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20941-Q20960)
Q20941:
老師你好,想問小小配股既野因為呢排有好多公司配股
1. 配股係咪牛市既特點呢?
因為係課堂你話牛市其中一個特質就係好多IPO黎上市,咁如果經常配股係咪姐係公司覺得估值高要拎錢,其實係咪要小心呢?
2. 配股拆讓其實係咪好機會去加注呢?
好多時配股會折讓5-10%,其實係咪好機會去加小小注?因為而家呢個年代既配股好似好小事,比起以前配股好似會好大獲咁?
而且市場資金好似好多,呢半年小米/藥明/騰訊/安踏/美團/比亞迪都有大規模配股,但好多時配完幾日內就會升番去原本價位什至更高。
好似對股價冇半點影響,咁我如果趁配股加注有冇問題?例如藥明每3~4個月都有一次配股,我有好幾次想買但都買唔落手。
3. 配股次數多其實係咪好事?
藥明基本上近呢兩年,每三至四個月都有一次配股,但股價仲繼續升,其實如果經常問市場拎錢。會唔會係好/壞事?麻煩曬你啊
龔成老師︰
1) 可以算係牛一其中一個特點,會有較多企業係配股。
因為牛市時,市值一般會較高,集團配股可獲得資金,會相對一般市況時為多,故配股較多在牛市時出現。
但配股唔代表間公司一定係估值已經好高,只係機會較大。你要自行估值,來作判斷。
2) 唔一定,你要睇翻本身企業的估值。如果企業現價已經係好貴,拆讓5-10%其實意義唔大。
至於這些大型企業,在配股後依然大升,有機會係受當時大市氣氛影響。記住,我地投資一隻股票的策略,一定係睇平貴而定,唔好受大市氣氛影響到判斷。
3) 配股本身如果會發行新股,其實係會令現有股東利益被攤薄,是不利因素。
至於企業不停做集資動作,要睇翻個原因。如果係為了合理的發展,而發展對公司長遠又有正面影響,其實係可以接受。
------------------------------------------------
Q20942:
阿sir我係你舊生, 我以下係我初步推算968的合理區, 屬水桶1至2間。
・ PE 15至25 倍左右,所以判斷出現時為為理區頂部。
・按企業基本面的5點分析是合格,且總負債約26%,是理想。 (當中7成來自廠房及機器虧蝕所產生,屬正常支出)
・平均將盈利 45%派息並穩定,其餘留作發展技術及擴展廠房,提高生產效率 (管理層平穩務實,正理地將回報與股東分享)
・roe 22.4%,反映再投回報中等。
・EPS : 13% (合格)
利好
1)太陽能長遠發展潛力,等待技術在各在市場滲透及廣泛運用
2) 市地地位屬龍頭,但未到壟斷,進入此行業需求有一定技術需求
3)產品面臨原料加價仍然有轉嫁成本能力,反映在股東溢利上。
4)即使在疫情期間,業務有持續正現金流入,盈利及收益都有上升。
風險
1)原材料成本上漲
2)季節性(如6至8月的雨季,影響太陽的產量)
3)出售電力的應收帳款大
4)依賴政府對電費補貼 (這點 我有點不明白 平價上網政策對這企業的影響)
5)投入的固定資產 (如廠房)需要1至2年後才可以反映,有機會未能即使提升生產效率
我對信義既玻璃產品仲未有深入既了解,在產品質素如果有分析得唔夠好既地方,希望阿sir 俾d 意見
龔成老師︰
你大致上都講到佢架優勢,PE估算都正確。
至於佢支出,主要來自銷售、營銷、行政方面等正常支出(唔係廠房及機器虧蝕),大致係正常。
信義光能(0968)本質不差,股本回報率算係處高水平,加上現金流強勁。
之後將賺翻黎的資金,再投資在新設備去加大產能,為未來作準備。因為新產能不會在1,2年內立即出現,所以每年都新建新生產線,係必需的。
而且,除左佢負債指標理想外,你再仔細睇,其實佢負債水平一直下跌,都係利好因素。
集團過往依賴政府對電費補貼,但近年補貼已陸續退場。所以,集團將加快非補貼大陽能發電場項目併網,令非補貼部份成主流。
而整個行業去分析,取消補貼有助行業汱弱留強,將令信義光能(0968)這類有規模和實力的企業,優勢進一步擴大。
至於你到13%的,應該係ROA,資本回報率。在這類行業,可以作為輔助性參考。
而EPS,係代表每股盈利,係一個數字,唔係百份比,你要留意翻。
至於其玻璃產品,主要用在太陽能發電上。相關產品要分析,要有一定專業知識,才可以做到。
但我地可以從佢表現,得知佢是否有優勢存在。例如你說成本轉嫁能力,就係其中之一。
你見到佢太陽能玻璃銷售毛利率係按年上升,可見佢有較高成本轉嫁能力,和規模經濟優勢,令此股長線發展正面。
------------------------------------------------
Q20943:
龔成老師你好,最近,老闆加了我人工,資金上稍為鬆動一下,所以想請教老師,當年除了月供股票和買物業外,還有沒有供人壽保險?謝謝!
