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南山的部長們》The Man Standing Next | ★★★★☆
改朝換代,換湯不換藥
.
【好讀網頁版 - 方格子】
https://vocus.cc/@XXY2018/5fed8445fd897800011d1e4a
時代的演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政權的更迭,似乎也只是把權力轉移到另一個逐漸腐化的人身上罷了。說來無奈,說來現實,但有誰能夠真正在獲得權力後堅定不移最初的理想?我想,真的很難。
.
《南山的部長們》重新檢視了「10.26事件」,也就是南韓第5、6、7、8、9任總統,同時也是在位時間最久的朴正熙,被暗殺的重要歷史事件;就不同的歷史觀點切入這場殘酷的悲劇,也為當時被指責為叛國賊的南韓中央情報部KCIA部長 - 金載圭,一個平反的機會。
.
有趣的是,由李秉憲所飾演的情報部部長不以金載圭為名,卻使用另一個假名代稱;這顯示了韓國商業電影在轉型正義的議題上,仍保有彈性的空間?還是韓國大眾對這段歷史,依舊是人們不願意碰觸的禁忌?不論如何,電影作為藝術傳播、生活紀錄的創作,創作者如何傳達他的觀點和理念;我想才是本片的重點所在。
.
電影故事從1960年代朴正熙發動政變後,建立起南韓歷史上的第三共和政權;實際上則是透過一步步政策的推動,擴大總統實權而讓總統不受連任限制成為終身總統。位於南山的韓國中央情報部,以及在「南山」的部長們,也成為這位終身總統身邊重要的爪牙。朴正熙如此「邁向」獨裁的作為,也在他一方面推動經濟改革,締造「漢江奇蹟」讓南韓走向現代化的成績下,讓他在歷史定位上一直呈現兩極化的爭議。
.
而金載圭刺殺朴正熙的動機,也如同朴正熙在韓國近代史上的評價一樣,沒有一個絕對性的答案。但這也是為什麼歷史有趣的地方:因為當我們從不同角度切入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結果也就會有不同的解釋。
.
就台灣過去的教育體制內的歷史教育,我們始終停留在「歷史事實」的陳述,而非讓學生們嘗試做出「歷史解釋」;《南山的部長們》一方面透露了韓國人對歷史議題的焦點,慢慢地從事件發生的「事實」,轉移到「詮釋」和「解釋」上;另一方面也懂得透過電影這樣的創作工具、手段,讓我們看到歷史的多元樣貌,讓我對韓國電影編劇的雄厚實力感到萬分佩服。
.
而令人驚豔的是,《南山的部長們》除了忠實還原了「10.26事件」發聲的可怕經過外,透過驚人的一鏡到底,流暢地表現出現場雙方劍拔弩張的緊繃氣氛,以及演員與演員間的情緒流動,令人讚嘆;每個場景設計、人物角色的編排、以及各個國際政治角力發生的地點安排,都再再說明了創作者們,詳細研究了這起歷史事件的脈絡,也在解釋歷史事件上的敘事方面,有著相當卓越的表現。
.
電影整體而言,有條有理地建構、醞釀最終的暗殺事件;劇情前半部的鋪陳,從開頭的前情報部部長在美國國會爆料後,一步步地建構出這個緊張又刺激的懸疑故事,一種詭譎多變的驚悚氣氛。原來政治陰謀背後的國際角力,步步為營的人性猜忌,正是本片跳脫「10.26事件」的既有框架,以更宏觀的角度去檢視這起事件的發生始末,相當精彩、有趣。
.
然而,現實的韓國對於「10.26事件」放上大銀幕供觀眾檢視,勢必也會讓大眾掀起一波有關政治議題的討論;就如同台灣藍綠兩大派的觀點,保守對抗激進、威權對抗自由、獨裁對抗民主。老一輩的韓國人依然懷念著朴正熙帶給韓國人民現代化、進步的亮眼成績,正如同許多台灣的長輩緬懷兩蔣時代,帶給台灣人民在冷戰時期的「穩定」生活。
.
更有趣的是,當年在朴正熙葬禮上痛哭失聲的朴正熙之女-朴槿惠,在政壇打滾多年後於2013年入主青瓦臺,卻又在2016年因閨密門醜聞而被彈劾;禹民鎬所執導的《南山的部長們》,悅是針對政治鬥爭和「10.26事件」的過程描述地越詳細,越是對朴氏父女,甚至是韓國整體的政治體制,提出最嚴厲的批判。
.
我們始終不存在一個絕對標準,或是一套科學儀器去測量,這樣的政府作為是「民主」還是「獨裁」,因為那是歷史共同記憶,世人承受著前因後果;但可信的是,經過不斷地討論、交流、互相理解,我們才能讓歷史的傷痛不再重演。
.
.
《南山的部長們》The Man Standing Next
台灣上映日期:2020-03-13
@garageplay.tw
.
