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一次機會,睡眠是多重要的事|
在睡眠上
我用盡全力讓自己能睡得更好
好的床單、好的睡衣
好的床墊、好的枕頭
淺眠的我只想著
到底我還能多做些什麼?
當收到Philip Stein的邀約時
為了睡眠的我毫不猶豫的便答應
這品牌除了深受眾多歐美明星喜愛外(歐普拉、瑪丹娜等)
想試試看是否真的能夠幫助睡眠
淺眠真的是種折磨常常幻聽孩子哭嚇醒
一點風吹草動嚇醒還就要花1-2小時再睡回去
當我戴了半個月左右
我發現睡起來全身不再不舒服
然後儘管半夜有起來也馬上能再睡回去
某天/
先生:我看你每天都戴耶!真的那麼有效嗎?
我:現在不能沒有它覺得睡得好舒服喔!
其實在我們家
這一路來孩子半夜醒來哭鬧時大多是我第一個起床去安撫的
有時候覺得是媽媽的責任感作祟
但有時候就是真的因為我很淺眠
老公是很需要睡覺的人
他偶而都會欽佩的說『你都不用睡嗎』
我當然需要啊plsss....累到情緒來就會覺得
『誒~是怎樣!淺眠的人就活該嗎?』(是不是)
但其實我也經常很疲憊好嗎(拜託~)
#改變
開始使用的時候剛好民俗月
兒子在民俗月很常半夜哭鬧
戴了Nano睡眠手錶睡真的睡得超沉
很容易入睡、睡眠過程中真的覺得很舒服
都變成老公去處理弟弟半夜哭鬧
有幾次我知道時是他安撫完弟弟
有時候是隔天早上他才告訴我的
因為我真的真的睡得超級沉完全沒聽到兒子哭(笑)
睡得好起床後也不會覺得腰痠背痛
#PhilipSteinnano睡眠手錶
Philip Stein 的專利研究在自然頻率技術(NFT)磁盤上
NFT是充分利用人體和地球和諧的自然頻率
想像這塊NFT是天線開始在接收
設定好的地球自然頻率進而透過共振原理與「人類腦波」進行諧振
進而改善壓力、睡眠品質跟整體健康
Philip Stein正在研究人類因為自身的生物磁場引起的問題
人體頻率跟自然共振可以說話生物磁場
我當時只想一探究竟
究竟一塊小磁盤戴在手腕上會幫助
如何透過它來增加人體內褪黑激素
因此體驗到一夜好眠與舒服的舒醒
Philip Stein 在美國是許多臨床研究認證證明是有效
而且透過NFT磁盤能有效增加褪黑激素20%
睡眠是人體中最重要的部分
睡得好改善健康、情緒耐性也好
重量也能控制、專注力也能提升
聽起來睡眠真的跟生活環環相扣
#實際的問題改善
先來說說我本來身體的狀況
淺眠、長期左手不適需高舉過頭才有辦法睡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就非常不舒服怎麼睡都不是
這段時間戴與沒戴差別除了熟睡以外
我身體不適半夜醒來的改善最明顯
肩頸不適因爲睡好也終於解套
現在我睡覺一定會戴nano睡眠手環❤️❤️❤️
真的試過了我才知道那麼神奇
Philip Stein Taiwan
官網:https://www.philipstein.com.tw/
#PhilipStein #助你好眠 #nano睡眠手環
舉 球 手腕 在 物理治療師 佳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嗨我的朋友,你對肩膀的認識有多少?