龔成老師:
要睇你本身是那一種類型,如果你比較保守,而你本身在財富組合中,無乜防守性資產,投資儲蓄型的保險,可以助你這部分的建立。
當我地進行理財,攻守兼備是應該的,問題是比例如何,以及這個人風險度如果。
如果是純保險,你可以留翻更多資金,用作自己投資增值,「攻」方面的效果會更好。
當然,我認為保險在我地的理財中,有一定作用,但就未必要太多
因此,好睇你自己的風險度,自己的投資能力,以及你本身、你想的財富配置。
------------------------------------------------
Q20944:
龔sir,我係恆生工作,佢地有個職員嘅shareplan,每個月可以供HSBC,供幾多就自己決定,一期係3年,供完3股送1股,我依家已接近供完佢兩期。
我想請教一下龔sir我應唔應該繼續供,定係依家果期供定就停???thanks
龔成老師:
原理等同有折扣價買入匯豐(0005),這股雖然賺錢能能力不及過往年代,但質素都算有的,都有投資價值。
你預佢主力收息及少少增長,不是增長型公司。都有投資價值。
除非股價已貴,你就算有折扣價買入都等如唔值,就時就唔值得。我相信你可以做多一期(3年),之後再睇情況決定。
但都要題翻,唔好將財富過度集中在單一股票。
------------------------------------------------
Q20945:
你好,我現在39歲左右收入17000左近。
住公屋我太太收入大概7000,有請姐姐,3歲小朋友同一架車。係疫症前,太太收入大概有萬四蚊。因為工人約期滿咗返咗去印尼所以太太冇工作一年。
龔成老師:
現時經濟始終較弱,暫時你地守住先,相信過3-6個月會開始好翻D,希望到時收入增加。至於長遠,都要想一些提高收入的方法。加油!
------------------------------------------------
Q20946:
龔成老師恭喜你, 你又救多個人啦 ---- 我 ^^
雖然我湊住兩個年幼小朋友之餘仲要番工, 還未靜到下來睇你既書, 平時只有小量時間望下你 facebook 既分享, 明白你不停講的理論
但我係燥急子, 就在 1211 比較高位買入, 而家係我自己抵死, 坐緊股票監, 唯一幸好係, 我知 1211 都算係有質數, 這點令我比較放心. 唯有慢慢等佢回番. 重整財務後再重新部署
今次我真係實實在在地 LA 野, 知痛了. 呢D咪就係冇股票知識同心急囉, 就跌得痛.
另外亦都明白股市升趺, 開始冇感覺.
由短時間win10萬變賬面上輸10萬, 由抽到居屋諗住簡樓,點知比人DQ左.
短時間太多大上大落, 幸好平時睇得你D分享多, 個人在處理危機時冇咁慌, 比較鎮定.
非常感激你不斷教我們, 令我們渡過每一個難關.
感謝你哦. 你也繼續加油.
龔成老師:
比亞迪(1211)有得守的,但唔好再心急加注了。
其實投資經歷,都是一個學習過程,我20年前都試過多資因為無知識,而輸左當時好多錢,好痛。
但正為有知痛,先逼自己不斷學習,提翻自己如果無知識、唔做功課,往後只會輸。
所以,我現時每星期用6小時去分析一隻股票,一年睇50隻,但只投資1、2股,就是明白做功課的重要性。
加油!
------------------------------------------------
Q20947:
老師 之前見到你有個讀者問答提到外幣存款戶口
想問係點運作架?
因為我自己本身都有d 唔同國家嘅外幣係戶口
唔知做乜好 而家又無得旅行
如果想將呢d外幣全部整合做d穩陣投資有無d咩選擇?邊種最穩陣但又可以慢慢滾存到賺錢?謝謝
龔成老師:
你可以做定期,又或者投資該地方的股票,例如美股。
如果不懂選股,可以投資一些ETF。
例如,你手上有一些美元,長期無太大作用,與其持有美元,不如投資美股基金,例如VOO,只要有美股戶口就能投資。當然要注意基金與現金風險度不同。
------------------------------------------------
Q20948:
龔sir你好,Follow你Facebook 4年多 一直想上你嘅堂 但因為要照顧小朋友所以一直抽不出時間
1)而家睇緊你嘅股票勝經 想請問有無邊一本書會講多啲關於計算合理區跟便宜區的方法?定係一定要上你堂先可以學到?
2)另外想請問Tesla近來回了不少 幾多錢先算係合理區同便宜區?
期待過幾年小朋友大啲可以抽到時間上你堂
龔成老師:
1)要計企業的價值,過程比較複雜,好難三言兩語就講到,就算在我的股票班,都要講5小時,裡面會講3種估值方法,有難有易,但同學都用到的。
簡單來說,你要考慮企業的生意、盈利、現金流、資產、負債等財務數據,同時要比較行業,考慮這企業的經營情況,之後的環境又會如何。這都是計算的基礎。
例如,我地會考慮佢有多少生意,有多少盈利、現金流,有多少資產,從而計算該業務值多少錢,同時會推算將來的盈利情況,去推算這企業長遠的價值。
如果要深入計算,基本上要好仔細的研究企業,要分析好多財務數據用比率,先至有較完整的答案。
你可以睇《股票勝經》《年報勝經》,以及巴菲特相關書,都有部分的。但由於估值要配合最新的經濟、經營、企業情況,因此,書一般都好難表述,所以較多都會在課堂講的。
2)Tesla不差,增長快,近年當業務由虧轉盈時,股價向上好勁。不過穩健度不足,股價上落好大。
例如在資金上,要不斷在市場各途徑集資,以維持營運及研發,未能憑以戰養戰的模式,去穩健地發展新項目,資金鏈斷裂風險存在。
市場方面,有危有機,因為電動車是高增長市場,但行業結構變化大,存有未知數。
另外,股價上落太大,市場超前反映前景因素,只要增長力比預期差少少,都會有明顯回落。只可以話,現水平略貴。
如果你長線睇好,預佢股價上落一定好大,唔好理中短期股價,只要你投入注碼不過多,可長線,等更大收成。
------------------------------------------------
Q20949:
老師,你好,我最開始留意你啲Facebook ,不斷咁去增加投資知識,亦會買你的書,和已報投資班。
現時最想問問你是否贊成買年金 達到扣稅目標,幫自己儲蓄/慳啲交稅錢,謝謝!
