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居家改造 讓西曬住宅降溫7度、省下75趴電費.....(08/24/2017 今周刊)
"..... 「將來的電和水不可能這麽便宜了!」住在芝山岩一帶的退休人士趙大哥,把原本西曬、悶熱的4層樓透天厝,改造成涼爽省電的綠建築,不僅夏天電費只有鄰居的4分之1,他更想為能源的未來盡一份心力。....."
每一個人的居家環境都不一樣,因此所需的防曬、節能作法或許有所不同,但是主要的原則大致相同,他山之石或可供錯,從各種成功案例中,擷取自家可以做到的防曬,節能作法,就可以讓自己的居家生活更佳宜人,更節能省電,既省荷包也有助節能減碳,一舉數得。
撰文:楊明方
趙大哥同一條街的鄰居,一整排全部都是西曬的透天厝,不僅中午後陽光從落地窗直射室內,混凝土牆壁還吸收了太陽的熱輻射,讓內牆溫度動輒35度以上,簡直是熱上加熱!想開冷氣,電費又會爆表,想省電不開冷氣,又實在是酷熱難耐。
但在炎炎夏日的中午走進趙大哥家,客廳涼爽又通風,根本不需要開冷氣也可以舒服睡午覺。趙大哥自豪地透露,雖然和太太退休了常待在家,冷氣也是覺得熱了就開,但夏天電費平均一個月只要1300到1500元,空調用電一個月低於500度。相較於鄰居一個月6000元的電費,趙大哥不用委屈自己不開冷氣,電費居然只有鄰居的4分之1,他是怎麼辦到的?
8年前,趙大哥買了這棟屋齡超過30年的4層樓的透天厝,偶然間看到台灣綠適居協會的書《綠適居(1)》,發現在裝潢中加入一些巧思,竟然可以把悶熱的西曬房改造成涼爽省電的綠建築。於是他勤做功課、畫設計圖,重新裝修房子。他自己理出的改造撇步,就是「遮陽、隔熱、通風」三大原則。
被曬熱的牆壁 是冷氣耗電的元兇
做好遮陽、隔熱 不讓房子變蒸籠
夏季時太陽直射北迴歸線,一整個夏天,台灣每天吸收太陽的熱輻射,酷熱難耐。加上台灣的建材多使用吸熱能力強的混凝土,造成室內比室外更加悶熱,逼得大家不得不拼命開冷氣,用電尖峰頻頻爆表。而造成冷氣耗電的最大元兇,就是被太陽「曬熱」的混凝土建築。
解決方法,就是幫建築「遮陽、散熱」,台灣綠適居協會的理事長邱繼哲指出:「只要防止混凝土牆壁被陽光曬熱,當牆壁的溫度比體溫低,有助於人體輻射散熱,就會覺得涼爽。反之,如果牆壁被太陽曬熱了,冷氣不僅要幫我們身體降溫,還要把牆壁吹涼,這樣就會耗能。」
在趙大哥家,白天從客廳落地窗直射進屋的陽光是主要熱源,於是他先在落地窗的外側掛上竹簾、裝上百葉窗,阻擋直射進屋的陽光,但又讓客廳有適度的採光。
其實,光是在窗戶外側掛上竹簾,就已經有相當好的隔熱效果。根據日本環境省綠簾計劃實測結果,在同樣的日照熱能下,竹簾可以遮掉50~60%的熱能,和高性能的隔熱窗戶效果相近,是便宜實惠的隔熱裝置。若預算有限,百葉窗可以不用加裝,趙大哥加裝百葉窗的原因主要是防盜和防颱考量。
趙大哥家的落地窗用竹簾和百葉窗作為外遮陽隔熱。注意竹簾要掛在窗戶的「外側」才有較佳的隔熱效果。植栽地毯也有助於幫助地面散熱。
竹簾雖然好用,但隔熱效果最強的,首推植栽綠簾。日本環境省綠簾計劃的研究發現,綠簾可以阻隔高達80%的日照熱能。趙大哥改造客廳落地窗的同時,也在門口種了雞蛋花、樟樹和柳樹,5年後樹長高超過圍牆,就成為家門口天然的陽傘,阻擋陽光直射窗面和牆壁。他說:「原理很簡單,只要牆壁不要曬熱就好」。
採訪當天用紅外線溫度計實測,在夏日的下午1點左右,趙大哥的一樓客廳牆壁只有34度,但和鄰居相隔的牆壁已經曬到38度 了,可見遮陽、隔熱的重要性。趙大哥透露,就算室外熱到38度 ,他的家一樓室內空氣依然可以維持30度 左右的溫度,就算開空調,也不會讓冷氣受到太大負擔。
頂樓住宅熱得要命
簡單遮陽、散熱材質幫頂樓降溫
如果住在頂樓,被太陽曬了一整天的屋頂,是超強的蓄熱機。邱繼哲以前在頂樓的住宅,夏天室外「只有」33C時,室內溫度卻高達39C,讓冷氣一整年來耗電量驚人。
