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臺灣院線新片】 2021年3月 第二週
這禮拜的新片不少呢!
戴上你的口罩,進電影院欣賞好電影囉!
這禮拜大家選哪一部呢?
.
本週有14部院線新片(含舊片重映):
▶《#花漾女子》
Promising Young Woman
113 mins | 美國 | UIP 發行
《追殺夏娃》導演艾莫芮德芬諾,一名年輕女子,因過往的一場悲劇讓她受到傷害後,展開一連串的復仇計畫。復仇是甜蜜的,但容易變質。觀影後請勿洩漏凱西的計畫。
.
▶《#揭大歡喜》
As We Like It
107 mins | 臺灣 | 双喜 發行
改編自英國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之一【皆大歡喜】。劇場名導魏瑛娟、電影導演陳宏一聯手執導,劇情講述男男女女追求愛情蹦出的浪漫火花。
.
▶《#今天決定我愛你》
New Year Blues
114 mins | 南韓 | 華映娛樂 發行
柳演錫、劉仁娜、少女時代崔秀英、金剛于、李東輝演出。在新年前一周,4對男各自面對發生影響人生的重要時刻,揮別過往,在新的一年追求自己的幸福。
.
▶《#終極異噬界》
Cosmic Sin
89 mins | 美國 | 采昌 發行
「最強光頭」布魯斯威利脫離地表直飛太空,重裝上陣對抗活屍大軍!描述戰爭英雄福特將軍對外星活屍展開攻擊,希望在星際戰爭爆發前夕,就能解決這場地球危機。
.
▶《#波麗萊多里鬼屋》
The Banishing
97 mins | 英國 | 威視電影 發行
全球十大最陰森鬼屋之首!史上最陰森的真實案件改編,一位牧師與妻兒搬入一座神秘莊園,他們除了在半夜會聽見呢喃聲,還會看見陌生的修道士身影。
.
▶《#魔坑》
The Devil Below
88 mins | 美國 | 車庫娛樂 發行
煤礦小鎮居民一夕人間蒸發,埋葬40年的祕密即將揭曉!一支研究小隊前往該地試圖找出當年礦坑起火燃燒的原因,卻意外挖掘出更令人吃驚的恐怖祕密。
.
▶《#幸福剛剛好》
Music
107 mins | 美國 | CATCHPLAY 發行
凱特哈德森主演,天后希雅結合愛與音樂首度執導的大型電影。剛從勒戒所出來的小祖某天得知她突然成為同母異父、患有自閉症妹妹小悅的唯一監護人。
.
▶《#金窩駭浪》
The Nest
107 mins | 加拿大 | 車庫娛樂 發行
野心勃勃的企業家羅里為了事業入住家鄉英國古老大宅,但這間大宅竟讓家庭關係分崩離析。羅里與妻子之間的婚姻問題也隨著住進這棟老宅而逐步浮上檯面。
.
▶《#間諜之妻》
Wife of a Spy
116 mins | 日本 | 可樂電影 發行
二戰前夕,日本持續對華戰爭的動盪時代下,商人福原優作在出差滿州後得知了可怕的國家機密,為了正義而想將真相告知全世界,而開始和他的妻子秘密行動。
.
▶《#春風化雨》
Dead Poet Society
128 mins | 美國 | 聯影電影 發行
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呈現教育體系之殘酷與無奈的動人佳片,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主演。基頓老師活潑的教學方式,讓他的學生以不同的角度重新體驗文學的樂趣。
.
▶《#倒數第N次分手》
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WKND
93 mins | 西班牙 | 天馬行空 發行
西班牙導演喬米蓋爾卡瓦耶羅把時間元素玩出新花樣,看似循環的時間變成倒數。描述作為一個三十而不立的靠爸族的艾芭,被迫使無限循環地重複過著這個地獄週末。
.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
Love Affair(s)
122 mins | 法國 | 捷傑電影 發行
法國導演艾曼紐莫芮愛情電影;懷胎三月的黛芙妮與男友鄉間度假,因著男友工作突然離去,黛芙妮與男友的表兄弟麥克辛相處,兩人不斷分享生活,也漸漸暗生情愫。
.
▶《#尼泊爾布思議》
Dear Period
12 mins | 尼泊爾 | 車庫娛樂 發行
資深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監製,【怪咖系列】18支紀錄短片之一,BBC「2017年全球百大女性」台灣首位入選者林念慈貼身紀錄。
.
▶《#慾望果實》
Fruit of Love
92 mins | 日本 | 暗光鳥 發行
真理子與孝治本該幸福美滿的婚後生活,因孝治屢次投資不當,導致債台高築。某日,真理子遇見熟人高中同學安西,希望他協助,但他卻開出了擁有她的條件。
.
.