龔成老師:
扣稅年金有好有壞,好處是稅務上的優惠,但就要強行投資一個較低回報的項目,你的資金會因此而被鎖死。
當然,如果你本身都想買的話,絕對是無問題的,但如果只是為買而買,就要清楚翻對自己是否長遠有利。
至於儲蓄保險,如果當中有投資成份,回報就有機會比退稅年金為高,當然,風險度都會高左。但整體上,一般都是穩健的。
如果你目的是較低風險,投資退稅年金會較適合你的。
------------------------------------------------
Q20950:
我46歲。公務員。自住物業市值12M. 剛剛賺取回贈。欠mortgage 5M. 現金有3.5M,看完老師的書後想將現金買入股票資產, 因系統運行,現金長遠貶值
資產長遠向上可否推介一下。另外,女兒今年會去英國讀書,英磅走勢如何?
龔成老師:
我地最重要是將現金,轉為真財富,優質股、物業都是真財富,你可以並行持有。你現時已有物業,將資金投資股票會較好,以你的年齡,適合投資平穩增長股的。
至於英磅,相信最差時間已過,如果你有實質需要,就應該分注買入。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
$350萬,暫時可動用$100萬-$150萬。
平穩增長股:潛力股
8:2
(如果你投資實力較強,可增加潛力股比例)
平穩增長股:考慮盈富(2800)。
另外再加1、2隻(每隻$15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潛力股: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
另外再加: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現時大市波動,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20951:
龔sir 想推薦給你一隻研究了很久的股票:中國電信
希望你能重新研究一下中國電訊業,將其重估。
我認為5g時代下,中國電訊業會有很大發展空間,而且就算我看錯了,現價安全邊際亦非常大,但如我看對了,中國電信728 會有5倍上升空間
原因如下:
在5GAIOT时代,工業互聯網,雲服务,物聯網都產生巨大需求,移動營運商的價值将從原主要提供语音及流量的傳統管道升華,價值重塑。
而中國電信是天翼雲是中國第三大雲服務商。
中國電信在18年已開始研究5g MEC ,為企業提供邊緣雲計算服務,包括laas,paas,saas等更多增值服務,收益從管道轉向軟件和服務
未来是數字化时代,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智慧醫療要用到大量的算力,IDC,雲計算,物聯網業務会飛憫增长。
龔sir看好比亞迪電動車,無人駕駛是其中核心價值之一,其亦需要用到電訊業的算力
龔sir看好小米物聯網平台,其中亦會產生大量算力,亦需要電訊業提供
電訊業to b 利潤會大增,而且這不是to c ,不需要太大讓利。
龔sir能否重新分析一下941,728?
尤其是728, 其5g建設和聯通 共享,能節省大量成本
龔成老師:
好,多謝。我研究下。
其實你上述都講出了不少中國電信(0728)的利好因素,這些因素的確會帶動,我都認為對佢有正面影響,長期會向上。
但都要留意,5G雖然對佢有正面影響,不過,中國政府希望相關費用不會太貴,令資訊流通更好便利,所以,對佢的賺錢能力方面,未必能帶來突破性的增長。
因此,仍要睇5G的應用能發揮到幾大。
你的方向是正確,長遠有增長,但政策因素,以及5G的發展力度,應用程度,就會影響你上述分析的因素,對這企業有多大影響。
------------------------------------------------
Q20952:
你好 本人28歲 未結婚 最近月入大概40k
最近一年才開始學習投資,想請教一下投資分配
現在現金和股票的資金大概1:1
匯豐1手-》不會加注,會考慮賣
置富4手-》不會加注,會考慮賣
港鐵1手
中銀香港 2手
中電3手
阿里 3手
未來想買入小米(~$20)和加注港鐵,請問這樣配置可以嗎?如加注港鐵,請問合理價位大概是多少?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股市大跌,應用多少現金儲備買入股票?謝謝!