今天帶你一起來了解肩膀的構造📖
肩膀是由肩胛骨(背後三角形的骨頭)、鎖骨、肱骨(手臂骨頭)所組成骨頭間會形成
關節,肩胛骨的關節盂跟肱骨頭
會形成『盂肱關節』🦴
肱骨頭的面積比起關節盂大上許多,就像一顆
大肉圓放在比他小的碗公裡,是擁有最大活
動度的球窩關節,同時關節盂唇會加深
關節盂,來維持關節的穩定🏔
除此之外鎖骨會跟胸骨組成『胸鎖關節』,
是上肢唯一跟胸椎連接的關節肩胛骨上
的肩峰會跟鎖骨組成『肩鎖關節』,
這兩個關節會一同協助
肩胛骨的動作⚙️
肩胛骨會跟胸廓組成『肩胛胸廓關節』,
是一個功能性的關節,與肱骨一同完成
動作,同時也協助手舉高過頭動作
時的上肢穩定能力🙋♂️🙋🙋♀️
當肩膀做活動的時候,不只有盂肱關節,還有
胸鎖、肩鎖、肩胛胸廓關節,會一同完成
上肢動作,像是手抬高、抓背等等💪🏼
你想認識肩關節的動作嗎
🙌🏻🙌🏻🙌🏻讓我知道
我會在後續的貼文,
分享給你💡
_
最後也要跟你分享一個好消息,就是要來跟仲安家一起舉辦快閃團購活動,同時廠商也很大方,不論買幾個都只接打五折,看了我好心動,自己先買起來囤貨,對了只有活動只
有一週,想要的朋友,真的要趕快,
賣完就不補貨了😍
之所以會這麼開心是因為我常常滑手機、用電腦又熬夜所以都會使用他們家的葉黃素、美妍膠原飲、滴雞精來調理身體,同時用過他們家的口罩、抑菌噴霧就回不去了,口罩就是我照片中戴的這個,真的是好用又有品質保證🌟
複製下面的連結就可以找到
『仲安家快閃團購活動』
https://myship.7-11.com.tw/cart/confirm/GM2109168763822
最後也祝福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_
#肩 #肩甲骨 #肩頸按摩 #肩幅 #肩膀 #肩頸痠痛 #骨頭 #解剖 #關節 #關節炎 #關節痛 #五十肩 #肌肉 #肌肉訓練 #胸肌 #背 #背肌 #運動 #運動女孩 #運動不足 #手臂 #手腕痛 #健康 #健康檢查 #健康生活 #預防勝於治療 #預防醫學 #健身 #健身女孩 #姿勢
舉 球 手腕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受傷後,回到運動場:復健的各個階段】
.
從完全斷裂的阿基里斯腱,要可以跳起來灌籃。這當中需要許多專業的協助,從0分(嚴重受傷)到100分(頂尖運動表現),每個專業擅長的區塊不同,例如醫師擅長0分到30分的過程,像是骨科手術、注射、影像學檢查等。而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擅長30分到70分的過程,透過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讓受傷處恢復到足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強度,能走、跑、跳等狀態。最後的70分到100分,則由肌力與體能訓練師/技術教練,設計能更近一步提升體適能的訓練,並精進運動專項的技術。
.
我們可以將上述的過程,細分成幾個步驟,讓大家更了解從受傷到恢復運動表現。
.
🔸 結構損傷/疼痛的產生(0-30分)
意外發生時、剛受傷時,身體特定的部位大多有明顯的損傷。例如腳踝扭傷就是「踝關節附近的韌帶裂開」,或是跑步時大腿拉傷,可能是「大腿後側的膕旁肌被過度拉開而撕裂」。像是一台電腦被摔壞了,要把不能用的部分拿掉,能修復的部分簡單清理,準備重新安裝。
.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避免患部再傷害、增加患處修復、減少疼痛」等,例如避免會疼痛的動作(可能拉扯到撕裂的組織)、打針或超音波治療(促進組織修復)、吃藥或徒手治療(減少疼痛)。此階段主要由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進行治療或醫療處置。
.
🔸 患部功能的重建(30-50分)
當受傷的部位恢復到一定程度,疼痛會減少,但是許多功能會受到限制。例如腳踝扭傷,剛開始走路容易軟腳、或感到特別僵硬等。此時的目標在於「重新建立基礎的功能」,對大部分的運動傷害來說,所謂的基礎功能包括:關節活動度、柔軟度、穩定性、本體感覺」等。有點像是重新組一台電腦,要準備好「硬體設備」如主機板、硬碟、顯示卡等,因為有足夠的硬體設備,接下來安裝的「軟體」才可以使用、熟悉操作。
.
