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該死的太陽給我弄下來》2020.11.6
演出空間令人相當意外,是學校的大禮堂,且並非使用禮堂舞台空間,而是使用黑膠對外延伸了一個球場的大小。昏暗的燈光底下依然可見一旁的籃球框,觀眾席底下的罰球線。你可以想像使用電腦繪圖軟體將一個劇場p到一個球場上方的突兀卻又相當有趣的美感。----------拿這件事做比喻不太有相關聯,但是我還是想講一下----------前往看戲的路上,我在山腳下吃了一份咖裡麵,那是一間狹小的麵攤,其中一張桌子,使用了非常花俏的桌布:台式老磚為底,布滿整個桌面,青蘋果、紅蘋果以高清畫質散落在桌布上頭,鮮豔的紅、清脆的綠、紋路清晰的老磚。三者一點關聯也沒有,卻又互相關係著。
回到正文,籃球場的空間肯定是個意外,畢竟校內能演出的空間不多,但是這個「遊戲」「比賽」的場域鋪上黑膠,轉換成劇場演出空間,我甚為喜愛。
好了,花太多篇幅在讚頌這個美麗的錯誤了,讓我們進入演出內容《把那該死的太陽給我弄下來》
大禮堂的舞台區為演員休息區,衣架、化妝台、沙發、每個演員各自在自己的狀態休息、暖身、專注、也有少數人走下來打招呼,但不發出聲音,僅以眼神示意。
演前Announce由導演嘎造.伊漾伊漾親自為大家服務,短短幾句話可見嘎造的幽默風趣以及泰若自然。
演出開始,燈亮、音樂cue走,十個大男孩從舞台區直衝黑膠地板,那畫面甚至驚人。緊接著一段排舞也非常好看,演員身體使用與協調都相當好。
正戲開始,從一瓶乳液,每個人塗抹在自己身上,空間中開始出現舒服的乳液味道,當然我也將此與打手槍做了很直接的聯想。
第一個演員開口、第二、第三、第四個演員⋯⋯每個人提出見解、時而幽默、時而嚴肅,但是也許是緊張吧,群戲的整體節奏是最重要的,已經看見導演做的努力了,剩下的就要靠演員們了,第一場群戲從某個人的台詞小失誤開始自亂陣腳,資訊仍然沒有明確的聽到太多,就要結束了。回頭想想,其實那個失誤真的微不足道,完全不會影響整個演出、也不會影響那位演員的表現。錯了就錯了,千萬不要因為錯了就亂了陣腳。
接下來進入不同的神話傳說(我弄丟了節目冊,請容許我使用自己的記憶方式來訴說,如有錯誤或缺失歡迎底下留言分享)
「三個爸爸」
三個爸爸被分成兩段,分別至於最開始以及結尾,一開始的群戲,演員們的投射力僅在彼此身上,導致許多資訊聽不清楚,也不明白。
群戲最重要的就是節奏,可惜在這邊沒有看到。
就我的想像,這段應該要非常非常好笑,但可惜沒有抓出喜劇節奏。
結尾的「三個爸爸」就不一樣了,我對飾演兒子的演員刮目相看,一人分飾三角,使用不同身體、口音、表演格式,串聯全場卻沒有因此而懈怠,依然非常專注。能搞笑、能哭、不得了!
