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鳥需知 ◎陳斐雯
常常看見你
在鳥店徘徊留連
終日素描一隻籠中的畫眉
所以猜想你喜歡鳥
我也喜歡,不過
比你貪心一點
總共擁有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
統統養在天空裡
從來不必擔心
誰會遠走高飛
我請大風陪它們賽跑
如果累了便躺在雲上喘口氣
如果吃膩春天的食物
夏天自然會有新奇的菜單
夜晚如果睏倦
每棵樹都可供高枕安眠
我一點也不擔心
如果真的十分想念
一抬頭便能相見
在鳥店徘徊留連
看見你買下那隻畫眉
提籠悠哉散步離去
遺落在地上的素描簿裡
畫的竟是自己
所以我說你喜歡鳥
我也是
只是比你貪心一點點
總共也才幾億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
養在天空裡
養在雨後的電線桿上
養在陽光午睡的草坪
養在你正提籠散步的小公園
--
◎ 作者簡介
本名陳斐雯,女,1963年8月20 日出生,台中人。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曾任「人間雜誌」特約採訪記者,自立晚報藝文組記者兼自立早報兒童版主編、中時晚報副刊、中國時報編輯。
曾獲文化大學文藝行列獎散文、新詩雙料冠軍、第四屆華岡詩獎魁首。
詩作具有敏感的纖情,透過多變的抒情,編織一種現代的美,語言清澈,想像飛躍。
--
◎小編宇路賞析
在進入詩的賞析之前,需要稍微花點篇幅介紹該時代背景,更有助於讀者們理解選讀這首詩的理由。《二十世紀台灣新詩史》的作者張雙英在論及八〇年代新詩時,認為在「政治因素」、「經濟與社會因素」、「文學因素」等三個領域上的改變,導致了台灣的新詩走向了多元化的時代。其中產生了「生態詩」這種新的題材,張雙英以陳斐雯於一九八三年發表的作品〈地球花園〉作為代表舉例,認為該首詩是觸及到「環境生態」問題的好作品。
這說法可能是來自於焦桐寫過的一篇文章〈八十年代的新浪潮〉,該文提到:「陳斐雯的語言清新,想像飛越,『地球花園』、『養鳥須知』是難得一見的生態詩佳構。」〈地〉、〈鳥〉二詩接連被選入了《創世紀詩選》以及向明所編選的《七十三年詩選》(爾雅出版)(註一),並且在詩選中向明認為「這種從博愛觀出發的自然生態保育理論,較之一般的只知責難和揭發的詩文,既具親和感又有說服力,任何人讀了都會覺得摘花捕鳥是一種多麼自私的,自絕於大自然的愚笨之舉。」
不論是向明、焦桐,似乎都認為〈地〉、〈鳥〉二詩在分類上屬於生態詩(之後張雙英也承續了這樣的觀點),然而詩人林燿德卻持否定看法,在〈生命場中的蒔花女──論陳斐雯的詩〉文中表達他的觀點:
「『生態詩』的重點應集中焦距於人類文明破壞大自然循環法則與生物鏈結構的層面上,最終落實在客觀世界的改造;陳斐雯的『地球花園』與『養鳥須知』二詩,固然在字面意義上透露了對人類控制生物遺傳基因與生存環境的事實有所不滿與關切,但其強調的理念乃落實在於『萬物與我同在』的人生觀,『地球花園』與『天空鳥園』的宏偉藍圖,並非以客觀世界的環境改塑為終極目的,而係以人類的心靈空間為其投射與開拓的真正園圃。」
這兩種觀點的分歧,若要詳細解析,恐怕篇幅太長,但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和區別。一即是生態詩的定義,以及所包含的範圍廣度,林燿德的觀點是「狹義」的生態詩,其範圍限定在著重讓讀者意識到人類正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喚起讀者的環保意識,這類詩以前篇所賞析白樵的〈白鷺鷥的抗議〉為代表;向明等人的觀點則是較「廣義」的,只要在主題上涉及自然環境與人的關係,便得以歸類為生態詩。二是「手段」上的不同,因為向明的注文也認為陳斐雯的詩要傳達「人類對自然的控制是自私的行為」,進而引發讀者做出「所以人類不該破壞環境以及剝奪生物的自由」這樣的反思。
