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跟大家揭露這位《愛情線索》導演陽靖的真面目。
.
疫情之前去吃燒烤,結帳時,店員塞了兩張《愛情線索》的票給我。其實過去就曾經在路邊看過這部電影的海報,一直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仔細看票面上的內容,更是大吃一驚,因為這部電影居然有六項桂冠,分別有「2013美國日舞影展參展作品」、「2013台灣金馬獎參展作品」、「2013美國奧斯卡甄選作品」、「2013亞太影展參展作品」等。
.
如果真有國片能夠如此橫掃各大影展,那我怎麼會從沒看過、也沒聽過?種種成績可能只有「亞太影展」我不會懷疑。至於「甄選臺灣代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部分,確實可能透過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申報報名。但金馬獎、日舞影展、東京影展、釜山影展入選全是子虛無有,沒有這部片的參展成績。
.
很奇特的是,這是《愛情線索》的電影入場券,卻在上面出現《愛情線索2:奇妙關係》的宣傳字樣。至於「放映超過7年最長壽」電影更是令人一頭霧水,怎麼從來沒有在院線看到關於這部片的放映資訊呢?票面上寫「特映會」,卻沒有具體放映時間。
.
接著來看看導演到底是何許人也,原來名叫「陽靖」,據票券說明,這是一名「原住民身障導演」,還強調此人「吃泡麵睡車上,4500場演講,激勵42萬人」。已弄不清楚此人到底是搞講座,還是拍電影?至於「超過27萬人觀影、累績6000萬票房」資訊可是不可思議,如此票房成績,怎會從未聽說?
▅▅▅▅▅▅▅▅▅▅▅▅▅▅▅▅▅▅▅
上網查詢媒體報導,發現原來早在2011年,《壹週刊》就已經踢爆本名陽國慶的陽靖學歷疑為造假。引述《蘋果日報》〈拿魏德聖當幌子 生命鬥士全台騙錢〉報導指出:「1位在銀行工作、與陽靖在同一台南教會的教友表示,陽生性好騙,四處借錢,至今欠金融機構2百多萬,追討快20年也沒還。魏德聖則透過公關表示,陽在教會內主動找他合照,說他要拍電影,自己並未推薦陽,也不知道他到處募款。」
●
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110824/5FI5BPND46L7FJA7TWGJB37OCM/
〈拿魏德聖當幌子 生命鬥士全台騙錢〉《蘋果》2011.8.24
▅▅▅▅▅▅▅▅▅▅▅▅▅▅▅▅▅▅▅
同年九月,也許教會方面為了避免教友受害,《台灣教會公報》做了詳盡的整理報導整理。據報導指出,陽靖成功從200間教會取得「數千元至10萬元不等」的捐款,曾經採訪過此人的《遠見》等媒體都已撤下報導。總編輯方嵐亭更強調「從採訪對話和近距離觀察發現,陽靖募款行為值得商榷,認為『不宜為其推薦』」並鄭重向讀者致歉。不過陽靖顯然不願放手,不僅沒有澄清資料造假等爭議,反而強調自己跟魏德聖從小就是好朋友,公開澄清「如果不是好朋友,魏德聖怎敢跟我拍照」。
.
