更多>
自由與管教的界線 在 扯!教育部新規教師不得下課時間管教學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教育部在新學期頒布新規定,其中一條,除非在特殊情形下,否則教師不得在下課時間 管教 學生,消息一出,引來學校反彈,認為所謂特殊情形難以定義, ... ... <看更多>
自由與管教的界線 在 [分享] 愛的管教從何開始--好規矩養成計畫- 看板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愛的管教從何開始--好規矩養成計畫 2009-06 親子天下雜誌6期 陳念怡
小奇一生氣就把自己心愛的玩具砸壞,媽媽看了火冒三丈,大聲吼罵。但是沒隔多久
,原本嚷著要孩子自己負責的媽媽忍不住投降,開車帶著孩子去店裡買了新的玩具,邊買
還邊叨唸著:「如果你再把它摔破,看我以後還會不會買給你……」
父母竭盡心力管教孩子,卻未必帶來最好的結果。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做父母的往
往急於拯救孩子,不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帶來的自然後果(玩具摔壞了沒得玩)。這種「
說一套做一套」的不當反應,適得其反的鼓勵了孩子的問題行為。
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幫助他學習面對人生的挑戰和義務。然而,孩子學習界限的
方式就是,不斷測試父母的底限。為孩子立界限,已成了父母責無旁貸,也是最重要的挑
戰。
「愛的管教」五大基本法則
研究發現,在愛的關係中進行管教,效果最好。「愛的管教」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
合作的基礎上。但是,愛與管教之間的尺度,究竟該如何拿捏?首度提出「正向管教」(
Positive Discipline)一詞的珍‧尼爾森(Jane Nelsen)指出,「愛的管教」包括五大
基本法則:
法則一:和善但堅定的態度
「和善」等於尊重,是用言語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時提供機會讓孩子經歷成長。「堅
定」是指不含控制的堅持,一方面尊重孩子有選擇的權利,一方面要求孩子從穩固的堅持
中學到限制,不讓自己受到孩子的擺布。
尼爾森指出,嚴厲型的父母往往過於控制、缺乏善意;寵溺型的父母則缺乏設立限制
的能力。孩子的自律和責任感,只有父母和善但堅定的態度才能培養出來。
「和善但堅定」的常用話語包括:「我知道你能換一種尊重別人的說法」「我很在乎
你,願意等到我們能相互尊重時再討論」「我知道你能想出好辦法」等。
法則二:讓孩子感覺自己是重要的
孩子是社會的產物,他最強烈的動機就是希望有歸屬和被重視的感覺。他所做的每一
件事都是為了爭取定位,證明他是家裡的一分子。缺乏歸屬感的孩子,容易把控制局面、
傷害別人當成自己行為的目的。在充滿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更能擔負起自
己行為應有的責任。
尼爾森同時建議父母,應該多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讓孩子從小對家庭有所貢獻,既
能培養歸屬感,也能提高生活技能。
法則三:運用長期有效的技巧
過去父母習慣用懲罰來管教孩子,因為懲罰可以「立即」制止不良行為。但孩子只是
暫時不做不對的事,卻沒有學到什麼是該做的事。短期有效的懲罰甚至會帶來一連串負面
的影響,例如:反叛、自我概念低落、自暴自棄等。
有別於懲罰,愛的管教要教孩子做該做的事。兩大長效技巧包括:一、引導孩子參與
規則的制定,激發正向行為;二、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孩子從體驗自己行為的合理後
果,學會自我負責。尼爾森提醒父母,避免在盛怒下使用合理後果,否則也將流於懲罰。
法則四: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愛的管教強調,孩子做錯事正是學習的好機會。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父母可以運用
開放式的提問,教孩子從錯誤的行為中汲取經驗、學會自己面對問題、釐清問題的癥結、
嘗試解決問題的各種技巧、思考出替代行為的方案,進一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專注於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在了解自己。例如,孩子為了搶玩具而一把推開妹妹
,可以等孩子冷靜下來時問他:「你當時想要做什麼?」「現在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如果下次發生同樣問題,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做法?」運用開放式問題,跟孩子探討他的
選擇造成的後果,引導孩子把焦點放在尋找解決策略,進而支持他彌補錯誤。
法則五: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決定他後續行為的關鍵因素。行為偏差的孩子,是「自覺我不夠
好」的孩子。尼爾森指出,孩子像植物需要水一樣,必須透過父母的不斷鼓勵,才能體會
自己有能力,能夠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產生影響,或決定如何回應。
為了培養孩子「我做得到」的自信,父母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優點,適時給予肯定。
只要孩子在某個方面的信心大增,就能把這份自信延續到其他方面。
為孩子立界限的兩大基石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清楚的界限。全球暢銷逾百萬冊、堪稱「德國育兒寶典」的《每個
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書中指出,為孩子立界限必須建立在兩大基石之上:
基石一:賞識你的孩子
● 彰顯好行為:相對於許多不愉快的要求和限制,父母的讚賞形成一種必要的平衡。「
你把房間整理得很乾淨,連書桌和書架都弄得非常整齊!」「你自己一個人玩積木玩得這
麼開心,我真高興!」愈能具體描述你喜歡孩子的哪些行為,孩子愈會把你的讚美當真。
● 讓孩子看到你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長的最大動力。許多父母往往過度強調錯誤,忽
略了孩子的進步和那份好意,反而令孩子感到氣餒。例如:當小小孩拿起掃把,主動掃著
地上的碎屑時,父母的反應往往是「你把碎屑弄得到處都是」,而不是「你辦到了,我為
你感到高興」。
● 回應孩子的每一小步:孩子的表現差強人意時,從中挑出幾件正面的小事加以回應,
就益顯重要。孩子的作業簿有一行字寫得不錯時,可以這麼說:「這行字寫得特別整齊!
