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畫畫。」
「但你已經四十歲了。」
「所以我才覺得要趕緊開始。」
史崔蘭是一個原本過著優渥生活的證券經紀人,年屆中年的時候,卻突然回應內心的呼喚,拋下家庭和一切成就,奔向巴黎學習繪畫,即使眾人唾棄、窮困潦倒、病痛纏身,他也在所不惜......人到中年,你是否有勇氣拋棄安穩,拚盡一切,只為追尋心中那一直呼喚著你的夢想?
.
最近我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被稱為「跨時代的追夢經典」的小說,這本書的譯者在關鍵評論網導讀文章裡寫下:「精神優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而這種反世俗、反傳統的立場,正是幾代讀者為之潸然淚下的關鍵所在。」究竟,你選擇為金錢閃耀?還是被夢想照亮?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moon-and-sixpence/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為「故事聖手」的英國知名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這本書的情節取材自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Gauguin)的生平改編,毛姆透過第一人稱的說書人視角,娓娓道來這一段看似離經叛道卻耐人尋味的追夢故事。
你是否有未完成的夢想、卻又必須屈就現實而低頭?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這段故事的主角名叫「史崔蘭」,他選擇追逐月亮。
史崔蘭是一位過著優渥生活的證券經紀人,家有賢妻又有子女。但在中年四十歲的時候,突然回應內心的呼喚,拋妻棄子,捨棄原本優渥的生活,先是兩手空空奔赴巴黎,後來又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與土著一起生活。無論是否能實現理想與熱情,他只知道他要不停地畫,就算最後被眾人唾罵、窮困潦倒、病痛纏身……
.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這本小說的寫作角度很特別,講這段故事的人從頭到尾都沒有提起自己的名字,我姑且叫他「敘事者」。這個敘事者的角色設定是個懷才不遇的年輕作家,他描述起這段史崔蘭的故事,帶有一種很中性、克制的語調,每次當他批評別人的時候,還會反省自己不應該這麼武斷。
整本書隨著敘事者的視角,前半段他從史崔蘭的妻子口中,推敲出史崔蘭外表的大致模樣。中段他前往巴黎,遇見史崔蘭本人後,卻跟他想像中的截然不同。後半段他到了大溪地遊玩,這個時候史崔蘭雖然已經過世,敘事者仍然從當地人的口中,拼湊出史崔然餘生的最後樣貌。
我們只能聽見敘事者對這場故事的描述,卻沒辦法真正聽見史崔蘭內心的聲音。當我們只能從外表、談吐、甚至是旁人的轉述來認識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真的認識這個人嗎?就像敘事者在第一次目睹史崔藍的畫作時,他雖然覺得令人震撼,但他卻看不懂也無法參透史崔蘭究竟想表達的意思。
當時敘事者的內心說道:「人在世間無不孤獨,他被關在一座黃銅塔中,僅能透過符號與同伴溝通,而符號並無共通的價值,因此其意義依然曖昧不明。我們可悲地想對他人傳達我們內心的珍寶,但他們卻無接收的能力,因此我們終究孤獨,比肩而立卻不同行,無法了解對方,也不被對方了解。」
讀完這本書後,對於史崔蘭這個令人費解的追夢者,我仍無法瞭解他背後真正的動機。毛姆似乎很刻意地把這個動機埋藏起來,連敘事者的描述中也不透漏蛛絲馬跡。回頭想想,這種昂首追夢的烈火,我們就算從第三人口中得知了其動機,又如何?可能,我們終究無法完全評斷,史崔蘭也毫不在乎旁人的看法,他只在乎他的月亮。
.
【後記:低頭還是昂首?】
在這本書的後半段,敘事者講述了他碰到兩名師出同門,而命運截然相反的醫生的故事:醫術高超的亞伯拉罕聽從內心的召喚,丟下倫敦的優職厚祿,到港口當起樸素的檢疫員;技藝稍遜的卡邁克爾則幸運地頂替了亞伯拉罕留下的醫師空缺,成為趾高氣揚的社會名流。
卡邁克爾吹噓著自己幸運頂替這個位置的時候,敘事者的內心浮現這段話:「從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讓自己開心的狀態底下,自己過得心安理得,這樣算是把人生給搞砸了嗎?還是成為知名的外科醫師,年收上萬英鎊,取得美嬌娘,這樣就算成功了嗎?我想,這取決於你賦予人生的意義,你對社會的要求,以及你個人的要求。」
回到這本書拋給我們的問題:「你選擇為金錢閃耀?還是被夢想照亮?」我想,現在很多人可能想回答:「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兩個都要。」如何在朝夢想邁進的路上,同時取得收穫豐富的金錢報酬?不同於以往,或許在資本主義和數位時代的結合之下,這是個更有意思且值得我們探討的課題。
英鎊先令便士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抽獎贈書活動】《#月亮與六便士》x2本有聲書
最近我讀了一本被稱為「跨時代的追夢經典」的小說,這本書的譯者在關鍵評論網導讀文章裡寫下:「精神優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而這種反世俗、反傳統的立場,正是幾代讀者為之潸然淚下的關鍵所在。」究竟,你選擇為金錢閃耀?還是被夢想照亮?
