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府城,你知道最早的臺灣府城指的範圍到底是哪裡嗎?你知道台南曾經有多達14座城門嗎?你知道在小東門位置的其實不是小東門而是小西門嗎?
2024年,台南即將建城四百年,做為台灣最早發展的城市,台南擁有許多可以見證過去歷史的文物,而城門及城牆就是其中之一。
從最一開始荷蘭人蓋的普羅民遮城,到清領時期建造的木柵城、竹城,再到後來的土城,這些建築都足以反應當時的社會氛圍及歷史發展。
臺灣府最早開始築城應該可算是1725年(雍正3年),當時臺灣府開始使用木柵築城,7座城門(當時還沒有小西門)的雛形也就此出現。到了1736年(乾隆元年),七座城門被改建為較堅固牢靠的土城,以提升防禦等級。
不過1788年(乾隆53年)在林爽文事件平定之後,清朝政府認為原本用來構築城牆的木柵、荊竹不足以用來防禦動亂,因此便決議將臺灣府城的城牆也升級改建為土城,並將大西門從現今西羅殿的位置遷移至現在的西門民權路口,另外也將臺灣府城8座城門中最晚誕生,建於1775年的小西門改建為土城,以加強防禦。
就此總長8公里,動輒高5米且寬也達5米的城牆,圍繞形塑出臺灣府城的範圍。
後來,由於1832年(道光12年)發生的張丙事件,清朝政府又陸續於1835年及1836年,將原本西外城的木柵升級為土牆及石城,也建設了東外城3座城門,也因此6座外城門就此誕生,而臺灣府城正城加外城的城門總數也來到14座。東外城的巽方砲臺以及艮方砲臺也是在此時所興建,不過目前僅存巽方砲臺。
到了日治時期,由於進行市區道路改正計劃,對數城牆及城門被認為將阻礙城市發展,因此陸續被拆除。像是原本是西側城牆的地方,就被拆除改建為道路,後來也成為我們所認識的西門路。
在日治時期結束之後,台灣府城14座城門多數皆被拆除,僅存大東門、大南門、小西門以及外城的兌悅門和仁和門。
不過在1970年前後,仁和門並沒有獲得保存,在時任台南市長林錫山任內遭到拆除。
同時在1970年,原本位於西門路上的小西門,也因造成交通阻礙等因素,決議搬遷。原本有意搬遷至五妃廟內,但後來成大校長表達接收的意願,因此小西門就被搬遷至成大校園內,放在小東門段城垣殘跡旁。
而小西門在組裝過程中,也因當時人們的意見不同,有些人認為既然是小西門,那就應該要維持原本朝西的方向。也有人認為竟然都遷到小東門的位置了,那就要配合東邊的方向,將城門整個轉向。最後僵持不下,結果變成下方門洞維持舊有方向、上方城樓轉向的荒謬景象。而也因為小西門經過搬遷,因此也是臺灣府城現存城門中唯一不具備古蹟身份的城門,這也算是一個有趣的冷知識吧😂
透過這樣的介紹,希望更多人對於這些默默潛藏在這個城市中長達數百年的城門及城牆有更多認識。雖然我們不再以它們為主要進出口,但它們確確實實的為我們保留了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城市過去數百年來的點點滴滴,讓我們得以見證、得以想像過去臺灣府城繁華的歷史。
而也恭喜台南國定古蹟再增加!「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遺跡」確定升格為國定古蹟。
除了原本就是國定古蹟的兌悅門之外,大南門、大東門、小東門段城垣遺跡、南門段城垣殘跡、東門段城垣殘跡、巽方砲台近日通過審議,確定將一併整合升格為國定古蹟。
身為台南人,就該多認識一點家鄉事😘
臺灣府城 城垣 南 門 段殘蹟 在 在地人帶您去台南較少人造訪的城門古蹟之二:兌悅門+信義街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7/30 -【台南景點】-在地人帶您去台南較少人造訪的城門古蹟之二:兌悅 門 +信義街文青新創店、 臺灣府城 大 南門 (寧 南門 ). ... <看更多>
臺灣府城 城垣 南 門 段殘蹟 在 1940年,台南市大南門(寧南門)。 台南府城原名為台灣府城 的推薦與評價
1940年,台南市大南門(寧南門)。 台南府城原名為台灣府城,是建於清朝台灣府的府城,建立於嘉南平原西南的台江內海東南岸,其主要範疇為現今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以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