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 Lynette Chen 拍攝分享她於1992至1993年間就讀臺北商專時所用罄的臺北市公民營公車學生定期票之票根。
昔日臺北市各家公車業者皆自行發售種類各異、只適用於自家路線的紙票,在實施聯營制度後,為求能夠「一票通用」,因此改由聯管中心統一發行紙票,票種分為普通票、優待票與學生票(須向學校登記,由校方代購);而在冷氣車投入營運行列後,也曾發行專用乘車代幣(過去冷氣車的票價略高於非冷氣車)。
隨著負責剪票的車掌在精簡人力的需求下逐漸被裁撤,司機必須兼顧駕駛與剪票工作(即所謂的「一人服務車」),導致營運效率下降,剪票制度因此於1994年初廢止,改全面採取上、下車投入現金收費。
《認識臺北市公車歷史》
清光緒13年(1887年),臺北府城設立之初,劉銘傳從上海購進人力車150輛,行駛於城內、艋舺和大稻埕之間,於是臺北有了第一批「準公共運輸」系統。
日治時期,1922年,日本人創設「臺灣自動車株式會社」,為臺北公共運輸之濫觴;初期僅有一條萬華至臺北橋的路線,後來因為經營不善,於1925年由本省人出資接辦,更名為「臺北汽車公司」。
1930年,臺北市役所(市政府)收購「臺北汽車公司」,成立「臺北市營公車」,並於市役所下設「自動車課」來管理;當時公車路線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呈輻射狀,服務範圍不大,平均每日載運乘客約一萬人,大部分的市民往來市區除了步行、騎腳踏車,就是搭乘人力車。
那時候,公車總站設在臺北駅(臺北車站),另外在臺北橋、万華駅(萬華車站)、西門市場、円山動物園(圓山動物園)、東門詰所(東門肥料檢查所)、軍官邸前(今南昌路的陸軍聯誼招待所前)均設有調度站,可見當時臺北市營公車主要是跑城內到週邊的各個據點。
由於經營良好,使其於1937年時遽增到120輛車 、14條路線, 是日治時代臺北市公車業務之巔峰時期。可惜後來中日開戰而資源匱乏,公車運輸也隨之陷入半停頓狀態。
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舉,原有的公車由新市府公共汽車管理處接管,1946年時,堪用的公車僅剩下18輛,服務的路線縮減為8條;反倒是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上海的三輪車大量湧入,憑著機械化「跑得快」的優勢,迫使人力車數量銳減而終致消失,三輪車一下子躍為最重要的營業運輸工具。
戰後,臺北市政府將自來水、瓦斯、公車三種公共事業合併管理,於1946年4月1日正式成立「臺北市公用事業管理處」。他們接收了56部老舊車輛,然而其中卻只有4部可用, 僅能供兩條路線行駛。
初期,臺北市政府無力投資公共汽車業務,但在員工積極的整修下,至1946年10月,共有28輛公車恢復了以往的榮景,馳騁於市區8條路線,使當時財經狀況岌岌可危的臺北公車業務得以維持。
1949年,臺北市已有5,847輛三輪車在街上載客,數量約為1946年統計數量的100倍。於是,臺北的公共運輸正式進入機動車的時代。
1952年,臺北市政府將公共汽車自「公共事業管理處」分出,成立「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此時,臺北市市區公車由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獨家經營,僅有51條路線,營運車輛651輛。