讀後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moon-and-sixpence/
中文有聲書連結 https://readmoo.com/book/290162354000101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為「故事聖手」的英國知名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這本書的情節取材自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Gauguin)的生平改編,毛姆透過第一人稱的說書人視角,娓娓道來這一段看似離經叛道卻耐人尋味的追夢故事。
你是否有未完成的夢想、卻又必須屈就現實而低頭?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這段故事的主角名叫「史崔蘭」,他選擇追逐月亮。
史崔蘭是一位過著優渥生活的證券經紀人,家有賢妻又有子女。但在中年四十歲的時候,突然回應內心的呼喚,拋妻棄子,捨棄原本優渥的生活,先是兩手空空奔赴巴黎,後來又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與土著一起生活。無論是否能實現理想與熱情,他只知道他要不停地畫,就算最後被眾人唾罵、窮困潦倒、病痛纏身……
.
| 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
.
【麥田出版的有聲書版本】
.
這本小說我是聽中文有聲書版本。朗讀者是徐偉翔,他對自己的介紹詞是:「資訊工程學系畢業,卻不務正業,現今為輕小說作家與配音員,目前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一同致力於推廣中文配音。」我覺得他的聲音聽起來非常舒服,聲音的年紀跟這本書的敘事者設定年齡相仿,有一種斯文卻又勇於冒險的特質。
用有聲書來聽小說是很棒的體驗,朗讀者在各種角色的聲音之間切換自如,完美地演繹了角色對話時候的場景。在聽的時候腦中會浮出很鮮明的畫面,每個性格的角色都有專屬的聲音,讓人無時無刻都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的中文有聲版。
.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
這本小說的寫作角度很特別,講這段故事的人從頭到尾都沒有提起自己的名字,我姑且叫他「敘事者」。這個敘事者的角色設定是個懷才不遇的年輕作家,他描述起這段史崔蘭的故事,帶有一種很中性、克制的語調,每次當他批評別人的時候,還會反省自己不應該這麼武斷。
整本書隨著敘事者的視角,前半段他從史崔蘭的妻子口中,推敲出崔克蘭的大致模樣。中段他前往巴黎,遇見史崔蘭本人後,卻跟他想像中的截然不同。後半段他到了大溪地遊玩,這個時候史崔蘭雖然已經過世,敘事者仍然從當地人的口中,拼湊出史崔然餘生的最後樣貌。
我們只能聽見敘事者對這場故事的描述,卻沒辦法真正聽見史崔蘭內心的聲音。當我們只能從外表、談吐、甚至是旁人的轉述來認識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真的認識這個人嗎?就像敘事者在第一次目睹史崔藍的畫作時,他雖然覺得令人震撼,但他卻看不懂也無法參透史崔蘭究竟想表達的意思。
當時敘事者的內心說道:「人在世間無不孤獨,他被關在一座黃銅塔中,僅能透過符號與同伴溝通,而符號並無共通的價值,因此其意義依然曖昧不明。我們可悲地想對他人傳達我們內心的珍寶,但他們卻無接收的能力,因此我們終究孤獨,比肩而立卻不同行,無法了解對方,也不被對方了解。」
讀完這本書後,對於史崔蘭這個令人費解的追夢者,我仍無法瞭解他背後真正的動機。毛姆似乎很刻意地把這個動機埋藏起來,連敘事者的描述中也不透漏蛛絲馬跡。回頭想想,這種昂首追夢的烈火,我們就算從第三人口中得知了其動機,又如何?可能,我們終究無法完全評斷,史崔蘭也毫不在乎旁人的看法,他只在乎他的月亮。
.
|作家更關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
.
【後記:低頭還是昂首?】
.
