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亂墜DSE]DSE嘅嘢,還是要考好。因為大學還是要讀。Maximize your options
TLDR:唔好玩skim reading,睇晒佢。當然你貪心當睇四仔嘅,睇第21段啦
1. 舊年放榜,都有寫DSE文。昨晚手痕走去睇返,大鑊。唔係汗顏寫得差,而係自己覺寫得幾好。咁可能係我已經退步中,但自問未必寫得好過之前兩篇(https://fbook.cc/3Wpb)(https://fbook.cc/3Wpc)
2. 繼續,都係寫畀啲考得唔好嘅人。考得好嘅,你本人或貴子弟應該唔會pathetic到要睇我嘅文。雖然呢,我又一盤冷水照頭淋,「其實今時今日要考DSE嗰啲,都等於開波已經輸咗一球先」。點解?我書中有講,我將社經地位分為九等,草根中產富有,我屋企當年應該係下級中產,而家應該係中級。而考得DSE嘅,照計都係中級中產或以下嘅小朋友。咁不幸地,你老豆唔係李嘉誠呢,你就搞唔到Viu TV食唔到郭家文的
3. 有啲人話起跑線好難聽,咁就係你的問題嘛,現今世界一大問題就係啲人只會圍爐聽啲自己感覺良好嘅嘢,你可以繼續飛機話「窮唔代表冇得發圍」「幾百億身家唔代表乜」「食郭家文唔代表乜」「一開波輸一球唔代表乜」,你開心就好。但現實係你一開波整個「全餐」嘅,賠率即時轉,市場好有效率,唔會理你咩「食全餐唔代乜」。記唔記得我係讀精算嘅?我地講概率,population,咁你可以話日日食一包煙都好長命嘅。我城嘅問題就係好多人鍾意將特例變為通例仲去論證。然後個個高估自己。
4. 講返,呢個唔係要「睇唔起」「歧視」,我只係指出個事實。你當我好似啲冷面軍醫或教練咁,睇個小朋友嘅質地,唔似會成功 —但的確唔代表不可能,更不代表你要自怨自艾—反正都發生咗啦
5. 甚至好多人都知道,劣勢反勝仲開心,更加有排飛機。正如我一個仙都冇撚拎我屋企,亦都唔謀住佢副家產,「白手興家」,就有型過老母出首期嘅人啦。雖然有得揀,我都希望我老豆係李嘉誠,冇乜人為咗想激發鬥至,而自己踢個波入龍門先
6. 講返,既然考得DSE嘅,一般屋企都唔富貴,咁你考得差,係更加大鑊的。有錢人可以afford讀書唔掂,嘻咪去追夢焗蛋糕整公仔自己做設計師,甚至簡單啲嘅,咪話老豆留返三個太古城單位畀你,一個住一個收租一個炒,然後你大可以上網日日指點江山,幾好的。
7. 但唔富貴嘅人(例如我當年),考得差嘅,係更大鑊的。因為作為一個唔富貴嘅人,讀好書入大學呢個,都係還可以嘅脫貧方法。雖然似乎個效力越嚟越低。
8. 考得唔好嘅,正路你都係應該下年嚟過,雖然舊文都講過,最緊要檢討,可能你柒,可能你懶,可能你廢。三樣唔同嘅嘢,雖然有一定正相關性。
9. 講咗咁多,其中兩個好大嘅關鍵:第一,而家係1.4個人爭一個大學學位(聽講),第二,大學學費廿年年冇加過價,大家樂人工都升咗唔少啦下話?所以讀大學係易咗,亦都平咗。(不過而家四年,好一個惡政)
10. 相反去睇,你讀唔到(應該唔會有乜人讀到而唔去讀架?),問題就更大。大學嘅嘢,似乎讀咗都冇乜用,最低消費入場券咋,但唔讀就好擇洗—所以都係讀左幾有用。
11. 讀大學嘅原因,好簡單,錢。就係人工高啲,學位都冇個,你係幾難撈的。況且唔一定我要去做律師醫生或乜,但至少可以Maximize your options,好似龍應台同個仔都講類似嘅嘢,亦係我人生嘅核心價值。你揀人當然好過人揀你,你大可以拎個First Hon去做消防員或者開巴士,但呢個係你嘅選擇。掉轉頭,冇個學位嘅,好多嘢你根本冇得揀。
12. 而更重要嘅係,講真,我認為好多人,特別係男仔(包括我),三十歲前都係一舊飯,唔知自己想點。咁你十幾歲嘅小朋友,嗰啲「追夢」,得罪講句,有幾大含金量?你冇接觸過社會,冇接觸過個行業,冇接觸過啲社會上嘅仆街(例如我),太早覺得自己應該點點點,未必係好事。
13. 再次強調,雖然我好憎講,但都係要利申返,本人是一個學霸,夠晒maximize option.我要講呢樣嘢,係不停提防自己跌入嗰種「吳彥祖教你溝女」「美斯教你踢波」嘅「其實唔難」。記住人地唔係專登喎,但吳彥祖真係覺得,喂我開口約啲女就得架啦,美斯真係發現,喂我一推就過架啦,「其實唔難」。
