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參加校級總博物館規劃說明會】
.
時間:2021年4月27日(二) 12:30~13:30
流程:
12:15-12:30 報到
12:30-12:50 總博物館規劃說明
12:50-13:30 Q&A
地點:臺大校史館二樓中央展區
詳見:https://www.facebook.com/NTU.HistoricalGallery/posts/3887513688028616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bz821r
臺大博物館群介紹:http://www.museums.ntu.edu.tw/about.jsp
.
#臺大博物館群 #臺大校史館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 #臺大地質標本館 #臺大物理文物廳 #臺大昆蟲標本館 #臺大農業陳列館 #臺大植物標本館 #臺大動物博物館 #臺大檔案館 #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 #臺大圖書館
臺大動物博物館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校性公共藝術計畫(第一期)榮獲文化部第六屆公共藝術獎「教育推廣獎」】
公共藝術獎為文化部每兩年辦理一次,以具體行動來鼓勵辛苦投入公共藝術的政府機關、民間單位及藝術家之獎項,共計頒發「卓越獎」、「藝術創作獎」、「環境融合獎」、「民眾參與獎」、「教育推廣獎」、「民間自辦公共藝術獎」及「評審特別獎」等七大獎項,讓全民看見公共藝術的豐富、精采與美好。
本屆公共藝術獎全國共計243案報名參賽,本校由校園規劃小組規劃執行的「全校性公共藝術計畫(第一期)」,榮獲文化部第六屆公共藝術獎「教育推廣獎」。
評審團對本校的評語:「跳脫單一作品的設置,藝術家開放與師生們共同定義作品,開拓校園公共藝術新的可能性,並在專業領域產生新的觸動與對話。」
「全校性公共藝術計畫(第一期)」是臺大首次將多件新建工程公共藝術經費以「合併統籌運用」方式推動之公共藝術計畫案。為更積極闡發公共藝術的美學教育意涵,及增進藝術家對校園文化脈絡的理解與詮釋,讓作品更具在地性,整體計畫以「駐校藝術家」為核心。將藝術教育與公共參與結合,讓藝術家在創作提案之初僅須提出概念與媒材,不預先設定生產形式,而是透過與師生緊密互動的參與過程或與社團活動的結合,來逐步修正原先規劃的藝術表現方向,賦予公共藝術更具貼切新穎的意義。執行期程歷經一整個學年(103學年度,103.9月-104-7月),駐校藝術家除了在駐校工作室進行創作,過程中分別與文學、戲劇、聲音、生物等系所課程及社團實驗性結合,更進而讓參與師生共同成為作品的策展者、創作者及導覽者,以開放性創作的模式逐步發展作品的形式與內容。
藝術家鄧肯·蒙弗特(Duncan Mountfo)的《臺大藏珍閣》與外文系吳雅鳳教授「文學與藝術」課程合作,藝術家利用其中4堂課講授創作計畫背後的西洋科學與藝術文化脈絡及其創作理念、方式,結合「理想國/烏托邦之書」活動及學生交流講座內容,以小型寫作工作坊形式呈現於課堂中,希望透過人文科系領域學生的視角、感性及想像力,在搜尋物件的過程引發好奇與對過往歷史之追求,最終引出物件多樣的詩意概述。藏珍閣中的物件,來自於被淘汰而充滿回憶的教具,如標本、儀器、模型等,以一系列科學儀器與藝術之對應關係的方式放置於櫃子內,連結了校園不同的知識體系與網絡,重整舊記憶喚起全新體認。學生在過程中擔任策展人角色,將搜集而來的物件,與藝術家共同討論並整理呈現的方式。