在這本書的後半段,敘事者講述了他碰到兩名師出同門,而命運截然相反的醫生的故事:醫術高超的亞伯拉罕聽從內心的召喚,丟下倫敦的優職厚祿,到港口當起樸素的檢疫員;技藝稍遜的卡邁克爾則幸運地頂替了亞伯拉罕留下的醫師空缺,成為趾高氣揚的社會名流。
卡邁克爾吹噓著自己幸運頂替這個位置的時候,敘事者的內心浮現這段話:「從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讓自己開心的狀態底下,自己過得心安理得,這樣算是把人生給搞砸了嗎?還是成為知名的外科醫師,年收上萬英鎊,取得美嬌娘,這樣就算成功了嗎?我想,這取決於你賦予人生的意義,你對社會的要求,以及你個人的要求。」
回到這本書拋給我們的問題:「你選擇為金錢閃耀?還是被夢想照亮?」我想,現在很多人可能想回答:「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兩個都要。」如何在朝夢想邁進的路上,同時取得收穫豐富的金錢報酬?不同於以往,或許在資本主義和數位時代的結合之下,這是個更有意思且值得我們探討的課題。
.
【抽獎辦法】感謝 麥田出版
1、抽出「2本」《月亮與六便士》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聽這本有聲書?例如:「我想知道奮不顧身追逐夢想的結果」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1/16(六)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7(日)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給我,領取讀墨有聲書兌換序號。
英鎊先令便士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國茶葉什麼時候傳播到歐洲?︱長知史
茶是中國最有魅力的飲品,幾千年以來都是中國人喜歡的飲品。但是你又知道現在歐洲人喝的茶,和中國有什麼關係嗎?
------------
中國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人工培植茶的國家。 先秦時期,巴蜀人就開始飲茶,隨後飲茶的習慣流傳到相鄰的地區。 到了三國兩晉時期, 飲茶已經在中國士大夫中流行,之後推廣到全國各階層。
中國茶對外的傳播,海路和陸路並行。陸路沿絲綢之路向中亞、西亞、北亞、 東歐傳播;海路向阿拉伯、 西歐、 北歐傳播。從唐代開始, 陸上的古絲綢之路同時也是茶之路。 茶葉先從產茶地向長安集中,然後以新疆地區為中轉站, 經天山南北路通往東歐。
而明、 清時還開闢了一條經蒙古高原到達俄羅斯的茶葉之路。海路則始於明清之際, 從江西、 浙江、 福建茶區出發經寧波港、 泉州港、 廣州港直接運往歐洲或先輸往南洋諸國, 再經馬來半島、 印度半島、 地中海走向歐洲各國。1545年前後,意大利人賴麥錫(Giambattista Ramusio)的《航海記集成》中提到了中國的茶, 這是歐洲最早的有關茶的文獻記載。 明萬曆三十五年, 荷蘭海船專門從爪哇來澳門販運茶葉, 並轉運至歐洲。自此歐洲人也能夠享用茶葉了。
------------
一開始, 茶葉是作為藥物放在藥店裡出售的, 主要用來治療痛風、 積食等富貴病。 一開始歐洲的學者、 醫生、 教士就飲茶是否有益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1625-1657年, 整個荷蘭還掀起了一場「飲茶大辯論」。 最後因為法國大主教對茶葉的療效背書, 才結束了這場爭論。
------------
自從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了茶葉貿易, 就開始實行價格壟斷, 茶價奇高。 其實中國買到歐洲的茶葉價格也算公道, 但政府課以重稅, 商家再隨意加價, 把茶葉變成一種非常昂貴的飲品。同一個時期當時阿姆斯特丹每磅茶葉售價3先令4便士, 而倫敦則高達2英鎊18先令4便士。 於是私運盛行, 大量私茶由外輪運抵英國南岸。 國內實際飲用量和官方統計的進口量差別非常。 議會決定廢除茶稅。 經過一個窗口期, 英國的茶稅從190%降到12.5%。 此後英國茶葉正式進口量激增, 飲茶人口和國家收入也大大增加。於是, 17世紀初上流社會的奢享, 在18世紀中期變成幾乎所有英國家庭早餐的平民飲料。
英鎊先令便士 在 1英鎊便士-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 的推薦與評價
便士 (Pence)便士是英鎊的輔幣中的最小幣值。英國貨幣輔幣單位,類似於中國的“分”。過去240便士等於一英鎊(1先令等於20便士,一英鎊等於 ... ... <看更多>
英鎊先令便士 在 二是透過白銀傾銷換取大量黃金。 當時還流行一種全民活動 ... 的推薦與評價
Haynes在1695年計算一袋100英鎊鑄幣的重量,僅有16 86年發行時重量的一半。 ... =12盎司=20先令=240盎司,到了愛德華一世,從一磅中取出744便士,即64先令。 ... <看更多>
英鎊先令便士 在 1英鎊便士-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 的推薦與評價
便士 (Pence)便士是英鎊的輔幣中的最小幣值。英國貨幣輔幣單位,類似於中國的“分”。過去240便士等於一英鎊(1先令等於20便士,一英鎊等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