.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
#本週新片 #電影 #院線 #新片
艾曼紐在太空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著名海報藝術家菲利普.吉普斯(Philip Gips)辭世,享壽88歲。他所設計的三款電影海報入選了2001年《首映》(Premiere)的史上最偉大五十張電影海報榜單,分別是《失嬰記》(Rosemary's Baby ,1968)、《飛魂谷》(Downhill Racer ,1969)和《異形》(Alien ,1979)。
.
菲利普.吉普斯於1931年出生於紐約布朗克斯,從耶魯藝術與建築學院之後,曾與後來成為革新電影片頭的名家索爾・巴斯(Saul Bass)一同工作。1960年代初,他與廣告人史提夫.法蘭克福(Steve Frankfurt)等人成立公司,接下無數知名電影的海報設計案。
.
第一個讓他建立業界聲譽的作品就是《失嬰記》。他在構圖上安排了一個米亞.法蘿(Mia Farrow)臥躺的側臉,前景還有一個嬰兒搖籃,輔以綠色的詭異基調,看似什麼都沒說,但好像卻也什麼都說了。
.
至於最多影迷收藏的一款,應該是經典科幻恐怖片《異形》,他在黑色背景之中放了一個流淌綠光的蛋,揭示了本片的經典意象。至於置中的文案「在太空中沒人能聽到你的尖叫聲(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則是由他的太太芭芭拉.吉普斯(Barbara Gips)所發想。
.
吉普斯的其他經典作品,還包括《克拉瑪對克拉瑪》(Kramer vs. Kramer ,1979)、《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 ,1979)、《蘇菲亞的選擇》(Sophie's Choice ,1982)、《神秘約會》(Desperately Seeking Susan ,1985)以及入選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典藏的《艾曼紐》(Emmanuelle ,1974)。
.
他於本週四在紐約辭世。
.
.
(圖一為菲利普.吉普斯,依序為《失嬰記》、《飛魂谷》、《異形》、《爵士春秋》、《神秘約會》、《克拉瑪對克拉瑪》)
艾曼紐在太空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蔚昀的繪本專欄:「給大人與小孩的1001夜」
第二夜:媽媽是千面女郎
自從當了媽媽,我覺得自己化身為《玻璃假面》(在我那個年代叫《千面女郎》)裡的北島瑪雅,有許多張臉,經常扮演各種角色。一下子,我是和孩子一起玩耍、讓他們在我身上跳上跳下的大龍貓,一下子,我是保護他們不被老鷹吃掉的母雞。有時候,我成了安徒生童話裡那個冷酷的冰雪女王,或是拿著毒蘋果的巫婆。過沒多久,我又變成拯救他們的仙子、好心人,或是和他們一起探索奇妙世界的彼得潘……
川劇有「變臉」的絕招。演員轉個身,翻個觔斗,就換了一張臉。我也覺得我三不五時在變臉,本來我和孩子有說有笑,只不過提醒他一句:「去喝水。去穿件衣服。」孩子突然就不高興了,開始鬧情緒,我的情緒也被牽動,如果剛好壓力大,就會火山爆發。
可是,我不像孩子,生完氣就忘。我的情緒通常會持續很久,讓我在轉換到下一個角色時卡卡的。於是,我演的龍貓也是湯婆婆,我的彼得潘也是虎克船長。有時候我明明知道:「現在要像個負責成熟的大人,不能跟小孩子計較。」卻口出惡言,對孩子大吼大叫,像是個委屈的小孩。或者,其實應該是輕鬆開玩笑的時刻,我卻板起面孔對孩子說教,把氣氛弄僵。
可能因為常常暴走吧,我最喜歡的繪本之一就是《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尤塔‧鮑爾用可愛的線條和隱喻的手法,誠實地描繪出一個媽媽們的日常處境:吼完小孩後,小孩四分五裂,頭飛向外太空,身體飛到大海中,嘴巴跑到山頂……而企鵝媽媽則跟在小企鵝身後,把牠的身體一塊一塊撿回來、縫起來,雖然不能完好如初,至少沒有七零八落。
身為媽媽,我覺得這繪本超療癒的。光是讓媽媽知道「嘿,妳不孤單噢,還有許多企鵝像妳這樣。」就夠暖心了。但是,我兒子討厭這本書。我一廂情願地念給他聽,想藉此給他打預防針(你看不只你媽會暴走),他卻說:「這故事好可怕。」「裂了怎麼可能縫回來啊。」
雖然有點受打擊,但也必須承認,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對他來說,理想中的媽媽應該像宮西達也《最喜歡媽媽了!》裡面那個媽媽,雖然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不耐煩,最後還是會說:「對不起,謝謝你喜歡像我這樣的媽媽。」我兒子還蠻喜歡這本繪本的,然而在我看來,裡面充滿了小男孩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媽媽能在我賴床時溫柔地說早安、如果媽媽在我玩得髒兮兮時能哈哈哈說「玩得很高興吧,真是太棒了」),而那不斷出現的「如果這樣子……我就更喜歡媽媽了」更是讓人一整個惱火啊。(媽媽這樣對小孩說,一定會被人罵:「怎麼可以,應該要給小孩無條件的愛呀!」)