14. 不過,入大學嘅嘢,真係,「其實唔難」。
15. 我教過成績唔好嘅學生,repeaters.當然事實我似乎應該教精英班(同事話阿媽係女人喎),當年成績冇咁好嘅學生,同我亦冇咁親近。但至少,我知道,教班霸同教護級係唔同玩法,你想拎A嘅玩法同拎pass又唔同。
16. 咁都係嗰句,在top level,我唔信咩「努力就成功」「人人可以成材」,人人可以做美斯美斯就唔係美斯啦,根本陳美詩繆美詩紐奴高美你都做唔到(冇錯,樓奴都做唔到)。
17. 但,我地係講拎個大學入學資格喎,照計呢啲位呢,係努力或正確態度幫到你好多的。因為同投資一樣(我本書都有講),高水平嘅競技當然係天才對決,但低水平嘅競技,一般都係Loser’s game,啲人個個自殺,開波出界,好多啲分係對手失,唔係你拎返嚟。所以你正正常常打好基本功,已經可以贏晒啲落場自爆嘅人。
18. 讀大學嘅好處,都係嗰句,人工高啲,同埋地位高啲。我知一街都大學生,事實。但正係因為咁,你「唔係大學生」,就更加顯眼。當然你又可以用特例駁我,我知,邊個邊個都冇讀完大學嘛,你咪去學下。我就講整體啫。BTW,你講呀朱生蓋生嗰啲,聽聞人地屋企點都係上級中產甚至低級富豪,人地係入到哈佛然後中途唔讀,就真係唔撚同你「連XX大學都唔收」。
19. 另一樣嘢,我諗都係識嘅人唔同,雖然而家又好似冇咁明顯。大學就中學化,成個社會都扁平化,太多有學位嘅七碌。我亦係好冷酷咁話你知,好多柒頭換咗廿年前點會有大學讀?呢個亦係好多咩「大學生收入」統計嘅虛妄,三十年前中位數大學生可能係最勁3%嘅學生(冇實數,舉例),而家中位數大學生係15%嘅,如何比較?
20. 至於咩「獨立思考」「critical thinking」之類就算鳩數啦,你要靠大學先有,你都肯定係冇的。你由一街都仲要講「邊個邊個冇讀大學都搵到錢」「行行出狀元唔係讀醫嘅都可以好高人工」,知你啲網友有幾「獨立思考」「critical thinking」
21. 仲有,「讀唔到大學」,帶嚟嘅打擊,都真係唔細。首先十分現實,大家都知come on James,條女入到大學而你入唔到嘅,基本上你一定被飛或者戴帽,我晚晚同你賭都得。我話知你識轉彎定靚仔過阮民安,there are many guys like you all over the world,條女入咗大學,面對一大堆禽獸組爸之類(我冇做過,我可以掟石),真係同拍AV人間廢業差不多的。正面啲講,條女眼界都唔同咗,再唔係以前大西北嗰個食爭鮮都好感動畀你中出嘅小妹妹啦。同樣地,啲女由大學到出嚟做嘢,又係另一個重災區,原因同上。掉轉呢?條仔入到大學條女入唔到呢?「就反而冇乜所謂」「你條仔唔會飛咗你的」「因為啲仔唔介意條女唔識嘢,最好乜都唔識」「條仔搵到錢唔止食爭鮮可以食名將,你更加獎勵佢添」「況且好多人鍾意玩校服」「咁我知啲人入到大學都係玩返中學件校服」「但就係唔同嘛,你條女柒個金毛笠件Hall Tee在底仲扮學生妹咩」「咁都得嘅你去油麻地一樣有校服玩添」「正如啲人約空姐都要睇證件嘛,唔只係要件制服咯」
22. 呢段完全過火,但真係示範,你再叻都好,你入唔到大學呢,都係要面對一定壓力。咁當然千金難買少年窮,都係經歷,你捱得過嘅之後仲強大 — 但有啲人就捱唔過自此自暴自棄一世嘛。都係嗰句,有得揀嘅,我唔會揀一開波輸兩球先然後激發鬥志咯,梗係開波對手趕一件出場再輸全餐,然後再自爆輸多球,我拎住兩球在手練波咁踢試下新人試下戰術,玩到你完場最開心。
23. 你見我呢篇文,係唔得assertive,充滿猶豫。因為個世界真係唔同咗,我唔sure嘅嘢我就寫唔sure.十年前我可以好肯定咁話你知,梗係讀大學搵份好工啦。但世界一路變。呢刻我都仲相信讀大學係個好選擇,因為人工高啲,識嘅人正常啲。但呢個溢價係一路縮緊嘅,扁平化嘛。你學好多嘢亦唔使經大學。
24. 況且,新書都有寫,傳統嗰種爬corporate ladder嘅玩法,越嚟越難玩。特別係香港。特別係你係一個考DSE嘅非富貴家庭。我就係有咁嘅自覺,我當年係行呢條路,雖然唔係完全一帆風順,但大致條路都係 讀好書入間好大學搵份牛工 入商業機構 升職上位加人工 儲錢投資 再搞其他嘢。但唔等於你而家你照行都會OK。我大學畢業係2000年喎大佬
