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改變二次大戰的諾曼第登陸75年 英法舉辦盛大紀念活動,當時,四千人戰死諾曼第,盟軍終突破德軍壁壘。投入戰場的青年,倖存者今已成九旬老人。在沙場上的廝殺的過往,終成歷史。而那個世代的青年,為了和平,捨去家人和生命無畏精神,永遠受外界所敬仰。】
(朗讀演員)
這是艾森豪將軍在1944年,6月5日下達的軍令:同盟國遠征軍的陸軍 海軍和空軍弟兄們,你們即將踏上偉大的征途,展開我們策劃了數月的行動,世人的目光都在你們身上,各地愛好自由的人們,把所有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在英勇的盟軍士兵,和其他戰場弟兄的支援下,你們將摧毀德軍的戰爭機器,終結納粹暴政對歐洲人民壓迫,帶給自由世界人民安全保障,情勢丕變,自由人士正一同朝向勝利邁進,我對你們的勇氣、奉獻和戰技有十足的信心,我們必將獲得最後勝利
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將軍,在1944年6月初,對當時集結在英國南部,樸茨茅斯港的17萬美國 英國,和加拿大官兵,下達了這紙出擊令,目標,海峽對岸:僅160公里之遙的法國諾曼第海灘,這是一場人類史上,最大型兩棲登陸作戰,也是戰爭史上最經典的戰略與戰術演繹案例,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諾曼第登陸」扭轉了二次世界大戰風向,開啟了同盟國勝利的契機,也因此,影響到整個20世紀,直到今天的世界樣貌,那一役,那一天,史稱D-Day。
(諾曼第登陸老兵/羅伯茲)
我是第二個上岸的士兵,第二個跳下登陸艇的人,那天早上,他們…,他們說上面會發派真的子彈,這次是來真的,我們才驚覺要上戰場了,我心想,天啊,我長那麼大沒想過自己會殺人
D-day,諾曼第登陸到今天已滿75年,正好3/4個世紀,為了紀念這個二戰轉捩點,英法兩國今年舉辦盛大儀式,邀請各國政要領袖,以及當年參戰的老兵緬懷這個無論從世界,還是個人角度來說,都改變了一切的重要日子,英國的樸茨茅斯,是當年把七千艘船艦、數以百萬計部隊,還有大量的彈藥補給,持續送往海峽另一端的前進基地,英國政府在6月5號安排一系列活動,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親自主持,事實上,伊莉莎白二世是參加這場紀念活動的16國領袖中,唯一一位真正參與過二戰,擔任過英國工兵團卡車司機和維修技師的國家領導人。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我在此以謙遜和感恩之心,代表全英同胞,或者應該說整個自由世界,向你們說一聲:謝謝
為了不走漏風聲, 諾曼第戰役事英國首相梅伊在台上朗讀了當年一名陸軍上尉在登陸艇上,親筆寫下,塞在口袋裡,無法寄出的家書。
(英國首相/梅伊)
我可以想像妳在前院,與傑米和安妮一同喝茶,準備把他倆哄去睡覺,雖然我極度渴望回家陪伴妳,但我不能放棄必須完成的使命
(影片旁白)
親愛的史金納太太,我抱著極度悲痛的心情,和無比的同情寫這封信告知您,您的丈夫已在前線戰死
諾曼第登陸,幾乎是一場用屍體堆起來的搶灘行動,一天之內,盟軍戰死四千人,另有九千多人負傷或下落不明。
(法國總統/馬克洪)
讓我先代表法國人民,向你們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法國總統一上台,就對台下盟軍老兵深深致謝,諾曼第登陸的作戰目標,是拿下法國沿海城鎮,突破納粹的大西洋壁壘,登陸後兩個月,英美加三國部隊開入巴黎,法國首都終於脫離被納粹統治的四年煉獄,戰爭態勢自此急轉直下,艾森豪將軍下令歐洲全線推進,隔年,蘇聯部隊在東線擊潰德軍防線,4月底,紅軍挺進柏林,5月,德國宣布投降。