.
.
#南山的部長們 #themanstandingnext #李秉憲 #禹民鎬 #李星民 #郭道元 #朴正熙 #KCIA
#XXY
臺禹科機評價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家庭教育】做個成功的70分家長
https://www.facebook.com/epochtimes.tw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說,一個獲滿分的家長,絕對不是一個成功的家長,他們的“愛”就像一面雙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Continue Reading
【家庭教育】做個成功的70分家長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說,一個獲滿分的家長,絕對不是一個成功的家長,他們的“愛”就像一面雙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1,自己的盡心盡力是個錯誤?
~~~~~~~~~~~~~~~~~~~~~~
自從女兒出世後,我便和中國絕大多數母親一樣,開始了新的“工作”:閱讀各種各樣的育兒書籍,在某些地方用紅筆劃上記號;每天嚴格按照育兒食譜,為女兒精心準備既科學又美味的食物;準時收看天氣預報,添加或減少她的衣服;稍大一點的時候,每晚給她講一個又一個故事,直到她安然入眠;再大一點的時候,負責接送她去幼稚園。
一個有了孩子的女人,要把所有的時間節約出來,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一次帶女兒去吃麥當勞,她大口吃著,我眼睜睜看著希望她能主動“獎賞”一塊雞腿給她辛勞的媽媽,可她吃得旁若無人、心安理得,眼裡、嘴裡只有可口的漢堡、雞腿。再看看周圍,一家一家的,吃的多是孩子,看的多是家長,那些家長心平氣和、毫無怨言,我還能有什麼意見呢?丈夫說得對,在中國,家長出門辦事都捨不得坐計程車,可只要帶孩子出門,哪怕再近都會打的。
如果滿分是100分,那麼中國的家長肯定會朝著滿分努力、前進,甚至還希望創造101分的紀錄。可家長100分的付出,在孩子身上能收到100分的效果嗎?顯然沒有,觀察周圍的家長,他們給孩子盛飯、餵飯,全然沒想到養成了小傢伙懶得動手甚至懶得咀嚼的習慣;因為家長過於細心,孩子也因此稍不如意就撇起嘴來哭;因為事事替孩子考慮好了,他一遇事就會指望家長;因為家長從小就是孩子最親密的玩伴,他慢慢變得自私、膽小、霸道,也不合群……難道這就是100分父母教育出來的兒童嗎?
直到有一天,我注意上了社區裡一個從澳大利亞回來的小男孩,他和女兒同齡,總是一個人在院子裡玩,玩膩了和父母打聲招呼就跑出去找小夥伴,玩餓了跑回來大口大口地吃飯,每天晚上自己唱著歌兒睡覺,從來不要人陪。
看看女兒,最多只能打40分,我開始懷疑,自己的盡心盡力難道是個錯誤?與其做一個100分的父母,不如做一個70分的“懶父母”!
2,父母也需要關心
~~~~~~~~~~~~~~~~~~~~~~
看著餐廳理所當然、獨自大吃特吃的孩子,我就會想,他知道父母的一片苦心嗎?看著舒舒服服坐在計程車裡的孩子,我也會想,他知道父母每天擠公車上下班的辛苦嗎?我要讓我的女兒知道父母的喜怒哀樂,知道家長的辛苦和病痛,知道父母也需要關心。
我一有頭疼腦熱就嚷嚷,還會讓女兒端茶送水、拿吃的;如果腰酸背痛,我更會通告,讓女兒幫我按摩幾下;即便是她什麼都不做,眼巴巴地守在我身邊,最起碼也能讓我感受到她細小的擔憂和關懷,這比那些藥物更有效!
我也不做默默奉獻的媽媽,時常還會偷懶什麼的。週末的早上,一定是睡懶覺的時候,如果女兒起得早,那對不起,早飯自理。偶爾,女兒要在週末參加活動,需要我早起去送,我會拍拍她的小腦袋,發點兒“牢騷”:“哎呀,為了你,媽媽又少睡了一個懶覺。”女兒呢,也會摟著我懂事地回答:“那我把最好吃的糖果分幾顆給你,謝謝老媽。”沒有哪一位父母在乎孩子的回報,但是要讓孩子明白,不能把父母的付出看成理所當然。
今年過生日,女兒悄悄告訴我要送給我一份大禮。大禮呈上來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原來她用她的零花錢,讓爸爸帶她去商場,給我挑選了一支高級護手霜!那支護手霜我每次只使用一點點,每用一次,心裡就暖融融的。
3,讓孩子自己找玩伴
~~~~~~~~~~~~~~~~~~~~~~
讓女兒自己尋找玩伴。社區裡有很多小朋友,我向女兒描述外面美好的景象,譬如綠綠的草地、歡快的小朋友、各種各樣的遊戲……這些,都能勾起女兒的興趣和打消她對陌生孩子的警惕。當女兒和其他孩子見面後,我通常坐在一邊,不會陪著她玩,我告訴她:“媽媽很累,想休息了,你自己玩吧。”女兒只能自己找小朋友玩了,很快就融入其間。
如果跟小朋友有了什麼矛盾,我也不管,讓她自己去解決,不然遊戲就不能進行了,小小的人兒慢慢也學會想辦法了,比如跟小朋友談條件,你把布娃娃貢獻出來,那我就把小沙包拿出來,兩個小朋友皆大歡喜——無形之中,原本自私的孩子學會了分享。
後來,我懶得下樓了,乾脆讓女兒自己去和小朋友玩,教她必要的安全守則就行了。而我剛好騰出時間,做一頓全家人享用的美味佳餚或做做美容。先生誇我“育兒、理家兩不誤”!