龔成老師: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因此,匯豐(0005)、置富(0778)未必適合你的年齡,你長遠要賣出。
至於其他股票,你持有就得。
你28歲,其實可以集中「增值」方面。
你買入小米(1810)可以,你預現價合理區頂,可小注。而港鐵(0066)在合理區,你分注買入已得。
另外,你可以考慮加入恆生科指ETF(3067)。
如果出現大跌,要睇平的程度,正如2020年3月,當時大跌市,出現了恐慌,我自己動用了之前儲落的儲備現金去買入(這部分現金在正常市況不動用),我分了多少買入,但未用盡時,股市已上翻,只掃了部分貨。
------------------------------------------------
Q20953:
成哥 我有少少想請教你
現時我手上
1810平均價30.2 6000股
2013 26 3000
700 566 100
9988 288 300
241 23 4000
大多數都在高位入了 你覺得我需要調整嗎
特别小米 現在跌得得多
龔成老師:
最重要不是睇「賺蝕」,不是睇「買入價」,而是睇質素。質素不好,增長力弱,就有可能賣出,蝕都要賣。
你要分析「之後的組合情況」,不是過去,是將來。應該持有那些優質股,比例如何,能為你帶來怎樣的長期財富。
你要分析你的投資目標,你想潛力股的比例多少?平穩股的比例多少?組合風險程度如果?
即是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投資組合?長期、優質、平衡、適合你。
你現時的持股,都有質素的,根本無問題,微盟集團(2013)風險略高,不宜過多。
整體上,組合可以持有,小米(1810)雖然你在貴的價位入,但這股有得守的。
但你太過集中新經濟股及近期熱炒股,這是最大的風險,你應該建立更平衡的組合,例如加入盈富(2800)、港鐵(0066)等。
------------------------------------------------
Q20954:
老師,想問下992 聯想
應該幾錢係平宜區/合理區?
一般般,個人電腦市場競爭大,賺錢能力不強,你見個人電腦十年來,價格都無乜加過,就知行業賺錢能力弱左。而手機方面,佢定位一般,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
但見你2019 有咁樣分析, 唔知現時有冇新既睇法?
不過如果我係想月供既話, 覺得係咪一個可取既選擇?
龔成老師:
你的分析都正確。
聯想集團(0992)都是有質素的企業,但增長力不算好強,產品的競爭大,如果講個人電腦市場,過往多年來價格都無乜上調。
近期因為疫情,需求大左,所以整體正面,發展力都提高左。
長遠都有發展的,始終有些業務都有增長力,整體是平穩增長型,但未必是高增長,現價合理區中上部。
長遠都是正面,但要睇疫情過後,真正的市場情況。算是平穩增長類,但不是高增長類。
------------------------------------------------
Q20955:
龔sir, 想請問你對新鈕科技9600點睇? 原本因為佢話係saas概念, 係上市前都一直唱好, 但點知一直跌到而家超過50%, 而家睇人話佢係假saas, 點解我睇唔明既?
相反睇中國有贊同微盟我係由佢分別1蚊同9.9開始持有, 基本上已經係倍升股, 到底點樣先分析到何謂真假saas呢?
新鈕蝕超過60%, 仲值得持有嗎?
龔成老師:
新紐科技(9600)係IT解決方案提供商,質素都有少少,但不算強。
佢主要為金融機構提供以軟件驅動的傳統型解決方案,於金融機構及醫療機構提供以軟件驅動的創新型解決方案,包括由數據分析以及圖像及文字識別技術提供支持的解決方案。
佢係2,500名中國金融機構IT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前100,亦為一家中國醫療IT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解決方案包括特色醫療質量控制與安全預警平台,使醫院主管及部門主管能夠實時監控醫療專業人員的行為。
佢亦提供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解決方案(或RPA解決方案),通過以機器人執行實現流程自動化來取代勞動密集型程序。
長遠都有發展的,但未能確定佢有好強的競爭優勢。過往生意上升,整體算是不差,但以佢過往的盈利水平,價位唔算平。投資值博率未算高。因此,唔算在saas有特別技術,你唔好只睇報導,要睇「招股書」。如果是已上市的企業,就要睇「年報」。
我地是買入企業,你自行研究企業十分重要,另外新紐的市值只有$20億,而微盟(2013)的市值有幾百億,大細好唔同。
另外,你投資微盟賺錢的原因,是你在較久之前買入,然後當市場熱炒相關版塊時,新紐科技上市(佢當然會利用熱炒期,以一個好貴的價上市)(其實當時整個版塊都貴),之後,微盟及這股都回到合理價,因此,最大的問題是平貴及時機。新紐減持會較好。
------------------------------------------------
Q20956:
龔SIR你好 小弟又有事想請教你 先多謝你用寶貴的時間回答小弟問題
我的投資組合當中 因由以前家的指引下 舊經濟股的佔比都比較多 而很多在高價位時買入 但由於舊經濟股在市場上
跟過往幾年來講 價錢已下降不少 而有些未必可重回到舊時高位 好像 941, 11, 5, 1, 883 等等 而令我難以調整投資組合
因為如果現時放部份的股份時, 需要先承受了一定的虧損, 而長期持有 未必可以令我在這年齡層上最大化我可以有的財富增長 想請問 我這些股票應如果處理會較合適? 謝謝!
龔成老師:
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941, 11, 5, 1, 883,不是無質素,但如果比例太多,就要賣部分。這些股的增長力不強,但收息可以,持有與否,以及多少,要睇你的投資目標。
我見你話賣出有虧損,其實你最重要不是睇「賺蝕」,不是睇「買入價」,而是睇質素。質素不好,增長力弱,就有可能賣出,蝕都要賣。
你要分析「之後的組合情況」,不是過去,是將來。應該持有那些優質股,比例如何,能為你帶來怎樣的長期財富。
你要分析你的投資目標,你想潛力股的比例多少?平穩股的比例多少?組合風險程度如果?