因此,這段期間會進行徒手治療如關節鬆動術、筋膜放鬆、伸展運動、本體感覺訓練、運動治療等,來提升活動度、穩定性等,或者說關節或肌肉應有的功能,這個主要屬於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的範疇,並配合部分醫師的協助。
.
🔸 動作控制/神經肌肉控制(50-60分)
當受傷處有基本的活動度、穩定性,但身體能不能「控制」、「指揮」這些肌肉或關節是另一回事。這是大家最常疏忽的地方,也是最常有的「亞健康問題」。
.
當過去有受傷經驗、肌肉失衡、不適當的使用身體,「原先各司其職的肌肉、各個身體部位,可能會變成部分罷工、部分非常勤勞」。我們又稱為「肌肉失能」、「不理想的動作控制」等。由於這類的問題,時常不會有一個明顯的「結構損傷」,但好像又有點困擾生活,因此大多人會忽略。也就是去診所給醫師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回去重訓、跑步,還是會覺得膝蓋、屁股緊緊怪怪的,有時候還會有一些痛。
.
這段期間需要的是「正常化肌肉的使用方式、出力順序、神經反射能力等」,包括:動作控制訓練、肌肉再教育、本體感覺誘發技術、姿勢反射等,主要是由復健專長背景的物理治療師執行。就像給新的電腦安裝開機軟體、驅動程式,讓電腦能基本的運作。
.
🔸 基礎動作能力/體適能(60-80分)
在這個階段,受傷處應該痊癒,並且在日常生活、運動都無疼痛或不適。但就像久坐的上班族、沒有運動習慣的大學生,不是他們想跑10公里的路跑,就可以輕鬆完賽。因為「身體沒受傷、疾病」只是一個最基本的籌碼,但有沒有「基礎體適能、動作能力」如肌力、心肺適能、肌耐力等是另一回事。就像組好電腦,灌好軟體,接著要學基本的word、excel、怎麼上網等。
.
因此,若想要更輕鬆的生活,包括上下樓梯、偶爾爬個山、打個籃球等,若有基本的肌力、肌耐力,以及跳耀/落地的技術、正確的做出蹲、推、拉等動作,是這個階段的目標。並不是以「專項運動員、頂尖運動員」為目的,而是「更健康的身體、預防傷害、延緩失能/老化」,或者具備「玩任何一種運動的基礎能力」。這部分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肌力訓練、體能訓練等,主要屬於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範疇。
.
🔸 專項動作能力、運動表現(80-100分)
此階段已屬於「專項運動員、職業運動員」的部分,選手需要能舉更大的重量、跑進一定的秒數、靈活的腳步,「維持、促進健康」變成次要目標,「頂尖運動表現」才是王道。需要的能力包括:專項技術、爆發力、敏捷、協調性、轉變方向、速度等能力。專項技術指的是該運動項目需要的動作技巧,例如網球的發球,手腕應該要扣多少、雙腳需要一起發力、身體要比手更早旋轉等。
.
這部分需要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體能訓練、運動專項訓練、技術訓練、奧林匹亞舉、敏捷訓練等,各式各樣能增進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這時,從原本摔壞的電腦,已經變得可以透過「操作各種電腦的功能」讓你能當厲害的會計師、工程師、Youtuber、醫學研究員等。
.
最後,從受傷後回到運動場上,不同的專業擅長特定的階段,專精於光譜的其中一個範圍。當中許多角色都會用「運動(exercise)」的方式來介入或處置,因此相似的名詞「XX運動、OO訓練」,可能代表著不同的功能及對應到的需求。確立自己的病患、學生處在哪個階段,才能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或訓練方式。重點是專業合作,發揮自己專業的長處,由其他專業補足自己的短處。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exercise #training #therapy #health #motorcontrol #physicaltherapy #strength #conditioning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athletictrainer #returntosports #rehabilitation #運動 #訓練 #治療 #復健 #健康 #動作控制 #運動表現 #物理治療 #肌力與體能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運動防護員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