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100步的離島森林 — 漁光保安林】
臺南安平內海的沙洲離島,過半面積都是森林
綠蔭蓊鬱的防風林沿著漫漫海灣綿延1.5公里
在過去並無居民,只有漁夫們偶爾停留休憩
漁船出海捕魚時,到了晚上海面便漁光點點,所以命名為漁光島✨
而現在,是蚵農島民們四季生活的養蚵基地
原始山林間各線木棧道平坦
拜訪小島的旅人會穿梭在生態多樣的木麻黃隧道中
感受一呼一吸間的植生氣息,隨光影在身上變幻起舞
山裡來、海裡去🌊
步行3分鐘穿越森林後迎上的是細緻溫柔的月牙灣海灘
傍晚時刻人潮匯聚,踏浪聽海、守候海天一線的日落🌅
想認識更多漁光保安林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時間|2021.10.3 sun 10:00 - 16:00
|活動地點|漁光島 / 臺南市安平區漁光路 114 號
|活動方式|免費入場,部分體驗活動名額有限,記得提早報名喔
|防疫提醒|敬請全程配戴口罩
⬘ 詳情請見活動網站喔 ▸ https://reurl.cc/3aDeyL
⬘ 部分體驗需提前報名 ▸ https://reurl.cc/2r3Ao9
⬘ 共織活動防疫保護網 ▸ https://reurl.cc/9r9Drv
/
|響應單位|
克里夫 Cliff
BORN 2 HER Cafe
CoLab:D工作室
Le French Quiche法式鹹派
Mmm Brunch
PauroraPin
一杯旿拾多
丸丸貓
大魚小胃DaFiish
小苑子工作室
吉普星球 / A piece of cat planet
伯虎在旗樓·台南 Chipao Arcade
所宅實驗室
舒潔Kleenex 金百利克拉克台灣
彥 彥
苜一 植栽
裁縫師咖啡/裁縫師深夜咖啡館 coffee bar
#臺南市生態旅遊發展協會 / #嵐烘焙手工坊
璦薇兒【Doris】手作時尚飾品
靈魂藥罐
/
/
#保安林戶外森山派對 #保安林賴著你
#保安林 #protectionforest #探索臺灣 #臺灣的山 #臺灣的海 #漁光島 #三條崙海水浴場 #火炎山 #鯉魚山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旗後山 #忘憂谷 #靜浦部落 #環境友善種子 #無痕山林 #LNT #向山致敬 #向海致敬"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
「臺灣的山」的推薦目錄:
臺灣的山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保安林賴著你】
🌲 🌳 🌿
保安林—是保護安全的森林,恆久日常守衛於里山里海邊境,供給淨化的空氣、無污的水源,防護強風、阻絕土沙,疫情趨緩之際,我們想邀請喜歡大自然的你,在持續萬全防疫的2021夏末初秋,出門走走,看看臺灣的山、聽聽臺灣的海吧!系列活動將持續到2022春季喲~
願 日日平安、常常順心
期待見面的那一刻到來 !
⬘ 詳情請見活動網站喔 ▸ https://reurl.cc/3aDeyL
⬘ 部分體驗需提前報名 ▸ https://reurl.cc/2r3Ao9
⬘ 共織活動防疫保護網 ▸ https://reurl.cc/9r9Drv
/
/
/
________________
#登山包抽獎辦法
① 點讚並公開分享此貼文
② 留言告訴我們你最想參加哪一場活動
即日起—2022.4.23
完成①② 任一項皆可參加抽獎
每場活動結束後一週內抽出一名得獎者
公告於留言區,共會抽出8名
因此越早分享/留言越有機會中獎喔
因此越早分享/留言越有機會中獎喔
因此越早分享/留言越有機會中獎喔
/
#保安林戶外森山派對 #保安林賴著你
#保安林 #protectionforest #探索臺灣 #臺灣的山 #臺灣的海 #漁光島 #三條崙海水浴場 #火炎山 #鯉魚山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旗後山 #忘憂谷 #靜浦部落 #環境友善種子 #無痕山林 #LNT #向山致敬 #向海致敬"
臺灣的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際特報:氣候變遷將嚴重衝擊登山運動】
你期待上山踏雪賞景嗎?或是想報明年的雪訓課程?遺憾的是,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臺灣的高山未來或許越來越難看到降雪。夏天會越來越長,冬天會越來越短。
身處亞熱帶的我們,因為上山都以健行為主,所以難以體會氣候變遷的衝擊。但對許多登山運動盛行的溫帶國家來說,影響可說是無遠弗屆。
.