不過曾經支持陽靖的胡忠銘牧師也選擇跳船,在教會網站發布〈上帝所厭惡之事 — 胡忠銘牧師〉一文,指控「牛角導演(即陽靖)利用身體上的缺陷,藉著宗教名義,博得諸多牧師的同情,得寸進尺的到處作見證,終在紙包不住火的情況下,使得事情如滾雪球般的越滾越大,甚至到難以收拾的局面」。
●
https://tcnn.org.tw/archives/5259
〈福音電影導演疑詐騙〉《台灣教會公報》2011.9.2
https://www.tschurch.org/%E4%B8%8A%E5%B8%9D%E6%89%80%E5%8E%AD%E6%83%A1%E4%B9%8B%E4%BA%8B-%E8%83%A1%E5%BF%A0%E9%8A%98%E7%89%A7%E5%B8%AB/
〈上帝所厭惡之事 — 胡忠銘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德生教會)2011.9.4
▅▅▅▅▅▅▅▅▅▅▅▅▅▅▅▅▅▅▅
五年後,《TVBS新聞網》報導〈獨家/不給薪?身障導演遭控 欠10員工超過20萬元〉,則是公司內部問題檯面化。一名簡小姐在陽靖開設的台灣牛角電影公司擔任宣傳,卻發現對方屢屢欠薪,不止她,公司十名員工的總欠薪超過20萬。陽靖在LINE上卻回應員工「就看在我也給了一年多」、「錢雖然不多,但也是心意」、「因為我們本身就有困難」 。
●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638737
〈獨家/不給薪?身障導演遭控 欠10員工超過20萬元〉《TVBS新聞網》2016.6.29
▅▅▅▅▅▅▅▅▅▅▅▅▅▅▅▅▅▅▅
如果不透過新聞平台,也能從PTT或Dcard查到教友、面試員工或離職員工的起底文。如下:
●
https://www.dcard.tw/f/job/p/228437077
〈#黑特#面試經驗 高雄牛X電影公司(文有點長) 〉(Dcard)2018.3.17
https://www.pttweb.cc/bbs/Christianity/M.1530131311.A.05B
〈小心!以拍攝「福音電影」為名的假見證人物〉(PTT)2018.6.28
https://www.pttweb.cc/bbs/Christianity/M.1530201186.A.91D
〈為他宣傳,欺騙教會,我一生的恥辱〉(PTT)2018.6.28
https://www.pttweb.cc/bbs/Salary/M.1534317745.A.C88
〈[問題] 台灣牛角電影面試〉(PTT)2018.8.15
▅▅▅▅▅▅▅▅▅▅▅▅▅▅▅▅▅▅▅
不過低調一陣子之後,《愛情線索》再次捲土重來,再登媒體版面,而且成功洗白。《自由時報》在2017年8月17日發登過一篇〈「愛情線索」巡迴播400多場次 續集明年3月上映〉,提及導演委屈指出自己曾被抹黑為「斂財」,但認為自己是在做對的事情,不必多做解釋。
.
《中時電子報》則在2019年3月29日做過一篇〈放映《愛情線索2─奇妙關係》身障導演陽靖成焦點〉,內文提到導演出席座談活動分享電影,「(花蓮)縣長徐榛蔚也為之動容」,連花蓮縣文化局也為之背書,。
●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68050
〈「愛情線索」巡迴播400多場次 續集明年3月上映〉《自由時報》2017.8.17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329002517-260405?chdtv
〈放映《愛情線索2─奇妙關係》身障導演陽靖成焦點〉《中時電子報》2019.3.29
▅▅▅▅▅▅▅▅▅▅▅▅▅▅▅▅▅▅▅
最新資訊是在2021年02月07日,台灣《大紀元時報》發了一篇〈身障導演陽靖《愛情線索》續播8年 今年開拍第3集〉,指出導演陽靖回到故鄉臺南,參加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單位共同主辦的活動,提及第三集《愛情線索3愛要幾分甜》正在籌措資金。
.
近年關於陽靖的正面新聞的消息來源都是來自《大紀元》,是否代表其它媒體已經識破?但顯然還有許多單位對此一無所知,〈「牛角導演」陽靖:內心的殘障才需要被拯救〉一文顯示全國多家獅子會成了陽靖的堅實後盾。
●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1/13/n12685616.htm
〈「牛角導演」陽靖:內心的殘障才需要被拯救〉《大紀元時報》2021.1.13
