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新店溪連結今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和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的「中正橋」始建於日治時期1935年,並於1937年完工,最初名為「川端橋」,因其北端與臺北市川端町(今水源快速道路附近)連接之故,在二戰之後方改名為中正橋,現屬於縣道111號路段,是聯絡永和地區與臺北市之間的重要通道。
1933年,確定待昭和橋(今光復橋前身)完工後,架設中和庄至臺北市川端町之間的橋梁,名謂川端橋。
1935年6月1日,川端橋興工。
1937年2月,川端橋竣工,耗資25萬2千餘日圓,橋長300.56公尺,寬5.2公尺,設2線車道。
1937年3月25日上午,於橋畔舉辦竣工典禮,由中和庄協議會員范阿清及其子孫三代夫婦相隨首渡;同日下午,在漳和公學校舉行祝賀會。
1945年11月,中和鄉長蕭昌銅將橋名改為「中正橋」。
1954年,因應交通量大增與防空疏散需求,加寬橋面7公尺作人行道使用。
1961年,臺灣省公路局辦理第二次拓寬,橋面拓增至15.4公尺,8月1日大致竣工,先開放行人與部分車輛通行,8月16日起雙向通車。
1961年9月7日至9日,臺北市古亭區與臺北縣永和鎮聯合於橋下舉行龍舟競賽,以慶祝中正橋拓寬工程竣工。
1962年,政府修建永和堤防,為符合河寬之規定,橋長向南延伸100公尺,11月22日動工(開工前已先架設便橋),由榮工處興建。
1963年5月31日,橋身延長工程竣工;後於6月15日舉行通車典禮。
1968年4月15日起,以90個工作天整修伸縮縫。
1971年10月,第三次拓寬工程完工通車,橋寬成為24.5公尺,由當時的副總統嚴家淦為臺北端橋頭新立的橋名石碑題字落款。
此時,中正橋的主橋長400公尺、寬24.5公尺、高11.8公尺,設有雙向各3線車道與人行道。
2010年5月,為配合新北環河快速道路永和段工程,環河西路一段路面拓寬與堤防外移,永和側橋面將需加高2公尺,於5月21日開始階段性施工,進行封路改行便橋、拆除與重建橋面工程。
2015年3月,因為中正橋耐震係數和防洪高度皆不合標準,所以臺北市政府決定進行改建,工程內容包括興建跨海新橋、拆除舊中正橋與重慶南路高架橋,並保留川端橋部分再利用。
2019年1月22日,歷經四度流標的中正橋改建工程終於決標。
2019年5月6日,舉行中正橋改建工程開工典禮;工程將分為四階段,耗時1440天,預定於2023年4月14日完工,工程總經費為新臺幣22億1790萬,由春原營造承攬。
工程先在維持原有車道及動線情況下,拆除中正橋北端之重慶南路高架橋下的自強市場與活動中心,並施作改道交維便橋。然後在2020年春節期間拆除重慶南路高架橋,工時定為5日,於整建重慶南路期間維持雙向各3車道通行。工程後期會先開放往新北車輛行駛新主橋,最終階段再開放南北兩線通車。
2019年12月27日,中正橋改建工程之臺北端重慶南路高架橋拆除工程與交通維持等計畫定案,確定在2020年農曆春節期間:1月23日(小年夜)晚上9點至27日(初四)晚上7點,進行封路拆除,屆時汽、機車替代道路分別為水源快速道路和廈門街114巷。
臺北市長柯文哲要求施工期間比照2016年2月進行之忠孝橋引道拆除工程,工務局、交通局、警察局等機關副首長以上主管皆須進駐應變中心。
新工處專案工務所主任詹名成表示,重慶南路高架橋拆除工程會以怪手大鋼牙進場,不動用需要較大迴轉半徑的吊車,如此可縮短工期,以降低施工噪音與對附近住戶之干擾。
新工處工務科長郭俊昇表示,施工期間,新北市經中正橋進臺北市的汽車,可改走水源快速道路至師大路駛往目的地,而臺北市經中正橋往新北市的汽車,則可循泉州街轉水源快速道路過中正橋駛往目的地,至於機車則是利用廈門街114巷單側雙向通行,現場會安排義交協勤引導,另提供巡迴接駁巴士供工區兩側的居民搭乘出入,完工之後,重慶南路三段將配置為雙向各3車道通行,並於路旁新增人行道。
此外,臺北市公共運輸處表示,行經施工管制路段(重慶南路三段及重慶南路汀州路口)的公車路線將於施工期間配合調整,共計影響16條路線、取消停靠7個站位。
【認識新店溪】
新店溪是淡水河水系三大支流之一,河長81公里,流域面積921平方公里。主流上源為北勢溪,發源於雙溪區鶯子嶺北側標高約700公尺處,向西流至新店區龜山會合支流南勢溪後,始稱為新店溪;合流後往北流經屈尺、直潭、新店,在景美附近匯入另一支流景美溪後,形成新北市、台北市之天然邊界,流至江子翠與大漢溪交會後,改稱淡水河。
影片提供: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道管中心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我應邀參加忠孝橋引橋拆除工程動工祈福典禮,原本我是坐在柯市長左後方,但後來覺得我如果繼續這樣坐著,就不是張哲生了,便立刻起身拍攝影片,紀錄這個時刻。