只是陳斐雯用的手法並非「責難和揭發」,而是有其他的做法,相較於〈白鷺鷥的抗議〉這類詩更有效果。
瞭解觀點差異之後,讓我們實際從文本來看,究竟爭議的關鍵在何處。從首兩段,可以清楚的看見兩組對應關係,「你」之於「一隻籠中的畫眉」,和「我」之於「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統統養在天空裡」的鳥。第三段重點在描述「大自然中的動物」享有各種好處,潛台詞即是「籠中的畫眉」不但不自由,而且不能隨處帶著走,若不在身邊還會擔心並想念。第四段「看見你買下那隻畫眉/提籠悠哉散步離去」,「你」在字面意義上擁有了那隻畫眉,但「遺落在地上的素描簿裡/畫的竟是自己」,顯見「你」根本毫不關心畫眉的生死,只在乎自己。最末段利用「一點點」和「總共也才幾億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之間的差距對比做強調,而且「養在你正提籠散步的小公園」,表示「我」的世界之寬廣,也包含了「你」所擁有的那隻畫眉和所在的小地方。
在下結論之前,先提到在〈地球花園〉這首詩中,有一句「(我)不許妳摘花」,表示「我」對「摘花」這樣的動作是排斥的,而且還禁止「妳」去做。但是在〈養鳥須知〉裡面,我們卻沒有看到「我」對「你」做出任何強制的行為,只是「看見你買下」僅此而已。所以對〈地〉詩,我們也許能說陳斐雯想以「摘花」借代「破壞環境」的行為,呼籲讀者要愛惜地球;然而〈鳥〉詩更合理的解釋,是想以「我的貪心」和「你的自私」做出對比,表達一種胸襟的開闊,告訴讀者人不應著眼於小處,較趨近於林燿德所說,是一種人生觀和心靈空間的描繪。
由於〈地〉詩和〈鳥〉詩在對應結構上的相似,令我們很難不將這兩首詩所傳達的意旨視作相同的來看待,若真是如此,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即〈地〉詩並沒有想要提倡環保意識,而「不許妳摘花」這一句,用「我希望妳同我看見把地球當作一座花園的美好,因此我不要妳去做摘花這件事」的意思去解釋,套用在人生觀這方面其實也可通,只是過了一年,作者對於把這種人生觀強加於他人身上的態度軟化了。
寫到這裡我們可以做個總結,事實上向明的觀點並不無道理,從讀者角度來看以及廣義的說是生態詩是能夠成立,只是如果分析到最後,將作品意圖考慮在內,會發現陳斐雯此二詩的重點並非放在生態保育的目的,那麼要說是生態詩便有點牽強了。
最後有一則與生態詩爭議無關的小趣事:〈養鳥須知〉於2016年被節選入國中會考的國文科考題,陳斐雯本人在臉書上表示:「我不知道答案是哪一個啊啊啊(掩臉)」,引起熱烈討論。
※註一:以上「八〇年代」或「八十年代」均指西元一九八〇-八九年,而「七十三年詩選」係民國記年,即西元一九八四年的詩選,前後皆為同一年代,為避免閱讀混亂故在此註明。
※註二:連同白樵〈白鷺鷥的抗議〉賞析,感謝主編謝三進提供閱讀資料。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陳斐雯 #養鳥需知 #年度詩選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20.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73.人性中的異與同:人類如何平衡二者? 政治理論建基於政治學家的人性論。一般來說,人性當然受Nature 與Nurture兩方面塑造。Nature指與生俱有的部份,而Nurture則指後天文化塑造一面。在《自私的基因》的第11章裡,Richard Dawkins強調人類的文明承傳已經是不同層次的「...