https://www.epochtimes.com.tw/n335421/%E8%BA%AB%E9%9A%9C%E5%B0%8E%E6%BC%94%E9%99%BD%E9%9D%96%E6%84%9B%E6%83%85%E7%B7%9A%E7%B4%A2%E7%BA%8C%E6%92%AD8%E5%B9%B4-%E4%BB%8A%E5%B9%B4%E9%96%8B%E6%8B%8D%E7%AC%AC3%E9%9B%86.html
〈身障導演陽靖《愛情線索》續播8年 今年開拍第3集〉《大紀元時報》2021.2.7
▅▅▅▅▅▅▅▅▅▅▅▅▅▅▅▅▅▅▅
截至目前為止,這間「台灣牛角電影有限公司」依然在104人力銀行徵人,臉書粉絲專頁「台灣牛角電影《愛情線索》」也持續運作中,最新一篇文在2020年9月22日,內文顯示目前公司正在進行《愛情線索3愛要幾分甜》複試試鏡會。下方有網友留言:「請問我們有取得票了,如何查詢放映的場次與地點呢?」至今仍無人回應。
●
https://www.1111.com.tw/corp/68004128/
「台灣牛角電影有限公司」104人力銀行
https://www.facebook.com/directoryang1010/posts/3410374805690604
「台灣牛角電影有限公司」粉絲專頁發文
▅▅▅▅▅▅▅▅▅▅▅▅▅▅▅▅▅▅▅
最後查到一則報導。在2020年9月,《中天》透過電視報導〈一張10元票嘸知在哪播? 電影公司「求募款」遭疑詐騙〉重新起底了陽靖。原來陽靖與職員親自到一間香港茶餐廳向老闆勸募,要老闆一次買一千張電影票(一張十元),但是當老闆問及「一個月多少場次?」、「有沒有發票?」陽靖卻一問三不知。
●
https://youtu.be/hBa6sNw__Yc
〈一張10元票嘸知在哪播? 電影公司「求募款」遭疑詐騙〉《中天》2020.9.14
https://youtu.be/w344-vntHEs
〈「福音導演」陽靖 曾捲入募款詐騙爭議〉《中天》2020.9.14
▅▅▅▅▅▅▅▅▅▅▅▅▅▅▅▅▅▅▅
上述報導終於解釋了我在燒烤拿到的電影票從何而來。陽靖慣用的手法就是請餐廳認購電影票券,票面上強調是「300元」,但轉賣給店家一張10元。比較不熟悉電影市場的店家可能大呼划算,一次花費一萬元認購一千張,盤算如此一來,「用餐送顧客電影票」的優惠也許可以增加業績。殊不知這根本是廢紙一張,因為《愛情線索》根本沒有上映。
.
從上述系列整理發現很多恐怖的真相。即一個人如何透過故事包裝,獲取廣大媒體報導(預計超過40間媒體報導過關於陽靖的正面事蹟),而他又如何利用這些媒體認證,滲透到教會之中,更與教會名人稱兄道弟,藉此牟取資金。至於個人經歷、宣傳資訊也多是信口開河。即便負面消息已經傳遍全台,卻還能在沉寂多年之後,成功再洗白,獲得媒體報導、獅子會與縣政府等單位背書。
.
實在難以責怪早期的受害者,包括廣大善心教會人士,陽靖出現之時,乃是《海角七號》(2008)創造票房奇蹟之後,投資國片不再是有去無回,打著宣教名義募資,的確能打動許多教友。不過後來教會方面也早已發現事情有異,公開與之進行切割,誠摯反省。
.
但令人不解的是,近期這麼多單位願意與之合作,連縣政府都協助宣傳,難道這些合作活動發生之前,承辦人事前沒有先上網Google?又或者中間水太深,各家單位有什麼難言之隱?
.
本文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各個商家不要再認購《愛情線索》的無效票券,也歡迎各位對此事有了解的朋友,留言分享您的經驗。最後,請大家欣賞這部具有「奧斯卡、日舞、金馬獎」水平的《愛情線索》預告片,非常雷人,對此我只有一句話:「請不要繼續侮辱電影了。」
●
https://youtu.be/js-jieUS6Fk
電影【愛情線索】預告片 - 全台首位身障激勵【陽靖導演】處女作
●
https://youtu.be/amFtKhefNlk
2018年陽靖導演最新力作 電影《愛情線索2奇妙關係》預告片,5分鐘加長版
#愛情線索 #陽靖 #愛情線索2奇妙關係
臺南版ptt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史泡泡 ㊙️㊙️㊙️㊙台灣五大奇案是如何形成的?🔥🔥🔥
引言、提問/ 與談:
謝金魚 / 謝宜安
🔥最近,曾經與我合作過的 阮劇團 Our Theatre 製作了一齣相當複雜、龐大的舞台劇《十殿》,據說設定是將「台灣五大奇案」合併在一棟廢棄的綜合大樓中上演,雖說故事發想的大樓是嘉義的一個廢棄冰宮,但身為台中人,我在看到這故事時,更容易聯想到台中的一廣,《十殿》在四月底也會到 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演出,我想,可能也會有更多台中人聯想到一廣吧?