D-Day是歷史上的關鍵戰役,卻也是無數十幾二十來歲,正值青春,依然懵懂,就走上無情戰場的年輕人的故事,當年年少,現已年過九旬的美軍砲兵彼得蕭,是這群經歷戰火的「偉大世代」裡,少數至今仍健在的倖存者之一。
(D-Day老兵/彼得蕭)
我在50周年的時候就想來,但我老婆被診斷得了癌症,所以就沒有來,但我真的好想好想來但我老婆被診斷得了癌症,所以就沒有來,但我真的好想好想來
美軍101空降師成員,97歲的老兵萊斯,選擇在法國諾曼第6號的紀念活動上,從C47老運輸機上一躍而下,遙映當年,只是這一回,迎接著他的不再是德軍機關槍,而是滿場的歡呼和問候。
(D-Day老兵/萊斯)
太棒了!漂亮的滑行,漂亮的跳傘,漂亮的飛行,一切都很完美
當年美軍101和82空降師,由於飛行員對地勢不熟,投放位置偏差,死傷極為慘烈,但82師還是在D-Day當天,成功解放第一個法國小鎮。
(聖梅艾格利斯鎮長)
這有可能是最後一次有老兵參加的紀念日了,因為他們都老了,但我們必須記得歷史,謹記我們為自由民主付出的沉重代價
(節目旁白)
1944年,6月6日,3萬4千美軍部隊展開了命運的一役
D-Day不僅僅左右了人類歷史走向,這短短24小時內的短兵相接、此消彼長,和事前縝密的兵棋推演、欺敵戰術、情報封鎖、運補、後勤,都成為日後軍事教科書上的研究範例,和電影、戲劇、傳記的豐富題材,包括英國BBC和美國歷史頻道,都曾針對諾曼第戰役,製作內容深入的史實紀錄片,
(節目旁白)
如果盟軍能在士兵登陸前先把坦克送上海灘,就可以掩護士兵,攻擊德軍陣地,但載送坦克的登陸艇非常脆弱,坦克必須要能獨立搶灘,因此盟軍想出了一個辦法,打造了會游泳的坦克,一種雙工戰車,又稱DD坦克,這是兩棲戰車的濫觴
(軍事專家/安德森)
DD坦克是大戰期間的瘋狂創意,由英國將領戈柏所研發,它其實就是一般的雪曼坦克後面加上兩個螺旋槳。瘋狂的是,它還真管用。
但無論是艾森豪的大戰略,還是新奇的戰爭機器,在一戰終止百年,諾曼第登陸75周年的今天,那些機巧和鬥智都已經淪為塵封的歷史,唯一留存下來,為世人所景仰的,是那一整個世代青年為了和平,捨去家人和生命從容上路的無畏精神。
艾森伯格症 在 愛看電影的波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波妞聊演員 達科塔·芬妮
各位粉絲晚安😉😉今天要來介紹童星出身的達科塔·芬妮,相信不少人的童年都有她的身影吧,趕快來看看她的介紹吧~~
-
1994年2月23日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
-
本名為漢娜·達科塔·芬妮,她的母親原本想將她取名為「Hannah」,而她的父親則想替他取名為「Dakota」,最後兩個都有使用,而她在朋友與家庭之間總是用「Dakota」這個名字。母親是職業網球選手,父親曾在小聯盟打球,外公是一名足球球員,而她的阿姨是ESPN的體育播報員,家族似乎與體育脫不了關係,但達科塔·芬妮及妹妹艾兒·芬妮最後則成為一名演員。
-
五歲時,和傳奇音樂家雷·查爾斯共同為州立樂透演出電視廣告,也被《Tide》選中演出廣告。她第一個關鍵性的演出工作是在NBC電視劇《急診室的春天》中的客串演出,而此角色現在仍是她最喜歡的角色-「我演出一個遇到車禍的白血病患者,當我進行此工作時,我必須要整整兩天戴著頸環與鼻管。」
-
隨後也數次擔任固定電視影集的客串演出工作,包含了《CSI犯罪現場》、《六人行》等。2001年她被選中在電影《他不笨,他是我爸爸》中與西恩·潘演出對手戲,她在此片的演出,不僅讓她知名度大開,也讓她成為影視演員協會獎項提名紀錄中最年輕的演員。有趣的是,當她贏得了廣播影評人協會所頒發的最佳年輕演員獎項時,她因為個子太小而碰不到麥克風,因此頒獎人「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還一直抱著她讓她發表自己的得獎感言。