即是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投資組合?長期、優質、平衡、適合你。
------------------------------------------------
Q20957:
我有6手291($67)及3手1211($232)在銀行户口。現金只剩$12萬左右。
本來部份錢希望作首期,投資一間約$9M樓租出去,現在股票跌咁多又不忍賣,請問應該点部處?
另外如康怡/西半山/黃竹坑(Southland)你會建議边區作投資?
龔成老師:
華潤啤酒(0291)有質素,品牌價值高,銷售網絡強,過往的生生意盈利都理想,長遠有發展力。
相信長遠的盈利增長仍不差,不過,現價貴,與行業其他股都有類似情況,現價唔平,成為投資最大的風險因素。你有貨可持有。
至於比亞迪(1211)有質素有潛力,但貴,你有貨持有,但唔好心急加注。
要提翻,買入股票一定要長期的,所以如果你中短期要資金,即是你方向錯左。
如果真的需要資金,就要賣出部分,先賣部分優質及增長力較一般的,之後再賣佔你組合比例較多的。
康怡/西半山/黃竹坑都是有質素的,都可以考慮,其實你方面自己就得,西半山有校網因素,而黃竹坑潛力就較高。
------------------------------------------------
Q20958:
阿sir,我想問宜家恆指pe 息率都去到好高估既水平,係咪即係風險好大,會有好大下行風險?
另外,我想請教下,歷史既恆指都無乜科技股,只有少量,但宜家多左好多入恆指,咁會唔會pe同息率都相對之前20年高左?
啲科技股既pe極高,息率近乎0,咁係咪唔可以再用歷史平均pe去估算恆指高低?應該調整番少少?
龔成老師:
當市盈率太高,同時股息率太低,代表指數已去到貴的水平,我地投資的值博率已減左,不過,不代表一定會跌,因為貴完可再貴,同時,就算這刻貴,如果之後的企業價值有明顯增長,就會慢慢合理翻。
至於你提出歷史恆指的問題正確,恆指因為將會有較大變數,所以平貴定義都不同。公司數目由50間慢慢變為100間,當中更會加入更多新經濟類股。
而我地都要調整指標。
你可以當30000點,是恆指的合理區中上部。33000初步貴,22000初步平。(當然,這些都會因時間而改變),所以,你要自行計出這幾個點數,當之後加入新公司至100間後,該點數最新的市盈率,而日後就以市盈率作平貴指標。
------------------------------------------------
Q20959:
龔成老師,你好,我月入八萬左右,按揭430萬,現金只得80萬。應不應該買股票投資?應該買邊隻?謝謝
龔成老師:
如果你平時供樓無問題,支出不會過多,每月仍有現金儲到,其實可以動用資金投資,$80萬,動用$40萬-$60萬是無問題的。
至於投資那些股,要睇翻你年齡與風險承受能力。
平穩增長股:潛力股
8:2(如果你投資實力較強,可增加潛力股比例)
平穩增長股:考慮盈富(2800)。
另外再加: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潛力股: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
另外再加: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現時大市波動,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20960:
阿Sir, 呢排大跌市先知有現金係手係咁重要,合理價想入貨都冇子彈,我近乎全倉進入跌市,好彩平衡既配置先未有真正蝕到本金,所以我依家考慮緊賣d貨攞番d現金,你建議咁做嗎?
如果要賣,你建議賣賺緊錢既舊經濟股定係蝕緊錢既新經濟股?定係都係以企業質素行先?
P.S,我依家開始用地獄省錢法,做多一份兼職,希望身體頂得住啦。
龔成老師:
如果你現時無現金,的確要賣部分。質素是分析的核心。
最重要不是睇「賺蝕」,不是睇「買入價」,而是睇質素。質素不好,增長力弱,就有可能賣出,蝕都要賣。
你要分析「之後的組合情況」,不是過去,是將來。應該持有那些優質股,比例如何,能為你帶來怎樣的長期財富。
你要分析你的投資目標,你想潛力股的比例多少?平穩股的比例多少?組合風險程度如果?
即是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投資組合?長期、優質、平衡、適合你。
新舊經濟股都要有,問題是比例如何。
儲蓄當然好重要,但都要平衡,不要損失健康。我地累積財富,不是用死力,而是用腦,將資源有效發揮。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英國電費貴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蔡承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新聞] 艾莉絲驚收倫敦帳單「電費21000元」!3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電vlog] 英國電費係咪真係傳說中咁貴? 17/12/2022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英國慳錢攻略#1】點解英國電費咁貴?|9招減少電費煤氣費 ... 的評價
- 關於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英國電費-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電費貴的很離譜怎麼辦 - Mobile01 的評價
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省大佬司機] 擊敗迷思:電動車有比汽油車環保嗎?
說到電動車大家總能聯想到環保與節能,近年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持續升溫,各大車廠無不爭相推出自家產品,甚至一些過往高端汽車品牌也相繼推出油電車亦或是純電動車(法拉利車廠也在2025年後考慮發表純電動車款)似乎可預見在不遠的將來電動車將全面取代我們所熟知的『汽車』,即便我們不願見到 (包含整個狂人日誌團隊)....但以當今的市場技術,選擇電動車款真的有比汽油車更環保嗎?