💡💡💡購票由此去:https://reurl.cc/pmok9x
🔥🔥但說起五大奇案,讓我想起從前在成大讀書的時候,聽石萬壽老師說起他所經歷的「神明告教授」事件,起因是老師當年採訪的廟公說了一些關於女鬼「陳守娘」的故事。陳守娘是清代府城三大奇案之一,原是一位守寡的婦人,遭到婆婆、小姑與一位師爺設計逼姦後,又被婆婆小姑凌虐而死,而後含冤復仇,殺爆全城,最後驚動神靈,她才善罷甘休。在日後流傳的鄉野傳說中,是廣澤尊王打贏了女鬼,但在廟公的說法裡卻是打輸了、不得不請出隔壁善化堂的觀音收拾。不過,這有損神威的說法在老廟公去世後引起了糾紛,後來老師因此被告上法庭,最後在地方有力人士出面協調後和解。我對此事的印象很深,除了事件地點、宮廟都是熟悉的地方之外,老師也提醒我們,這些地點之間的地緣關係呈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圈。
🔥🔥🔥在2009年時,因為看到一篇討論神明吃案的文章後,我在ptt的古人八卦版(gallantry)寫下了「清末台灣最強女鬼陳守娘」這篇文章,當時的我,怎麼也不曾想到,這隨意寫下的「最強女鬼」稱號,在後來十多年間,隨著大家對於台灣鬼怪傳說的關注而慢慢發酵,如今「最強女鬼」已經成為陳守娘的專屬稱呼了。
🔥🔥🔥🔥雖然五大奇案究竟有哪五個,有不同的說法,目前比較常見的說法,就是府城三大奇案「陳守娘」、「林投姐」、「呂祖廟燒金」,加入發生在北部的「周成過台灣」和民國後才出現的「瘋女十八年」,但之所以為「奇案」,通常就是出了人命,前四者都與鬼神之說有關,「瘋女十八年」雖沒死人,但也有說法指出「瘋女」是助人驅鬼而遭到反撲。
🔥🔥🔥🔥🔥🔥在這些故事中,遭到迫害的、瘋癲的、冤屈難伸的女人都是主角,陳守娘身為寡婦卻被夫家逼迫受辱、林投姐帶著孩子等待負心的丈夫、呂祖廟燒金裡寂寞的女人藉由廟宇的掩護偷情、周成之妻渡台尋找丈夫卻被無情殺害、瘋女因為精神疾病被夫家禁錮,也不難看出在早期台灣社會中女性的困境。
🔥🔥🔥🔥🔥🔥她們或是大膽開放地追求情慾、或是服從傳統遭到虐待仍守貞守節,最終都似乎走向失控與瘋狂。但這些故事的根源與流傳實在令人好奇,專精於都市傳說的宜安對此也有研究,所以有了這次的紙上對談。
-------
🐳金魚:請問宜安,這些故事原本的源流是什麼?都是歷史事件嗎?
💖宜安:除了「瘋女十八年」明顯是真實事件以外,其他奇案都很難說是「真的」。「瘋女十八年」因1956年《中華日報》的報導〈十八年人間地獄〉而披露,當時事件本尊仍在世。至於其他奇案因為發生的時間點,跟現在知道的最早記錄,都有一段間隔。陳守娘是最接近真實的,被記下來的時間也很早。陳守娘遭逢小姑、婆婆暴力對待,堅持守節,最後下體被刺而死,官府一度企圖掩蓋,最後不敵民眾的怨氣。這故事初見於清代劉家謀的《海音詩》(1855),連橫的《臺灣通史》也提及。但是陳守娘死後、鬼魂大戰廣澤尊王等,就屬於民間傳說,難以確認真假。
其餘林投姐、呂祖廟燒金、周成過台灣,都是清朝故事,但是最早文獻記載都是日治時代。林投姐的故事見於片岡巖《台灣風俗誌》(1921),林投姐原是名寡婦,因錢財被情人騙回中國,因此氣憤自盡,冤魂繼續在林投樹下徘徊,使當地仕紳建祠祭祀。這座祠就在台南火車站附近。耆老曾經見過林投姐的祠,因此林投姐故事的來源也是可考的。呂祖廟燒金的初次紀錄,可能是1930年《三六九小報》上的〈呂廟燒金〉一文:一名貢生讓士人至外地工作,看上士人之妻的屠夫,便藉機請呂祖廟道姑安排他與士人之妻私通。士人之妻因此假藉燒金之名,到呂祖廟與屠夫相會。故事中的呂祖廟是真有此廟,但是故事有些疑點,當時臺灣貢生並不多,故事中貢生的真實性存疑。
至於周成故事,最早記錄就是戲劇。我們現在比較知道的故事情節,是周成來到台灣,締結新歡拋棄原配,原配來台灣尋周成卻慘遭殺害,鬼魂向周成復仇,另周成殺害新歡並自殺。這個故事在1911年,就有劇團演出。關於周成故事的真假,有個有趣的說法。研究者王釗芬訪問了大稻埕耆老,耆老說周成真有其人,但故事不一樣。周成故事是在周成生意失敗之後,怨恨他的人編出來的。
🐳🐳金魚:五大奇案究竟都是怎麼流傳的呢?
