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你的熱情」,是很少家長、長輩會對我們說的話,大部分都是為了現實中的考量而要我們去做什麼樣的工作避免餓死自己XD
畢竟長輩都會擔心我們,而他們也都很辛苦,不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而勞碌,較多為了養家餬口。
你的工作是否是你感興趣的?
大多數人的工作,都是自己不喜歡,是為了五斗米折腰,但是我鼓勵大家,尋找你的熱情,把它當成一生的志業,
如果工作是你的喜歡的事,你除了工作不容易疲憊,也會提高效率、表現力,自然越來越有心得與成就,這是很自然的成功。
當然就算找到興趣的工作,也不可能工作中就一帆風順,肯定也會面臨一些不可抗的任何因素、人為。
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但是至少比在不喜歡的公司做沒興趣的工作,委屈的打卡上班,愉悅的心情比例高出許多。
也要評估自己適合什麼類型,如果本身作風想法很抽象,就不適合做循規蹈矩的文書、管理,
若喜歡接觸人群,就可以做業務、服務或是教書。
我回想過往的工作,年輕時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方向,真的就只是考量薪水多寡,會找一份只是餬口飯的行業,例如:餐飲業、行銷企劃、櫃檯人員...當時真的是做的枯燥乏味,每天上班都是前一晚睡覺就很苦惱隔天要面臨的公司。
但若是對以上這些有興趣的人,他們端盤子、服務客人的時候,會是喜悅的,他們會和客戶有良好的互動,也會從服務中建立良好的關係。
但是很顯然的,我並沒有從中得到我生命的豐富與滿足,我按部就班的做,但卻是浪費時間的。
一個月才領四五萬的工作,但卻沒有提升自己生命中的內涵,就算一個月有十萬,也做的不情不願。
而熱情的工作,就是一個月領不到一萬,都可以讓妳沈迷到廢寢忘食,例如很多歌手、音樂家、畫家、設計師...他們都是很辛苦、很拮据,可是他們為了熱情,吃泡麵果腹、住在五坪不到的房間寫歌做音樂,當然如果家庭、經濟有狀況的人,很難去撐過渡過期,但若是沒有其他負擔的人,應該努力為了熱情而戰。
我當演員時,我大量的時間投入在戲劇裏,我背劇本、看影集、研究揣摩角色,甚至訂了機票赴海外取經;當作者的時候寫文章、投稿、寫書,當我的興趣變成工作,我在領通告費、領稿費的時候,真的發現好像是中樂透一樣,因為就算沒錢領,我依然喜歡做這些事情。
你現在可以慢慢列出你的興趣,在篩選出最喜歡的那一個。如果一開始還找不到不要氣餒,很多人花好幾年探索自己的興趣,現在讓他們廢寢忘食的工作並不是一見傾心。
就像電影「美味關係」中的茱莉亞·柴爾德,和先生在法國餐廳,吃了一道,香煎比目魚,那煎的焦香脆的外皮淋上奶油、白酒,再點綴一點香菜,她一向熱愛美食但從來不知道一道食物可以如此令人著迷,
她當下也並沒有認為自己會成為廚師、寫食譜,教導美國人在自家廚房做紅酒燉牛肉的名廚。
而是經歷了許多的體驗、邂逅,在巴黎露天市場與攤販的情誼、看了兩大本食物百科全書、學習數小時的藍帶烹飪課程....等等,激發了她更瞭解她的興趣。
她之前的夢想是當小說家,如果那時候吃完了比目魚就回家了,那故事會如何發展,誰也不曉得,但是肯定的是,香煎比目魚是一個初吻。
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我可以那麼喜歡戲劇,20歲那一年,被一位朋友找去臨演了第一次的偶像劇,才兩句的台詞,當時也並不覺得會成為簽約演員,
在幾次的接觸導演、認識了演員、和前輩的對戲、上了整學期的戲劇課、看了無數經典作品,我還因此和影后-舒淇喝咖啡談電影,這些種種的際遇,激發了我對戲劇的欲望。
終於我走到了電視台,正式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你必須堅持你想得到的工作,一位紐約的插畫家,為了在最頂尖的時報工作,那時報就像是棒球隊進入洋基隊的指標,只要進入那裡,你就是世界頂尖的代表。
他不放棄進入那團隊的夢想,日日夜夜的投稿,被退了百次千次的搞,屢屢戰敗,但他依然堅持,終於在最後作品被選購,還被邀請擔任時報的專欄畫家。
一位作者從200多位成功人士中訪談,學到了「我熱愛我做的事」的重要性,那些成功者說:「我真的很幸運,每天起床都很期待工作,等不及想進工作室,等不及要投入下一個專案」等等...
這些人之所以投入工作,並不是因為他們必須做,或是因為可以被人看見、賺很多錢...