」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對孩子卻可能是莫大的鼓舞。
● 讚美後不加但書:父母常在讚美孩子的同時,補上一句批評,例如:「這行字你寫得
很漂亮,其他的都亂寫一通!」「你踢球技術無人可比,要是學校功課有這個的一半好就
好了!」讚美孩子後,記得適時劃上句點,否則效果適得其反。
基石二:確立常規,一一列舉
● 先接受孩子的本質:改善孩子的行為,但不要求完美。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極限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毫不費力的學好規矩,有些孩子要花比較多時間才做得到。訂立家規
時,要考慮孩子的個別差異,因勢利導。
● 設定合理的界限:設定界限,代表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規矩一旦確立,所有家庭成員
都要遵守。先想想哪些界限對你的家庭和孩子特別重要,列舉出清楚明確、易理解的家庭
規矩。但規矩不宜過多。孩子被一大堆規定和命令團團包圍時,容易備感壓力,反而不願
合作。
● 前後一致:規範要有一致的標準,具可預測性,讓孩子清楚該遵守哪些規矩,以及如
果他不遵守規矩會發生什麼事。如果規則搖擺不定,孩子會理直氣壯質問:「為什麼以前
可以,現在就不行?」隨之而來的結果是,父母將失去公信力和影響力。
「三階段」行為改造計畫
孩子的行為主要是學習而來,因此可以重新訓練和改造。父母可先依照《每個孩子都
能學好規矩》書中的「三階段」計畫,逐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第一階段:說清楚,講明白
● 指示要正面而明確:父母指正孩子行為時,應使用明確的語詞。與其說「這裡怎麼一
團亂」,不如直接說「先把樂高積木放回箱子裡」。比起「不要大聲尖叫」等負面語詞,
「噓!小聲說話」的正面語詞,更能讓孩子明瞭。此外,不要讓「請」這個字從語彙中消
失。
● 平穩的語調:和孩子說話時,除了留意說話的內容,說話的方式也很重要。如果你大
吼大叫,孩子只會注意到:「啊哈,爸媽已經失控了!」面對重要的事,更需要用平靜、
堅定的語調說話。只有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才會認真看待你要求的事。
● 肢體語言讓說話更有分量:注視孩子的目光和肢體接觸,例如:蹲下來,平視孩子的
眼睛、走到孩子身邊再開口講話,以及輕輕搭著孩子的肩膀等等,都有加分的效果。若好
話說盡都無濟於事,請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 設定行為的「自然後果」:孩子最能從經驗中記取教訓,但是後果必須明確、合理、
可行。「罪行」與後果之間最好有直接的關聯,讓孩子的選擇決定自己要承擔的後果。例
如:不肯把玩具收好時,他得接受「玩具被收進箱子,沒收一星期」的後果,而非「取消
飯後點心」。要讓孩子知道:擁有玩具是一種「權利」,和這個權利相伴隨的「責任」是
照顧好玩具。如果缺乏責任,就會喪失權利。
●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孩子違反規矩時,可以透過提問:「規矩是怎麼說的」、「接下
來會發生什麼事」、「你確定要讓這個後果發生嗎」,強調孩子可以選擇「遵守規矩」或
「承擔後果」。
● 執行後果:如果孩子仍為所欲為,就立即執行必然的後果。這時父母要言簡意賅,保
持沉默,不要做太多干涉。多餘的評語和高高在上的態度,像是「我早就告訴你別這麼做
」,只會造成親子角力,反而失去孩子的信任。
● 強調正面後果:有時也可以換個角度,跟孩子強調你希望的行為將產生的正面後果。
例如:「如果你現在動作快一點,還可以準時到校唷」、「如果你玩遊戲時平心靜氣,我
們就可以把遊戲玩完」。
第三階段:親子約定
如果孩子在行為上的轉變仍差強人意,請試著和孩子一起訂出行為改造計畫,並且邀
孩子主動參與計畫。孩子貢獻的點子和建議愈多,就愈願意遵守。
● 鎖定行為:請先鎖定要改造的態度或行為,將情形記錄下來。以寫功課戰爭為例:孩
子需要多久時間寫功課?和媽媽為了功課發生爭執的情形有多頻繁?爭執有多激烈?