相較於涼爽的1樓,趙大哥家的頂樓也相當悶熱,但他並不以為意,因為一樓的天井源源不絕地為室內送進新鮮空氣,再沿著沿著樓梯直上到4樓,4樓的窗戶上裝了一個排風扇幫助排氣,4樓的炎熱反而有助於整棟屋子的空氣對流。趙大哥解釋:「樓梯就像煙囪一樣,熱氣往上走,下面的空氣就要進來補充,把一樓天井的涼空氣帶進來循環。」
而趙大哥家頂樓的陽台除了加裝了屋簷幫陽台遮陽,木棧板地板也有隔熱的效果。木棧板與陽台地面的空氣層,有助於阻隔太陽的熱能,防止頂樓的熱傳導到下面的樓層。
但如果家裡沒有天井、也不是住透天厝,如何幫頂樓散熱呢?住在士林另一處的石小姐家,是110坪的頂樓住宅。為了防止頂樓曝曬造成家裡悶熱難耐,石小姐將頂樓地板鋪上一層排水板,排水板上鋪上幾層白色卵石。排水板與混凝土屋頂之間的空氣層,以及卵石之間的空隙,有助於阻隔熱能、幫屋頂散熱。
仔細看看石小姐家幫助頂樓散熱的材質,包含排水板、卵石、土壤,以及花圃步道的透水磚,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富含孔隙。孔隙間的空氣,有助於散熱,防止太陽的熱能傳導到頂樓的混凝土屋頂,進而讓住宅隔熱。
如果不想這麼費工,屋頂鋪上排水版再鋪5-6公分厚的石頭就可以做基本隔熱了。可以選擇多孔隙的石頭作為散熱的石材,例如吉貝石。
屋頂種植栽,除了綠美化環境,還可以讓隔熱、散熱效果加倍。石小姐家頂樓花圃的底層也是排水板,上面鋪幾層不織布,再鋪上土種植植物。這樣不僅隔熱、澆花的時候水會從排水版排掉,土壤也不會流失,一舉數得。
頂樓的植栽不僅幫助屋頂散熱,也讓石小姐的父親享受種菜的樂趣。
石小姐家原本也有西曬的困擾,於是石小姐在面對西邊的落地窗裝上屋簷阻擋陽光,並在窗戶外側掛上竹簾,窗戶內側則裝上木頭格柵,不僅阻隔西曬,也兼具採光美感。
把綠建築的概念加入住宅裝潢中,讓石小姐這110坪的頂樓西曬住宅,在炎炎夏日電費只有2900元。相較過去住在同一棟大樓的另一戶60坪住宅(非頂樓),電費卻高達3到4000元,現在住的房子更大,電費卻更省。
不只是省電費
而是為未來預作準備
一樣做住宅裝潢,只要把「遮陽、隔熱、通風」三大原則加入考慮,不需要花大錢,也可以把住宅改造成舒適、省電的綠建築。邱繼哲直言:「要降低用電尖峰,建築隔熱才是重點,而不是違反人性要求關冷氣」、「如果台灣的建築都有做好隔熱,尖峰負載(每小時最高用電量)可以下降50%。」
邱繼哲和妻子譚海韻在2007年成立社會企業「台灣綠適居協會」,傳授綠建築的概念和實作技巧,隨著台灣一年比一年炎熱,溫室效應、缺電危機開始受到關注,綠建築改造也漸漸被更多人採用。
成功改造西曬透天厝的趙大哥,樂此不疲地和鄰居分享他的節電理念,他改造自家住宅的動機不只是省電費,也是及早因應缺電、缺水的未來。
他舉例:「德國窮人不敢開冷氣,因為開冷氣電費很貴,開冷氣就像每餐吃牛排一樣…,將來我們的電和水也不可能這麽便宜了!能源是有限的資源,如果現在不能學習新的東西、做一些因應和改善,將來你可能就得花更多的錢!」
完整圖片、文字內容請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708240042
♡
「芝山岩步道怎麼去」的推薦目錄:
- 關於芝山岩步道怎麼去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芝山岩步道怎麼去 在 [遊記] 台北市士林區‧芝山岩步道- 精華區Hiking 的評價
- 關於芝山岩步道怎麼去 在 坐落在台北市鬧區的芝山岩保留原始大自然樣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芝山岩步道怎麼去 在 臺灣休閒運動管理協會,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芝山岩步道怎麼去 在 芝山岩介紹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芝山岩步道怎麼去 在 芝山岩介紹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芝山岩步道怎麼去 在 芝山公園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芝山岩步道怎麼去 在 芝山巖步道不適合推車喔... - Mobile01 的評價