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後,行政區域擴大,人口大幅增加。為適應市民交通上之需求,自1969年起局部開放民營,欣欣、大有、大南、光華等4家民營業者陸續加入營運,路線增為90條,營運車輛增為847輛,當年的總搭乘人次約有3.9億,1975年更達到9億人次的高峰!但由於各業者獨自發售的票證種類複雜、票價不一且無法通用,公車路線亦缺乏整體規劃,出現許多個別區域服務上重疊或不足的情形。
之後,公共運輸運量開始下降,即使公營公車業者在1976年底進行整合聯營,但頹勢已現,往日雄風難振。
為了提升營運效率,「臺北市公民營公車聯營籌備委員會」於1976年成立,針對公車路線與號碼、票證與票價進行整合,並設置管理聯營事務的統一組織,自1977年4月30日起實施聯營,中興、指南、台北、三重、三重市公車(今首都客運)等5家民營業者加入經營,當時分配路線149條,計畫參加聯營車輛2325輛,實際行駛1984輛。
臺北市由公共運輸所承擔的交通運量在1975年還有超過50%,但到了1981年,公共運輸就只承擔42%左右的運量,到了1991年,公共運輸承擔的運量遽降至27%。到了1996年臺北捷運通車後,臺北市的公共運輸僅占24%的運量,已不到總交通運量的四分之一。
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許多原由臺灣省公路局(今交通部公路總局)管轄之公路客運路線,以重新編碼或區段聯營方式納歸聯營路線,相關業者亦隨之加入聯營體系,此後,聯營公車路線於新北市境內的涵蓋範圍逐漸擴展。
為提升臺北公車的服務品質,1992年開辦「聯營公車營運服務指標評鑑」,在臺北市政府的獎勵、監督與業者努力 地爭取榮耀下,臺北各公車業者的服務品質已大幅進步。
1996年3月,臺北第一條捷運─木柵線正式通車,捷運在此後便迅速擴展。公車企業為尋求新商機,於1999年10月開辦捷運接駁公車, 使捷運與公車能相輔相成。
隨著臺北捷運路網的初步完成,為鼓勵市民使用大眾運輸,臺北市政府於2003年11月實施捷運與公車雙向轉乘優惠措施,至今,許多臺北市民的生活已與大眾運輸密不可分。
自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於2010年成立後,為利權責劃分更為審慎考量當地運輸需求與特性,針對市境內里程佔多數的新設路線即由該局管轄,一般稱為新北市轄公車路線。
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自2004年1月1日起轉型民營化公司組織並改名為大都會汽車客運公司,自此,臺北市市區公車均由民營業者擔負運輸服務角色。
臺北市聯營公車路線數約280餘條,共由14家業者提供運輸服務,路線類別包含一般路線、幹道公車、捷運接駁公車、山區公車、休閒公車及市民小巴等,車輛數約3600輛,將繼續提供臺北市民更為便捷、安全及優質之運輸服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苗博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台北生活的你,一定搭過台北的公車。 不過,我們搭的公車,安全嗎❓ 臺北市聯營公車,每年總行駛里程數超過1億5千萬公里,滿足雙北數百萬市民通勤、就學、出遊……的需求,是台北市不可或缺的公共運輸服務。 但,臺北市聯營公車的「每百萬公里有責肇事率」,卻在2018年達到柯文哲市長任內的新高點!平均每...
