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法肯豪森的作為
賽克特就任顧問團團長的日子只有10個月,他對中國軍事的構想,許多才剛開展,有些則還未付出行動。繼任的法肯豪森所要做的,就是承接前任的措施並繼續發揚光大,而事實上,法肯豪森完全不負所託。
像在建軍方案,法肯豪斯於民國25年(西元1936年)提出強化過往曾被整編過的部隊,這個方案後來被定名為「調整師」。
順帶一提,現在若要在網路上搜尋中德軍事合作的相關資訊,通常會打上「德式師」或「德械師」等關鍵字。但當年的政府檔案可沒以上字眼,因為這些接受德國訓練的部隊正式名稱是「調整師」或「整理師」。尤其某些軍迷對「德械師」這個名詞非常反感,主要原因就是接受德國訓練的國軍未必拿德國兵器(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國軍的裝甲部隊就能了解狀況),所以如果你想在別人前面秀出你很懂民國軍事的逼格,可千萬別喊錯稱呼呀。
當時法肯豪斯建議:
一、
各步兵團應依照教導總隊步兵團之德國新編制盡速編齊,各團應裝備步兵榴彈砲、戰防砲各一連。
二、
為加強管支援火力,營迫砲排應增為四門、機槍連定數則增為九挺。
三、
各陸軍師應編成一個騎兵連,以落實戰場情資偵蒐。
四、
每個師中的戰鬥及勤務支援部隊,若是工兵及通信兵還無法達到營級規模,至少也要成立連級單位,另須特別重視通信裝備及光學觀測儀器。
五、
各師應加強炮兵編制,最好能成立內含三個營的炮兵團(其中兩個營裝備野戰炮或山炮,一個營裝備105mm輕榴彈炮)。
六、
兵器應統一使用中正式步槍、捷克式ZB26輕機槍、廿四式7.92mm重機槍。
七、
各陸軍師應設立修械所好保養維護兵器。
在此原則下,有30個師將率先調整,最終目標是完成60個調整師。而調整師的編制,以執行最徹底的88師為例,內容為:
每個師下轄2個旅,每旅各有2個步兵團(也就是從魏澤爾時代就確立的2旅4團制)
1個炮兵營,下轄3個炮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工兵營,下轄3個工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通信營,下轄2個有線電連與1個無線電連
1個輜重營,下轄2個連
1個高射炮防空營(這個編制後來被取消,因為後來格國顧問團決定成立專門的高射炮部隊,好將炮火集中使用,不過有些部隊仍保有此編制)
另有師本部直轄的特務連、騎兵連、戰車防禦炮連、野戰醫院各1個。
而作為戰鬥主力的步兵團,其編制為:
1個團下轄3個步兵營,通信連、步兵榴彈炮連各1,另有團本部直屬的特務排。
1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迫炮排及特務排各1。(這裡特別註記一下,在原先魏澤爾編制的步兵營中,規劃的是配備2門20mm輕機炮的小炮排,而法肯豪斯此時則將小炮排升級成裝備2門八二式迫擊炮的迫炮排。)
1個步兵連下轄3個步兵排,每排下轄3個步兵班,每個班有14位成員並配給一挺輕機槍。
1個機槍連下轄3個機槍排,每排下轄2個機槍班,每個班配有一挺重機槍......
與舊有的編制相比,調整師特別著重提升支援兵種的質與量,像是增強火炮能力(輕機炮變迫擊炮、增加反坦克炮及口徑更大的榴彈炮),設立恢復傷員的野戰醫院,另外讓更多部隊都具有通訊能力以方便聯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我特別要提一下,在法克豪森任內多出來的新單位:野戰醫院
話說現代護理人員的精神象徵是南丁格爾,這位英國貴族小姐之所以能讓人意識到護理人員對醫療體系的重要性,是因為她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在這場英、法、俄三個歐洲強權對抗且耗時3年的戰爭中,南丁格爾改善傷兵醫院的品質,使她駐紮的傷兵死亡率從42%降低到了2%。
大家注意到沒有……傷兵死亡率原先是42%!這個死亡率高的可怕!