舉一個例子來說,美國華盛頓州有一座名山叫做瑞尼爾山(Mt. Rainier),海拔4,392公尺,也是喀斯開山脈(Cascade Range)的最高峰,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雪攀的登山者。封面照片即是瑞尼爾山壯觀的冰雪景觀。
就在上周,這座山上的三家嚮導公司宣布提前結束今年的攀登季。原因是氣候太炎熱,雪層融化之後無法固定石塊,也露出底下的破碎冰河,讓嚮導沒把握能保障客戶的人身安全。一位擁有35年經驗的資深嚮導說他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
---
前陣子由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釋出的第六次評估報告,特別針對世界各地的山區的氣候列出以下重點:
🔹 預計山區的冰點高度將會提升,並會改變冰雪的狀況。 (⚠️高度可能)
🔹 暖化現象已發生於喜馬拉雅山脈、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安地斯山脈中段,高度越高處越是明顯。這種依高度而變的暖化現象可能導致雪線、冰河均衡線和雪/雨過渡帶的高度變化更快。(⚠️高度可能)
🔹 除少數例外情況,山區的冰河自19世紀下半即開始消退 (📛極高可能)。消退的速度在1990年代後加快,而人類的影響非常可能就是主因。這種現象在近2,000年內從未發生(⚠️中度可能)。此外,即使全球氣溫重獲穩定,冰河將繼續在接下來數十載失去質量。(📛極高可能)
🔹 先前全球暖化所引致的春季融雪和加劇的冰河融化,已經造成低海拔山區集水帶的季節性流量變化。 (⚠️高度可能)
🔹 在他們還存在之處,山區冰河將繼續退縮、永凍層會繼續解凍。(⚠️高度可能)預計山區冰河將在更高的21世紀溫室氣體排放情境中損失更多質量。(⚠️中度可能)
🔹 以21世紀的水當量、範圍和年度存續時間而言,幾乎已完全確定雪域將在大部分地面上縮減。
🔹 預計極端降雨將在主要山區增加(⚠️依地點不同,中度至高度可能),並在所有情境中皆有著潛在的洪水、山崩、冰湖潰決的連鎖效應可能。(⚠️中度可能)
🔹 因為冰河失去質量,正常來說預計來自小型冰河的逕流會減少;然而大型冰河的逕流大致上會隨著全球暖化的程度增加,直到他們的質量耗盡。
🔹 所有上述的改變皆會對水資源、能源、生態完整性、農林業、災防和生態觀光帶來挑戰 (⚠️高度可能),委員會第二工作小組將在報告中評估這些議題。
※ 自己隨手翻一翻,或許有不準確之處,還請見諒。
-----
對於以冰雪地形為主的登山運動而言,這份報告的內容無疑是一記響亮的喪鐘。
各大主要山脈的雪況越來越糟,即意味著攀登季越來越短、落石和雪崩越來越常發生、風暴也越來越強,直接威脅著所有登山者的生命安全。換句話說,現在環境的客觀風險比起過去又高上一截,許多現存或尚未開發的冰攀或雪攀路線,未來或許都會因為太過危險而沒有嘗試的可能。
不知道幸還是不幸,臺灣的山區因近年降雪量本來就不穩,所以不太受影響,但如果是想要精進雪攀技術的人,以後似乎益發難以避開機票和旅行支出了。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希望大家都能盡一份力來守護他。
#氣候變遷 #登山運動 #全球暖化 #冰河 #雪攀
-----
Photo by Mandy Beerley on Unsplash
臺灣的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大人到咱家 警察與戶政〉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了解當時的臺灣,透過各種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法令,警察得以隨時到各家進行戶口資料的確認,將臺灣人的身體特質與身家狀況都納入國家體制與警察大人的管理之下。
〈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 警察與政治〉
日治時期,警察負責維持臺灣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臺灣人從事的政治行動,也是受關注的事項。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1920年代臺灣社會中的警民對抗,是當時「小的與大人」關係中最重要的篇章。
〈一桿稱仔到走やみ 警察與經濟〉
為了維持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發展,警察大人深度介入了臺灣的經濟生活。從賴和的《一桿秤仔》中看到警察對度量衡制度的管理;到戰爭時期,統制體制的實行,可以看到警察大人無處不在的身影。
〈檢疫、注射到圍草繩 警察與公衛〉
日治時代,在總督府的規劃下,當時的警察大人還掌管了公共衛生以及檢疫工作,並配合各種名冊管理,紀錄臺灣人的公衛生活,再加上各種衛生教育的推廣,培養出「識字兼衛生」的文明臺灣人。
〈「左側通行」 日本時代的交通警察〉
隨著臺灣社會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生活習慣,日治時代的警察大人又多了管理交通的任務。1920年代,各種交通規範亟待建立,第一要務是厲行人車「左側通行」,在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許多宣傳,也能看到警察執行工作的狀況。
〈帝國山林的前哨 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
為了開發臺灣的山區資源和原住民治理,日本政府在一般警察之外設置了「蕃地警察」。他們的初期任務包括「防蕃」、武裝討伐迫使使原住民歸順以建立管理制度,後來則以輔導產業、教育、集團移住為主,是帝國統治臺灣山林的最前線。
〈經濟、防空與流言蜚語的取締 戰時體制下的警察〉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擴大了軍事動員的規模,臺灣社會也被拉進戰爭體系中。臺灣警察的工作則擴大到統制經濟的宣傳、物資徵用、防空動員,以及言論思想的控制,將臺灣打造成「戰爭動員,人人有責」的社會。
〈東石富安宮 日警變成台灣神〉
日治時代,警察與臺灣人民的關係密切,儘管有許多讓人恐懼的印象,但也不乏愛護民眾的佳話。任職東石派出所的日警森川清治郎在職期間留下許多佳話,身亡之後又有顯靈庇佑當地的傳說,因而入祀富安宮,就是很好的例證。