「自私的基因反思」的推薦目錄:
自私的基因反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愛是自私還是無私?
(文長,是很個人的內心反思,可討論但請別筆戰)
從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幼稚園開始吧,我就已經嚮往愛情了,在那連時鐘都看不懂的年紀,我就學會塞小糖果給喜歡的小男生了。這真的很奇怪,到底從哪對愛情有那麼深的嚮往啊?後來我猜是因為偶像劇吧,從小我就愛看偶像劇,從流星花園看到惡作劇之吻;從還珠格格看到懷玉公主,這全都是浪漫愛情故事啊,然後傻傻的小小的我,就相信了偶像劇的愛情,以為人真的能莫名其妙因為一個小動作愛上一個人,也以為只要付出夠多對方終究會被感動,甚至以為愛了就會是一輩子,並且為彼此付出一切也甘之如飴。
長大後,這股對愛情的信任還是如此濃厚,以為偶像劇會發生在我身上,直到去年一段戀情告終之後,我才被偶像劇重重打臉,才想著:天阿!柔安!醒醒吧!愛情根本不是那麼純然的浪漫,也一點都不簡單!偶像劇只會播出男女主角因為一瞬間的心動而愛的死去活來所以犧牲一切,卻沒演出現實的細節如何讓人崩潰,甚至生了小孩後對於育兒想法不一而天天爭吵,甚至沒說出王子公主就算在一起了,還是有可能離婚......
如果失戀可以告上法院,首先我要告上這些偶像劇,播岀不實訊息!!!
對於愛情,在前陣子的失戀裡我想了很多很多,也曾寫過不少文章,今天這則,想要探討的是——「愛情究竟自私還是無私?」
談過戀愛的信男善女,是否也從想過這個問題?
我們滿心歡喜地為對方付出、想和他一起揮霍時光、想一起跑遍世界,這些究竟是因為愛對方,還是.......為了滿足自己?
我們是真心想為對方好,還是因為只要對他好,他就會多愛我一點?這些付出是為了自己還是對方呢?
愛究竟是私還是自私?
記得前陣子瘋狂迷戀日本漫畫NANA,裡頭即將要和奈奈結婚的巧說了一句話「要愛上一個人不難,因為我們最愛的都是自己,只要對方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慾望,要愛上對方,其實不難。」
在這部描繪人性極為真實的漫畫裡,巧說的這句話讓我大大驚訝:難道愛情真是如此嗎?我們最愛的都是自己?
震撼過後的我,為了尋找答案,我開始在生活中每一個選擇裡尋找蛛絲馬跡,遺憾的是我發現———「是的,我是自私的。」
我發現的事實是,每一件事、每一件事、每一件事的起心動念都先是自己!我們會以自己為出發點去思考!