25. 呢篇的確寫得唔係幾好,不過大家應get到我嘅意思。有啲人話我寫文冇重點,我嘅重點就係冇重點,sorry我係唔興好似伊索寓言咁話你知有乜教訓。嗰啲文我都識寫,打工成日寫,Tell the audience what you're going to say, say it; then tell them what you've said嘛。但在某天我已拒絶再玩。See?呢啲就係maximize your option,我知道點玩,但唔跟佢。同你完全唔識係兩回事。
26. 我新書有講,你睇好多戲都可以谷阿莫三分鐘講完,但你唔係浸住兩個鐘,就唔係嗰回事的。正如好多書都可以幾句講完,但就係你要睇晒先浸到嗰種味。唔係你楊丞琳大閘蟹咁濕一濕水就得。
27. 而即係,留到最尾先講,屌你老母睇三千幾字都冇耐性,就咪撚讀大學浪費社會資源啦。我講真的,我啲讀者好多都兩三日睇完我本7萬字大作,完全唔難入口。咁你睇幾千字都搞唔掂嘅,你同我講咩創意咩知識型社會?即係你係日日在whatsapp send voice message嗰啲撚樣啦下話?
28. 下篇實用啲,教你揀乜科。不過好忙,過兩日先寫。呢篇照顧咗啲考得唔好嘅先,唔係我大愛左膠,只係有緩急。「女人就係唔明,我睇埋場波先得閒執勞蘇,唔等於場波緊要過勞蘇」。
29. 我from day one 都係精英主義的,但處理先後同重唔重要,唔係同一回事。我教書時都係搵啲考得唔好嘅學生傾計先的,即時平時可能唔係太多計傾。考得好嗰啲,你自己有排鳩威啦,暫時唔使我錦上添花。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8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舉例論證好處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讀這兩本書讓我戒掉社群網站成癮,把時間花在新的習慣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和《原子習慣》的綜合應用
------------------------------------------------------------------------------------
部落格好讀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2-books-to-quit-social-media-addiction/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以下簡稱《為什麼》)的作者 Charles Duhigg 是一位得過普立茲獎的記者,書中他引用許多研究文獻和實際案例來佐證和剖析他對於「習慣迴路」和「改變習慣」的觀點。書中列舉了許多生活、學界、業界的實際故事來說明習慣迴路,為整個論述的過程增添了許多色彩。作者也提到改變習慣的執行指南,以及用例子說明這套方法的效用。
《原子習慣》的作者 James Clear 則從心理層面出發,先解釋了習慣對於個人發展為何會帶來巨大差異,接著再用絕大部分的篇幅,說明他提倡培養新習慣、戒掉舊習慣的四個步驟。跟前一本比較起來,《原子習慣》更像是一個行動手冊,先說服你改變習慣為何重要,再給你處方教導你如何執行。
選讀這兩本書的原因
自從iPhone推出「螢幕使用時間」的統計和提醒後,我發現自已使用社群網頁的時間就一直居高不下(臉書和PTT)。雖然自己知曉,但沒有個好方法來貫徹,總是不斷地落入發願、嘗試、失敗的迴圈。
每個人都有想要戒掉的「壞」習慣,舉凡情節重大的例如酗酒、抽菸、嗜吃;生活習慣例如昂貴的咖啡、漫無目的逛網頁、滑手機爬社群媒體。
另一方面,人們也有想要建立的「好」習慣。例如固定的運動時段、閱讀書籍的時間、寫筆記記錄生活。
但是習慣這檔事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大部分人都會遇到虎頭蛇尾的挫折感,剛開始熱切地改變習慣,但過了一兩週就打回原形。然後我們再來怪罪自己缺乏恆心和意志力,沒能好好地維持。到底為什麼改變習慣這麼難?