「蜥蜴父子」
讓二十幾歲的人飾演父親本就是困難、尷尬的事情,但是這位爸爸已經表現得不錯了,有「形」但是父親底下的底藴是什麼?態度反應是什麼?我覺得可以在努力,而且我相信他做得到。
兒子的蜥蜴身體做得非常漂亮、好看、不矯情。
飾演長頸鹿的演員在這一段謹以獨白表現,無法看到太多,但是很有誠意。
「后羿」
一個人獨占全場必須要有很強大的魅力、要有野心、要吃掉整個舞台、要抓住每一位觀眾------這位后羿目前做得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壞壞惹人愛這件事情還沒有被展現出來。
我只會認為后羿是個自大討人厭的傢伙,但,就我的想像,他應該要非常討人厭,但我又忍不住睇想多看他一眼、想給他掌聲、助長他的壞。
嫦娥演得有夠好,好得不得了。
「兄弟」
從這一段看得出來,導演非常擅長處理「男生的戲」尤其男性關係「父子」「兄弟」
我真的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麼會導戲的直男,令人刮目相看。
兩人打架、吵架的戲碼,很真誠、節奏也抓得很好、看不出表演的生硬痕跡。
我相信那應該是因為發自內心、本色演出的關係。
所有的演員,可能是因為飾演自己(相仿的年紀、身份)的關係都很自在,並不會看到有什麼樣的人硬著頭皮在做自己不擅長、不喜歡的事情,但是可能因為緊張,目前還是沒看到有演員享受在戲裡、遊玩在戲裡。
看似部落傳說的綜合,卻也可以見到戲曲元素,讓貪心的我很滿足。
整體而言《把那該死的太陽給我弄下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看,不會覺得是僅僅個「秋季展演」的規模。
我非常期待嘎造老師的下一個作品,也很希望有機會把這齣戲帶到魚池去,會怎麼拆解或是搓揉,一定會很好玩。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860461553/videos/316045406739324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190的網紅奧茲國的大冰喵,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聊天室指令:指令 聊天室需要大家一起來維護 請注意幾點事項 1.不要洗版 2.不得言語攻擊他人 3.不得跟他人要訂閱,想要訂閱靠自己 4.請乖乖排隊報名 5.有任何問題麻煩當下跟我說,我會處理 6.不得bm!! 7.禁牌規則請參照聊天室機器人之規定 8.報名未到者若未於事前事後說明未到原因,將不給予...
若伊桌布 在 做作的Daphn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抽獎活動 土耳其是遍地貓狗的地方,貓貓貓狗狗都很友善可以任意擼,在古代遺跡乙弗所正好碰上這麼一隻台灣黑熊樣式的貓貓,站在遺跡上看起來非常神氣,印成明信片和大家分享❤️
上次提到可以使用手機SPen製作桌布,若影片中的Medibang APP對你來說太複雜,你也可以使用三星自己的PENUP APP,操作相對簡單,有多種筆刷可選,效果一樣很不錯唷!
想要遺跡貓貓明信片的朋友,在影片下方留言就有機會抽中囉!
另外還有一張隱藏版明信片,tag你的損友,#損友限定🤣,你中獎朋友也一起中獎唷!
↓下載伊斯坦堡風景桌布
https://reurl.cc/DEr6j
↓如何使用SPEN製作落日晚霞桌布
https://reurl.cc/6xnyZ
影片使用
手機: #SamsungGalaxyNote9 + SPen
APP: MediBang Paint APP
相印機 : Canon Taiwan CP-1300
若伊桌布 在 作家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柏青書評】潮流的海水退了才知道村上春樹沒有褲子穿以及張愛玲賣輸誰