-
在2003年電影《槓上富家女》中,演出女主角布蘭妮·墨菲擔任的不成熟保姆角色,所照顧的一位易怒的孩子。2004年,芬妮演出電影《火線救援》中與丹佐·華盛頓合作演出。當時她的表現也獲得已逝知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的稱讚,他說:「僅僅一位十歲的專業人士,創造了一個贏得人心的角色。」
-
2005年《捉迷藏》,她與勞勃·狄尼洛演出對手戲,也獲得不少好評。同年的電影《世界大戰》中,與湯姆·克魯斯一同領銜演出。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讚美她的表演功力:「她是如此快速的能夠有次序的瞭解整個狀況,她是如此快速的可以衡量整個局勢、估計其狀況且可以在真實狀態中做出反應。」同年,她與寇特·羅素合作的作品《夢想奔馳》,寇特·羅素對於她的表現感到十分驚訝,他還說芬妮是他在演藝生涯中共事過最棒的女演員,對於她的演技和圓融的態度感到驚訝不已。
-
2006年《夏綠蒂的網》,也獲得了一些好評。製作人喬丹·克納說:「當她被《世界大戰》困住的時候,我們最後必須要去尋找其她的年輕女星來演出,但她們都無一處能與她相比,最後還是選擇她來飾演。」2009年《移動城市》及《暮光之城2》,都有亮眼票房,隨後在2010年及2012年也都有在《暮光之城》的續集擔任配角。2013年和傑西·艾森柏格合作《夜幕行動》,劇情描述三名環保激進人士為了喚起社會對相關議題的關心,計畫炸毀一座水壩,這部片也被選為第51屆金馬影展的放映名單內。
-
2014年和「緋紅女巫」伊莉莎白奧爾森共同主演的《好女孩》,這部片也是一部蠻好看的小品片喔。2015年演出驚悚犯罪片《失蹤秘聞》及和李察吉爾共同合作的劇情片《法蘭妮》。2016年演出伊旺麥奎格自導自演的作品《美國心風暴》,可惜這部片評價不高。她在2017年《走過煉獄的女人》挑戰殘酷的啞女角色,這部片也在去年金馬奇幻影展中有播映。今年即將在這周上映的《溫蒂的幸福劇本》,她在片中挑戰自閉症角色,片中多幕與《星際爭霸戰》致敬,也被視為《星際爭霸戰》迷不可錯過的電影。「女版的瞞天過海」《瞞天過海:八面玲瓏》也預計在6月8日在美國上映,而有趣的是,達科塔·芬妮在片中將以未知角色現身,讓人不禁好奇她又有什麼精彩表現呢!
-
達科塔·芬妮較著名的作品有:
2001年《他不笨,他是我爸爸》
2003年《槓上富家女》
2004年《火線救援》
2005年《捉迷藏》、《世界大戰》、《夢想奔馳》
2006年《夏綠蒂的網》
2009年《移動城市》、《暮光之城2》
2010年《暮光之城3》
2012年《暮光之城4》
2013年《夜幕行動》
2014年《好女孩》
2015年《失蹤秘聞》、《法蘭尼》
2016年《美國心風暴》
2017年《走過煉獄的女人》
2018年《溫蒂的幸福劇本》、《瞞天過海:八面玲瓏》
-
我是因為2003年的《槓上富家女》這部片才認識達科塔·芬妮,記得看這部的時候,我好像才國小,畢竟她才大我兩歲,所以算是陪我成長的姐姐哈哈哈(不小心透露年齡XDD,之後2005年的《捉迷藏》,也是我小時候超愛的驚悚片之一,記得小時候和妹妹一起看這部的時候,還一邊遮眼睛一邊看,愛怕又愛看。說到達科塔·芬妮當然少不了2006年的《夏綠蒂的網》,這部片可說是我很喜歡的電影之一,記得這部片是爸爸媽媽帶我跟妹妹去電影院看的,也算是開啟了我與電影的緣分,所以這部片在我的心中占有滿重要的位置。這周五她的新片《溫蒂的幸福劇本》將要上映囉,喜歡她的粉絲們,千萬不能錯過~~
-
--
親愛的粉絲們~波妞已經推出每周固定單元囉!!
