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樹不是樹,而是可以料理的植物「晚香玉」(晚香玉筍)。
昨天在臉書上讀了《舌尖上的東協》作者胖胖樹的分享,才知道正在經過台灣的颱風「燦樹」並非某種樹木,而是可以食用的草本植物,而且幾年前我就買過燒過吃過啦。
先來簡單科普一下,引號裡的文字節錄自「胖胖樹的熱帶雨林(Fat-Fat Tree Tropical Rainforest)」臉書:
「璨樹是柬埔寨所命名,音譯自高棉語ចន្ធូ,轉寫為Chanthou,意思就是晚香玉。除了栽培供觀賞,重瓣品種會被串成類似玉蘭花一樣的花串販售,也可以做精油,未成熟花序甚至可以食用,稱為晚香玉筍。現在正是它的花季......。」完整原文請按此:
https://www.facebook.com/fatfattree/posts/389422299213209
是的,前幾年還住市區的時候,盛夏到初秋這段時間,家附近的菜攤總能看見它的蹤影,乍見驚奇,詢問料理方式,老闆回答把花莖的硬皮削掉,當作蘆筍或芥蘭菜來炒肉絲。趁老闆轉身幫其他客人包裝,抓一把晚香玉筍偷聞,好險沒有花香(如果氣味跟夜來香一樣濃郁,如何入口呢),那當然要買一把回家試試囉~
當時回家查過資料,印象是雲林虎尾的農產。據說當初為了推廣,還參加新加坡國際美食節曝光,一舉獲得食材組冠軍,揚名於世。
後來我還買了幾次晚香玉筍回家炒,也拍了檔案照(才能拼出這張圖片),食譜的草稿也存了檔,但當時不知忙什麼沒分享在部落格上,時間一久也就忘了(對,電腦裡至少還存有上百篇這樣未見世的未完成食譜)。反正大家記得菜攤老闆說的--
「把晚香玉筍的花莖硬皮削掉,當作蘆筍或芥蘭菜來炒肉絲就可以,有夠簡單的啦。」
加蒜炒肉絲最簡單,口味重的人放咖哩粉或沙茶醬或蠔油或辣豆瓣醬都不違和;素炒我也試過,加薑絲與豆皮下去炒,出鍋前放點芹菜段兜勻更提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台中東協市場出發 #舌尖上的東協 #胖胖樹王瑞閔 #菲律賓的哈囉哈囉 #越南像冰鹼粽的夫妻餅 #吃多了會全身發臭的臭豆 #從研究植物到愛上食物—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吃美食也要長知識 #fb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youtube超級美食家 #中廣流行網FM103和中廣線上聽app #每天中午11點...
舌尖上的 東 協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聞寫作有哪些技巧?】
大家可能多少聽過「非虛構寫作」,是近年興起的新聞報導寫作方式。和以往平鋪直述的公式化寫作不同,更強調以「故事」的方式來呈現。
而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整理了這方面的寫作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
新聞寫作的核心 / 白岩松
一、被顛覆的金科玉律
我上大學的時候,學校用了一個學期進行「新聞導語寫作訓練」。導語是什麼?導語就是對新聞內核最精煉的濃縮。八十年代的新聞專業教育,寫導語講究的是五個W:什麼人(Who)、什麼事(What)、什麼時間(When)、什麼地方(Where)、為什麼(Why)。
我一直以為「五個W」是金科玉律。但是最近二三十年,當你看到國外的很多新聞導語,發現壞了,半數以上不再是完整的「五個W」。
2000年9月1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因為那天我兒子第一次上幼稚園。我把他送到幼稚園,看他哭完,撒腿跑機場,飛到雪梨去做奧運會報導。
一下飛機就聽說:「中國奧會施行了最嚴格的興奮劑檢測程序,一大堆著名運動員都被『幹掉』了。」
我們到記者村去看電視,首先看到的是中央4套的節目,這條消息是傳統的報導:「今天下午×點,中國奧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在召開的××會議上強調,寧可犧牲成績,也要一次乾乾淨淨的奧運會。」大致是這樣的內容。
很標準,五個W都有。我們也沒覺得有什麼異樣。
隔了一個多小時,又看到澳大利亞電視臺的一條新聞,也是反映這件事,但突然看出不一樣了。畫面裡,一個運動員在宿舍裡收拾東西,報導一上來大概就是:「中國的運動員×××正在收拾行李,但他不是去參加雪梨奧運會,而是要回到他的老家。」
「五個W」是不全的,但我們一下子就被這條新聞抓住了。