讓我們先從碳排量說起:
據報導,麻省理工學院 Trancik 實驗室針對電動車與汽油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研究,找來了知名電動車款 Tesla Model S、節省省油的 Mitsubishi 三菱 Mirage 和豪華房車 BMW 750 xDrive 三種車款,統計生產、使用與報廢回收整個過程中會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驗結果顯示,Tesla Model S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每公里 226克 ; Mitsubishi Mirage 排放量約每公里 192克,而 BMW 750 xDrive 二氧化碳排放量則是高達每公里 385 克。
而這次的研究結果正好證明了挪威科技大學的研究結論,「大型電動車在整個生命週期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高於小型燃油汽車。」當然事情我們不能只從單一面向去看,根據《每日郵報》的新聞指出,電動車所造成的汙染大概有五個原因:
(一) 電動車所需的電力並不環保,以《英國能源統計摘要》舉例,最新資料顯示該國電力來源有 51% 來自於以天然氣和煤炭等燃料的火力發電廠。雖然電動車不會對外排放二氧化碳,但用電量增加也代表發電廠需要更多的燃料,也因此碳排放量也會增加。
(二) 消費者喜歡挑選電池可行駛距離較遠的電動車,當電動車充飽電的行駛距離愈長就代表電池容量愈大、用電量也可能愈高,汙染自然也會相對提升;如果想要降低碳排放量的話,應該要減少汽車尺寸和重量。
(三) 生產電池需要大量的鎳、鈷和鋰等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導致地球暖化和汙染;據 2009 年的研究顯示,鎳是造成全球暖化排名第八的金屬物質,而鎳礦附近的民眾也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或導致先天畸型的問題。其次,鋰也會增加碳排放量,在南美洲,每生產 1 噸碳酸鋰就會排放 1 噸二氧化碳。另外,電池報廢也汙染來源,據估算未來 12 年內將可能有高達 1100 萬噸鋰電池報廢,其中只有 5% 能回收。
(四) 生產過程的汙染與普通汽油車差不多,畢竟汽車車殼使用的材料大多相同,都是以鋼鐵、玻璃、塑膠…等製作,只有少數車款會考慮使用環保材質。在眾多電動車款中,只有 BMW i3 採用最多的環保材質,包括以回收寶特瓶所打造的座椅、使用座落於美國莫瑟斯湖,世界上最大水力發電廠 - 大古力水壩的乾淨能源來打造碳纖維車體。
(五) 電動車雖然沒有排氣管,理論上沒有排放二氧化碳,但它仍會產生揚塵,導致空氣中懸浮微粒增加。英國政府顧問 Frank Kelly 教授近日在《衛報》發文表示,空氣中的懸浮微粒造成的汙染更嚴重,與心肺疾病有密切關聯。城市需要的是減少汽車數量,而不只是減少燃油汽車,或增加環保電動車。
然而說了這麼多我們依舊無法阻擋電動車會取代汽油車的那一天,因為以總體持有成本來說,電動車就是比汽油車便宜很多,如果你有一台汽油車,一年開 2萬公里,每年的油費大約是6萬元,維修保養大約2萬元。其他用車成本我們先忽略不計 - 每台汽油車的用車成本,每年約 8 萬元。而如果你有一台特斯拉 Model S,同樣一年開2萬公里,每年的電費約會是1萬元,而維修保養也大約是1萬元。每年的用車成本約2萬元....高下立判結果一目瞭然。而且電動車構造比汽油車簡單,沒有內燃機、變速箱、油線,維護方便。所以電動車的用車成本,每年可以比汽油車節約 6 萬元。
現在電動車是貴在一次性的購買,這反應在各家車廠的電池成本上,電動車的電池成本約佔整車成本的 30% - 50%。這是電動車售價偏高的主因。但在未來當電池技術不斷進步,電池成本會以驚人的速度往下掉,美國摩根大通 分析指出當前電池的成本為每度電231美元,但在2022年將降到96美元。這相當於一年往下掉 10%,所以在不久的將來,擁有一台電動車的整體成本,將會比一台汽油車還低。所以現階段是不是真的環保我想還說不準,亦或只是買一個資本主義下的環保感覺吧?
#以後內燃機都是油錢人的玩具 #但現在開電動車好像比較油錢 #沒有比較環保 #但有比較省 #MitsubishiMirage #知識佳 #長知識 #電動車 #大古力水壩
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蔡承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拜託韓粉【一定要看完文章!】
才知道(離岸風電)暗藏巨大弊端!
特偵組要先偵辦(巨額佣金回扣貪瀆)!
🔥無關政黨,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
台灣的「電」要從哪裡來?⚡️⚡️⚡️⚡️⚡️⚡️⚡️
聽聽道出真象!
電費:七年後~每家平均增加四萬元』,債留子孫!
「燒媒」將造成寶島空汙,而電費又貴成那樣……民不聊生……大家眼睛睜大一點呀~!好好思考!
陳立誠先生、能源專家,前吉興公司董事長,僅三分鐘,了解真相!