換言之,若是能提高醫療素質,將會有效減少軍隊人員的損失。後來在一次世界大戰,各國更是在慘烈的戰事中吸取經驗,像是1917年Wwkeen的《戰傷救治專書》就詳細說明傷兵收容、疏散及感染控制等内容,而1918年FrankKeeper的《軍事生基本手冊》内容也提及疾病、營養、飲食管理、野營行軍衛生、戰傷分類分級、排泄物處理、士兵培訓等基本常識。
國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後,於1927年設立軍政部軍醫司,之後在1935年4月將軍醫司與其他單位合併為「軍醫署」;順帶一提,法肯豪森是在1935年3月接任德國顧問團團長一職,或許這是國民政府逐步提升對軍醫的重視,才能讓法肯豪森在調整師的方案中,得以提出設立野戰醫院的方案。
截至1936年,軍醫學校培訓出1045名醫生、300名藥劑師,另有108名在校學員,每年則能加強陪訓50名醫生。而在1937年,林可勝編制出内容包含:毒氣戰、疾病控制、戰時衛生管理……等知識的野戰醫療手冊,可見軍醫的逐步發展。(這位林可勝被譽為中國生理學之父,日後擔任國防醫學院的第一任院長,是當時深受世界科學界推崇的中國科學家之一。)
雖然新部隊成立,如此里程碑值得掌聲喝采,但在後來的抗戰中證明……這些軍醫的功能極其有限。
首先很明顯的問題,是人數實在過於稀少。
當時國民政府包含陸海空三軍,粗略人數約300萬。1000多位醫療人員的比例有多麼稀少,那是不言可喻。事實上,當時一個陸軍師「理論上」設有2個衛生連,其成員包含:1名首席軍醫官、9名醫官、87名部屬;而他們的照顧對象大概是9000多人……當真需要能者多勞。
可真說到能者多勞,當時軍醫有第二個問題:素質堪憂。
剛剛提到有87名衛生連部屬,但這些護士、擔架兵、後勤人員其實並不具備醫療技術,因為他們大多是未經培訓的農民、苦力。大家想像當有士兵在戰場上被打到斷手,可是第一時間趕來的卻是耕田的王老先生……我想大家對結局應該是心裡有數。
那為何醫療人員素質堪憂呢?除了培訓資源稀缺外,這就帶出第三個原因:待遇低下。
首席軍醫官,聽上去非常威風,但實際上,軍醫官是沒有軍銜的。沒軍銜就代表沒加給薪水,在錢少事多沒資源的情況下,自然沒多少軍隊人員願意擔任或進行相關的研修。
甚至就連培訓機構也有問題,這就是第四點:醫療理念之爭。
在1934年以前,國軍的軍醫培訓走的是德日派路線。所謂德日派,起源來自於清末的北洋武備學堂,也就是中國現代化軍醫的起始點,而北洋軍在清末逐漸隸屬袁世凱麾下,袁世凱則在部隊內採用德國式訓練;而除了北洋軍,清末各省也有創設各地的新軍,只是他們的經費資源不如袁世凱豐厚,所以他們的軍官人才通常都是留學日本(因為比較近而且物價也比較便宜),而日本的陸軍也是效法德國,所以自清末以來的軍醫訓練,就以發源德國,再經日本轉化學習吸收,故稱為「德日派」,而此派特點是比較重視理論研究。但在民間的醫療體系中,卻有另一股強大的派系,那就是重視實踐操作的英美派,而看名字也知道,這源流來自英美兩國。這兩派其實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問題,可是在1934年,當時軍醫學校聘請一位來自民間醫療體系的學者擔任新任校長,而這位新任校長一上台就決定將軍校全面改走英美派路線,並將全校職員解聘後再重新招聘。還是強調,英美派與德日派並沒有孰優孰劣,但如此人事大變動,說不影響學生學習那是睜眼說瞎話。
在1937年的淞滬以及南京戰役,透過傳教士醫生的報導,當時國軍各部隊嚴重缺乏手術繃帶、破傷風血清、藥品、夾板、救護車……等醫療器械,亦無訓練有素的手術助理,而擔架兵的不足,導致大批傷兵直接被棄置於戰場,可見國軍的醫療體系的低下。