讀完這兩本書,或許會讓你豁然開朗;甚至更進一步,應用書中所學培養自己的新習慣。本文除了摘錄兩本書中精華,也舉出我的親身經驗。
如何改變習慣
《為什麼》花了近半篇幅,反覆地舉例、論證一個難以撼動的事實:生物會本能地受習慣牽引著,走過的生活軌跡和行為模式,都是受到環境的「提示」,以及完成行為後的「獎勵」所制約。我們對於獎勵的渴望是強烈的,如果沒特別思考其他的可能途徑,我們總會不加思索地採用舊的習慣行為來獲得這份獎勵。
書中舉例青少年時期就借酒澆愁的人們,透過酒精獲得了精神舒緩和放鬆的獎勵,即使成年之後仍會採取同樣的行為來滿足這份渴望。因此潛意識裡就會埋藏著,喝酒是最有效可靠的解憂方式。
所以該如何改變習慣?用一句話和一張圖足以總結《為什麼》的精華:如果想改變習慣,最佳方式就是:你必須保持舊的提示,並提供舊的獎勵,但插入一個新的行為模式。
《原子習慣》作者是個以改變習慣成名的部落客,他主張要改變習慣必須先從改變心態做起,「焦點永遠都要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例如想要培養讀書的習慣,心態不該把目標放在每個月讀兩本這種結果上,而要打從心底認同自己要成為一個讀書的人。
有了正確心態的基礎後,就可以遵循建立新習慣四步驟:1) 讓提式顯而易見、2) 讓習慣有吸引力、3) 讓行動輕而易舉、4) 讓獎勵令人滿足。反之,若要戒掉舊習慣,則用同樣的步驟朝反方向操作。
戒掉社群網站成癮
《為什麼》是我約莫今年1月讀完的,當下決定運用書中流程,戒掉每天閒逛社群網站的習慣,尤其是臉書和PTT。後來透過朋友推薦再接觸到《原子習慣》,以下把兩本書綜合運用的6個步驟和結果做個分享。
1.認出慣性行為
身處科技業的我,下班回家後很累、很無聊,開始社群網頁的無盡迴圈,不斷看各種動態、新聞和參與各種社團討論直到洗澡睡覺。
2.做實驗找出獎勵
每一天測試一種行為,記錄事後的情緒和想法,持續兩週:1) 玩電腦遊戲、2) 看電影和影集、3) 單純閱讀書籍、4) 不瀏覽網頁,只參與社團討論、5) 只瀏覽網頁,不參與互動。經過交叉測試,前兩項讓我發現想要的不是娛樂。
分析自己閒逛社群網頁的習慣,是為了接觸新資訊、看新聞。參與社團討論大多是分享資訊給網友,而不是批評和閒聊。所以我想要的獎勵是「獲取新資訊和分享想法」。
3.改變身分認同的心態
我設定自己成吸收資訊的分享者,想培養的習慣是透過閱讀吸收資訊和寫作分享觀點。
4.使舊習慣隱而不見、讓它困難重重
起初,我把手機上的臉書和PTT軟體藏在層層資料夾裡,但最後總是能以最快的手順開啟它們。一週後,我把這兩個軟體從手機上刪除。其次,在電腦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設定某些網頁只有在特定時段可以使用。例如臉書和PTT我設定只有 22:00-22:30 允用。
5.插入新的行為模式、讓它輕而易舉
把沒在看的書收到櫃子裡,桌上只放兩本正在看的書,避免自己分心。買了事務板夾,夾著廢紙隨時做閱讀筆記。
6.讓獎勵令人滿足
新的習慣開始在 Medium 平台發文,滿足於拍手數和追隨者增加的感覺。
舊的習慣則改變成,參加閱讀和寫作相關的社團,分享跟討論的內容更為聚焦,也有助於新習慣的發展。
結果
截至目前,完全戒斷手機上的社群網站。電腦上的使用,也僅止於特定時段,雖然偶爾會因為發文關係偷偷解鎖,但之後應該會朝向更有規律的使用方式。
但是要完全戒斷社群網站是何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經營社群和保持人群聯繫,忽略社群的龐大流量和群眾效應是很可惜的事。我採用的折衷做法是《一週工作4小時》書中提到「批次化處理」的方法來克服。
與其無時無刻地盯著社群網頁,不如改成每天、每兩天、甚至每週才撥出固定的時間,一次性地瀏覽、處理社群網頁的事務30分鐘,其他時間一律不看。這個做法的好處除了省下時間之外,更能夠讓自己聚焦精力在想要專心完成的事務上。
要先習慣自律,唯有透過自律才能真正自由
讀完這兩本書後,讓我想到經典名作《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 Mortimer J. Adler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
True freedom is impossible without a mind made free by discipline.
