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愛你,但我不會為你死」:西蒙波娃的話,還是說得那麼精闢
.........
蘇格拉底曾說,人必須「認識自己」(Know thyself)才是睿智,尼采則說,生而為人的任務就是成為自己(Become who you are),但是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遲疑了,她說,要是女人生來就因為性別而被限制「成為真正想成為的自己」,甚至因為追隨本心而受到社會的羞辱與打壓,那麼,我們首先該解決的問題,是否是主流社會對「女性」的偏頗不公呢?
西蒙波娃,在 40 幾歲時,寫下了轟動社會的《第二性》,影響力超越時代,直到今日依舊被女性主義者奉為圭臬。她挑戰了當時法國社會對女性的歧視觀念,《第二性》在梵蒂岡甚至名列禁書名單,但她卻不畏外界眼光,陸續出版了多本回憶錄、小說與《論老年》等著作,對人生的深邃反思對後世影響深遠。
然而,生在厭女社會的波娃,也難以控制他人對身為女人的她產生偏頗的評價。
有人曾說,她只是沙特(Sartre)的信徒,而他們倆的開放式關係,不過是一段充滿自欺欺人與控制的騙局;更有人說,她的著作相比沙特只是「通俗作品」,小女子小情小愛的激憤發言。
然而,在近期一本重新審視波娃人生的傳記作品《成為西蒙波娃》中,作者 Kate Kirkpatrick 從最近幾年才面世的波娃信件與日記內取材,在其中驚訝發現,西蒙波娃作為一個人,遠比外界想像得要複雜許多,而過去人們對她的評價,更充滿了不可思議的主觀偏頗。
六月,有幸受邀為衛城出版推薦《成為西蒙波娃》這本新書,剛拿到時覺得厚得像本磚頭,然而內容引人入勝,讀來毫不無聊艱澀,而作者本身也擁有傳記作者的覺知,試著在「西蒙波娃日記中的自我」、「外界認知的西蒙波娃」,以及「西蒙波娃在外界眼光中塑造的自己」這三塊險地中,戰戰兢兢地匍匐前進,避免在波娃人生硬是套上太多主觀抒情與意識型態。
《成為西蒙波娃》從波娃的少女時代,一路寫到她功成名就,期間雜揉了不同時期影響她的事件,例如她與父母的矛盾關係、她與當代知名藝文人士發人深省的談話、催化她思想與行為的閱讀、極具爭議的開放式愛情、日記與信件的私密記錄等。脈絡緊密相扣,故事精彩動人,一本厚磚般的書,竟然一個禮拜就幾乎以狼吞虎嚥欲罷不能的氣勢讀完。
西蒙波娃的一生,都是一個 Becoming 的過程,不只是「成為女人」,更是「成為人」。
從她起伏動盪、精彩萬分的人生裡,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遙遠的故事,更是與我們自身處境貼切相關的映照與啟發。藉著六月這本《成為西蒙波娃》,重新咀嚼了過去一些波娃筆下曾經觸動過我的句子,先與你們分享:
1/ 我非常非常地愛你,但我不會為你死。
2/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而是因為,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愛也一樣,只有你也愛我,我愛你這件事情才有意義。
3/ 有一天,女人或許可以用她的「強」去愛,而不是用她的「弱」去愛,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捨棄,而是自我肯定,那時,愛情對她和對他將一樣,將變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險。
4/ 往事有一種魔力,是每個年齡層都會感受到的魔力。
5/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6/ 認識自我並不保證能帶來快樂,但它和「快樂」是站在同一陣線的,它能給你為快樂奮戰的勇氣。
7/ 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8/ 人們將女人關閉在廚房里或者閨房內,卻驚奇於她的視野有限;人們折斷了她的翅膀,卻哀嘆她不會飛翔。但願人們給她開放未來,她就再也不會被迫待在目前。
9/ 一種徒有其表卻無抱負和熱情的平庸,一種周而復始重複著的漫無目的的日子,一種漸漸走向死亡卻不問及其目的的生命——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幸福」。
10/ 今天就改變你的人生。不要將賭注放在未來,即刻行動,別再拖延。
11/ 服飾對許多女人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們可以使女人憑借幻覺,同時重塑外部世界和她們的內在自我。
12/ 我希望丈夫與妻子在每件事上都有共通點,能扮演對方精確的觀察者—— 我原認為這是上帝的角色。所以,我不可能愛上與我不同的人。在遇見某個比我更有才能、能與我相配、且與我極為相像的人之前,我不會結婚。
13/ 在一回首間,才突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只是為了讓周遭的人對我滿意而已,為了博取他人的稱許和微笑,我戰戰兢兢的把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突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孔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14/ 婚姻是聯合兩個獨立個體, 不是一個附和, 不是一個退路, 不是一種逃避, 不是一項彌補。
被供養控制的婦女, 並不因為手中有一張選票,就從男人那裏得到解放!