💖💖宜安:這些奇案故事,很早就以戲劇或唸歌的方式流傳。1911年報紙提到台南座有劇團演出「臺南大奇案」的陳秀娘故事(應該就是陳守娘),後來1935年也有歌仔戲唱片。林投姐、周成過台灣的歌仔戲都有被記錄在1927年《臺湾における支那演劇と臺湾演劇調》。看來這些故事都是歌仔戲的重要主題。除此之外,奇案也流傳在唸歌中。國寶楊秀卿老師會唱林投姐、周成過台灣、陳守娘這幾個奇案。
呂祖廟燒金以衍伸出的俗語「呂祖廟燒金。糕子未記提」流傳(意指婦女偷情後心神不寧,忘記將供奉的糕餅帶回家),也有改編電影《屠夫》。「瘋女十八年」是因為1957年的同名電影而轟動,最早報導叫做〈十八年人間地獄〉,如今稱為「瘋女十八年」,顯然是受到電影影響。後來還有很多翻拍版本。
🐳🐳🐳金魚:在周成、林投姐跟陳守娘的故事中,移民來台灣的男性都擔任了欺騙、邪惡的角色,當他們無法承擔時就拍拍屁股一走了之,這種對於移民的印象是怎麼形成的呢?
💖💖💖宜安:周成跟林投姐剛好是一組對照:周成是來臺灣經商後,辜負了在中國的原配;另一個是負心漢騙錢後回到中國,辜負了在臺灣的林投姐。在當時,男性會因為經商而在兩岸間移動,但女性要移動卻很困難。周成妻來臺灣要沿路乞討,林投姐要道士協助才能到中國復仇,這都顯示出女性移動的困難。男性的移動優勢,讓他們可以負心、作惡而不必承擔責任。這在安土重遷的中國傳統裡,也是令人不安的例外狀態。可能就是因此,必須要以故事教訓這些負心漢。楊秀卿老師講述的版本中,凌辱陳守娘的師爺企圖坐船逃走,卻在關鍵時刻被鬼魂呼喚,一回頭,人就落網了。這也是呈現「移動」跟「免責」兩者間的關係——但把人留下來了,他就必須負責了。
🐳🐳🐳🐳金魚:陳守娘的故事曾經被記載在台南的地方志中,在台南的節孝祠中也有陳守娘的牌位,但宜安好像有找到資料,在這之前還有類似的故事?
💖💖💖💖宜安:我之前看到過歸有光的〈書張貞女死事〉,事件與陳守娘幾乎相同:張貞女的婆婆賣身,往來家中的恩客看上張貞女,張貞女不從,被婆婆跟恩客用利器刺下體而死。張貞女事件發生在1544年,在當時就很有名,因為符合文人稱頌的節烈價值而被頌揚。陳守娘的經歷與她基本相同,只差賣身的是小姑。其實最早記載的《海音詩》只說婆婆小姑虐待守娘、刺守娘下體而死,是《臺灣通史》才增添小姑賣身、恩客脅迫等事,不知是不是受到張貞女的故事影響。陳守娘故事逐步演變成「寧死不屈」,也代表這類烈女故事更符合道德價值、更容易留存於文人記載中。
🐳🐳🐳🐳🐳金魚:說到類似的故事,呂祖廟呢?