芝山岩步道怎麼去 在 坐落在台北市鬧區的芝山岩保留原始大自然樣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芝山岩 #惠濟宮#台北 步道 宣雯的頻道https://bit.ly/3Lj2qoK 芝山岩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地理位置交通發達,鄰近捷運芝山站,步行約15分鐘即可抵達, ... ... <看更多>
芝山岩步道怎麼去 在 臺灣休閒運動管理協會,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芝山岩尋寶定向趣orienteering】 離開了最熟悉的校園這次來到芝山岩步道尋寶囉 孩子們手拿著指南針及定向地圖互相討論找到目標考驗著大家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表達 ... ... <看更多>
芝山岩步道怎麼去 在 [遊記] 台北市士林區‧芝山岩步道- 精華區Hiking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https://www.wretch.cc/blog/OLDOG/5522959
相簿https://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oldog&book=498
【簡介】
芝山岩位於士林區陽明山下,是全台第一座考古遺址。
地質屬第三紀砂岩老地層,2千多萬年前推積成的海相地層
芝山岩又可說是一座文化史蹟公園,堪稱蘊含豐富的地理教室。
芝山岩是一突出孤立的小山丘
因早期抵達的漳州人覺得它像故鄉的「芝山」而命名之
其特有的奇岩怪石被冠以神妙傳說
如象、獅、蛇、馬「四大金剛」及「石頭公」等相當有趣
小徑林立的石碑記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
植物生態具有巨木、黃葉、纏勒等三種景觀特色。
結合休閒人文,規劃到芝山作一趟知性成長之旅
其自然步道植物豐富,也是台北地區觀察老地層的最佳選擇。
東邊有芝山公園,植物種類約有四百多種。
芝山岩最美的季節為秋季,滿是無患子巨木的翩翩黃葉
黃葉滿山遍野的景致比秋日楓紅更為迷人
白頭翁、綠繡眼、五色鳥也常見飛躍林間。
芝山岩位陽明山下近陽明醫院、雨農國小
可將之與故宮陽明山、雙溪公園規畫為一合並旅遊點。
(引用自https://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462.html)
【漫遊】
騎車越過重陽大橋,進入台北士林,尋找芝山岩的所在
我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騎車到台北市(多半是搭捷運或公車)
對台北的路線還是相當陌生,花了點時間,繞了些路,才抵達目的地
我選擇從芝山公園的「百二崁步道」開始今天的登山行程
百二崁步道是日治時期的神社參拜步道
雖然神社已經不復存在,但這條筆直陡上的步道仍保有當年的風貌
往上走到雨農閱覽室,有人在裡面進行油漆作業,無法進去參觀
前方有一座「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倒是大有來頭
這是當時日本人為了紀念來台被殺害的六位老師所設立
在1896年元旦,這六位老師下山到總督府慶祝元旦
半路遇上抗日義軍而被殺害。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立碑時間是1896年7月