這點我完全可以體會那種悸動。興趣可以和工作結合,這真的超級幸運的。我喜歡戲劇,我當演員、做幕後工作人員,我喜歡文學,我當作者,我投稿、我在網路寫文章,
我每一次演戲都很期待,每一次試戲都讓我更有心得,也累積了更多的經驗。
每一天都期待打開筆電,寫下各種議題文章,我一天可以寫三篇四篇,我用手機坐捷運、吃飯時,也可以快速打兩三千個字的文章(就像我這一篇也是用手機睡前躺著打完)我累積了上百篇都沒有發,因為趕不上寫的速度)那些文字都可以堆積成好幾本書,
這些都是我的興趣、習慣、鍛鍊。
就像有些人喜歡打遊戲,甚至把它變成了一種事業,有人就從遊戲王變成了企業家。
我們人都有強大的潛力,只是我們都沒有去運用它、操練它,偉大的發明家、科學家、專家、學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熱情、投入、專注、持續、堅持在自己的領域不斷的做重複的事情、不斷的吸收學習,他們日復一日做著看似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卻是他們生命中最看重的事;
大部分的人所做的工作並不是自己的興趣,只不過是因為一份收入為了生活而上班,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做服務生、為什麼做加油站、為什麼做會計、為什麼幫人洗頭、為什麼做保險、為什麼做專櫃....
這樣的工作效率並不會提升反而容易感到倦怠,或是永遠只停滯在一個程度,無法提升格局而失去競爭力,以至於年紀再大一點,他們沒有更優勢的條件去搏鬥。
而且工作佔了生活一半以上時間,你必須找到熱情,必須工作是你興趣的事情,否則只是消耗生命在每一天的工作中,
你一定要是喜歡那件事,那件事要是你的熱情,否則很多人好不容易當上了一流律師,卻在上任後三個月就壞崩放棄,但是熱情卻是永不熄滅的,是再苦再累再煎熬都沒有辦法失去,失去會讓你更痛苦更不捨,這便是你的使命。
工作不應該只是一種折磨,工作是喜悅的、滿足的、成就感的,酬勞只是附加品,這樣的工作不像埋頭苦幹,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提升,一種熱愛。
鼓勵大家追隨你的熱情,
你會發現,你工作的時候,不再愁眉苦臉,而是非常魅力專業。
人生苦短,勇敢追隨心之所向。
作者:韓雨恩/周書靜
興富發 棒球隊 薪水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追隨你的熱情」,是很少家長、長輩會對我們說的話,大部分都是為了現實中的考量而要我們去做什麼樣的工作避免餓死自己XD
畢竟長輩都會擔心我們,而他們也都很辛苦,不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而勞碌,較多為了養家餬口。
你的工作是否是你感興趣的?
大多數人的工作,都是自己不喜歡,是為了五斗米折腰,但是我鼓勵大家,尋找你的熱情,把它當成一生的志業,
如果工作是你的喜歡的事,你除了工作不容易疲憊,也會提高效率、表現力,自然越來越有心得與成就,這是很自然的成功。
當然就算找到興趣的工作,也不可能工作中就一帆風順,肯定也會面臨一些不可抗的任何因素、人為。
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但是至少比在不喜歡的公司做沒興趣的工作,委屈的打卡上班,愉悅的心情比例高出許多。
也要評估自己適合什麼類型,如果本身作風想法很抽象,就不適合做循規蹈矩的文書、管理,
若喜歡接觸人群,就可以做業務、服務或是教書。
我回想過往的工作,年輕時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方向,真的就只是考量薪水多寡,會找一份只是餬口飯的行業,例如:餐飲業、行銷企劃、櫃檯人員...當時真的是做的枯燥乏味,每天上班都是前一晚睡覺就很苦惱隔天要面臨的公司。
但若是對以上這些有興趣的人,他們端盤子、服務客人的時候,會是喜悅的,他們會和客戶有良好的互動,也會從服務中建立良好的關係。
但是很顯然的,我並沒有從中得到我生命的豐富與滿足,我按部就班的做,但卻是浪費時間的。
一個月才領四五萬的工作,但卻沒有提升自己生命中的內涵,就算一個月有十萬,也做的不情不願。
而熱情的工作,就是一個月領不到一萬,都可以讓妳沈迷到廢寢忘食,例如很多歌手、音樂家、畫家、設計師...他們都是很辛苦、很拮据,可是他們為了熱情,吃泡麵果腹、住在五坪不到的房間寫歌做音樂,當然如果家庭、經濟有狀況的人,很難去撐過渡過期,但若是沒有其他負擔的人,應該努力為了熱情而戰。
