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美食經.張曼娟│雷達偵探法,與美味相遇】
溫婉柔美的張曼娟有一種挑餐廳的直覺,能夠在視野混亂的街頭一眼找出好餐廳,並且點出美味的食物。
「我想這應該是小說家的敏銳吧!一條路上總會有些店擠滿人排隊等位子,人多一定是有原因的。接著我會希望看到主廚或侍者的表情,如果他們顯露一點點小小的自信與驕傲,就更確定這家店是比較好吃的。再來如果有英文菜單,我會研究,看來滿有意思的,通常吃了也不錯。」
「點菜最好選主廚推薦,另一個辦法是看鄰座老人家點什麼,這些老人家常是熟客,特別是和女侍打情罵俏的那種老先生桌上的菜 ,這招非常有用,所以我會先花點時間觀察周遭。」
靠著這些張式偵探法綜合研判,據說出錯率近乎零。例如她就曾經在巴塞隆納的加泰隆尼亞廣場的繽紛街景中,一眼相中一家二樓的餐廳,接著在溫暖的燈光中,嘗到了無與倫比的「橘醬鴨胸」與「紅酒菲力」,讓同行的友人讚歎不已。
【香港人,這樣吃蒸魚拌飯】
張曼娟幾年前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我比較驚訝的是他們的蒸魚」,每次和香港朋友去吃飯,他們都先吃菜,等蒸魚來了,才上白飯,然後每個人都用勺子去舀魚肉和魚湯拌飯,一碗飯馬上就吃完了,「原來香港人是這樣吃的」。
「30年前,『避風塘』有很多漁家,廚師駕著小舢舨,穿梭其間,客人要什麼就現點現炒。我有個朋友以前就住那兒,推開窗便是避風塘,想吃時也不用下樓,拿根繩縛住籃子把錢垂下去,那些舢舨就會划過來問:『少爺,今天要吃什麼?』,然後他再把菜籃拎上來,是不是很浪漫?」
「我到每個地方都會去吃當地傳統美食」,她在日本發現,只要食材夠好,甚至不需要烹飪技巧,東西也會好吃。「將來我希望去泰國住一段時間,學做泰國菜,因為它很新鮮自然,沒有過度烹調,符合我對健康飲食的想望。」
【張爸爸愛心黃魚煲】
擅長烹調的張爸爸,有一道拿手菜「小黃魚蠶豆酸菜煲」,是張曼娟記憶裡美食的極致。把野生小黃魚炸得通體酥脆,然後加入切片酸菜及大蠶豆一起燉,「燉到魚肉滋味盡出,每顆清潤的蠶豆都飽含黃魚的鮮美和酸菜的醒胃,真是太好吃了!」多年後提及,父親才略帶歉意地說,因為黃魚已經不夠新鮮,所以才用酸菜去蓋味,但這完全無損於她記憶的美好,因為父親當時已經竭盡所能地付出愛心,真相大白後她還是很感動。
「家裡的菜是出了名的不怕費火,什麼東西都燉很久」,因為張曼娟姊弟小時候都骨瘦如柴,所以父母盡可能為他們進補,「燉湯就是這樣傳承下來」。
【張曼娟拿手土雞湯】
張曼娟自己拿手的「燉小土雞湯」,也是家傳的費火菜,夏天放香菇、竹笙和綠竹筍,冬天加枸杞紅棗或山藥,「侯文詠、蕭言中也對這道湯評價很高,因為一般雞湯不會花這麼多時間去燉」。
「幾年前之所以會寫『黃魚聽雷』這本飲食散文,是希望記錄我所有的飲食記憶,這些人情與故事都因為歲月而昇華成深刻的靈魂料理。百年後我們都不在了,張家的費火菜,說不定會因這本書而繼續被烹調下去…」
#聯合報 #記者錢欽青專題報導 #名人美食經 #20060811 #黃魚聽雷 #舉箸前忘記憂傷 #飲食是寫給時間的詩
📸照片說明:工讀生小編拍攝於香港傳統市場二樓的熟食中心,非取自此專題報導之內容,圖文不符請粉絲們見諒哦。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