💖💖💖💖💖宜安:呂祖廟燒金的故事,看起來太像馮夢龍《三言》等明清小說,充滿了姦情、淫亂的寺廟跟殺害姦夫。小說中,能夠以宗教名義親近婦女的尼姑與和尚,形象總與淫亂聯繫,淨土會是小說中的淫窟。因此「婦女以燒金為名,在寺廟裡幽會」的主題很常出現在小說中,《清平山堂話本》的〈戒指兒記〉,也是一個男子透過尼姑牽線,在庵裡與心儀女子幽會的故事。婦人「假燒金真通姦」的偽裝,也像是《水滸傳》裡,潘金蓮以做針黹為名去王婆家、實際上和西門慶私通這類情節。在前面所提〈呂廟燒金〉一文中,道姑跟行奸的屠夫下場是兩人伏法。但是如今的主流版本中,後面添了一段士人殺姦夫、殺道姑的情節,這可能是受到潘金蓮故事中,武松殺西門慶與王婆一段的影響。
------
奇案之所以為奇、之所以百年來被各種戲劇與說唱藝術不斷傳唱,一方面有其「警世」之意,另一方面,是不是也代表著那些壓迫得用這麼激烈的方式才能夠被聽見?所有的故事最後都有天道輪轉必有報應的結局,但我想當時肯定有更多的故事、更多壓迫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或許在聽到這些故事時,會讓受屈的人感到一絲快意吧?
那麼,放到今日,雖不能說沒有壓迫了,但可以有更多方式去尋求正義、替自己發聲的時候,五大奇案對我們的意義又是什麼?現代的台灣人又會怎麼樣闡述這五個看似老掉牙的故事?我很期待。
------
⚡️本節目由 臺中國家歌劇院獨具慧眼、熱情贊助,有興趣的朋友,現在在歌劇院還有仙女抽籤機可以玩喔!
Photo credit:
仙女抽籤機、角色劇照: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陳守娘牌位:藝術家陳飛豪先生提供
臺南版ptt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沙漏 ◎sunrise1202/謝旭昇
——處在生活中就像處在沙漏之中;宇宙星雲的形狀亦有如沙漏。但有時要相信,兩者可能毫無關係。
我們知道生活是如何磨損關係緊密的兩個人——
因為我知道,生活是如何磨損一個個獨立的個體,
把可以盛開如河的心靈抽空成粉末
並將粉末磨至殆盡從軀體逸散,
再不復見;我只看見晚上九點鐘的車站,
鴉色西裝的女女男男
男男女女排列在貼上半價貼紙的冷餐盒店鋪前,
手提塑膠籃等待結帳;我甚至聽到
手掌手指和塑膠籃提把互相磨損的聲音,但他們低著頭
映著螢光像海將他們的臉龐從此地帶離;
無法被帶離或不願被帶離的,
只凝視著前方人的頭顱、頸項,或更加專注地凝視著
頸項上的第七頸椎棘突,
跌進了漩渦……
因為我知道,生活是如何磨損一個個獨立的個體,
把想要在生活中喘一口氣的人
給予更多比例的生活;只要喘一口氣就被給予更多比例
繳水費電費瓦斯費的時間,或辦理水費電費瓦斯費
自動轉帳繳款的時間,更多比例
填寫窒礙難解的表格並遞給隱忍生氣的櫃檯人員,
他們窒礙難解地詰問窒礙難解的問題
然後窒礙難解地修改表格上窒礙難解的錯誤,
最後再郵寄給水力公司電力公司瓦斯公司
日復日收取同樣表格的員工,
他們隱忍、他們都想在生活中喘一口氣,
他們又經驗更多比例的生活。
因為我知道,生活是如何磨損一個個獨立的個體,
把費盡氣力挖掘取得的東西再填補進取得時付出的代價——是的,
挖掘時打造的洞穴;最初的洞穴:
我們的誕生,我們的誕生需要被填補,
我們成長於是誕生受到填補;我們長成大人
需要被填補,我們成為機械的模具於是作為一個大人受到填補;
我們把曾經和大地同勢流動的筋骨肌肉僵固下來
需要被填補,我們額外做無意義的勞動於是僵固受到填補;
我們的無意義需要被填補,我們生活
我們填補我們再用生活
填補生活。
我們知道生活是如何磨損關係緊密的兩個人——
因為我知道,生活是如何磨損一個個獨立的個體,
我們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偶然在生活中
一起抬頭相望。
--
◎作者簡介
謝旭昇。一九八七年冬日抵達。臺灣新竹人。後常居於臺南、北京、京都等地,現址不詳。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工人文學獎等。創辦詩刊《力量狗臉》、閒散地以不是編輯的方式作為一名編輯。體驗人是如何以意識對其身分的超越(否定)來意識到自己。故以上可略。
(取自詩集《長河》作者簡介,後話文字工作室出版(2018))
--
圖片來源:小楠
美術編輯:小楠
--
◎小編宇路賞析