碑文是由當時的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所書寫
這就是所謂「六氏先生事件」
事後,日本人在芝山岩設立神社紀念這六位教師
繼續前行,看到了「同歸所」
『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與吳維仁領導部落居民抗清
死亡甚多,部分屍體無法辨認,就把他們拾骨合葬於芝山岩大墓公。
在清咸豐年間,士林地區發生多起激烈的漳泉械鬥
死亡人數甚多,有一部分身份不明或無親人領回的屍骨
又將他們合葬於大墓公,也可叫做萬善祠、有應公。
經林爽文事件及漳泉械鬥兩次喪命的無名屍骨,將其聚集在一塊兒
每年農曆七月半都有大規模的普渡,以祭拜安撫亡魂。』
雖然是埋葬屍骨之地,卻也沒啥陰森的感覺,還有民眾在泡茶聊天
曾經是死傷慘烈的古戰場,如今已成遊憩休閒的場所
沿著木棧道而行,來到了芝山岩惠濟宮
『建於清乾隆17年(1752年)的芝山岩惠濟宮,被列為三級古蹟
為芝山岩著名古剎,集佛、道、儒於一身。
由於過去士林地區的居民多半來自福建漳州
為感念開漳聖王顯神蹟、護衛鄉民
因此便由地主捐地、士紳集資建廟
即便歷經悠悠歲月,至今廟內依然香火不絕。
惠濟宮內有塊有趣古碑,內容記述地主子孫因不知先人捐地
曾上山砍木欲立界碑,後來事情查明廟方毀去界碑
為澄清捐地屬實,便立石碑以茲証明。
如今此碑已成珍貴的歷史見證,受到廟方妥善保護。』
日治時代總督府整修該廟後殿,作為芝山岩國民學校
(該校日後遷移至八芝蘭,該校即今士林國小前身)。
設於惠濟宮的該學校不僅是台灣第一所西式學校,也為華人第一。
1917年-1923年,該廟宇因年久失修,首度大幅修建,不過仍維持木造結構。
1957年,廟方決定以鋼筋混凝土建材來取代傳統木造結構。
後來經過1965年、1970年、與1990年數度整修後
全廟已完全變成鋼筋水泥結構,舊時建物,只剩下廟內零散的石雕。
擁有近三百年歷史,名列國家三級古蹟
但經過多次整修之後,惠濟宮也已失去舊有的風貌
其實所謂的古蹟大都是整修重建才得以保存下來的吧!
被冠以古蹟之名是因為其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
不是看起來又老又舊、破破爛爛的就可以當古蹟
從惠濟宮分岔而出幾條步道,我先找到了北隘門步道
這裡有北隘門遺址,現今城垣已改建為石砌的牆壁。
再往回走到時間廣場,這是人為的建築
從盤谷開天以來,以時間的主軸介紹地球的轉變,頗富教育意義
走到底有一觀景台,可以遠眺林口台地與觀音山
不過今天的天氣不算好,所以遠方的景致都是灰濛濛的一片
在芝山岩活動了近兩小時,我才從北隘門步道下山
雖然這只是一座標高52M的小山丘,走起來一點都不費力
但這裡卻擁有豐富的地質景觀、自然生態、人文史蹟
挖掘不盡的寶藏,值得你前來探訪
【延伸閱讀】
新北市樹林區‧大同山風景區之櫻花林
https://www.wretch.cc/blog/OLDOG/5522894
台北市文山區‧仙跡岩登山步道
https://www.wretch.cc/blog/OLDOG/5518217
新北市林口區‧太平濱海步道
https://www.wretch.cc/blog/OLDOG/5518998
--
流浪人的無名相簿 https://www.wretch.cc/album/OLDOG
專業的機車旅遊部落格 https://www.wretch.cc/blog/OLDOG
歡迎參觀比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27.70
※ nchuhistory:轉錄至看板 Tai-travel 02/24 23:23
※ nchuhistory:轉錄至看板 travel 02/24 23: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