想獲得真正自由就必須高度自律。
我們想要改變習慣,莫過於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掌握更多的人生自主權。
透過有效的習慣改造指南,轉化那些虛擲時光、百害無益的舊習,擺脫直覺式、本性式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打造出高度自律的生活。懂得掌握習慣的規律並調整之,形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樣貌,才能達到身心靈的真正自由。
習慣不會限制自由,而是創造了自由。事實上,沒能掌握習慣的人往往擁有最少的自由。—《原子習慣》
舉例論證好處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安!一早看到金融時報這篇評論,深深有感。川普開始動作,以優惠留住美企勞工外移腳步,也暗示著風靡多年備受歌頌的全球化將走到盡頭。而義大利公投未過,也是繼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反體制政治運動的再次勝利,全球正翻天覆地的改變,新時代正摩拳擦掌,繼資本主義和全球化退位後,下一個主流思潮將在哪?
#希望不是民粹
#憤怒是改革動力但不能當飯吃啊
《金融時報》選讀
全球化死亡之旅始於2016?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魏城
魏城:2016年全球十大新聞肯定包括英國退歐和川普勝選,這兩件事究竟預示著什麽趨勢?對中國又有什麽警示?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全球媒體的註意力都被一條涉及美中關系的新聞搶走了:美國候任總統川普與台灣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通了一次電話。不出所料,中國外交部“已就此向美國有關方面提出嚴正交涉”。
當然,媒體因此很快淡忘了前一天的另外一條關於川普的新聞:川普以巨額稅收優惠作為誘餌,誘使美國空調設備製造公司開利公司(Carrier Corp)放棄了把部分工作遷至勞動力成本較低的鄰國墨西哥的計劃。與此同時,川普還警告說,如果其它的美國企業把生產線和工作崗位遷移到國外,將會面對嚴重後果。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第一條新聞當然非常重要,但從地緣經濟的角度來說,第二條新聞的重要性也不低。
第二條新聞也許是2016年頻頻出現的徵兆中的最新一個:這一波全球化可能很快就要走到盡頭了。
世界歷史上至少有兩波全球化,最新這一波全球化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國沒有趕上它的前半段,但自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趕上了這波全球化的後半段。現在各方似乎已有共識:中國是這一段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盡管中國國內有不少人並不這麽認為。
但時至今天,這一波全球化可能馬上結束,中國需要抓緊為此做好準備。
因為今天的墨西哥,可能就是明天的中國。
輸家的憤怒
2016年還沒有走到盡頭,但今年的全球十大熱門新聞肯定會包括這兩件事:英國退歐派在公投中取得勝利;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
未來的歷史學家也許會說:2016年是自由貿易遭遇重大挫折的一年,甚至是最新一波全球化進程終結的開端之年。