《光拓臺大》作品靈感來自於拓碑中,拓印人手持拓包對石碑細細著墨的過程。藝術家黃建銘用光為媒材,以鹿鳴堂「臺大劇場」、「物理文物廳」、「磯永吉小屋」、「動物博物館」空間為對象,拍攝5件另類的攝影作品。透過相機長時間的曝光,並由參與者帶著小型雷射光筆,在全黑的場景之中,緩慢、逐步摸索著場景中的物件,長達數小時的曝光,留下了光拓的痕跡,具歷史意義的建物和景觀經過鏡頭轉化之後,形成富有光纖科技感的當代圖像,使傳統的自然人文和現代的數位科技融合,展現新穎的校園樣貌。其中的鹿鳴堂臺大劇場的光拓,與戲劇系劉權富副教授「燈光與設計」課程結合,為即將改建的劇場留下紀錄,參與的師生,藉由在黑暗中的緩慢搜尋、探索全黑的劇場空間,再次喚起對熟悉環境的認識,因而產生新的美感體驗,與藝術家一同完成作品。
臺大校總區其實存在著不少數量的蝙蝠個體,但極少有校園使用者注意到這個事實/日常現象,在臺大校園老建築屋簷、屋頂的裂口,很可能即是蝙蝠的巢穴。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的《觀聽的邊境─翼手計畫( ( ( ^..^ ) ))》
希望能夠透過公共藝術創作過程探尋作為生態指標動物之一的蝙蝠,在臺大的行跡,以及由牠們的存在所引發的多重感官與想像空間─尤其是關於聲音。與音樂學研究所山內文登副教授「聲景與聲音藝術」課程合作,聚焦於聲景的概念建構以及聲音藝術的實踐內容,與學生組成「翼手小組」,在過程中進行超音波轉譯裝置的DIY製作,並實際數次踏查校園,架設錄音設備聆聽,進行聲音素材的採集和篩選工作,一同探尋作為生態指標動物之一的蝙蝠,在臺大的行跡,以及由牠們的存在所引發的多重感官與想像空間。
《觀聽的邊境─微觀世界(植/物/像)》企圖引發觀眾/空間使用者,以感性來觀察生活中不可感知/不易感知但卻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藝術家蔡宛璇
有別於理性觀察研究分析對象的視野,釋放原本在科學觀察學習過程中可能伴隨產生,屬於美感、人文的感知能力。以研究室內顯微鏡下的微生物或植物細胞世界的研究為開端,(1)與臺大美術社協辦兩場手繪工作坊,(2)邀請臺大詩社社員進行一場具實驗性的書寫活動,(3)與植物標本館合作「手機顯微攝影觀察活動」及「微觀影像藝術創作」工作坊,(4)受臺大動物博物館邀請,在生物藝術(BioArt)系列講座上分享創作經驗與生物相關的交匯與詮釋。透過活動的設計和經過學生的同意,將與此計畫的其他影像素材進行交織對話,成為錄像作品的一部分。
全案歷時一年,產生出空間物件、聲音、數位影像共4件公共藝術作品,並辦理7場講座、4場校總區公共藝術導覽、建置臺大校園公共藝術網站。透過攝影、聲音、影像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進駐校園,以及高互動性的活動規劃、整合性的網站建置,提供師生更多與環境、藝術對話的空間。
計畫成果可至「臺大校園公共藝術網」連結詳閱http://www.publicart.ntu.edu.tw/%E8%87%BA%E5%A4%A7%E6%A0%A1%E5%9C%92%E5%85%AC%E5%85%B1%E8%97%9D%E8%A1%93%E7%B6%B2%E7%AB%99/iso-remix-ntu/
#NTU #校規小組 #臺大校園公共藝術網
臺大動物博物館 在 臺灣大學動物博物館簡介(Museum of Zoology, NTU)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臺大動物博物館 成立於1928年,自臺北帝國大學時期以來,典藏了許多珍貴的動物標本。早期收藏主要為記錄臺灣本土及鄰近地區的動物相;爾後因應經濟發展 ... ... <看更多>
臺大動物博物館 在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博物館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博物館, Taipei, Taiwan. 5151 likes · 3 talking about this · 233 were here. 一個充滿奇幻動物標本的博物館....等你來探索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