每週一【波妞聊演員】【波妞聊導演】
每週三、五 【波妞評舊片】
除了以上這些固定單元,也會時不時介紹新片及新片短評
歡迎粉絲們一起來討論,記得要準時收看喔!!
艾森伯格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天的夢想驛站》冷戰核戰紀錄片
【和平是人類最大的夢想 但人類卻以宗教.膚色.國家.民族.認同切割彼此 進行殺戮與戰爭 美蘇自1950年開始核對峙直到1991年蘇聯瓦解 期間長達40年的談判與溝通削減核武 瞭解歷史的人會認為 川普對於解決朝核問題太急躁也缺乏戰略】
1960年代,冷戰中最瘋狂的年代,各自擁有核武的美蘇,改變了戰爭思維,以MAD"相互保證毀滅"的新策略,把全球安全建立於嚇阻對手之上。
「這並不瘋狂,相互保證毀滅,是核震懾的基石,」前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嚇阻之前,是迫在眉睫的威脅,1960年7月1號,美軍一架RB47偵察機,自英國基地起飛,執行常規任務,刺探蘇聯邊境的飛彈防禦系統,遭到蘇聯米格機擊落,兩名美軍飛官跳傘逃生的,躲不過入監命運 ,關入莫斯科大牢,美蘇開打,氛圍正濃,一但動武,核戰似乎難以避免。
美製的泰坦飛彈,每顆彈頭都能輕易摧毀莫斯科,全已準備發射。
「如果我從自動處理系統,看到了(蘇聯飛彈)發射的訊號,我的生命可能只剩不到半小時了,剩下的問題就在於,如何在敵人擊中我們之前發射出泰坦飛彈,」美國導彈部隊雷赫爾西。
美國不想再被偷襲,畢竟珍珠港事件是椎心之痛,阿拉斯加,格陵蘭,英格蘭,三地導彈預警雷達,開始24小時日夜運轉。
1961年,一觸即發的核戰氛圍中,甘迺迪就任新任美國總統,蕭規曹隨,他繼承艾森豪任內的"大規模報復"策略,美國所謂的報復,是建立於核武軍備的相對優越之上,但蘇聯正在急起直追。
「為了趕上美國,蘇聯得了狂暴症,我們見到誰都表示沒有落後美國多少,我們也有核武,還有人說,如果我們擁有核武,就能反抗帝國主義,以備核戰,」蘇聯軍事戰略家拉里昂諾夫。
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採用激進手段,打破暫停核試驗協議,在1961年10月30號,引爆了史上最大規模核彈。
一次爆炸量,相當於5千萬噸TNT炸藥,超越二戰使用的炸彈總量,50公里外的人都被炸斷了腿。
「蘇聯的行動,只會激起美國繼續研發更多核武,我們要確保核優勢,防止侵略者入侵世界,」美國總統甘迺迪。
「突然間,巨大的衝擊波擊中飛機,所有的控制設備都失控了,你必須緊抓控制桿盡快穩住飛機,飛機在衝擊下左右亂擺,我們這才領教了核爆的威力,」蘇聯轟炸機飛行員莫克林斯基。
但蘇聯的超級炸彈,只是後續一系列核試驗的序曲。
美國以牙還牙,在內華達州引爆核彈以為回敬,行徑堪稱瘋狂的美蘇,隨著歐洲掀起反核浪潮,發生了一場讓人類最接近相互毀滅時刻的古巴危機,終於開始檢討核武軍備競賽。
美蘇頭一次有了共識,雙方都想避免核戰。
「雖然很諷刺,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和蘇聯正壟罩在最危險的毀滅之中,我們為之建設和工作的,都將在24小時內毀滅,」美國總統甘迺迪。
但是,一種可怕的邏輯卻浮出檯面,裁減核武做不到,核戰也不可能發生,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提出全新概念,避免戰爭的唯一辦法,就是"相互保證毀滅"。
「麥克納馬拉完全確信,避免戰爭的唯一策略,就是相互保證毀滅,縮寫就是MAD,這意味著,要保持穩固的震懾地位,雙方都得具備,消滅對方25%~50%人口的能力,」美國國防分析家威廉李。