這條新聞結尾,是×××走出體育總局大院的畫面,解說詞:「×××只需要幾個小時的行程,就可以回到他的老家,但是沒有人知道,他要用多長的時間再回到這裡。」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新聞表達跟以前很不一樣。我們都不太敢於去寫這樣「五個W殘缺不全」的導語。但是後來持續研究下去,我才發現,國外的新聞報導在過去二三十年間,導語寫作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已不再強調完整的「五個W」,而是越來越強調這四件事:主人公、故事、戲劇化、懸念。
二、「人」和「人性」的故事
新聞的核心是「人」。先有對「人」的關注,才有對新聞的關注。講一千、道一萬,人類所有文化產品的實質,都是在描寫人和人性,從來沒有偏離過。
對於新聞,也是如此。我們要用個體的「人」,去化解宏大命題。
比如交給你一個選題—727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過去的表現形式可能就是「大裡來、大裡去」,現在,一定會有更多的新聞人選擇由一個個體、一個具象的概念切入報導。
或許這個片子或者這篇報導,上來就是講述一個人物,用電視畫面或文字語言去描繪:「星期五這天,清晨4點多,胡寧(假定人名)就起床了。他拿出一套平常很少穿的衣服,準備去參加在工體舉辦的招聘會。這已經是他進入大四之後參加的第十二場招聘會了。」
接下去可能會有一個轉折:「其實,這天要早起的不只是胡寧,與他命運相同的還有727萬名大學畢業生,比去年『史上最難就業季』的人數還多出30萬。」
一下子就將報導面橫向拉開了。然後繼續加入宏觀的觀察,但最後還是要回到胡寧身上,回到個體的故事裡。
國外的新聞報導幾乎已成共識:通過具體人物,表達宏大事件。沒有主人公就沒有事件,就會讓新聞可信度,尤其是吸引力降低。所以,你首先要明白,新聞寫作傳播,就是一個寫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
不要在「故事」和「虛構」之間畫等號—真實的事情,也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傳播。我們在對外、對內的宣傳當中,有相當多的失敗就是因為不會講故事。花了很多錢出了很多力,卻沒有好的效果。
三、邏輯: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
要講好新聞故事,第一個準則,就是站在受眾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反過來,站在自己的角度。
過去我們設計廣播或電視的節目結構,都是假定受眾從第一分鐘開始聽或看,一直到最後一分鐘節目結束,由此完完整整地來考慮它的起承轉合:怎麼開頭,怎麼推進,怎麼高潮,怎麼收尾。
但國外的傳媒調查顯示:聽眾和觀眾會在任何時間進入、任何時間離開。這就對我們過去那套「線性邏輯」產生了挑戰—中途進入看不出眉目,立刻就換台了。所以現在,「平行邏輯」正在快速成長,要讓任何時候進來的受眾都可被抓住。
我小時候,一放學就跑到電線杆子底下,聽袁闊成、單田芳的評書,一聽就是半小時,聚精會神。現在,你給我講半小時故事試試?你能讓多少人從頭聽到尾?更何況,還是連續一百天,每天半小時。很難。
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對故事的心態和審美不一樣了。同樣是半小時,過去你可以慢條斯理地講一個長故事,現在卻可能要把長故事分解成好幾個完整的短故事,再組合在一起。比如《舌尖上的中國》,你任何時候打開電視,都能跟著它的故事走。
受眾的需求發生了變化,講故事的人必須適應這種變化。
四、細節:直指人心的力量
一個好故事,從內容層面上看,有了人和人性、懸念和邏輯,還有很重要的一項—細節。新聞人應該養成這樣一種習慣:無論做什麼樣的選題,首先考慮人物,其次尋找細節。
我們常說,一篇文章寫得「有血有肉」,細節就是文章的「血肉」。好的細節,會在聆聽者產生倦怠的時候,將他再次帶入故事。被細節牽引著的人,聆聽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大家平時一聽到「主旋律」這三個字就頭疼,話題太大!如果把大話題轉化成故事、再引入一些細節呢?
無錫有兩大家族:榮氏和錢氏。榮氏家族出了榮毅仁這樣的國家副主席,錢氏家族出了錢穆這樣的大學者。錢穆有個侄子,1931年考上了清華大學,語文、歷史都是第一名—雙百。他的名字叫錢偉長。
錢偉長進了清華以後,陳寅恪希望他學歷史,聞一多和朱自清希望他學文學。可是入學第二天,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錢偉長夜不能寐,覺得學歷史、學文學都無法拯救民族命運。他左思右想,跟同學探討交流,只有學造坦克,強大自己的實力,國家的前途才能慢慢變好。
造坦克就得學物理。第二天錢偉長跟學校說「我要學物理」。老師打開成績單一看,樂了:中文和歷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數學加化學一共20分。考成這樣,您敢學物理?