「日常生活中,一條藍牛仔褲一件毛衣足矣。不過我有我自己的一點點哲學。」村上春樹《國境之南 太陽之西》中主人翁這樣一段自述該也適用於他自己,我們對這位作家的想像似乎就擺盪在兩條褲子之間,要不是短跑運動褲(那同樣適用於馬英九),否則就是牛仔褲(村上春樹的中國譯者林少華談到村上春樹印象,「總是藍色T恤,藍牛仔褲,梳著小男孩的髮型」),我好奇的則是,為什麼每逢慾升,想起薇閣,思及村上,腦中便浮現牛仔褲?村上春樹的牛仔褲印象是怎麼形成的呢?再進一步提問,日本人什麼時候開始穿牛仔褲?又如果文學界要代言牛仔褲,多的是候選人,村上春樹如何讓評審把椅子轉過來?你瞧若讓無賴派的太宰治穿洗白破褲多慵懶,越破越貴才好意思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三島由紀夫練起肌肉可不就是直筒Levis501尋尋覓覓硬漢風格代表。
看了W.大衛・馬克思的著作《洋風和魂》我才知道,牛仔褲在日本流行是上世紀很晚才開始的事情。他考據到,二次戰後隨著美軍進駐日本的,就是這種張力甚大洗到褪色的褲子,他穿在美國大兵身上,通常你只能在黑市或是阿美橫丁的二手市場買到,卻非常搶手。要到六零年代,日本商人才開始想要「國艦國造」,自己做牛仔褲,1965年終於進口大量丹寧布,卻發現自家三菱牌縫紉機連一針都挺不進這頑強的合眾國藍色布料。
好不容易盼到第一件印上MAKE IN JAPAN的牛仔褲誕生,但自己人不買帳,調查原因,原來民眾想要的,不是這種深藍色、硬巴巴的全新牛仔褲,六零年代日本人心中所謂的「牛仔褲」的形狀,是二手市場所流通,被洗白了、因為長期穿著變得柔軟有延展性的那一種,於是「美國進口的二手貨要一千四百日圓,這些新牛仔褲只賣八百日圓,但二手褲的銷售量還是全新牛仔褲的十倍」,賣得很差啊,沒有辦法,這批商人只好把牛仔褲拿去機洗,試著讓布料變軟,並呈現刷色(「但操作一週後,洗衣工廠的機器竟全數損毀」,你瞧,美帝豈止船尖炮利,連布料都不戰而屈人之兵)。但這樣作卻又被百貨公司退件,西武百貨與伊勢丹百貨的採購人員對牛仔褲廠商說道:「你們先洗過?我們只賣全新商品,你們到底想什麼?」
是這樣的年代。與其問牛仔褲怎麼在日本被發現,不如問它如何在民眾印象中被重新發明,當刷白取代深藍色,柔軟與皺摺勝過硬挺,舊的反而是新的,曾經戰敗的國家連針尖都打不進戰勝者的一條褲子上,但誰知道有一天,日本會成為輸出牛仔褲精品的大國,你敢說衣櫃裡沒有一條Big John或EdWIN?
要到六零年代後期,馬克思主義者和警察在街上窄路相逢、學生革命、全共鬥…..那就是村上春樹小說沒寫到的風景,而這一切反抗、虛無,叛逆都集中在一條牛仔褲上。這富有延展性的單寧布成為眾多瘋癲族、日本嬉皮、反抗學生身上的共同點,「政治與反叛的擴大了牛仔褲市場,銷售量從1966年的兩百萬件增加到1969年的七百萬件。」,日本製牛仔褲產量也跟著逐漸提高,牛仔褲正要風行全日本,這年剛從大學離開的村上春樹終於可以套上那將成為他後半生形象的牛仔褲。
潮流的海水退了才知道村上春樹一開始沒有褲子穿──至少不是穿牛仔褲,我們現在召喚出「藍色T恤,藍牛仔褲」的村上春樹形象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可服裝確實提供辨認的體系,借用村上春樹小說標題〈起司蛋糕的形狀和我的貧窮〉,對六零年代日本年輕人而言,牛仔褲是一個叛逆的表情,他不只是一件褲子,他成為〈牛仔褲的形狀和我的反抗〉。而在六零年代之後,則成為詮釋村上春樹風格的一個詞彙──無論它代表是隨性?自然?低調?硬漢?──終究成為「牛仔褲的形狀和我的村上春樹」。村上春樹用運動短褲寫小說(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而用牛仔褲穿出自己的臉。
這是看W.大衛・馬克思的著作《洋風和魂》讓我思考的事情。
2.