這樣說起來,我似乎Diss國軍,但其實我想說:當時的國軍就是在資源匱乏的萬難處境下,持續進行改革進展。雖說在就事論事的精神中,必須要檢討結果的不如意,但對創立以及成長的理念及付出,絕對值得旁人以及後人致敬。而以上理念,就是本人德式中央軍文章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回來新成立的調整師,不只野戰醫院,其他單位雖在理想上應當擴增,但現實狀況卻是因為資源匱乏,許多部隊的裝備未能到位(像有些步兵團沒有迫擊炮,只能沿用以往的小型機炮,或是有些師沒有裝備反坦克炮),有些更慘的,僅完成表面上的編制重整,在武器及訓練上均不到位。加上後來抗戰突然爆發,所以國軍最終只成立35個調整師,以及還沒接受最新式改編但先前已有做到部分改造的24個整理師,以當時全國177個陸軍師來看,新軍的比例不算高,卻已是較具戰力的部隊。而這當中能夠達成顧問團設立標準的調整師可謂當時國軍中的戰力頂峰,這些部隊分別是: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不過這支部隊成立的本意是樣板,也就是擺出來好看的,並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但正因為要擺出來好看,裝備絕對在各部隊中最為先進整齊。)
接受德式訓練最老資格的陸軍第87師、第88師,以及從以上兩師抽出補充團而擴編成的第36師。
而有財政部銀彈支持的稅警總隊,同樣戰力超群,有時甚至能比陸軍更早領到最先進的武器(至於原因就是……有錢是大爺)。
民國二十四年,政府為了檢視德式訓練部隊的戰力,還有提升多兵種搭配的作戰經驗,並且趁機模擬上海至南京一帶的攻守實戰演練(這地區是國軍預設未來對日衝突的戰場),於是進行一場秋季操演。
這當中,陸軍出動87師、36師、教導總隊,讓以上部隊分成東西軍對抗,另外加上裝甲部隊、空軍也一併參與。可以說,這是多年德式訓練的整體展現,雖然空軍及支援兵種的數量依舊偏少,顯示國家整體實力還不以支撐足夠規模的現代化部隊,但是步兵的作戰水準及觀念與過往相比已有飛躍式成長。
除了步兵的提升,法肯豪森特別注意炮兵的整頓,他協助國軍將現有火炮進行整編,然後將全國457門火炮分成了4個獨立炮兵旅、5個獨立炮兵團、4個獨立炮兵營。之後更是向德國購入24門150mm重榴彈炮以及36門105輕榴彈炮,因而建立最現代化的支援部隊─炮兵第10團、第11團。
這兩個團除了擁有最先進的火炮外,相比其他傳統炮兵部隊還停留在用騾馬載重牽引,他們可是購入了重炮牽引車還有裝炮彈的載重卡車,所以在機動力上大大提升(但也話說,現代化的火炮重量非常驚人,真要用馬匹去拉,估計馬都快累死炮卻動沒幾公里,所以使用摩托化移動是必要的提升)。
另外,由於中日兩國關係越加緊張,法肯豪森與顧問團規劃出諸多對日戰略。其具體內容為:
以徐州、鄭州、武漢、南昌、南京,為戰略規劃的重心,北方設定黃河為最後戰線,四川為戰略大後方。
以此為基準,四川需工業化,提供後勤。而長江會是整個戰略的核心,所以必要時須封鎖長江航道,防止日本海軍逆流而上的攻擊。黃河則作為最終防線,如果必要,需要進行有計畫的人工氾濫,增加對鄭州、武漢的防衛。(大家可以注意這一點,因為這將成為抗戰史上不容忽視且極具代表的一個事件。)
在賽克特─法肯豪斯的接力合作下,德式師日漸茁壯,但說了這麼多,到底這批耗費國家心血打造的部隊,相比其他派系軍隊會有何不同?接下來,老ㄕ就來好好介紹德式師的士兵有什麼特別的行頭。
圖片為: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英國護士薪水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Lord Buckethead 是英國從1987年以來,不同人物裝扮成的嘲諷政治喜劇人物,每有選舉就頭頂水桶參選。但是 Lord Buckethead 這個稱號幾年前竟然被一個美國人註冊走了,他只好改名,這我倒是不知道。
一早菲爾很興奮地把這個參選人的參選政見傳給我,他現在叫 Count Binface:我想妳的臉友們會很想知道要選倫敦市長的人,頭上真的套了一個垃圾桶,他的政見很不錯呢!隔海觀戰的英國人覺得興奮。英國爵位百百種,count 和 lord 的差別可以忽略。
垃圾臉爵士的參選政見除了到處改倫敦地名,還有一項是要求政府部長包括倫敦市長的薪水,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與護士薪水綁定,還有把某個男公共廁所的烘手機,移到一個比較合理的地方。
這種覺得某些政治人物是垃圾的想法,還真是舉世皆然,證明本人已經與世界接軌 ✌️