然後我又發現,某些事就算你妥協了,那也只代表那件事對我而言沒有「絕對一定要怎樣」的重要性,還有一些妥協是被「道德感」所掩蓋,因為我要有品德,所以我「假裝」可以妥協,不過把自己的心探到深處,這終究是種自私,不是嗎?因為只要遵守社會的道德規範,大家會覺得我是好人,或是,因為我相信了這些道德規範,所以我必須這麼做,我才能對得起自己,我才能好過一點。
那天朋友突然打電話來,說她失戀了,電話那頭哭的撕心裂肺,我在電話這頭忙著安慰,她問我「你能不能來陪我?」那瞬間,我心中直接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她在大老遠的台北,而我在桃園,已經晚上八點多,而我已經洗好澡了,我的懶病讓我不想前往,但因為我們長久的友情,以及不想「破壞」我們的友情,我還是決定前往,即使心中有很多的牢騷。
是的,這就是我的內心劇場,看起來是「無私地前往」,事實上是「自私地不願我們的友情生變」,這就是看近最深處的自私。
我很誠實面對自己的心,然後看見自己滿滿的自私,那陣子的我很鑽牛角尖也很痛苦,就像抓入一個真理後,不斷的把日常所有發生的事,往真理的袋子裡塞,袋子塞得越滿,就越看清自己的黑暗面,內心就越是絕望。
為了不讓自己在深深的絕望裡待著,我找了幾位朋友談了我的發現,溫柔的他們讓我漸漸找到平衡點。
朋友告訴我「柔安,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但你可以不要把它想成是自私,你要想成『我們總習慣從自己的觀點出發』,這樣就是中性的了,而自私這個負面的詞只會讓你難受。」
再者,自私從何而來?我們打從出生一開始就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去看世界,沒受過任何教育的嬰兒是最能做自己的生物,由此可知自私是人性啊。(PS. 可以去讀『自私的基因』這本書)
最後,有位朋友告訴我一句好溫柔的話:「柔安,正因為我們自私的渴求愛情、友情、親情,所以我們才懂的付出,我們用付出去交換,這正是世界美好的地方。」多麼美麗的一席話,我因此感到舒服許多。
看盡人性之後,我又想起這句話,「要愛上一個人不難,因為我們最愛的都是自己,只要對方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慾望,要愛上對方,其實不難。」我完完全全相信了,從此對於愛情我不再像少女一般嚮往。
愛情是自私的,我相信了,畢竟我們在一開始喜歡上對方時,就是以「自己的眼光」為標準,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自己的愛情,本來就是自私的。我開始把愛情看成兩個各取所需的的人彼此互利共生,一起創造美妙的感覺,如此而已。
再後來,有一部再平凡不過的影片把我從如此極端的想法解救出來。
片中,年老的阿公和阿嬤一起生活,阿公患有老年癡呆症,已經不再記得阿嬤,但阿嬤還是細心的照顧阿公的生活起居,即使眼前這個你深愛的人已經不知道你是誰,即使他會對你無禮大小聲,但阿嬤還是把屎把尿無微不至的照顧著阿公。
當我看著紀錄片心裡有好多疑問......這是我認為的「自私的愛」嗎?怎麼可能對方都不認得你了,你還能做到這個地步?是不是我的想法錯了?我抱著這個可行性繼續看下去。
影片的最後,阿公過世了,阿嬤在鏡頭前哭著說:「我的另一半走了.......」說著一邊拭淚。
那瞬間,我終於懂了,原來,愛還是自私的,但因為對方是你的「另一半」啊.....
阿公和阿嬤一起生活多年,為對方付出自己的時間、心力、甚至金錢,那經年累月的龐大付出,已經把自己的一大部分分給對方了,於是對方成了你的「另一半」,所以我們是在對我們的「另一個自己」好,是自私的沒錯......我想著想著就哭了.....是自私的沒錯....但這種自私是最強大的愛啊.......
「對方是我的一部分」,有什麼樣的愛能比他還強大呢?
那一瞬間,我對愛情又燃起了希望,原來愛情根本不像我一開始想的那樣狹隘,愛情之所以美妙,是因為那會讓我們漸漸懂得付出,而大量的付出會讓對方漸漸成為另一個自己,這樣自私的愛是最無私的......
願世上有情人終能理解愛,愛自己,愛你的另一半。
——————————————————
✌️ 以 下 是 柔 安 提 供 的 服 務 ✌️
——————————————————
🧿 演 講 或 分 享 會 🧿
🧸 肖 像 畫 隨 時 來 🎎
一人一張350;兩人一張600
加背景或寵物➕200元
💈插 畫 / 設 計 接 案💈
#請看Behance作品集 #私訊討論詢價
https://www.behance.net/illustrator_traveler
🧬我的唉居IG有更多日常🧬 @roann_chen
自私的基因反思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特朗普留給美國的「特朗普主義」- 李偉東
特朗普主義到底是一種什麼主義,居然能讓美國一半人反對,另一半人擁護?這個巨大的撕裂是怎麼造成的?