「臺北市聯營公車」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高嘉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SHIN L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市營收排名前150的公車路線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聯營公車欣欣客運興隆站52中興醫院新式報 ... 的評價
- 關於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711路線圖、711公車去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711路線圖、711公車去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高嘉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車亂象不斷
評鑑制度應全面檢討】
🔥台灣公車亂象叢生
公車是很多民眾上下班、上下學的交通工具,台北市公車路線眾多,雖然很方便,但台北市交通擁擠、繁忙,公車亂象不但時常上演。嘉瑜自己開車上路,曾看過公車內外線不斷切換,進而發生車禍案件的經驗。
依警政署109年3月的警政統計數據指出,108年造成人員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之交通事故為1,814件,從肇事車種別區分,則是以「大貨車」及「大客車」分列一二名,主要因為專業駕駛人開車工時較長,較易發生交通事故。
如果細究公車最常發生車禍的原因,第一名就是切換車道不當,第二名是未注意前方車輛動態。公車駕駛教育訓練與客運業者評鑑應盡速加強改善。
🔥公車評鑑制度應予修正
嘉瑜最近收到許多民眾投訴,三重客運所經營之藍26號路線公車,司機常有過站不停、公車並未在公車停靠區讓民眾上下車、駕駛態度不佳等狀況,相關違規事宜,嘉瑜將會請台北市政府協助處理。
同時,嘉瑜認為目前台北市公車評鑑制度無法反映公車業者真實營運服務狀態。首先《臺北市聯營公車營運服務評鑑執行要點》中雖有納入旅客服務品質,但是其評鑑方法僅有問卷調查、民眾申訴及乘客意見卡三種方法,但是乘客無法及時反應給予評價,故旅客服務品質無法真實反映,嘉瑜認為可以設立專屬APP,讓民眾搭乘公車可以時掃描QR code,透過APP來即時反應給予評價。台北市政府評鑑方法應予修正改善。
🔥應重視公車司機勞動權益
公車司機過勞而發生車禍事件時有所聞,事實上近5年來有將近400個過勞個案中,就有163人死亡。其中「運輸及倉儲業」的發病數量與各行業別相比,僅次於製造業、支援服務業(如保全等),名列第三名。
台北市勞動檢查處已經到三重客運南港站對事業單位進行勞檢,發現肇事司機已連續工作4小時卻沒有足夠休息時間,違反勞動基準法相關規定。
為了保障大客車駕駛勞動權益以及顧及乘客安全,交通部制定《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針對營業大客車駕駛,明確規範駕車時間不得超過10小時、連續駕車4小時應休息30分鐘等規定,目的在避免司機疲勞的狀態下繼續開車,進而發生事故,危害公共安全。
然而,嘉瑜認為僅以「駕車時間」作為司機疲勞管理的唯一評估項目,顯然嚴重不足。
針對公車司機過勞問題,除了勞動部應補足勞檢人力及積極督促辦理勞動檢查外,嘉瑜認為應輔以:
1⃣出勤紀錄全面上線,減少客運業者動手腳可能。
2⃣須裝設行車記錄器,記錄引擎開啟、關閉的時間,以及行車動線,相關紀錄用來輔助勞動檢查,進行核實。
3⃣公車評鑑亦應納入公車司機勞動狀況,將作為評鑑項目之一。
公車司機普遍存在著過勞現象,疲勞駕駛發生車禍機率將提升10倍,高風險不亞於酒駕。
嘉瑜會在國會持續監督勞動部、交通部等相關部會,保護用路人安全。
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搭公車,你有什麼難忘的回憶呢?
在臺北市區搭公車 1974 vs 2017