4,媽媽不是全職保姆
~~~~~~~~~~~~~~~~~~~~~~
一個70分的家長,一定是個“懶”家長。實際上,“懶”媽媽比“勤”媽媽更加費心勞神,更加辛苦受累。讓孩子自己做事,在許多情況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煩,因為孩子往往會“幫倒忙”。在實施懶媽媽計畫前,要事先計畫好。譬如,要讓孩子跟大人分床,夜裡就要多起來給她蓋被子;孩子自己吃飯,開始會撒得到處都是,就得多洗衣、擦桌、拖地板;孩子自己洗澡肯定會搞得“水漫金山”,我就得“大禹治水”。
先從吃飯上改造女兒。只是簡單地通知女兒吃飯,然後自顧自地扒起自己的飯菜。女兒見我們沒有像過去那樣幫她盛好飯,鬧起了“罷食”。我對她說:“你已經4歲了,應該自己盛飯、吃飯。來,媽媽給你盛飯,你看媽媽是怎麼做的,下次自己做。”在我的示範下,女兒學會了盛飯,沒多久,我們再也不用為她的就餐問題煩心了——吃飯是自己的事,爸爸媽媽不會管她。
週末的早晨,我不想早早起床,對女兒說,媽媽想睡一會兒,你自己到冰箱裡拿優酪乳和麵包吃吧。女兒不但吃完了,還拿了一份給我。看來,不一定你對孩子付出越多,孩子就回報越多,有時候懶一點,孩子反而成長更快!
我向當兒科醫生的朋友做了諮詢,然後決定開始培養女兒的穿衣問題:我將自己堅持收看天氣預報的工作轉交給她了,讓她根據天氣變化自行添加或減少衣服。
女兒睡覺也是我們最頭痛的問題之一。4歲的她一直和我們同床睡覺,每天晚上還要講故事。現在,我佈置了一個溫馨的、令她喜歡的小臥室,她自己看著故事書或是聽著磁帶就可以入睡了。
女兒成了幼稚園裡的小明星,老師的評價是自理能力強。我應邀到幼稚園傳授教育心得,總結女兒的“成績”:
1歲4個月,自己吃飯;
2歲時就把她送進幼稚園日托班,中午不接回家;
2歲半時,就要讓她自己刷牙、洗臉、洗腳;
3歲時,就要讓她自己穿衣、脫衣、系鞋帶、洗手絹;
4歲時,就讓她單獨睡一個房間,早上自己疊被子;再大一點的時候,孩子跌倒了家長就不用扶她,讓她自己站起來,收拾家務時還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
在場的家長驚訝不已,一些媽媽甚至認為我是個不太稱職的媽媽。我微笑著說:“我不能用100分的標準來給自己打分,衣食住行是孩子自己的事,媽媽不是全職保姆!”
『70分的家長是成功的』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說,依賴本身滋生懶惰、精神鬆懈,不屑於獨立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弱點,處處為孩子包辦代替,是個獲滿分的家長,但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他們的“愛”就像一面雙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做個成功的70分的家長,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
1.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做到“身懶心不懶”:
通過談話、講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2.善於創造和把握機會:
創造讓孩子獨立做事的環境,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3.有信心和耐心:
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煩幫倒忙;對孩子多表揚、多鼓勵,少埋怨、少指責,循循善誘,促其進步。
4.不要讓孩子帶著情緒生活:
從100%的愛到70%的愛,這部分缺失的愛會讓孩子不適應,產生情緒。要想辦法讓孩子扭轉“父母不愛我了”的稚嫩想法。
5.和孩子一起改變:
父母的一切行為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說話的方式、飲食習慣、待人接物的模式都會影響到孩子。千萬不能要求孩子少吃零食,而自己卻抱著餅乾、瓜子吃個不停。
------------------------------------------
這裡是學生、家長與老師們的共同平臺。
大夥一起為孩子開一扇窗,點一盞燈,
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牽引幫助,找到他的希望和未來。
如果您覺得我們所發表的圖文『棒』
懇請您按『讚』與『分享』,讓更多的朋友們都知道
www.facebook.com/epochtime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