特朗普快要離開白宮了。但一個新的名詞正在走紅:特朗普主義。而且有媒體評論說,特朗普走了,但特朗普主義留下來了;或,總統輸了,但他的主義沒輸。因為美國有7400萬人投了特朗普的票,並且共和黨有可能繼續掌控參議院,民主黨在眾議院還減少了優勢。
一般來說,美國某一位做出特别成就的總統,可能會留下一套價值觀和政策組合,被稱為某位總統的主義,如里根主義。
但特朗普主義到底是什麼?目前還沒人能說清,但又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在沒有清晰定義的時候,這個主義卻已經被命名了。
過去四年,大多數主流媒體對特朗普主義的評價都是負面的(雖然它剛剛被命名),認為其造成的後果是嚴重和混亂的。可是仍有7000多萬人支持這個主義,並認為自己在這個主義下獲益了,願意繼續生活在這個主義之下。這就使我們不得不回答,特朗普主義到底是一種什麼主義?它居然能讓美國一半的人反對它(還包括幾乎所有盟國人民的討厭),而另一半人擁護?這個巨大的撕裂是怎麼造成的?
以下分四個層面來分析一下特朗普主義的價值觀,以及在這個價值觀之下的政策組合,再看看特朗普主義四年來如何深刻改變和撕裂了美國,並即將成為一種影響深遠的政治遺產。
特朗普主義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特朗普主義的價值觀和執政口號就八個字:美國第一(或至上)、美國優先。但這個價值觀卻不是特朗普的創造,而是對美國歷史悠久的右翼保守主義價值觀的複述和繼承。美國優先的觀念和口號至少始於1884年。共和黨1894年就將美國優先作為競選口號之一。1920年以後,這個口號又與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口號,即「美國是百分百美國人的美國」合流,後者成為這種價值觀的具體解釋。後來這個口號就一直是3K黨的政治格言。
這個價值觀和口號,實際是美國奴隸制的思想遺存和胎記,稍有合適的氣候,就會像病毒基因一樣發作。後來的孤立主義和種族隔離政策都與這一基因有關。而1960年代的種族平權運動針對和要破除的正是這一價值觀和口號。戰勝了這一價值觀,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以及婦女才逐步獲得了完整的選舉權(雖然這個權利早就被憲法修正案確立了),美國才變成世界的民主燈塔(原來僅是自由燈塔),整個國家才開始尊重一系列的普世價值。可以說,美國成為世界民主燈塔是努力戰勝自身的「黑暗基因」(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和美國優先的、自私的孤立主義)的結果。但2016年,這個基因構成的價值觀,又以特朗普主義的面貌重新捲土重來了。
是什麼氣候讓特朗普主義滋生的?答:全球化。
全球化讓美國既自豪又失落。
自豪的是美國所有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帶富裕地區的人民(他們構成了支持民主黨的藍州和紅州中的城市地帶),因為全球化就是他們發動的。他們促成了美國的產業升級——從傳統工業盈利升級到用新技術、新業態和金融資本在全球市場獲利。很多新興的中產階級迅速富裕起來了,也帶動了社會理念的進一步左傾化。他們因而很自豪。
失落的是美國中南部鐵鏽州和小城鎮及鄉村的居民(他們構成了這次大選支持特朗普的主要群體)。他們失業增加,平均工資下降,而且對前景沒有希望。
就是說,美國先在經濟上撕裂了,然後才發生政治撕裂。特朗普就是在這種大氣候下應運而生的。他的出現給一半疲軟的美國,注入了一針興奮劑。但特朗普主義對美國的長遠而言卻是一劑毒藥。