她還是處在奴僕的地位, 只有勞動才是她真正自由的保證。
婚姻是神聖的結合,任何從中取得的快樂應加以限制,必須伴以認真和嚴肅。
15/ 婚姻的詛咒在於,很多時候,兩個人結合的是他們的弱點而不是他們的力量,他們彼此索取,卻從不享受給予的過程。
IG: 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原文刊載於 A Day Magazine
#成為西蒙波娃 #西蒙波娃 #少女A #女性主義 #simonedebeauvoir 衛城出版 #becomingbeauvoir #傳記 #feminism #abbycha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大人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與父母的矛盾」是許多人長大後都會遇上的問題。而與父母的連結,更不是我們能說散就散的關係,因此如何處理家庭、親子議題,便是我們該妥善面對的課題。這集節目 #Joe 將與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一同用心理學、以及過去的臨床經驗,帶領大家正視自己的焦慮,以及理解我們終會與自己...
「與父母的矛盾」的推薦目錄:
- 關於與父母的矛盾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與父母的矛盾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與父母的矛盾 在 許睿光開運研究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與父母的矛盾 在 大人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與父母的矛盾 在 我們為什麼與父母成了「精神陌上的陌生人」?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與父母的矛盾 在 因為我不想看你變老的樣子|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專訪|大人的 ... 的評價
- 關於與父母的矛盾 在 台灣父母對子女矛盾的愛-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與父母的矛盾 在 台北藥王講堂- 親情的矛盾(二) 為人父母都是會盡全力護孩子 ... 的評價
與父母的矛盾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父母關係的矛盾——我會焦慮,因為我不想看你變老的樣子|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 專訪
________________
#大人的SmallTalk #Podcast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與父母的矛盾」是許多人長大後都會遇上的問題。
而與父母的連結,更不是我們能說散就散的關係,因此如何處理家庭、親子議題,便是我們該妥善面對的課題。
這集節目 #Joe 將與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一同用心理學、以及過去的臨床經驗,帶領大家正視自己的焦慮,以及理解我們終會與自己所拋出去的陰影相遇。
鄧醫師新書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明天的女人,比昨天的女孩更精采》
購書連結|https://bit.ly/3fd9DrH
鄧醫師Podcast節目《 鄧惠文 不想說》
收聽連結|https://apple.co/3bnPpu6
大人學線上課程
【VS014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https://bit.ly/3ykjmFp
鄧惠文 在這說
🎧選擇喜歡的收聽方式,立即收聽
➡https://linktr.ee/da.ren.smalltalk
與父母的矛盾 在 許睿光開運研究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六歲定終身?疫情是否勾起了你的匱乏感?」
昨天有個年輕媽媽約我做遠距的個案。
她的情況是這樣的....
她說,她對於金錢非常沒有安全感,想多賺點錢卻不知該做什麼?工作也不太穩定,每隔幾個月就換工作,這一陣子疫情,她更不安了....每天都有種很焦慮的感覺,常覺得喘不過氣來....
我開始問了她很多問題,試圖更深入去挖掘她現在的狀況。大概情況如下:
1.目前工作,每個月有4.5萬台幣的收入,但每隔一段時間,不開心就離職
2.住父母的房子,不用付房租,但父母常常說沒有錢,除了給吃給住,也沒辨法給予更多
3.丈夫在另一個城市做生意,不常回家,每個月給家用二萬台幣
4.有一個女兒,每週帶女兒去看丈夫一次兩次
5.丈夫之前有出軌的經驗,所以兩夫妻貌合神離多時,也不知該如何處理接下來的婚姻狀況。
6.每個月她大概可以存三萬五台幣左右,但手上沒有太多積蓄,因為每次待業就會把積蓄花掉。
我把我的好奇告訴她,我對她說:
1.妳不用付房租,每個月還可以存三萬五,丈夫也還付一點生活費,目前並沒有急迫的經濟困難。會這麼沒有安全感,甚至生理上都覺得喘不過氣來....肯定有其他的原因(我開始推想她童年的經驗)!
2.妳現在面對的問題,不是只有錢的問題,而是你情感上也沒有依靠,也不能靠父母....覺得自己孤伶伶的沒有靠山!所以同時,還有人際上安全感的問題!
3.如果你真的那麼怕沒錢,一個月還有四萬多收入的工作,妳為什麼還敢隨便離職?(這背後肯定也有原因)
解讀開始......
心靈諮詢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感同身受!並去發現,當下的情緒,到底是什麼時候就已經開始累積?