1952年海明威寫出《老人與海》,美新處以高價公開徵求中文譯者,譯者「範思平」則要到第三版再刷後才正名:「張愛玲」。華文世界首度遭遇《老人與海》,祖師奶奶相逢老硬漢。考究起來,祖師奶奶替美新處翻譯不少作品,作為推廣美國價值並在文藝上反共,美新處這個龐大的文化翻譯計畫成效如何?那有待台灣文學史研究,但如果只是論業績,單純看台灣人因此有多愛美國?美新處倒可以考慮請教東京美國大使館美國旅遊服務處
《洋風和魂》談到七零年代《POPEYE》創刊。作為一本潮流雜誌,創刊號聚焦滑板運動、加州,不但在推波助瀾再日本創造一波滑板文化,「《POPEYE》開始關注衝浪文化後,日本衝浪人口躍升全球第三大」,「美國又酷起來了」,NHK民調顯示喜歡美國的日本人,「於1974年,僅有百分之之十八」、「一九七六年上升到百分之二十七」,《POPEYE》雜誌版權頁上一行短短的「本刊承蒙東京美國大使館美國旅遊服務處協助」曾引發一波陰謀論,臆測這是否又是美國中情局策劃的一次強大心理戰,要從時尚層面藉由一本推廣Nike和橄欖球衫的雜誌遙控日本年輕人的心。《Men's Club》雜誌插畫家小林彥泰便打趣說:「美國政府應該在駐日大使館前樹立紀念碑,感謝平凡出版社和《POPEYE》雜誌」。
祖師奶奶根本不在乎美國有沒有因為他的譯筆受歡迎吧,她自寫《秧歌》
《赤地之戀》去了。他有他的搭配,講「參差對照」,「讓蔥綠配桃紅」,這是張愛玲的美學風格,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他的穿衣風格。其實村上春樹寫過一篇散文叫作〈隆美爾將軍和餐車〉:「我為什麼會清楚地記得這無關緊要的一句話呢?是因為顏色搭配得鮮豔。首先是隆美爾將軍穿著筆挺的藏青色綾織毛料軍服、白色桌布、剛剛炸好的狐狸色牛排、薄薄掛幾道奶油的麵條,而車窗外延展的是法國北部遼闊的綠色的田園風光——實際上也許不是這樣,但閱讀時,浮上腦海的,便是如此鮮艷的顏色的搭配。正因為這一點,那些本來沒有特殊意味可言的文章,才會久久留在記憶庫的一隅。我想這不妨稱之為『文章之德』」,這是村上的配色風格,其實也就成為他的寫作風格。他們用寫作穿衣,人們用穿衣寫自己,可就算衝浪風穿得很飄撇,滑板風多寬鬆,其實裡頭層層疊疊,是歷史與文化的內搭。這也是看W.大衛・馬克思的著作《洋風和魂》讓我思考的事情。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621cul001/
若伊桌布 在 奧茲國的大冰喵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聊天室指令:指令
聊天室需要大家一起來維護
請注意幾點事項
1.不要洗版
2.不得言語攻擊他人
3.不得跟他人要訂閱,想要訂閱靠自己
4.請乖乖排隊報名
5.有任何問題麻煩當下跟我說,我會處理
6.不得bm!!
7.禁牌規則請參照聊天室機器人之規定
8.報名未到者若未於事前事後說明未到原因,將不給予對戰資格
——————————————————————————
👉聯絡我:fzw1222@gmail.com👈
👉歡迎抖內(可使用超商代碼):https://goo.gl/KfST3M
👉喜歡我的影片可以點個贊助https://gaming.youtube.com/watch?v=t3dcyk10NNI&action=sponsor
👉我們的貓貓群:http://line.me/ti/g/LB1s3k6-Lv
👉不定時直播:https://goo.gl/NMcWwk
👉粉絲專頁(冰喵’s闇影詩章)
https://m.facebook.com/IC.shadowverse/
👉我的噗浪:
https://www.plurk.com/m/u/fzw1222
👉冰喵自製桌布
https://goo.gl/HXR4uv
👉冰喵各類隊伍
https://goo.gl/8ctsF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kHZigWpr8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