美國面臨的問題實際是需要兩黨合作,共同解決分配機制和強化再就業培訓及社會保障的問題。但兩黨很難合作,因為他們價值觀衝突。民主黨的解決辦法帶有左傾的社會主義色彩(僅是色彩而已,與中國的專制社會主義完全不同,實際是北歐的民主社會主義的降格版),當然主軸仍是支持全球化的普世主義和國際主義。而共和黨推出了特朗普主義。
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美國至上這些價值觀一提出,立刻得到了處於失落中的一半美國人民的認同。儘管特朗普本人有很多道德瑕疵,但還是有很多美國人喜歡和呼應他的價值觀,認為他可能給自己帶來希望和改變。
在美國優先的價值觀基礎上,特朗普提出了自己的一套世界觀,給美國問題找到了一隻替罪羊(有沒有罪和有多大罪,並不是重點,關鍵是這隻羊可以「替罪」),並提出了解救美國於水火的總體方案。
他認為,是全球化坑害了美國;是普世主義和國際主義坑害了美國;是WTO規則不利於美國,讓美國在國際上吃了虧;是美國過多地承擔了國際義務,不堪重負,拖垮了美國;是無節制的移民搶奪了美國工人農民的飯碗,而且還帶來了恐怖主義的威脅。所以解決問題的辦法是,退出全球化,「不再為價值觀而戰」。這是他2016年的競選口號,意思是熄滅燈塔主義,不再管世界上哪個國家是否專制,只看他們是否在貿易中佔了美國便宜,然後強調公平貿易,把美國吃的虧補回來。
那麼,在全球化浪潮中,哪些國家佔了美國便宜呢?與美國做生意的所有國家都是,因為貿易規則對美國不利,使美國失去工作、產業和技術優勢。而這其中佔了美國最多便宜的是中國。中國正用中國模式搶走美國的工作、經濟發展、技術成果,並威脅了美國的安全。普通民眾不管特朗普說的中國佔了美國便宜有沒有經濟學和數字支撐,也不理會中國的貿易順差不等於貿易利潤這個經濟學常識,總之他們迅速接受了特朗普給美國問題找來的替罪羊。
在上述價值觀和世界觀之下,特朗普主義的政策組合拳推出了。
特朗普主義的政策組合及成果
特朗普的國內和國際政策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同時列出實施四年的成果):
1. 減稅。效果不錯,提振了經濟,紅州工人平均工資有所增加。疫情前就業率一直很高。
2. 用優惠政策鼓勵產業迴流。效果不大,迴流不多。
3. 刺激股市,吸納資金,提振經濟氣場。雖有起伏,但效果一直不錯。
4. 廢止奧巴馬醫保,但四年都沒提出替代方案。
5. 與全球打貿易戰,但主要針對中國。與盟國的貿易戰,在不管盟國感受和有傷同盟關係的前提下,對美國經濟有利。但對中國的貿易戰歷經三年多,美國有收穫(如要求中國尊重智慧財產權和加大購買等方面),但主要目標,即通過加高關稅了迫使中美貿易逆差下降,收效不大。
6. 試圖縮小美國債務,但反倒加重了,今年美國政府赤字將超過3兆,政府債務將接近GDP總額。
7. 收緊移民政策,建牆阻擋非法移民。造成了很多社會問題,如造成很多父母與孩子分離,國際影響很壞。收緊移民政策和限制排斥中國留學生後,也惡化了美國吸納國際人才的環境,對美國長久發展不利。
8. 退出十一個國際組織和多邊協議,使美國對世界的領導力嚴重衰退。盟國關係嚴重受損。
9. 放棄人權外交和對國際人權事業的支持,對內又頻繁打壓媒體,行事獨裁霸道,使美國的國際民主排名逐年下降。傷害了美國民主燈塔形象。
但他承諾的減稅、貿易戰、促使產業迴流,只管美國的事不管世界的事等,都在努力做。在選民中贏得了「兌現承諾總統」的好評。所以很多人願意再給他四年,讓他繼續「兌現」。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拖累及他在處理新冠疫情問題上的糟糕表現,他很有希望連任。
但另一半選民則認為,特朗普的新孤立主義和排斥全球化,使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嚴重受損,使依賴全球化生存的藍州人民前景看淡。更重要的是他掀起的孤立主義和排斥移民的白人至上種族主義,使新老移民都感受到了威脅。特别是四年來他對美國民主的破壞,令人憤怒,所以他們要把他選下去。