上圖拍攝於1974年,下圖由張哲生於2017年9月21日在臺北市搭乘49路公車時拍攝。對照之下,來自窗外的自然通風變成了窗戶打不開的空調冷氣、上車時由車掌小姐剪票變成了悠遊卡感應付費、通知司機要下車的拉鈴變成了按鈴……
最早臺北市各家公車業者皆自行發售種類各異、只適用於自家路線的紙票。在實施聯營制度後,為求能夠「一票通用」,因此改由聯管中心統一發行紙票,票種分為普通票、優待票與學生票(須向學校登記,由校方代購)。冷氣車投入營運行列後,也曾發行專用乘車代幣(過去冷氣車的票價略高於非冷氣車)。
隨著負責剪票的車掌在精簡人力的需求下逐漸被裁撤,司機必須兼顧駕駛與剪票工作(即所謂的「一人服務車」),導致營運效率下降,剪票制度因此於1994年初廢止,改全面採取上、下車投入現金收費。
《認識台北市公車歷史》
清光緒13年(1887年),臺北府城設立之初,劉銘傳從上海購進人力車150輛,行駛於城內、艋舺和大稻埕之間,於是臺北有了第一批「準公共運輸」系統。
日治時期,1922年,日本人創設「臺灣自動車株式會社」,為臺北公共運輸之濫觴;初期僅有一條萬華至臺北橋的路線,後來因為經營不善,於1925年由本省人出資接辦,更名為「臺北汽車公司」。
1930年,臺北市役所(市政府)收購「臺北汽車公司」,成立「臺北市營公車」,並於市役所下設「自動車課」來管理;當時公車路線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呈輻射狀,服務範圍不大,平均每日載運乘客約一萬人,大部分的市民往來市區除了步行、騎腳踏車,就是搭乘人力車。
那時候,公車總站設在臺北駅(臺北車站),另外在臺北橋、万華駅(萬華車站)、西門市場、円山動物園(圓山動物園)、東門詰所(東門肥料檢查所)、軍官邸前(今南昌路的陸軍聯誼招待所前)均設有調度站,可見當時臺北市營公車主要是跑城內到週邊的各個據點。
由於經營良好,使其於1937年時遽增到120輛車 、14條路線, 是日治時代臺北市公車業務之巔峰時期。可惜後來中日開戰而資源匱乏,公車運輸也隨之陷入半停頓狀態。
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舉,原有的公車由新市府公共汽車管理處接管,1946年時,堪用的公車僅剩下18輛,服務的路線縮減為8條;反倒是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上海的三輪車大量湧入,憑著機械化「跑得快」的優勢,迫使人力車數量銳減而終致消失,三輪車一下子躍為最重要的營業運輸工具。
戰後,臺北市政府將自來水、瓦斯、公車三種公共事業合併管理,於1946年4月1日正式成立「臺北市公用事業管理處」。他們接收了56部老舊車輛,然而其中卻只有4部可用, 僅能供兩條路線行駛。
初期,臺北市政府無力投資公共汽車業務,但在員工積極的整修下,至1946年10月,共有28輛公車恢復了以往的榮景,馳騁於市區8條路線,使當時財經狀況岌岌可危的臺北公車業務得以維持。
1949年,臺北市已有5,847輛三輪車在街上載客,數量約為1946年統計數量的100倍。於是,臺北的公共運輸正式進入機動車的時代。
1952年,臺北市政府將公共汽車自「公共事業管理處」分出,成立「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此時,臺北市市區公車由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獨家經營,僅有51條路線,營運車輛651輛。
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後,行政區域擴大,人口大幅增加。為適應市民交通上之需求,自1969年起局部開放民營,欣欣、大有、大南、光華等4家民營業者陸續加入營運,路線增為90條,營運車輛增為847輛,當年的總搭乘人次約有3.9億,1975年更達到9億人次的高峰!但由於各業者獨自發售的票證種類複雜、票價不一且無法通用,公車路線亦缺乏整體規劃,出現許多個別區域服務上重疊或不足的情形。
之後,公共運輸運量開始下降,即使公營公車業者在1976年底進行整合聯營,但頹勢已現,往日雄風難振。
為了提升營運效率,「臺北市公民營公車聯營籌備委員會」於1976年成立,針對公車路線與號碼、票證與票價進行整合,並設置管理聯營事務的統一組織,自1977年4月30日起實施聯營,中興、指南、台北、三重、三重市公車(今首都客運)等5家民營業者加入經營,當時分配路線149條,計畫參加聯營車輛2325輛,實際行駛1984輛。