作者簡介:策畫/戴寶村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北海岸,現在新北市三芝區、舊名「番社後」的地方。濱海生長的背景,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探究,著有《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等專著。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淡水河流域史、高雄陳家家族史、客家族群史、縣市鄉鎮志書、諺語歷史文化、北台灣歷史文化,乃至中學教科書等
撰稿者簡介:
李進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環境史、臺灣區域史與歷史GIS。
沈佳姍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化與公衛史。著有《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牌2原來一家親:日本品牌家族企業史》等書。
陳慧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史、臺灣原住民史。著有《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等書。
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海運史、臺灣海洋史。
蔡昇璋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同研究員,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通識中心及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等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海洋史、海洋文化史、臺灣漁業史。
蔡蕙頻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史,並著有相關著作。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臺灣的山 在 Cicada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1.29 Live in Legacy Taipei《走入有霧的森林》台北專場紀錄
原始的嚮往 The Initial Longing
作詞、作曲|王榆鈞
攝影|林艾德、趙大衛、Joyce
剪接|林艾德
VJ|黃夏妤
Cicada 最新專輯《走入有霧的森林》Hiking in the Mist
博客來:https://reurl.cc/YlEEV0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K6eeeq
Bandcamp:https://goo.gl/7Ep9Qi
風潮音樂:https://reurl.cc/6gv996
數位各平台彙整:https://fanlink.to/CCD-01
Worldwide edition on flau's Bandcamp:
http://smarturl.it/Cicada-Hiking
“Hiking in the Mist” is a hiking journal Cicada wrote with music for the mountains in Taiwan. Cicada walked through misty forest, rested by streams, admired clouds during sunset in North Dawu Mountain and encountered sunlit grassland at Qilai south peak. They hiked up to the ridge line overlooking the city, met wildlife in the cabin, experienced pouring rain and snows in cirque...
Growing up in an island with more than 260 peaks over 3000 meters in height, it's always been in our mind to be surrounded by nature and write about the mountains. At the 10th year of Cicada, we arise from the ocean and step into the forest. Everything we experienced in the wilderness led us to seek within.
在邁入第十年之際,Cicada從大海走向山林──
日出、濃霧、傾盆大雨、夕陽雲海⋯⋯
都引領著他們,一步又一步,俯瞰我們的家。
走入山林的他們說: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罡愷
「逃離都市進到山裡,原來還有更多值得在乎的事。」 ─── 桃子
「另一個全新於尋常的世界是如此的靠近。」─── 謝維
「感受山與海,才能理解我們從何而來。」─── 致潔
山說:
「我帶給你的禮物是無盡的美景。」
「世界如此遼闊,我會包容你的一切。」
「我想讓你知道富饒的意義,帶你用不同尺度和價值觀衡量事物。」
「這是一張讓你聆聽、感覺、靠近我的專輯。」
從第一張 EP 開始,Cicada談感情、聊動物、踏察西海岸、潛入太平洋……直至2019年 ,全體團員以雙腳深入臺灣的山脈,負重尋找創團十年的至高美景。為了《走入有霧的森林》,他們揹上自己的恐懼和慾望,臣服於未知的身體和天候條件;上行、下行、日升、日落,一行人自願受苦、積極做工,將一幕幕依時序開展的山中光景與體感經驗譜成彼此共享的登山日記:
中海拔的迷霧林道、終年有水的水源地、浮在雲海與光暈上的斷崖、日出閃耀金黃的頂巔、收攬左右視野的稜線、樹根與石縫交會處的綠色鋪面、烏雲聚集的驟雨一瞬、深夜山屋裡的非人派對、白雪覆蓋的無人圈谷……山行者們謹慎、迷茫、雀躍、坦然、清晰、安詳、靜默……
究竟你我所能聽見的,是山的聲音,還是登山者的聲音?是自然的召喚,還是人們自賦意義的追尋?是誰的意圖?誰的堅決?誰的山色?誰的光環?誰的壯麗?誰的悸動?