英國護士薪水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震央,出現在長照養護機構,而且他們幾乎成為被遺棄的一群。根據紐約時報估計,在全美與養護機構相關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至少有七千人,約佔全美死亡病例五分之一。紐約州的死亡病例有25%來自養護機構,麻州逼近45%,費城更達到50%,但情況不只這樣,專家認為,這些數字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許多養老院的死亡病例都沒有檢驗而未被列入,或者根本沒有回報。而在加拿大,養老院的死亡人數,佔了全國死亡病例高達50%,更發生慘無人道,養老院員工全體逃離,老人被遺棄的事件,結果有31人死亡,還活著的老人則沒有食物飲水,躺在自己的穢物裡形同等死。歐洲的養護機構疫情更加嚴重,英國倫敦政經學院14日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義大利 西班牙 愛爾牙 法國和比利時 五國西歐國家,42%-57% 的死亡患者,都是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們,而英國則根本沒有把養老院的死亡病例列入統計,義大利和西班牙在醫療系統崩潰的情況,更選擇優先救治青壯年,老年重症患者等於被放棄。】
{內文}
這也許是美國疫情 最驚悚的現場
(新聞旁白)
紐澤西95%的長照養護機構都出現了新冠肺炎病例,警方還發現一個驚悚的現場,17具遺體被堆放在一間小小的太平間裡,而這裡是最大的一間州立照護機構
(PHIL MURPHY\紐澤西州長)
我也感到非常憤怒,亡者遺體被堆置在一間臨時的太平間裡,養護機構的住民應該有尊嚴地獲得妥善照顧,我們可以且必需做得更好
這裡是紐澤西最大的養護機構(Andover Subacute and Rehabilitation I&II),可容納約700名住民,但它的醫療人員配置和專業性評價,是低於平均水準的一顆星,當新冠病毒來擊,幾乎沒有抵抗能力,一間僅能容納4人的臨時太平間,卻堆置了17具遺體,包括住民和照護人員,已經有68人死亡。住著高齡長者,原本應該要提供特別照護的養護機構,正淪為新冠病毒肆虐的戰場,許多家屬一直到親人已經病重臥床,甚至死亡才收到通知。
(新聞旁白)
Libra pushes84歲的母親三個禮前在那兒過世
(Libra pushes\養老院患者家屬)
他們告訴我沒有發生病例,之後我才發現新冠病毒已經在院內快速爆發
(新聞旁白)
你好我是否可以和一位護士說話
(Annette Janssen\養老院患者家屬)
(早上Annette Janssen再度打電話,到母親Leona Behrens所居住的養護機構,兩個星期前,她媽媽還可以從裡面對她揮手),我每天都會打電話,一直得到同樣的說法 “她很好 她很好”,(但是上週她走到窗前看到的畫面讓她感到震驚),我看到她躺在床上 插著氧氣鼻管 ,(那就是你知道她被感染的方式),是 沒錯,(Annette說一名護士告訴她 母親已經接受了檢測),最難的部分是,我無法在那陪伴她 觸摸她 抱包她,讓她知道我在那兒
全美3466個長照養護機構,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數估計超過七千人,但這個數字在專家眼中,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因為許多養老院可能未確實回報疫情,或者直至老人們過世,也沒能進行檢測而未列入統計,以新澤西這間養護機構為例 (Andover Subacute and Rehabilitation I&II),死亡的68人,當中有26人被檢測確診感染,剩下的僅被標註為「死因未知」。
(ANDREW CUOMO\紐約州長)
養老照護機構已經成為重要議題,許多脆弱的老年人生活在這些脆弱的機構中,紐約州死亡病例25%來自養護機構,麻州逼近45% 費城更將近50%,維吉尼亞州一間養護機構 Canterbury nursing home有45人病逝,包括在過去24小時內死亡的三人,全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Dr.James Wright)