持續了數十年的這一波全球化,造就了一批贏家,也製造了一批輸家。如果說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和中產階級是這一波全球化的最大贏家的話,那麽,西方富裕國家的工人則是這一波全球化的最大輸家。至少川普競選活動的總管、最近又被川普任命為其首席戰略師和高級顧問的史蒂夫•班農(StephenBannon)是這麽認為的。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截了當地說:全球化的支持者們摧毀了美國工人階級,卻在亞洲創造了一個中產階級。
不管他的這個說法對不對,這番話不僅反映了他的觀點,也基本上概括了川普及其許多支持者“憤怒”的主要理由。隨著他即將入主白宮,川普和他的內閣將會致力於逆轉這種在他們看來不利於美國利益的全球化。
基於同樣的憤怒和恐懼,英國公投時投票支持退歐的選民,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被這一波全球化巨輪碾壓的英格蘭中部老工業基地的選民。
其實,西方反自由貿易、反全球化的情緒,時間要早得多,涵蓋的社會階層和政治勢力也要廣泛得多,只不過這種情緒終於在2016年的英國退歐公投和美國大選中得到了政治上的表達。
舉例來說,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的競選活動中,反全球化這面大旗,不僅被川普及其支持者們高舉,也被民主黨初選時的另一位候選人桑德斯所高舉;原來曾經支持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的希拉里,競選時也明確表示反對TPP;而真正把川普送入白宮的,其實是美國中部許多傳統上支持民主黨的工人階級選民。英國退歐公投的情況也頗為類似:雖然退歐陣營的主要乾將都是右翼的政客——英國獨立黨領袖法拉奇、保守黨諸位疑歐派大員(如現任外交大臣約翰遜等),但真正讓退歐陣營獲勝成為現實的,卻是英格蘭中部的許多工黨選民。
為了能讓中國讀者多少感受一下普通美國人對自由貿易或全球化的反感、甚至仇恨,我覺得有必要把下麵這則評論翻譯一下:
一位名叫Stephan Edwards的兩次失業的美國工人,在一位鼓吹全球化好處的學者的文章之後留言說:“我們聽到專家們告訴我們全球化如何美妙、如何使每一個人都富裕起來,但我們後來環顧左右,發現我們的收入只有十年前的一半,如果按照購買力來算的話,還不到十年前的一半。你知道,我們現在不再聽信這一套了。唯一從全球化中獲益的人是第三世界的苦工們,以及美國的富人和政客們……我們那些所謂的精英們不能理解為什麽我們仇恨全球化。當然,物價更低了,但這對那些眼看著自己的工作被遷移到墨西哥或印度的人來說毫無意義(我的工作就曾兩次被外遷到這兩個國家)。我的處境絕非獨一無二。此時,我願意發動貿易領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這能夠扭轉現狀的話。我們如此仇恨全球化,以至於我們寧願摧毀這個制度,而不願因全球化之名而陷入貧困和絕望。”
“美國正轉向貿易保護主義”
為什麽美國會出現類似Stephan Edwards這樣的如此仇視全球化的人呢?
美國一家地緣政治預測網站的創始人和主席喬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如此分析美國這些全球化輸家的訴求及其政治影響:“自從2008年以來,美國自由貿易支持者和貿易保護主義者之間的政治平衡已經轉變。美國很大一部分人口認為,他們深受自由貿易之害,這部分人想結束不斷擴張的自由貿易或重新定義其條件。那種認為自由貿易總體來說利大於弊的觀點如今幾乎沒有什麽影響力了。美國如今正在轉向貿易保護主義。”
那麽,從更廣泛、更深層的角度,應該如何分析英國退歐公投和美國大選的原因、並預測它們對未來的影響呢?