臺北市由公共運輸所承擔的交通運量在1975年還有超過50%,但到了1981年,公共運輸就只承擔42%左右的運量,到了1991年,公共運輸承擔的運量遽降至27%。到了1996年臺北捷運通車後,臺北市的公共運輸僅占24%的運量,已不到總交通運量的四分之一。
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許多原由臺灣省公路局(今交通部公路總局)管轄之公路客運路線,以重新編碼或區段聯營方式納歸聯營路線,相關業者亦隨之加入聯營體系,此後,聯營公車路線於新北市境內的涵蓋範圍逐漸擴展。
為提升臺北公車的服務品質,1992年開辦「聯營公車營運服務指標評鑑」,在臺北市政府的獎勵、監督與業者努力 地爭取榮耀下,臺北各公車業者的服務品質已大幅進步。
1996年3月,臺北第一條捷運─木柵線正式通車,捷運在此後便迅速擴展。公車企業為尋求新商機,於1999年10月開辦捷運接駁公車, 使捷運與公車能相輔相成。
隨著臺北捷運路網的初步完成,為鼓勵市民使用大眾運輸,臺北市政府於2003年11月實施捷運與公車雙向轉乘優惠措施,至今,許多臺北市民的生活已與大眾運輸密不可分。
自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於2010年成立後,為利權責劃分更為審慎考量當地運輸需求與特性,針對市境內里程佔多數的新設路線即由該局管轄,一般稱為新北市轄公車路線。
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自2004年1月1日起轉型民營化公司組織並改名為大都會汽車客運公司,自此,臺北市市區公車均由民營業者擔負運輸服務角色。
臺北市聯營公車路線數約280餘條,共由14家業者提供運輸服務,路線類別包含一般路線、幹道公車、捷運接駁公車、山區公車、休閒公車及市民小巴等,車輛數約3600輛,將繼續提供臺北市民更為便捷、安全及優質之運輸服務。
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台北生活的你,一定搭過台北的公車。
不過,我們搭的公車,安全嗎❓
臺北市聯營公車,每年總行駛里程數超過1億5千萬公里,滿足雙北數百萬市民通勤、就學、出遊……的需求,是台北市不可或缺的公共運輸服務。
但,臺北市聯營公車的「每百萬公里有責肇事率」,卻在2018年達到柯文哲市長任內的新高點!平均每1.3日就會發生一件公車有肇責事故。
我統計2015~2018年公車事故,共造成「10死、387傷」。
找出原因,才能解決問題。我分析793件公車有肇責事故,發現「未注意前方車人動態」「換道不當」「左右轉違規」「未保持安全車距」「不禮讓行人」等,是公車肇事致人死傷的前五大原因。
這些因素,都是人為疏失。要改善公車肇事問題,勢必要從減少人為疏失下手。
受過專業訓練的職業駕駛,為何會發生疏失?有以下兩大因素:
1️⃣ 不良駕駛習慣:
因為班距過於密集、趕點、或駕駛習慣不良,導致部份司機頻繁發生不當換道、未保持安全車距、未注意前方車人動態等情形
2️⃣ 超時駕駛,司機過勞:
許多科學研究已經指出,疲勞駕駛的危害不亞於酒駕。若司機因疲憊而身心狀態不佳,也可能提高肇事風險。
2015~2018年間,公車肇事後檢查駕駛的工時,竟發現有三成(2018年)到近六成(2016年)的肇事駕駛有超時工作的情形。顯示超時駕駛和事故風險有相當大的關係。
上述兩項缺失,都是陳年老問題。但我研究發現,交通局公運處針對這兩缺失,處理非常消極!
尤其是超時駕駛。我調閱資料後發現,台北市聯營公車駕駛超時工作情形非常嚴重。
勞動局去年針對公車業者執行90場稽查,就發現41次違反勞基法規定。違規比例達45.56%。
而公運處執行的超時稽查,同一家公車業者,連續六次稽查蟬聯超時冠軍,最高有70%的駕駛超時工作。
另外有三家業者,屢次出現在超時前三名,超時率由22%~42%不等。
但這4家超時慣犯,也每次都高分通過市府公車評鑑。
為什麼每次都超時,每次都評鑑通過?
因為台北市政府根本沒有把「超時駕駛」納入公車評鑑的扣分項目!
換言之,公車業者就算壓榨司機到百分之百超時駕駛,在公車評鑑都完全不會被扣分。
有這種放水評鑑,難怪業者有恃無恐!
