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疫情趨緩之後,可以發現身邊的人分為兩大陣營。一派主張已經沒那麼緊張了,大家可以慢慢回復正常生活了,旅遊與聚餐應該可以重新回歸正常。另一派則認為還沒有清零,社區當中還有隱藏的感染風險,不應該這麼鬆懈。您是哪一派的呢?
這篇來自【獨立評論@天下】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德國在疫情解封之後許多民眾還是不願意出門的現象,當中除了提供心理學上的解釋,也讓人進一步思考面對疫情的反反覆覆,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日常生活與外出?
————————————
習慣了不出門的生活,卻怕被當成怪胎
什麼是「窩居心理」?簡單的說,就是並不是所有人都信任一下子的全面解封,恢復過去人與人碰面時的自然與放鬆。也就是說有些人對於依然存在的疫情,其實心裡還是感到隱隱擔憂。「窩居心理」很可能出現在其他人因為「外在解封」而發出外出邀約的時刻:為什麼我不像其他人一樣對於久違的自由感到開心?我是不是病了?或是太奇怪?也有人還是怕被感染,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拒絕,不知道別人會不會覺得自己是怪胎。
在解封與不解封之間游移的時刻,精神科醫師以及免疫學家告訴你:「若是出現窩居心理,這不是疾病,甚至在當下疫情的發展下,這是一種合理的擔憂」。
美國心理學會的一項研究顯示,受調查的人口中,有49%在流行高峰過後,想到與他人互動就感到不舒服。精神科醫師Claas-Hinrich Lammers 在接受德國廣播電台訪問時表示:「無論解封政策是什麼,就人們心裡感受來說,事實就是大家帶著恐懼生活了大約一年半,不能期待所有人都能夠馬上擺脫重新與他人接觸時的恐懼,應該尊重不同性格的人,隨著時間,有各自不同消除恐懼的速度」。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81/article/11250?fbclid=IwAR2YQPIdQbieMnB8Q4RW23BpUgqT4xFkeY4_pgzxuPxb1VW0Dbm-4x1qYrE
與claas 在 Crossing Campu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脫歐大戰】#與Claas Knoop 教授談最新進展
在這看似剪不斷,理還亂的脫歐程序,搭配上雜亂無章的脫歐派政客,所長期佔據各大新聞媒體版面的時刻,容易使人忽略了英國人民選擇脫歐的動機,背後所夾雜的理性與感性。
德國前駐歐盟委員會官員 Knoop 教授在接受訪談時提及,主要有兩項因素,主導著脫歐派政客的策略,和脫歐派選民的心理。
第一, 英國身為全球最老牌民主國家之一,人民早已習慣遵英國國會經民主機制所通過的法律。
理性的分析上,歐盟為英國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與商業價值,確實相當可觀;但感性的認知上,英國人很難接受身為歐盟的一員,因為他們必須要遵守遠在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所通過的法律。而在政治的操作上,感性的情緒時常經由政客的操控後,蓋過理性的聲音。
第二,歐盟的行政及立法機構本身透明度不足的問題,以及其繁雜且冗長的作業程序。
至今,許多歐洲人仍無法完全理解歐盟各單位的職責和作業流程。而歐盟透明度不足的問題,和英國人所重視公開透明的民主機制,產生了矛盾,而間接影響了英國選民做出脫歐的決定。
從一場前任首相卡麥隆所主導的政治算計,演變成一場一發不可收拾的政治鬧劇,英國的前途在哪,沒有人能肯定地指出方向。而在潘朵拉的盒子,已被利益薰心的英國政客們給強行打開後,即使再次關上,不只英國還是回不去昔日的大英帝國,世界也早已大不相同。
換日線校園大使/薛晴、程郁茵
▍讀者投書必讀攻略 → bit.ly/2JyY5PM
▍追蹤換日線 IG 帶你看遍世界→ bit.ly/2q2IeiX
▍主題徵稿:世界職人故事 → bit.ly/2ObiUTH
▍2019 冬季號《未來人才開箱文》→ bit.ly/2r00g9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