答案也許在山裡,也許不在,然而唯有親身走進山中,往高處爬向海拔三千,人們始能憶起這些人為限度中所能觸及的無盡風景,甚者,讓經驗與體感匯聚於指尖,祈請那既可獨享、亦可合鳴的樂句與聲息自然降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icada's FB: http://www.facebook.com/cicadataiwan
http://www.cicada-tw.com
cicadatw@gmail.com
臺灣的山 在 Cicada (Taiw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1.29 Live in Legacy Taipei《走入有霧的森林》台北專場紀錄
攝影|林艾德、趙大衛、Joyce
剪接|林艾德
VJ|黃夏妤
Cicada 最新專輯《走入有霧的森林》Hiking in the Mist
博客來:https://reurl.cc/YlEEV0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K6eeeq
Bandcamp:https://goo.gl/7Ep9Qi
風潮音樂:https://reurl.cc/6gv996
數位各平台彙整:https://fanlink.to/CCD-01
Worldwide edition on flau's Bandcamp:
http://smarturl.it/Cicada-Hiking
“Hiking in the Mist” is a hiking journal Cicada wrote with music for the mountains in Taiwan. Cicada walked through misty forest, rested by streams, admired clouds during sunset in North Dawu Mountain and encountered sunlit grassland at Qilai south peak. They hiked up to the ridge line overlooking the city, met wildlife in the cabin, experienced pouring rain and snows in cirque...
Growing up in an island with more than 260 peaks over 3000 meters in height, it's always been in our mind to be surrounded by nature and write about the mountains. At the 10th year of Cicada, we arise from the ocean and step into the forest. Everything we experienced in the wilderness led us to seek within.
在邁入第十年之際,Cicada從大海走向山林──
日出、濃霧、傾盆大雨、夕陽雲海⋯⋯
都引領著他們,一步又一步,俯瞰我們的家。
走入山林的他們說: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罡愷
「逃離都市進到山裡,原來還有更多值得在乎的事。」 ─── 桃子
「另一個全新於尋常的世界是如此的靠近。」─── 謝維
「感受山與海,才能理解我們從何而來。」─── 致潔
山說:
「我帶給你的禮物是無盡的美景。」
「世界如此遼闊,我會包容你的一切。」
「我想讓你知道富饒的意義,帶你用不同尺度和價值觀衡量事物。」
「這是一張讓你聆聽、感覺、靠近我的專輯。」
從第一張 EP 開始,Cicada談感情、聊動物、踏察西海岸、潛入太平洋……直至2019年 ,全體團員以雙腳深入臺灣的山脈,負重尋找創團十年的至高美景。為了《走入有霧的森林》,他們揹上自己的恐懼和慾望,臣服於未知的身體和天候條件;上行、下行、日升、日落,一行人自願受苦、積極做工,將一幕幕依時序開展的山中光景與體感經驗譜成彼此共享的登山日記:
中海拔的迷霧林道、終年有水的水源地、浮在雲海與光暈上的斷崖、日出閃耀金黃的頂巔、收攬左右視野的稜線、樹根與石縫交會處的綠色鋪面、烏雲聚集的驟雨一瞬、深夜山屋裡的非人派對、白雪覆蓋的無人圈谷……山行者們謹慎、迷茫、雀躍、坦然、清晰、安詳、靜默……
究竟你我所能聽見的,是山的聲音,還是登山者的聲音?是自然的召喚,還是人們自賦意義的追尋?是誰的意圖?誰的堅決?誰的山色?誰的光環?誰的壯麗?誰的悸動?
答案也許在山裡,也許不在,然而唯有親身走進山中,往高處爬向海拔三千,人們始能憶起這些人為限度中所能觸及的無盡風景,甚者,讓經驗與體感匯聚於指尖,祈請那既可獨享、亦可合鳴的樂句與聲息自然降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icada's FB: http://www.facebook.com/cicadataiwan
http://www.cicada-tw.com
cicadatw@gmail.com
臺灣的山 在 台灣百岳之美 的推薦與評價
懂山愛山的齊柏林導演為雪霸聖稜線留下了最美麗的身影!照片中上方有兩座山峰並肩而立,左邊的山峰是雪山主峰,右邊的山峰是雪山亞峰,兩峰之間有ㄧ ... ... <看更多>
臺灣的山 在 台灣山岳的五十張美麗面孔Top 50 Mountain Scenes of Taiwan 的推薦與評價
... 台灣 高山雄偉氣勢的[五嶽三尖一奇] 便成為有志攀登 台灣 百岳者的首選名山.五嶽分別是玉山, 雪山, 秀姑巒山 ... 臺灣 大地奧祕系列- 山起山落蓬萊島. 大愛電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