針對上述兩項缺失,我要求交通局公共運輸處必須:
✅ 全面檢討聯營公車營運服務評鑑計分方式,就下列事項調高佔分比重:
1️⃣ 違反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9之2規定超時駕駛
2️⃣ 違反勞基法(超時工作、未給足例假、溢扣工資、未給予國定假日加班費、未核實紀錄出勤時間等)遭裁處
✅ 針對未注意前方車人動態、換道不當、左右轉違規、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未讓行人先行等不良駕駛習慣,重新設計具體查核方式,納入聯營公車營運服務評鑑,並研究問題根源(是否有班距過於密集、誤點壓力等制度原因造成不良駕駛習慣)
以上兩項訴求,在質詢時獲得交通局和公運處的正面回應。我會繼續追蹤。
保障台北人行的安全,就從改革公車評鑑、防制不當駕駛、超時駕駛開始!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臺北市議會#柯文哲
蘋果【議員批北市公車評鑑管服儀不管超時 公運處願檢討】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realtime/20190509/1564166/
自由【〈台北都會〉「超時」未列入公車評鑑 北市公運處將檢討】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87475
自立晚報【北市公車常態性超時駕駛 應全面檢討】
http://www.idn.com.tw/news/news_content.php?catid=5&catsid=2&catdid=0&artid=20190509lii002
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SHIN L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appycash #有錢卡 #信用卡推薦
Instaram | http://pse.ee/SHINLII-IG
FaceBook | http://pse.ee/SHINLI-FB
部落格| https://pse.is/PBLOG
愛奇藝 | https://pse.is/SHIN-QIY
合作信箱✉️ : xshinxli@gmail.com
-
📍活動期間:108/02/01~108/06/30
📍適用卡種:HappyCash有錢卡2.0之「快樂有錢‧快樂集點卡」、「快樂有錢卡」、「HappyCash 銀行聯名卡」、「快樂有錢認同卡」、「手機有錢卡」 (卡片背面標示「CARD-V2」者,即為HappyCash有錢卡2.0)
📍適用通路:台北捷運與雙北公車 雙北公車係指「臺北市聯營公車」與「新北市轄公車」,詳細路線資訊請參以下連結: 「臺北市聯營公車」請至: http://www.e-bus.taipei.gov.tw/index_6_1.html 查詢; 「新北市轄公車」請至: http://e-bus.ntpc.gov.tw/ 查詢
📍活動方式:於活動網頁 http://bit.ly/2HFAcrU 成功登錄卡號資訊日起,持HappyCash有錢卡2.0搭乘台北捷運或雙北公車,可享每月累積扣款票價12%現金回饋,限量2萬卡號登錄,每月每卡回饋上限100元,回饋金將於活動期間每月計算回饋金額(以四捨五入計),持卡人再於指定時間內至指定回饋靠卡通路讀卡機靠卡感應加值回饋金。
📍活動參與及回饋流程: 於本活動網頁登錄卡號→活動網頁登錄成功完成日起累計,持有錢卡扣款搭乘適用通路運具→於次月15日起60天內至指定回饋通路靠卡感應加值回饋金
- 指定通路:遠東百貨、遠東巨城購物中心、愛買量販之「客戶服務中心」,遠東SOGO百貨及遠企購物中心之「貴賓廳」,遠傳直營門市、city’super、板橋大遠百之遠鑫電子票證營業據點、OK便利商店。
#有錢卡 #happygo #交通回饋 #現金回饋 #2019信用卡
#行動支付 #信用卡推薦 #聯名卡 #交通推薦信用卡
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聯營公車欣欣客運興隆站52中興醫院新式報 ... 的推薦與評價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聯營公車 欣欣客運99年出廠的心事報站系統and公車興隆站52中興醫院臥龍街-龍門國中. ... <看更多>
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711路線圖、711公車去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持桃園市市民卡乘車優惠規則:. (1) 持市民卡乘車全票最高收60 ... 桃園711公車在台北聯營公車711路線- 維基學院 ... ... <看更多>
臺北市聯營公車 在 市營收排名前150的公車路線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民國102年臺北市聯營公車營收前10的路線為307、299、262、306、265、235、236、285、266、508;同年新北市公車營收前10名路線為706、802、264、857、916、880、705、920、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