因為錢偉長態度很堅決,學校跟他達成了一個協議:在物理系試讀一年。錢偉長答應了。他畢業的時候,成績是物理系第一名。
幾乎所有人聽完這個故事都熱淚盈眶。這是不是主旋律?當然是!但這裡沒有標語、沒有口號,只有人、只有故事、只有細節。
再舉一個關於「細節」的例子。
上世紀五十年代很有名的女指揮家鄭小瑛,剛當母親不久,就被送到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一去幾年回不來。
終於熬到畢業,她成為全蘇聯第一個走上柴可夫斯基音樂廳指揮歌劇的女指揮家。演出那天,她把孩子的一張笑著的照片,夾在樂譜的最後一頁。演奏開始,一章一章、一節一節地往下行進,當最後一個音符結束,在全場長達幾分鐘的雷鳴般的掌聲裡,鄭小瑛一直熱淚盈眶地看著樂譜最後一頁,照片上的孩子也正笑著看她。
請告訴我,這樣的故事可以抓住人嗎?當然能!然而有多少人會去挖掘這樣的細節?沒有這樣的東西,你的故事怎麼會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我們平常都在忙什麼?輕易去站隊,去互相攻擊,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嗎?生活中有無數這樣的故事。我們想像一下,不管你弘揚什麼還是批評什麼,那些都是外在的要求。如果掌握了講一個好故事的方式,還怕沒有「制空權」嗎?
舌尖上的 東 協 在 吃貨TaTa 之 美食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吃貨TaTa 的我一向都食神上身
今次就比我發現到生活中帶俾我甜絲絲滋味的烘焙美食
就係 ⬇️ 登登登登✨✨✨
全新品牌「美心烘焙所」
新鮮烘製手工麵包、蛋糕及甜點🍮
佢已經正式登陸九龍東全新地標
位於觀塘裕民坊 Yue Man Square (YM2)
喺繁忙嘅都市節奏中品嚐新鮮烘製食品
簡直就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帶來美食「小確幸」🤤
「美心烘焙所」的各款手工麵包、蛋糕及甜點
是每日以新鮮食材配合匠心創意製作而成
當中的產品主要以 #台式烘焙 及 #港式經典 為主
一去到見到新店設計裝修以木為主
感覺清新、簡約而舒適
而且於用餐區 的 #特色牆
最啱我哋鍾意check-in打卡嘅美美們喺度影相📸
而佢嘅皇牌產品有 :
❤️ 夾心小吐司系列
🧡 梳乎厘系列
💛 台式麵包
💚 晨烤山吐司系列
💙 港式經典麵包
💜 特飲,如懷舊鮮菠蘿冰
見到美食咁吸引✨
🌈我即刻order左以下幾款美食醫吓肚當中這幾款尤其吸引⬇️
⊰⊹════════════════⊹⊱
✎ 食後感 :✨
【 #牛肉可樂餅小吐司🍞 】
一共有六款口味的夾心小吐司系列
以鬆軟麵包配以不同的夾心餡料
牛魔王的我當然要試吓這一款
香脆牛肉薯餅配上秘製醬汁的
牛肉可樂餅小吐司🍞
咬落去有不同層次口感
真係食到一粒粒牛肉粒㗎
【 #香蔥包 】
台式麵包🥯一共有八款選擇
一向都好鍾意食蔥粒的我
呢一款好似Pizza外型的香蔥包好鬆軟
配搭着濃濃香蔥簡直就絕配
食落去好滋味呢
【 #即燒焦糖脆脆梳乎厘】
平時最鍾意食呢一個作為飯後甜品
今次就比我嚟呢度品嚐到每日限量供應
這個軟綿綿梳乎厘蛋糕
更是由烘焙師巧手即燒出脆脆焦糖面層
簡直就是舌尖上的享受呢
【 #懷舊鮮菠蘿冰 🍍 】
估唔到呢一杯特飲係咁豐富足料呢
入面有好多菠蘿粒加上幾塊檸檬
飲落去酸酸甜甜好開胃呀
最後堂食唔夠喉
就帶咗個晨烤山吐司🍞及蛋糕返屋企同家人開心share
【 #煙肉芝士山晨烤山吐司 】
軟滑濃郁的車打芝士配上啖啖煙肉
我兩個姪仔食到唔停口
【 #芒芒梳乎厘蛋糕 】
這個非常吸睛的梳乎厘蛋糕有兩種口味
包括芒果🥭及士多啤梨🍓味
食落去口感軟綿綿而濃郁
而且帶一點空氣感覺好Fresh
家人都大讚好食😋
==============================
📍 #美心烘焙所
觀塘協和街33號裕民坊Yue Man Square (YM2) 1樓112號舖
🔹🔸🔹🔸🔹🔸🔹🔸🔹🔸🔹🔸🔹🔸
美心食品 Maxim’s Products @美心烘焙所 #美心烘焙所 #新店開幕 #台式烘焙 #港式經典 #現場新鮮製作 #細味生活小確幸 #裕民坊 #YM2 #香港美食 #打卡必到 #食好西 #肥真為食 #為食Tata #tachoi #hkblogger #hkinfluencer #hkfoodie #hkfood #CoolHKG