在解讀的之中....發現的真相是 :
1.她在胎兒時期的恐懼:
她從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受到很大的驚嚇!因為爸媽年經的時候很窮,懷著她的時候壓力很大,一直在考慮要不要生這個小孩?她在生理上記得母胎裡喘不過氣來的經驗......
2.被遺棄的無助感
出生之後,被送去奶奶家,又被送去了姑姑家,而缺乏歸屬感,直到上幼稚園,才被接回跟父母親同住。對父母充滿了許多的憤怒
一直有被遺棄的感覺,直到現在,父母隨便說兩句,就會引起她的不滿,常跟父母吵架!
3.重男輕女的不平衡
弟弟出生之後,一直遭送重男輕女的對待,常覺得媽媽看著弟弟時像親媽,看著自己的時候就像後媽....媽媽對自己的態度一直讓她帶著很強烈的不平衡。更加深了一層又一層與父母的矛盾情節。
4.對丈夫外遇,敢怒不敢言
心裡還有許多的詛咒想報復的念頭....時不時會冒出「你就賺這麼點錢,還敢去找女人,真是不要臉.....」、「我詛咒你全身爛掉」、「我這一輩子不會原諒你,也不會放過你」,但這些暗黑的念頭,連自己都不敢承,與丈夫的合解遙遙無期....連帶女兒也不喜歡自己的父親!
5.沒學會釋放情緒
因為帶著從小到大自己都不解的不平衡心態,在職場中,一旦遇見了任何不公平的對待,就會勾起內在生氣,卻不知該如何表達,也對別人講話的態度與口氣太過敏感,當忍無可忍時,就主動提出離職,上司同事都覺得錯愕!離職之後,沒多久,心裡平靜了,就開始後悔為何衝動辭職?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個案中,我引導她去釋放她的情緒,把心裡不敢說的話說出來,把藏在心裡最深的怨懟,想報復的念頭大膽說出來....她才感覺到放鬆,而且頭暈....全身發麻....這都是情緒釋放的情況....
我說「把隱藏的情緒釋放出來,然後讓一切過去吧!讓內在的小孩長大吧.......」
學習的要點 :現在的信念與情緒,往往反應童年的經驗,藉由探索童年經驗,可以解決成年後的問題,包括無名的情緒、不知名的恐懼!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把手放在胸口,告訴自己,把情緒逐漸釋放出來,讓一切都過去吧!
與父母的矛盾 在 大人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與父母的矛盾」是許多人長大後都會遇上的問題。而與父母的連結,更不是我們能說散就散的關係,因此如何處理家庭、親子議題,便是我們該妥善面對的課題。這集節目 #Joe 將與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一同用心理學、以及過去的臨床經驗,帶領大家正視自己的焦慮,以及理解我們終會與自己所拋出去的陰影相遇。
鄧醫師新書《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明天的女人,比昨天的女孩更精采》
購書連結|https://bit.ly/3fd9DrH
鄧醫師Podcast節目《鄧惠文 不想說》
收聽連結|https://apple.co/3bnPpu6
大人學線上課程
【VS014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https://bit.ly/36qrJSx
有什麼問題想問Joe跟Bryan嗎? 提問&合作信箱:podcast@ftpm.com.tw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贊助我們:https://bit.ly/3kskVsZ
➡大人學網站:https://www.darencademy.com/
➡大人學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arencademy/
➡大人學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a.ren.cademy/
#Podcast
↓↓↓選擇下方任一連結,手機隨時收聽🎧↓↓↓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2TfttZE
➡Spotify:https://spoti.fi/32LoD9Q
➡Google Podcast:http://bit.ly/2PAUogg
➡KKBOX:https://bit.ly/3orkOQr
➡喜馬拉雅:http://bit.ly/2vtVl32
➡大人學報名網站:http://bit.ly/35z1ebV
【大人學】App下載
iOS:https://apple.co/30vADNp
Android:https://bit.ly/2YmreVI
與父母的矛盾 在 因為我不想看你變老的樣子|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專訪|大人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與父母的矛盾 」是許多人長大後都會遇上的問題。而與父母的連結,更不是我們能說散就散的關係,因此如何處理家庭、 ... ... <看更多>
與父母的矛盾 在 台灣父母對子女矛盾的愛- 感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看到這篇我還是忍不住回了...,其實我發現很多台灣父母(尤其是較長一輩的)對自己的子女都有所謂的「矛盾的愛」拿原原po這篇文來舉例就好, ... ... <看更多>
與父母的矛盾 在 我們為什麼與父母成了「精神陌上的陌生人」?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矛盾 指的是我們對父母「又愛又恨」、「既親密又陌生」的感受,正面和負面的情感混雜在一起。這是因為子女和父母的關係同時具備情感上的團結(affectiv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