我當演員時,我大量的時間投入在戲劇裏,我背劇本、看影集、研究揣摩角色,甚至訂了機票赴海外取經;當作者的時候寫文章、投稿、寫書,當我的興趣變成工作,我在領通告費、領稿費的時候,真的發現好像是中樂透一樣,因為就算沒錢領,我依然喜歡做這些事情。
你現在可以慢慢列出你的興趣,在篩選出最喜歡的那一個。如果一開始還找不到不要氣餒,很多人花好幾年探索自己的興趣,現在讓他們廢寢忘食的工作並不是一見傾心。
就像電影「美味關係」中的茱莉亞·柴爾德,和先生在法國餐廳,吃了一道,香煎比目魚,那煎的焦香脆的外皮淋上奶油、白酒,再點綴一點香菜,她一向熱愛美食但從來不知道一道食物可以如此令人著迷,
她當下也並沒有認為自己會成為廚師、寫食譜,教導美國人在自家廚房做紅酒燉牛肉的名廚。
而是經歷了許多的體驗、邂逅,在巴黎露天市場與攤販的情誼、看了兩大本食物百科全書、學習數小時的藍帶烹飪課程....等等,激發了她更瞭解她的興趣。
她之前的夢想是當小說家,如果那時候吃完了比目魚就回家了,那故事會如何發展,誰也不曉得,但是肯定的是,香煎比目魚是一個初吻。
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我可以那麼喜歡戲劇,20歲那一年,被一位朋友找去臨演了第一次的偶像劇,才兩句的台詞,當時也並不覺得會成為簽約演員,
在幾次的接觸導演、認識了演員、和前輩的對戲、上了整學期的戲劇課、看了無數經典作品,我還因此和影后-舒淇喝咖啡談電影,這些種種的際遇,激發了我對戲劇的欲望。
終於我走到了電視台,正式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你必須堅持你想得到的工作,一位紐約的插畫家,為了在最頂尖的時報工作,那時報就像是棒球隊進入洋基隊的指標,只要進入那裡,你就是世界頂尖的代表。
他不放棄進入那團隊的夢想,日日夜夜的投稿,被退了百次千次的搞,屢屢戰敗,但他依然堅持,終於在最後作品被選購,還被邀請擔任時報的專欄畫家。
一位作者從200多位成功人士中訪談,學到了「我熱愛我做的事」的重要性,那些成功者說:「我真的很幸運,每天起床都很期待工作,等不及想進工作室,等不及要投入下一個專案」等等...
這些人之所以投入工作,並不是因為他們必須做,或是因為可以被人看見、賺很多錢...
這點我完全可以體會那種悸動。興趣可以和工作結合,這真的超級幸運的。我喜歡戲劇,我當演員、做幕後工作人員,我喜歡文學,我當作者,我投稿、我在網路寫文章,
我每一次演戲都很期待,每一次試戲都讓我更有心得,也累積了更多的經驗。
每一天都期待打開筆電,寫下各種議題文章,我一天可以寫三篇四篇,我用手機坐捷運、吃飯時,也可以快速打兩三千個字的文章(就像我這一篇也是用手機睡前躺著打完)我累積了上百篇都沒有發,因為趕不上寫的速度)那些文字都可以堆積成好幾本書,
這些都是我的興趣、習慣、鍛鍊。
就像有些人喜歡打遊戲,甚至把它變成了一種事業,有人就從遊戲王變成了企業家。
我們人都有強大的潛力,只是我們都沒有去運用它、操練它,偉大的發明家、科學家、專家、學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熱情、投入、專注、持續、堅持在自己的領域不斷的做重複的事情、不斷的吸收學習,他們日復一日做著看似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卻是他們生命中最看重的事;
大部分的人所做的工作並不是自己的興趣,只不過是因為一份收入為了生活而上班,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做服務生、為什麼做加油站、為什麼做會計、為什麼幫人洗頭、為什麼做保險、為什麼做專櫃....
這樣的工作效率並不會提升反而容易感到倦怠,或是永遠只停滯在一個程度,無法提升格局而失去競爭力,以至於年紀再大一點,他們沒有更優勢的條件去搏鬥。
而且工作佔了生活一半以上時間,你必須找到熱情,必須工作是你興趣的事情,否則只是消耗生命在每一天的工作中,
你一定要是喜歡那件事,那件事要是你的熱情,否則很多人好不容易當上了一流律師,卻在上任後三個月就壞崩放棄,但是熱情卻是永不熄滅的,是再苦再累再煎熬都沒有辦法失去,失去會讓你更痛苦更不捨,這便是你的使命。
工作不應該只是一種折磨,工作是喜悅的、滿足的、成就感的,酬勞只是附加品,這樣的工作不像埋頭苦幹,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提升,一種熱愛。
鼓勵大家追隨你的熱情,
你會發現,你工作的時候,不再愁眉苦臉,而是非常魅力專業。
人生苦短,勇敢追隨心之所向。
作者:韓雨恩/周書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