特朗普主義的動員方式
所謂動員方式,是指特朗普上台伊始就登記競選連任,他執政的四年,核心目標就是連任,並試圖建立一個永久的「特朗普王朝」,所以他需要動員粉絲和擴大粉絲隊伍,以保證自己能夠連任成功。因此,特朗普這四年從來就沒做過所有美國人的總統,他只做自己基本支持盤的總統,或者說他只是紅州的總統。他被盛讚的「兌現承諾」,只針對他的粉絲群,從不考慮對其他人群和國際盟友的傷害,以及對美國民主的破壞。他從未想過要彌合國內分歧和團結全體人民,相反他主動擴大分歧,撕裂美國,用炒熱分歧和利用自媒體把自己每天變成爭議話題中心的方式吸引眼球,擴大擁躉。
美國這四年好像回到了1930年代初的德國。特朗普像希特勒每天攻擊仇敵英國和法國一樣,每天攻擊中國(中國有沒有錯和該不該攻擊是另一個問題,中國在他那裡完全是刺激選舉激情的假想敵和道具),以此激發美國人民的憤怒和恐懼,以及需要找一個超人拯救美國的想象,而他自己就是那個超人或「美國隊長」。同時他每天攻擊美國內部的敵人和外國勢力代理人(把民主黨描繪成美國的共產黨、中國的代理人),如同希特勒攻擊猶太人出賣和坑害了德國一樣。他用一種誇大的外部威脅加上無中生有的內部敵人,給美國施加了一種大禍降至的恐怖氣氛,以及如果不選他就將國破家亡的恐懼(他說如果選擇「中國喬」,美國將被中國統治)。他把和平年代的競選連任,變成了戰爭動員。把僅僅只有政策分歧的競選對手描述成了內部敵人、罪犯和叛國者。他用煽動「民粹經濟主義」和反擊國內外敵人及激發愛國主義的方式來搞競選。他告訴美國人民,支持特朗普就是愛國和守衛國家。支持他的對手就是對國家的背叛和引狼入室。
分析了特朗普價值觀(源自3K黨的格言)、世界觀(納粹式的受虐悲情)和政策組合拳,以及他的競選動員方式(完全是納粹式的)之後,我們可以定義特朗普主義了。特朗普主義就是美國版的「墨索里尼法西斯主義」,或尚未完全成功就被識破了的「美國納粹主義」。我們知道,3K黨的美國優先綱領和行動方式,早年就被定義成美國式的法西斯主義。而法西斯主義崇拜本來就是美國的另類傳統和面像(從拿破崙手扶法西斯束棒的雕像就可看出)。特朗普主義不過是這個極右精神和美國另類面像的現代化身,是美國傳統病毒的再次肆虐,只不過它變異成了「特朗普病毒」而已。
特朗普主義是一劑美國經濟的短期興奮劑——如同希特勒最初也振興了德國經濟一樣,但卻是長久的毒藥。因為他復活了美國病毒(極右翼的種族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反智主義),傷害了美國民主,撕裂了美國族群,毀壞了美國的國際聯盟,(在疫情中)嚴重損傷了美國生命,破壞了美國的好人傳統,把美國變成了一個政治領袖可以天天說謊和破壞民主的不良社會,同時他與國際專制勢力的勾兌和不顧人權利益的唯利是圖,極大地傷害了美國的國際道義形象,使民主燈塔黯然失色。特朗普主義並沒有讓美國再次偉大,而是將本來偉大的美國拖向深淵。所以他每天貌似恨恨不已的中國,卻把他稱做「川建國同志」。
特朗普主義與民主燈塔主義的衝突
美國人民用選票,以微弱優勢極為驚險地趕走了一個「納粹主義幼蟲」。但這卻無法改變特朗普主義的長久影響和他的制度遺存(被改變了的最高法院和共和黨繼續佔優勢的參議院)。
接下來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應該反思。
民主黨應該反思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彌補失落人群的生活和控制疫情,以及激進的進步主義對保守主義人群的傷害。
共和黨應該反思,四年來為何被特朗普綁架,失去了共和黨的本來面目。特朗普的以美國優先為口號的新納粹主義,真是你們想要的嗎?你們也想拋棄美國的民主燈塔主義嗎?