●●●●●●
【不合常理、背棄民意必有弊❗】
有位我很重視的年輕醫師,傳了一篇為台灣離岸風電目前作法澄清的文章給我。
文章裡面要澄清的二點是:
一、政府沒有出半毛錢,興建離岸風力發電機的錢全部是廠商出的,所以就算被颱風吹倒了,地震震垮了,也統統不干政府的事。要大家不要被騙被誤導。說不定就是在說我,哈。
二、一度5.8489元的躉售電價一點也不貴,因為廠商要在地採購、會增加台灣的就業機會。
這二點蔡英文總統在她的政見發表會中都有提到。她說【政府發展風電風力發電,不是花2兆蓋電廠,而是帶動了民間上億元的投資。到了2025年帶動1.25兆的國內產值,2萬個就業機會。】可以想見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對離岸風電政策的論辯主軸。
民進黨能源政策的最大錯誤不是發展離岸風電,而是背棄公投民意,用黨意凌駕民意廢核。
蔡總統在政見會中,故意不提光是背棄公投589萬比401萬,2025年續用核能發電的民意,就會造成全民2兆元電費的損失。她甚至還說【如果政府不買風電,難道政府要買更貴的核電,與更多的火力發電嗎?】。
天啊,這是明明白白的謊言。
因為現在的平均電費一度2.62元。核電發電成本一度1.12元。所以核能電力每一度電,台電公司都可以賺1.5元。
如果核一、二、三延役20年、核四廠啟封商轉,前20年每年可以發電600億度電。後20年甚至40年核四每年可以發電220億度。所以前20年600億度*20年*1.5元=1.8兆。之後核四可以再為台灣省下至少8千億甚至1.6兆元。
在廢核這個民進黨能源政策中最大的錯誤之後,第二個大錯誤,才是用急吼吼地用最貴的價格去買最大量的離岸風電。
但在討論離岸風電的價格之前,更要了解台灣本身的條件,不能亂學那些歐洲國家。
在台灣,離岸風電的最大問題是,台灣只有冬天有風,夏天是沒有風的。而且冬天夏天可以差到5倍。
但是台灣是夏天才缺電,冬天只需要夏天的約六成電力就夠了。這和德國丹麥英國都位於地理上的西風帶,他們冬夏都有風,冬天比夏天只大一倍是完全不同的。
這一點是這篇文章或是蔡總統的政見中完全不提的。因為這是從一開始的大方向就錯了。
台灣的電力冬天完全不缺,缺電的是夏天。冬天的用電量只有夏天的六到七成。而且台灣的電力近6成是工業用電,一年只有春節的二個星期工廠休工,所以用電特少。其他的日子全年無休都要開工用電。所以當然也要全年一直供電不能時多時少。
蔡總統政見會中提到上述二個論點的錯誤是:
一、政府雖然表面上不必出資。但是政府卻是透過經濟部未經立法院審議就設定了最貴的躉售電價。然後再透過國營的台電,用保證的價格和離岸風電廠商簽約,一次綁約20年。再用全民20年付出的巨額電費來買下全部這些風機發出來的電。
這種作法其實比政府出資更糟糕。因為如果是政府出資還要由行政院編列預算,再經過立法委員的審議,可想而知,這種要用大筆公務預算來買電的作法根本不可能通過。
就是因為知道不可能通過,所以改用大家一年出1000億,連續20年這麼巨量的電費來買電的作法。請問這種用大家的這麼大量的電費又綁約20年的作法,有經過你我的同意嗎?有經過立法院的同意嗎?
廢核本身就讓台電也就是全民損失2兆以上。
我可以再試算一下用離岸風電來取代核電,又會造成全民多少損失。
2018年離岸風電的保證躉售電價是每度5.8489元,適用這個電價的上限是一年3600小時。以目前剛剛裝好的海洋竹南風場20座6MW(6MW=6000瓩)總共120MW的風機為例。
無論是什麼時發出來的電,在一年3600小時的上限之下,20座風機一年發電20*6000*3600=4.32億度電。每度5.8489元,所以一年由政府保證廠商賣電收入25億。20座20年下來保證收入501億。
2019年經濟部訂定的躉售電價更誇張,表面上是由2018年的一度5.8489元降到一度5.516元。但是經濟部提高了適用這個價格的上限,由3600小時提高到4200小時。
所以如果同樣是目前完工的那20座6MW的風機,一年可以有20*6000*4200=5.04億度,適用一度5.516元的價格賣給台電。離岸風電商的收入增加為27.8億。20年下來廠商的總收入增加為556億元。
所以2019年的躉售電價,離岸風電的廠商根本沒少賺,甚至賺更多。
最糟糕的是,可以適用這個價格的總容量,在2019年初,在經濟部與內政部的大力協助之下,暴增到了2148MW。是2019年十月才剛完工的容量的近20倍。
20年總發電量將可達到1800億度,20年下來全台灣民眾光是這個部份的電費就要支出9952億元。這些電費如果繼續用核能來發電,一度只要1.12元。20年可以省下7931億元。
7931億元超過一整年全台灣人的健保費,值得拿這麼多錢只為了去買離岸風電嗎?