「這並不瘋狂,相互保證毀滅,是核震懾的基石,如今,它是個貶義詞,有人要抹黑它,他們根本不懂震懾政策,如果你想要一個安全的核世界,這個詞其實很諷刺,核世界哪會安全呢,安全的核世界,需要雙方都有能力,確保對對方的震懾,那就需要雙方,理解上的平衡,也就是哪一方敢率先使用核武,那麼另一方都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報復,實施不可接受的毀滅,」前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美國逕自提出的MAD,蘇聯並未買帳,繼續視保衛本土安全為第一要務,致力研發反彈道飛彈,以攔截戰爭中的美國飛彈。
「一開始,雙方手裡握的是劍和盾,然後是坦克和反坦克砲,現在連導彈都不管用了,科學和技術都發展得太快了,因此製造出最危險,最致命的武器,」蘇聯反彈道飛彈部隊上將沃丁采夫。
但對美國來說,蘇聯藉由建構防禦系統,製造反彈道飛彈,是打破了兩國間脆弱的核平衡。
「我們把反彈道飛彈比作一把傘,一把傘會對誰造成傷害呢,下雨我們才打開它,」蘇聯國防部德提諾夫中將。
「反彈道飛彈的出現,破壞了MAD下的恐怖平衡,我們都害怕核武競賽,雙方都知道,敵不動我不動,但現在,突然有一方,有能力抵禦對方的報復,那他們無疑占了先機,」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
1967年中東戰爭爆發,美國力挺以色列,蘇聯背後支持阿拉伯盟軍,緊張氛圍之下,美蘇領袖會晤,但雙方對削減反彈道飛彈生產,未達共識無疾而終,此時,美國科學家已著手研發分導式多彈頭,簡稱MIRV,一枚彈頭可搭載十顆導彈,至1969年為止,美蘇核武軍備花費,每天高達5千萬美金,彼此難以承受的軍備之重,促成了於赫爾辛基召開的戰略武器限制談判,一拖三年終達協議,反彈道飛彈失寵,雙方同意限制開發,對峙氣焰高漲的美蘇冷戰,終於以談判代替對抗,以緩和對抗冷戰的時代。
卡特力圖把東歐和蘇聯間的人權問題,包含捷克發起七七憲章,呼籲保障集團成員國的基本人權,以及蘇聯打壓境內的猶太異議人士等爭議,作為國際談判的內容並從蘇聯帝國內部外圍國家一步步進逼蘇聯,這個策略直到1979年蘇聯又入侵阿富汗,卡特知道,美國奉行的不管是緩和政策,或核武裁減政策該壽終正寢了。
他放棄與蘇聯進行第二輪戰略武器限制談判,並開始制裁蘇聯,除了抵制莫斯科奧運,還實施糧食禁運,迫使東歐國家陷入通貨膨漲糧食短缺內部動亂,總之卡特四年任內,啟動了緩和,但是在他下台前,美國對蘇聯的不信任和憤怒反而到了高點,並延續到下任雷根總統,互相毀滅的MAD冷戰又回來了,危機再度進入全新階段。
艾森伯格症 在 艾森伯格症、廢柴特務、艾拉費雪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艾森伯格症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shin1069也提到高爾夫》裴相文奪威巡三部曲,明年繼續征戰美巡羅開新聞中心Minsey Weng綜合報導】 威巡賽總決戰三部 ... ... <看更多>
艾森伯格症 在 艾森伯格症、廢柴特務、艾拉費雪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艾森伯格症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shin1069也提到高爾夫》裴相文奪威巡三部曲,明年繼續征戰美巡羅開新聞中心Minsey Weng綜合報導】 威巡賽總決戰三部 ... ... <看更多>
艾森伯格症 在 亞斯柏格與高功能自閉之家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與亞斯伯格症孩子建立關係,是一項極細膩的藝術。有時,一句話說錯,一個動作不對,就很容易關係決裂。再加上亞斯兒很容易陷入關係的絕對二分,非黑即白,讓爸媽與老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