2016年2月1日上午10時30分至11時,臺北市市長柯文哲主持「忠孝橋引橋拆除及周邊平面道路路型改善工程動工祈福典禮」,祈求工程平安順利。各界貴賓、民意代表、當地里長、里民及各級長官們共同觀禮,見證歷史性一刻,啟動臺北北門重現計畫,再造西區風華。
柯市長表示,忠孝橋引橋橋面版全長約750公尺及橋墩(台)30處,將利用農曆春節2月7日至14日共計8天,日夜施作,全區同步拆除。依據往年經驗,農曆春節期間臺北市交通流量約僅上班日的三分之一,封閉局部道路施工,可將影響交通程度降至最低。籲請施工期間行經工區附近車輛,配合交通指揮人員指示,依照改道動線減速通過。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表示,忠孝橋引橋拆除後,暫時配置臨時路型,利用忠孝橋及忠孝西路進、出城雙向車道各減少1線車道,仍維持雙向3線車道通行,略有影響交通,建議改道行駛市民大道、臺北橋或中興橋等替代路線,或盡量搭乘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系統,合力度過忠孝西路交通改善期間。如需相關交通資訊,歡迎撥打1999洽詢,或查詢新工處網(http://www.nco.taipei.gov.tw/MP_106021.html),或依據宣導告示牌面、可變標示系統等訊息改道行駛。
忠孝橋引橋拆除工程為臺北市西區門戶計畫的第一步,將透過改造道路路型及調整公共運輸動線,重現北門歷史意象,加速西區繁榮發展。忠孝橋引橋拆除後,將有助提升都市景觀、創造開放空間,改造首都城市意象,展現都市紋理與歷史內涵,喚起市民對北門文化歷史記憶。
承攬忠孝橋引橋拆除及周邊平面道路路型改善工程的皇昌營造股份有限公司,預定在2016年春節期間8天,每天動員約880人、100餘輛各式機具車輛。引橋拆除後,接續進行部分臨時路型及部分永久路型等改善工程,全部工程預計於2016年11月30日完工。
有興趣參與工程之民眾,除可利用新工處設置之高架平台,就近拍攝忠孝橋引橋拆除過程見證歷史外,目前亦已完成5台即時攝影機架設作業,可透過道管中心施工動態影像系統,全程24小時觀看現場施工情形,應用程式下載請至新工處官網下載施工即時影像APP(http://dig.nco.taipei/Tpdig/VideoApp.asp),並依指示操作進入系統。
攝影:張哲生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道管中心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柯P市長(2015/07/01)為【臺北市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簡稱台北市道管中心)】正式揭牌開始營運。柯P市長特別提到在他上任之後,拜託林副市長出面整合臺北市共同管溝的事情。在移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時,比預定計畫慢了一小時,原因是本來應該在地下120公分的水管,結果在地下20公分就挖到。後來我們才發現原來臺北在老舊社區根本沒有3D的管線圖。這事件給了市政府我們一個警惕,臺北市整個的管線也需要很清楚地徹查,因此,要求設立道管中心來解決。
柯P市長也進一步表示,未來道路挖掘及管線鋪設以及天空纜線架設的下地與管理,將由道管中心統籌管理,施工現場有攝影傳回中心以供監看。柯主持揭牌儀式後返回市府主持里長有約,向在場的文山區12里長表示,道管中心監看人力有限,未來里長將成為前線尖兵、哨兵,「自己的里自己顧」,他要求工務局設計教案教導里長,讓里長未來可透過手機監看自己里內的道路施工。
台北市正式成立道管中心營運,是歷史性的一刻,在今天正式上路。我個人也期待,台北市道管中心是臺灣的新創,臺灣的新創從臺北開始。城市的安全也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我們需要逐步建構。更關鍵的是,台北市道管中心採取了「合署辦公」的夥伴關係,邀請臺北市43個公、私管線機構一律需要派員在這道管中心,並且參加輪值監控全市管線挖補與修復工作,並且提供民眾可用手機app即能了解與回報即時的道路挖補路況的服務系統。這是全國的首創,更在於維持城市的公共管線能夠在全年無休,24小時的監控下,盡量能受到安全管理。
道管中心也將會在一年半期程內,將台北市舊市區包含大同、萬華、士林、文山、南港區等,有賴積極推動公辦都市更新行政區的3D管線圖資優先建立起來,並擬定於3年期程將完成臺北市全部12個行政區3D管線圖資的建構。
以下是道管中心成立介紹的影片,感謝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用心做了影帶以供市民下載瀏覽:
http://nco.gov.taipei/ct.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