話雖如此,但我在當媽媽之前,也是活在象牙塔中,不知人間疾苦,也常挑剔母愛的品質,覺得「我要少糖少冰,妳為何給我無糖去冰?」那時候,我覺得「做自己」是理所當然的,就像回到家就有飯吃,壓根沒想過菜也是要買的、飯也是要有人做的。我能夠「做自己」,其實是因為,媽媽放棄了一部分的自己。我沒看到媽媽的犧牲,反而覺得她都不陪我,一直在學校工作,不然就是去開同學會,有種被拋棄的寂寞。
可是,我童年的寂寞是真的,就像我成年後的疲累與無能為力也是真的。我不想當了媽媽後就用一句「養兒方知父母恩」否定童年的自己,也不想繼續抱著孩童的眼光審判成年的我「對啦大人都很自私」。那,怎麼辦呢?我想,同時看見、同理童年及成年的傷痛,是一條出路。
《有時母親,有時自己》(史帝芬.塞凡文,艾曼紐.伍達赫圖)就是一本這樣的書,繪者用月亮、暴風雨、母狼、長滿刺的花園、雌狐貍來表現母親可能帶給小孩的傷害以及她追求自我的欲望,但也用指北針和油燈暗示,母親即使離開小孩身邊,讓小孩感到恐懼焦慮,她依然不會忘記小孩,總是會找到回家的方向,給予小孩安定的力量。(不過,這搞不好也是母親的一廂情願?小孩真的會相信嗎?)
和企鵝媽媽的命運一樣,我兒子對《有時母親,有時自己》也興趣缺缺(但我超愛,如果是女兒不知是否會比較有感?)。但是,他還蠻喜歡另一本講母子關係的繪本《我媽媽變成了印第安人》(Ulf Stark文,Mati Lepp圖)。這本書的畫風輕鬆隨興,故事也平易近人。小男孩找不到別人跟他玩,爸爸、爺爺、奶奶都各有各的事做(挖石頭、玩填字遊戲、抽菸看海),於是,他把自己扮成印地安人,還把因家事而焦頭爛額的媽媽從廚房中解放出來,讓媽媽也變成了印地安人,母子兩人快快樂樂去無人的湖泊游泳、釣魚、烤魚。
我猜,兒子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故事中的小男孩很有主見和行動力,可以給自己找樂子,同時也幫助媽媽。而我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它和我的生活很相似。許多時候,我沒辦法一個人出門,於是帶兒子們一起出去散步,在外面手忙腳亂,至少比悶在家裡手忙腳亂來得好。有時候,我可以和大兒子單獨出去,那時候我們的小旅行就真的很像一場冒險,我可以有一些自己的空間,好好陪伴大兒子,他也可以獨享媽媽的陪伴,不必一直擔心弟弟來搶。
演戲的時候,留白和停頓可以讓情緒不會太滿。在一齣戲與另一齣戲、一個角色和下一個角色之間,留白和休息則能讓演員充電。如果我的生活中有更多餘裕,那我一定更能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可以像《媽媽買綠豆》(曾陽晴文,萬華國圖)裡面的媽媽,邊做飯給孩子吃邊煮綠豆湯,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種綠豆。或者,當孩子說:「我找不到作業!我找不到衣服!」的時候,我可以像《媽媽變魔術》(童嘉文/圖)裡面的媽媽一樣念咒語:「你放在哪裡,就在那裡!」而不是馬上發火:「誰叫你不收啊!快去給我整理房間!」
如果,如果,我在各個角色之間能更自在地游走,更接受自己的每一個面相,不必隱藏某一張臉,或許我當起媽媽,就不會那麼累。如果我可以把自己的許多張臉攤開來、曬在陽光下,就像劉智娟《媽媽的畫像》中,櫃子上同時擺著媽媽和美英(其實都是同一人)的畫像,我也就更能接受孩子的許多張臉,不因爲他們變臉而驚慌地趕緊跟著變臉。
不過,北島瑪雅為了演《紅天女》,經歷了許多艱苦的試煉,才成為一個成熟的演員(而且連載超過四十年,她還沒演到紅天女!)。我想,我要成為一個成熟的母親,也還有許多路要走吧!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018年5月號)
艾曼紐在太空 在 艾曼妞夫人 的推薦與評價
Provided to YouTube by 新时代影音艾曼妞夫人· 新时代乐团· 传统新时代美的旋律℗ 新时代影音Released on: 1985-04-04Auto-generated by YouTube. ... <看更多>
艾曼紐在太空 在 艾曼妞的個人檔案 的推薦與評價
查看名為艾曼妞的用戶個人檔案。加入Facebook,與艾曼妞及其他你可能認識的朋友聯絡。Facebook 讓人們盡情分享,將這個世界變得更開闊、聯繫更緊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