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旺斯式的抖音》
雖說人生從來不是極致的黑或絕對的白,但目前所處的世界,經常讓我有種置身於平行宇宙的錯覺。
幾天前在紐約時報上讀到一篇關於克雷莫納(Cremona)的有趣報導。就算你跟我一樣是古典樂的門外漢,但對於舉世最昂貴的小提琴史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us )或許也曾耳聞,而那些動輒數百萬或上千萬歐元的小提琴,就是由出生於克雷莫納的工藝家安東尼奧•史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在17-18世紀所製造。
史先生一輩子做了1100支小提琴,其中有550支倖存至今。不過小提琴也有其生命週期,在一段時間後,它的音色將會陷入沉睡,永遠無法再重現高峰時的攝人風華。
也因此,為了將那些獨一無二的琴音保留下來,從今年一月開始,克雷莫納進入了「靜音模式」。
一群音樂工作者想以數位錄音的方式將琴音存檔。整個籌備過程十分耗時。首先他們花了好幾年才說服小提琴博物館出借四支有數百年歷史的史特拉迪瓦里琴,接下來還得找到四位全世界最優秀的小提琴家來參與這個計畫。
錄音的過程在當地的音樂廳進行。而為了確保收音的完美純淨,廳內走道上的燈泡全被拆下來(燈泡點亮時會有微弱的嗡嗡聲),市中心封街五星期(高跟鞋和車輛引擎在鵝卵石路面上產生的振動會經由地底傳入音樂廳),市長更親自拜託市民要保持安靜,避免發出任何突兀的噪音。
想像一下:一群民族性向來聒噪的義大利人坐在咖啡館裡輕聲細語地交談,就為了讓後代子孫能夠聆聽到史上最精美的手工樂器的聲音。這怎麽想都是一件極端浪漫的事。
不過,在這二元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我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
因爲家有青少年女兒的關係,我跟著下載了Tik Tok(抖音的國際版),想要瞭解這個APP為什麼火到有五億人在使用。
記得小時候作文寫「我的志願」,同學不外乎都選擇當老師、護士、或警察等等聽起來神聖且對社會有貢獻的職業。同樣的題目拿來問現在的孩子,恐怕絕大多數都會寫「直播主」吧。
而為了能夠得到粉絲按讚與訂閱,抖音上的年輕人無不盡其所能的放大絕:靠臉、身材、舞蹈、和特殊才藝。伴隨著節奏強烈的洗腦音樂,我的頭也跟著上上下下地晃動。不可否認地,有些視頻的確會讓我嘴角上揚,不過,在這個什麼都能修圖、都能複製貼上的時代,即便是所謂的「千年一遇容顏」或表演舌頭舔到天靈蓋的特異功能,在十五秒的影片結束後,我的手指依舊毫不留戀地往上滑…下一段!
對新世代而言,能夠當網紅似乎已經達成了某種人生目標。這讓我不禁想起在克雷莫納的那四支小提琴,為了能夠將它們的音色永久地保存下來,女人不再喀喀地踩著高跟鞋走過街道,咖啡館服務生因為無心打破了杯子而驚慌失措。在那個連人耳聽不見的燈泡振鳴都容不下的世界,演奏家手中的琴弓滑過古老琴弦便成了唯一的聲響。
這不單是十五秒與永恆的對照,抑或是數百萬歐元的小提琴和市值上百億的應用程式的抗衡。只是,在享受科技、擁抱新價值的同時,或許我們也該審慎思索人類精神文明的今後走向。
當然,這麽深奧的問題並不是像我這樣的凡夫俗人能夠解答的。儘管我的日常生活早已處於經常性的靜音模式:工作相關的來電全都接到歐吉桑的手機,每天講的話大致上只有「法棍一條,可頌兩個」(在麵包店)或是「下星期三來取回床單,可以嗎?」(在洗衣店),不看電視,沒玩過電玩,喜歡手寫信和讀紙本書;真要說的話,我在普羅旺斯唯一的抖音大概就只有窗外的蟬鳴和樹林間的鳥叫了。
像我這樣的人,搞不好再過幾年也可以被擺到故宮的歷史古物區展覽了吧!(笑)
註:紐約時報那篇報導寫的相當精彩。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見原文:
https://www.google.fr/amp/s/www.nytimes.com/2019/01/17/arts/music/stradivarius-sound-bank-recording-cremona.amp.htm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