● 危機會議,凝聚動力:和孩子坐下來,冷靜討論。先問孩子的想法,再告訴孩子你覺
得問題出在哪裡。其次,問孩子有沒有想要改變現狀,簡短說明你的想法。以功課戰爭為
例,你可以這樣說:「以前我總是陪著你做功課,但沒多久就為了功課吵起來。我希望以
後你能獨力完成功課,我們也不要為這件事吵架。」
● 選定不當行為後果:問孩子是否有改進的建議,一起找方法規範彼此。以合作取代對
抗,會讓孩子學習規矩的過程變得容易些。
● 和孩子一起想想看:如果其中一人不遵守約定,後果會如何?如果拖拖拉拉寫太久,
後果如何?如果孩子開始罵人或亂吼,後果如何?如果媽媽開始罵人或亂吼,後果又如何
?清楚寫下你和孩子想要有哪些不一樣的做法,以及選定後果。兩人以簽名保證會遵守約
定,最後把這張約定書貼在家中的顯眼處。
● 選擇激勵或獎勵:危機會議不是跟孩子議定獎勵的好時機。不妨等情況改善,再訂出
獎勵的內容,補記在合約上。
● 勤做記錄,評量成果:每天記錄重點,如果當天表現良好,就貼上貼紙做記號,然後
定期用獎勵增強孩子的動機。持續觀察,耐心等待。改變孩子需要時間,要有足夠的時間
才能展現成效。在看到轉變之前,不要輕言放棄。
不管是按部就班設立界限,或是運用富創意的解決之道,父母都要先接受孩子的本質
,再提供適當的環境,以引發孩子內在自我的最大可能。
關係重於規則
研究顯示,親子間若能保有開放自由的對話,孩子比較不容易出現行為問題。營造良
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順利內化規範的最大前提。與其拿著放大鏡,一一檢視孩子的行為
樣態,不如多關心孩子的心,針對他的努力和進步,給予正面的回饋。一句真心讚美、一
個鼓勵擁抱、一段親密的相處時光,都比運用技巧來得更有影響力。
- - -
關鍵5 招,終結親子戰爭
(摘自《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天下雜誌出版,安妮特.卡斯特尚 著,陳素幸 譯)
很多親子間的戰爭,是因為父母親陷入了「不當行為的惡性循環」,以下5招,可有效
從這種循環中脫身。
1. 不鼓勵不當行為
父母的手足無措或心煩不已,往往讓孩子佔上風,適得其反的增強孩子的不當行為。
像是「活該」、「真受不了你!」等充滿貶抑的負面回應,也會讓孩子解讀成:「既然我
已經得不到關愛,那麼至少要得到排斥」。
2. 傾聽孩子的心聲
積極的傾聽,讓反抗變多餘。傾聽是一種「翻譯」,將孩子的訊息翻譯出來。例如:
接孩子放學,他玩得開心不肯走,你可以說:「我怎麼偏偏現在來接你,你玩得正高興!
」之後不必跟孩子爭論,只要堅持現在得一起回家。
3. 傳達「我訊息」
孩子行為不當時,真心說出你的感受,改變孩子行為的可能性將大為提升。如果孩子
因為不想上學而大哭,你可以說:「我很同情你還不喜歡上學。如果上學能讓你覺得更有
趣,我會非常高興。」一句神奇的「我很同情」也隱含了言外之意:「我相信你可以做得
到。」
4. 賦予孩子更多責任
相信孩子,他真的可以自己決定「和需求有關」的事。父母一味剝奪孩子做決定的權
利,孩子便無從了解自己的需求,也沒有機會學習負起責任。
5. 主動的關注
父母愈是主動付出關懷,孩子就愈不需爭取關注。比起時間的長短,更重要的是規律
性。不妨在家庭中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讓孩子一天當一次「老闆」,決定這段親子時間
要做什麼,這樣他在其他時間會比較容易接受規矩和界限。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5092&page=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68.2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420974142.A.87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