常作驚人預言的美國暢銷書作家、金融分析師哈里•丹特(Harry Dent)認為,英國退歐公投和美國大選的結果,不過是一個更宏大的趨勢的表徵,這個趨勢就是:自二戰以來的第二波全球化走得太快了,到今天,它使得非常不同的群體互相沖突、且難以調和:“本土工人v.外國工人和移民……富人v.中產階級和窮人……遜尼派v.什葉派及其它宗教分裂……年輕人v.迅速加重的老齡化社會負擔……大政府v.個人自由……在美國,這種沖突更火爆:支持共和黨的紅州v.支持民主黨的藍州……”
丹特認為,英國退歐公投和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標志著第二波全球化的結束,他預言,未來全球範圍內會有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的分離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反移民的政策出台,在下一波全球化推進之前,我們將會看到各國、各地區圍繞著共同的民族、宗教、政治、經濟之根重新組合。
如果說丹特的預言不免有些聳人聽聞的話,那麽,曾經在里根和克林頓兩屆內閣任職的克萊德•普萊斯特威茲(Clyde Prestowitz)的分析,則更為平衡、嚴謹,也受到更為廣泛的認同和重視。
普萊斯特威茲曾經是一位支持全球化的美國貿易官員,曾經是里根內閣商業部長的顧問,後來又在克林頓執政時擔任亞太地區貿易與投資委員會的副主席,現在是美國經濟戰略研究所創始人兼所長。今年6月,早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前,他就在《華盛頓月刊(Washington Monthly)》上發表了一篇被許多業內人士視為“必讀”的一篇長文《自由貿易已經死亡》。該文回顧了二戰後自由貿易在美國的理論和實踐,認為二戰後歷屆美國政府推行自由貿易政策的主要動機,不是美國自身的經濟利益,而是地緣政治考慮;盡管後來日本和韓國都實行了貿易保護主義色彩很濃的政策,但美國政府為了地緣政治戰略,依然繼續推行單邊的自由貿易政策。再後來,隨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和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的接納,情況發生了更加不利於美國經濟利益的變化:許多美國公司開始向墨西哥、中國這些擁有廉價勞動力的國家投資、設廠,把部分製造業工作崗位轉移到這些低成本的國家,這導致了美國本土就業職位的流失。
普萊斯特威茲接著指出,如今,美國一些最有名的支持自由貿易的思想領袖顯然也在調整自己的觀點:全球化的超級吹鼓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最近說,“對華自由貿易的受害者比人們最初預想得要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格魯格曼(Paul Krugman)也已經承認,他沒有預料到對華貿易對美國勞動人口的影響程度;而美國前財政部長、正統貿易理論的長期捍衛者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現在則呼籲更多的“協調化(harmonization)”,而非更多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普萊斯特威茲說,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公眾也要求變化,而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競選活動就是對公眾這種要求的呼應,這次競選活動已經戲劇性地削弱了自由貿易這個二戰後美國經濟和外交政策的主要支柱。
當然,即使在川普勝選後的今天,美國商界、政壇、學術界、媒體仍然有許多自由貿易的支持者,他們仍然在據理力爭,從各方面論證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對美國利大於弊,但他們的聲音如今已經被因川普簡單粗暴卻又十分有效的鼓動所掀起的反全球化聲浪所徹底淹沒。隨著川普即將搬入白宮,至少未來四年美國行政當局肯定會全力以赴,試圖逆轉以往數十年的自由貿易政策。
行文至此,我需要特別聲明一下:此文無意全面分析英國退歐派獲勝和川普崛起的所有原因,這兩大事件背後有許多原因,貿易僅僅是其中一個原因,也許還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此外,預測美國未來可能走向貿易保護主義這一趨勢,並不代表我認同這一趨勢;而理解憤怒的選民為什麽憤怒,也不意味著我贊同那些政治上獲益於選民的憤怒、但最終只能讓這些選民更加憤怒的蠱惑民心的政客;同理,理解英國退歐派和川普獲勝背後的經濟、社會問題,更不等於我認同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案,其實,他們的某些帶有民粹主義色彩的政策和計劃,例如對中國進口美國的產品徵收45%的關稅、懲罰那些在海外設廠的美國企業等等,不僅不會治療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弊病,反而會加重這些弊病,恰如1930年美國總統胡佛簽署成為法律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試圖以高關稅壁壘保護美國市場,但被後來許多經濟學家和歷史學界視為導致美國和全球經濟大蕭條惡化的主要原因。
就拿前面提到的美國開利公司的新聞來說吧,美國印第安納州鮑爾州立大學經濟系教授邁克爾·希克斯(Michael Hicks)便指出,開利公司在美國的平均工人成本約每小時30美元,在墨西哥則是每小時3美元,他認為,川普與開利達成的協議並沒有解決美國製造業長期面對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科技與自動化提高了生產力和產量,但製造業的就業人數卻持續減少。而曾與希拉里競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參議員桑德斯,則批評川普與開利達成協議等於是向美國公司發出信號,即他們可以利用工作外包來威脅政府,以此換取稅收減免。
中國成了自由貿易的旗手?
如果2016年全球十大熱門新聞肯定包括英國退歐公投和川普勝選,那麽,2016年中國的十大熱門新聞是什麽?
我想,下麵這幾條新聞,論其重要程度,也許難以入選今年的中國十大熱門新聞,但其重要性也許幾年以後或幾十年以後會漸漸顯現:
更多內容請上連結點閱,網址: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