如果將全部550萬瓩離岸風電,包括示範、遴選與競標的所有離岸風電計算,每度電費平均4.6元。20年每年發電220-240億度,所以每一年就要花掉全民1000億元的電費,20年下來要多支出2兆的電費。
用20年綁約的離岸風電,來取代也明明可以延役20年的核能電力,全民要比續用核電又多支出1.6兆元的電費。這不是謠言,這是鐵錚錚的事實。
蔡總統說離岸風電會增加1.25兆產值,會增加2萬個工作機會。她沒說的是,這些產值與工作機會,全是用你我被綁約20年的2兆電費去作出來去買來的。
全民花了2兆元買離岸風電,只帶動1.25兆的國內產值。2萬個就業機會,每一個就業機會一年要花上全民500萬元的電費支出。這是如何荒唐又可怕的數字。
賺到這麼多錢的國內外廠商,他們會把賺來的錢分享給你我這些出了2兆電費扶植他們的小老百姓嗎?
而且興建這些離岸風機的費用,大部份是由這些廠商向金融界借錢,而且只有部份是有擔保的貸款。
對於離岸風電的財務數字與風險分攤方式,有興趣進一步分析的朋友可以去可以看一下梁敬思先生的文章,或是劉時榮先生或是武仁先生的臉書。
二、每度5.8元,每度5.5元到底貴不貴。不必爭辯,這的確是2018年與2019年全世界最貴的躉售電價。
而且蔡英文總統自己在第二次與第三次的政見會上都說了,離岸風電會愈來愈便宜。既然明知會愈來愈便宜,又為什要急著在2019年初全部大量用最貴的一度5.516元及放寬上限到4200小時,花更多的錢來買呢? 為什麼不能晚二年?
甚至更誇張的是,2020年的躉售費率,光是經濟部自己提出來的躉售電價就已經降到一度5.1元了。只差一年就差了900多億。這些全是你我的電費血汗錢。
用最急的速度,用最貴的價格去買最大量的離岸風電,這種作法合理嗎?
如果是你自己的錢,你會這麼去買東西嗎?
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為什麼要這麼急著作,為什麼會這麼急著用全世界最貴的價格這麼急著作?
而且在以核養綠的公投589萬人都已經明確表達2025續用核電的民意之後,台灣當然更有時間慢慢地來發展離岸風電。為什麼要這麼急呢?
民意已經用公投支持續用核電的狀況下,台灣也當然更有本錢可以慢慢和離岸風電廠商砍價,慢慢增加離岸風電的數量,一方面學經驗,一方面整個產業界才有可能真正轉移一些技術,不是嗎?
一位醫師從醫學院畢業之後,至少也需要六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專科醫師的訓練。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所有的技術本土化與海事工程能力,甚至號稱未來要向其他亞洲國家輸出,現在都幾乎等於零,然後六年之後就全部都具備了這些能力,然後就成為第二個海上的台積電,可能嗎?
我相信大家只要思考一下就會很清楚。會這麼急,會這麼不合常理,當然是因為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至於什麼是不可告人的原因,你懂的。
民進黨能源政策的第三個錯誤,正是蔡英文總統在第三次的政見會上說的,夏天可以靠太陽能。
夏天的確可以靠太陽能來增加用電最多的11點到下午二點的尖峰用電。這個部份最多只需要6、7百萬瓩,就已經超過3座核電廠的容量,也完全足夠尖峰用電的那一小段時間所需。
但是民進黨要作的可不只是這樣。
民進黨要作的是2000萬瓩,是要用掉28000公頃的良田、埤塘、屋頂、水庫甚至公墓與黑面琵鷺的棲息地,把它們全部鋪上太陽光電板。
民進黨要作的是把台灣變成全世界太陽光電板密度世界第一的國家,變成全世界唯一一個面積小於20萬平方公里,太陽光電容量卻高居世界第5的國家。
民進黨要作是在20年後製造出目前不知如何處理,也沒有能力處理的100萬噸重高達6000萬片的太陽光電板。這麼多現在不知如何處理,未來也不知能不能處理的太陽光電板,對於台灣會造成什麼傷害? 有任何一個民進黨政治人物能說明嗎?
政府是不出錢,但全是你我的電費在出錢。而且他們根本沒問過我們,而且甚至是全民表達反對之後他們繼續硬作硬推。就算有風險也是銀行與保險公司去承擔。
廢核全民賠2兆。離岸風電又多出1.6兆電費,太陽光電又多出1.6兆電費。還要再加上火力發電一直燒煤、一直燒天然氣,這是因為為了要保障在沒有風、沒有太陽的時候台灣也不會缺電,所以火力發電的機組與發電量只會比現在更多不會更少,然後繼續不斷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傷害地球。
這麼不合常理,又背棄民意,甚至不惜踐踏自己公投神主牌的作法,難道你還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嗎?
完整演講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khBZDSENVQ一
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電vlog] 英國電費係咪真係傳說中咁貴? 17/12/2022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英國電費 #慳電心得人人都話 英國 電費貴 ,唔通真係人人都 電費貴 ❓我哋 電費 交幾多錢 ❓冬天❄️係咪真係冇計要捱貴 電費 ❓想知走佬爸有咩慳電心得就 ... ... <看更多>
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英國慳錢攻略#1】點解英國電費咁貴?|9招減少電費煤氣費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點解 英國電費 煤氣費咁貴?特別係冬天需要日日開暖爐既時候,相當驚人。我第一次收到 電費 單都嚇親 之後就開始去諗下點樣慳!同大家分享下我既慳電 ... ... <看更多>
英國電費貴原因 在 [新聞] 艾莉絲驚收倫敦帳單「電費21000元」!3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