詩人謝旭昇在 PTT 詩板上以帳號sunrise1202 發表過三百首詩,推文數也不少,可說是質與量兼具的作者,以長句長詩見長,就如他的詩集名《長河》一樣(然而本文賞析的詩〈沙漏〉並沒有收錄在詩集中),但經營長詩時又不會有過於白話或是散文化的問題,意象和音樂性皆非常豐富,是難得一見且值得推薦的作者。
這首詩題為〈沙漏〉,最直覺的代表意涵即是時間,在本詩確是如此,且在詩的第一行(段),以長破折號寫出題解:「——處在生活中就像處在沙漏之中;宇宙星雲的形狀亦有如沙漏。」這段話的用意,是告訴人們生活以及宇宙星雲之間有某種聯結(沙漏),然而又補上一句:「但有時要相信,兩者可能毫無關係。」說明這種聯結並不是必然存在,可能只是偶然,至於為何要題解又要說兩者可能不存在關聯,暫時先按下待後續再說明。
在題解之後,首先以「我們知道……」開頭,詩人將「生活是如何磨損關係緊密的兩個人」作為一個已知的前提,再寫到「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然後是「把可以盛開如河的心靈抽空成粉末」──先說「關係」,帶到「個體」,再來是個體的「心靈」,從一個相對巨觀的視角,一直放大、再放大,彷彿顯微鏡拉近,進入到微觀的層次,看到了「粉末」──此處創造了生活與沙漏之間的第一個聯結,生活將關係、個體乃至心靈都破壞、磨損成了沙。再寫道:「並將粉末磨至殆盡從軀體逸散,/再不復見;我只看見…」心靈已然成空,那詩人看見的是什麼?從第一個分號(再不復見;)到第二個分號(等待結帳;)之間,那些女女男男即是被生活磨損得只剩空殼的軀體;他們排隊結帳時,塑膠籃與手指間發出「沙沙」的聲響,或他們低頭滑著手機被帶離現實,剩下沒有被帶離的則不斷凝視前人的頸椎放空,彷彿陷進「漩渦」──到目前為止,詩人將生活從形體、聲響到動作,不斷與「沙漏」的意象緊扣。
進入第二次詩中的「我知道,生活是如何磨損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到第三次出現同樣的句子之間,其實你已經知道詩人想要告訴你什麼了:生活就像沙漏,從上面流下的沙,你以為你有了更多空間,卻只是填補到下面的空,擁有更多比例的生活,然後不斷地在日常繳各種生活必需花費之間,循環再循環,再填補,再循環。然後──「因為我知道,生活是如何磨損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你以為只有生活嗎?從誕生到成長,勞動和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不斷挖空再填補的過程,「我們生活/我們填補我們再用生活/填補生活。」
然後,與開頭同樣的句子又再出現:「我們知道生活是如何磨損關係緊密的兩個人——/因為我知道,生活是如何磨損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但是最後兩句給出了一記震撼彈:「我們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偶然在生活中/一起抬頭相望。」回到最前面所說,究竟生活與宇宙星雲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如在日復一日磨損個體的生活中,只要有那麼一個「偶然」,一起抬頭相望,就能發現整個宇宙。但詩人也告訴我們,「有時要相信,兩者可能毫無關係。」究竟是抱持著樂觀的希望有「偶然」,還是悲觀地提醒我們生活是「必然」,我想這就讓讀者們自行解讀詮釋了。
在題解中,「生活」和「宇宙星雲」是對等的,但是除去題解,詩文有 99%都在敘述生活與沙漏之間的關係,而和宇宙相關的卻只有短短最後一行「一起抬頭相望」,如此地比例失衡是為何?我認為就如同生活中有 99%都是必然,但只有少之又少的 1%的偶然,其重要性卻能與生活中的其他 99%相等。本詩中「因為我知道……」一句,還有如「窒礙難解」、「填補」等詞出現了好幾次,除了音樂性的考量之外,也增強了詩中想表達生活的重複性的效果,就筆者閱讀的感受,剛開始覺得沒有什麼,但越讀就像跌進沙漏的漩渦,越旋轉越進入而無法自拔。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謝旭昇 #sunrise1202 #喪賴死 #長河 #沙漏 #ptt詩選 #網路詩 #詩板 #偶然 #一起抬頭相望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2/2020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