舌尖上的 東 協 在 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從台中東協市場出發 #舌尖上的東協 #胖胖樹王瑞閔 #菲律賓的哈囉哈囉 #越南像冰鹼粽的夫妻餅 #吃多了會全身發臭的臭豆 #從研究植物到愛上食物—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吃美食也要長知識
#fb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youtube超級美食家
#中廣流行網FM103和中廣線上聽app
#每天中午11點和晚上6點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一周9集內容全新
舌尖上的 東 協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碧江村位於廣東省東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大規模建村始於南宋初年,古稱“迫崗”,距今有上千年的歷史,明清時期屬順德四大墟鎮之一。從古至今,碧江村人才輩出,據《順德縣誌》載,自明景泰三年建縣至清代中葉,碧江村出了17名進士,而中舉仕子更達106名以上。這些仕人遍佈京城和全國各地,他們告老還鄉後,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園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築。雖然碧江仍保留著數量較多、價值較高的文物建築,但是,碧江乃至北滘鎮的快速發展已對村落的保護帶來了一系列的威脅,村落舊有的場所、節點、街巷空間正逐步缺失,部分體現傳統特色的歷史空間被侵佔,出現了水體污染、河涌被填埋,新建建築與傳統建築的不協調等諸多問題。有人說,來順德不吃魚,等於沒到過順德。碧江德雲居強調一魚多吃,主打無骨魚宴,是粗料精做的代表。德雲居位於北滘碧江,距離有幾百年歷史的明清建築碧江金樓僅有5分鐘車程,是一家古色古香的私房菜,雖然開業只有數年,但是名聲在外,吸引了不少外地食客。這裏的一條大頭魚,可以有三種以上的吃法。一般有清水滾魚柳、剁椒魚頭、香煎燜蘿蔔、魚茸粥,根據客人需求還可以有魚腸煎蛋等菜式。此外,還有煎腸粉、南瓜餅、泰皇豆腐等菜式,均是粗料精做,美味非常。德雲局建在多座老式的廣東民居內,由許多小院落打通構建而成的。院子裡種了香蕉荔枝,內部是傳統磚瓦房,沒有吊頂,不多裝飾,顯得簡潔舒適。食家專欄:“順德的美食從業者呈金字塔結構,最底層的是魚塘工(漁農)和媽姐(餐廳打工婦女),高一級就是農村烹飪隊(業餘廚師),比如《舌尖上的中國》中蒸豬鄉宴廚師歐陽廣業,最後才是專業廚師,而專業廚師又細分為初、中、高級三等。新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家最得力的傭人就來自順德均安,因為做飯好吃啊!順德廚師不怕公開所有秘方,因為做得好不好吃,全憑本事,火候和用料才是料理的真功夫。”順德的廚師和特色菜大多出自鄉野,在馮簡、碧江等古村落,至今留有美味的私房菜。德雲居最廣為人熟悉的就是無骨魚,這裏出品絕對是一流,稍微在網上搜一下都能找到很多相關的情況了。要試的還有大蕉炆雞:大大蕉有潤腸中醫角度講,都有潤腸通便降低血脂的功效。店家用上等扇雞和大蕉一齊煮理,使得肌肉更加嫩滑。其實大蕉炆雞是很傳統很老的順德菜色,以往大蕉的用途多數是煲湯或者曬乾清腸熱可通便。這裏的大蕉炆雞是選用上等騸雞和他們自己種的蕉一起烹調。大蕉在烹調過程中釋出的澱粉質充分包裹在肌肉外面,這樣使得雞肉吃起來更加嫩滑,而肌肉本身的肉汁同時會被蕉所吸收,可謂是雙得益彰。煎腸粉:看似簡單的煎腸粉其實是這裏出品最為出色的菜色之一。毫不誇張的說,煎腸粉考驗廚師功力的功夫體現。因為腸粉本身在受熱後粉皮就會變得很黏,廚師在處理時充分掌握了油溫和窩的溫度正所謂的“熱窩陰油”,這樣才能使得煎出來口感是外脆內滑,腸粉外皮薄薄的一層金黃色薄皮非常鬆脆,然後是米漿的香滑,再配上師傅精心調製的豉油,味道一流。鹵水鵝掌翼:這也是個傳統的粵菜。這裏出品的鹵水鵝掌翼除了用鹵水醃制之外同時還用油稍為將掌翼泡一下,這樣能逼出掌翼的一部分水份,使得掌翼吃起來更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