我們幾乎沒有辦法對病人提供照護,從一開始就是這種情況,因為缺乏人力
另一個悲慘場景發生在加拿大魁北克。
(新聞旁白)
魁北克多瓦爾赫倫養老院,周六一具患者遺體被推出大門,這只是這間高級私人養老院,從3月13日起諸多死亡患者之一
(新聞旁白)
(赫倫養老院內部情況,根據前往處理的護士說法是完全失控)
(Loredana Mule\加拿大退休護士)
我們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巡察所看到的場景,是完全不人道 可怕的,整個情況非常噁心,每個房間裡充滿惡臭,這些臭味重到可以殺死一匹馬,臥床的老人身上沾著穢物,我可以告訴你,這種情況看來已經很久,他們身上的床單都被染成棕色和黑色,一直到脖子的部份,(另一位護士說,有病人呈現脫水現象,顯見連基本需求都未獲照顧,而養老院裡看不到任何一個員工的蹤影)
位於魁北克省的赫倫養老院,有150張床位,每個月住宿加照護費用高達數千美金,屬於私人高級養老院,根據調查,3月13日就已經出現人員死亡案例,卻未通知任何單位及家屬,3月26日,一名老人被送進新冠肺炎定點醫院,被確診感染,隨後過世,當地衛生單位才發現養老院已經發生疫情,二天後(3月28日)衛生當局派人前往,想不到院內的職員全部不見蹤影,老人們被棄置在院內,沒有吃的沒有飲水衛生狀況極其糟糕,總共31人不幸死亡,歸究原因,其一是看護人力的短缺。
(新聞旁白)
養護機構照護員薪水不好,經常是兼職工作,身兼好幾家機構看護,而這增加了傳播感染風險
原因之二,住進養老機構的高齡者,免疫力不佳而且大多數有其他疾病在身,本就是新冠病毒感染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很容易就成為重症患症,養護機構內共同的生活空間更是聚群感染危險區域。根據統計,截至4月15日,加拿大新冠肺炎死亡病例1千零6人,大多集中在魁北克及安大略兩個省份,將近一半死亡患者,都源自長期養護機構的感染事件,不只是高齡的老人,也包括在其中工作的職員。
(新聞旁白)
許多加拿大人躺在長期護理機構的床上邁向死亡,在這些機構裡新冠病毒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傳播,而且死亡人數預期還會再升高,通常這些人他們一個人孤獨死去,被隔離在房間內禁止探訪,而全國各地都有患者家屬,隔著遙遠的距離哀悼著自己的親人
(新聞旁白)
這是讓人心情起伏的一天,因為一位同事的新冠病毒測試呈陽性,另外一名員工正在接受重症監護治療,(這是一位護理機構經理的視頻日記說出了很多人照護人員的心情),真的難以置信,(在英國這些年老脆弱的人和負責照顧他們的低薪看護員),(依一些慈善者的說法,在新冠病毒的攻擊下,他們被遺棄了),在住戶身上所發生的,過去三個禮拜我們所經歷的,真的很艱難 很難
在歐洲情況更為嚴重,在英國根據調查總共有5500家養老機構,大約41萬人住在養老院,英國政府曾經表示,英格蘭超過二千家養老機構已經發生疫情,但官方至今公佈的疫情統計,主要來自醫院死亡人數卻不包括養老院裡的病例。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14日(周二)發布研究報告指,義大利 西班牙 愛爾牙 法國和比利時 五國西歐國家,42%-57% 的死亡患者,都是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們,在德國 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齡大約是80歲,甚至疫情嚴重的重災區義大利及西班牙,在醫療體系崩潰的情況下,都選擇優先救治存活機率更高的青狀年「生不驗死不報」,讓身處醫療資源弱勢 養老機構中 脆弱的老人成為被放棄的一群。
(新聞旁白)
老太太喊想要老公回來
(Sheila Curran\養老院住民紐澤西)
她的丈夫過世了,我想要更多信息,我想疫情透明化,是的,我希望人們有所作為,我要他回來
(SUSAN HAILEY\養老院住戶西雅圖)
我想離開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