對兩黨而言,這次大選在主義層面的分歧,實際已經上升到了美國立國精神的憲法級別。兩黨都需要好好想想,美國到底要什麼?是民主基礎上的(有邊界的)自由主義,還是自由至上的共和主義?連一個簡單的戴口罩問題,都凸顯了美國人在上述內在價值觀方面的撕裂。正因為這種價值觀撕裂,才讓特朗普主義乘虛而入,把美國的立國精神偷換成了新納粹主義。這是一次差點毀掉美國立國之本的「精神原子彈」大爆炸,他給美國社會造成的傷害和撕裂,需要兩黨精誠合作來修復和彌合。美國的民主和共和兩種主義不該打架,而應共融。民主本來就是一套少數服從多數、又尊重少數和權利制衡的社會秩序,在這個秩序下,自由是有邊界的(不侵犯他人自由)。共和主義(在美國表現為聯邦主義)是美國的另一個秩序,但保守共和主義下的自由也是有邊界的,並不是自由至上的自由。民主和共和兩種社會秩序都可以容納下有邊界的自由,使美國成為民主-自由合一的燈塔。這就是兩黨的契合點。
原文:金融時報
自私的基因反思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73.人性中的異與同:人類如何平衡二者?
政治理論建基於政治學家的人性論。一般來說,人性當然受Nature 與Nurture兩方面塑造。Nature指與生俱有的部份,而Nurture則指後天文化塑造一面。在《自私的基因》的第11章裡,Richard Dawkins強調人類的文明承傳已經是不同層次的「覓母,(meme)」,或稱為文化基因。於是,我們可以推論出人類其實是於文化與本能之間,人性有雙重性:自然的一面是服從穩定性原則,生物都是求滿足,求安全,受到基因所驅使;文化傳承一面則比較複雜,康德(I.Kant)說:人的性情傾向(inclinations)千差萬別,但其中只有道德是人性中最普遍的。我們試用數學中的最小公倍數(LCM)作類比,人的理想取向定是分歧的,所以是多元的;有喜歡藝術創造,有重視事功,有求名求利,有愛情至上‥‥但一位重視信諾,富有同情心,有責任感,尊重他人,愛情專一的人,無論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會,我們都會接受他,甚至敬重他,所以這些德性是人類共存的LCM。一位道德的人不會以為自已的想法是唯一的真理,因為懂得反思自己,一位道德的人不會以為犧牲他人的權益、自由,為了建造自己的不朽功業是合理,因為這是本能權力欲的投射‥‥。政治理論雖然星羅棋布,但孟子的話: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仍然合理的。
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周保松(中文大學政治行政系副教授)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自私的基因反思 在 【青春愛讀書】20200718 - 自私的基因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的行動都是「自己」的選擇嗎?理查.道金斯用《 自私的基因 》挑戰大家的認知-分享、母愛、擇偶等,都只是基因為了延續下去而產生的行為罷了! ... <看更多>
自私的基因反思 在 【我的書櫃爆炸了】 | 【書名】:自私的基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反思 我們是誰?又希望活在怎樣的世界? 這些問題都很難回答,想多了也會有些無力。不過看著 ... ... <看更多>
自私的基因反思 在 自私的基因:你是基因的主宰還是基因的傀儡?丨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生命其實是為了 基因 複製而存在的工具?其實參照物和坐標系的改變能夠獲得關於生命的不同解讀。以 基因 為中心思考能更好的解釋生命的起源和物種的演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