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摸寧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
節目主題連結看這裡👉 https://ppt.cc/fl4Yzx
要特別感謝南投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整合不同的人才一起參與重要的心理健康議題。
這個議題我跟臨床心理師其實籌備了一個禮拜,籌備期間也看見了關於長照悲劇的新聞事件,我們真心想要做這相關的議題一起討論,未來也將會有三集左右的長度,來針對照顧者、被照顧者、看護醫療這幾個面向,來討論各個立場的難為之處以及找尋讓自己暫時鬆口氣的方法。
這一集會將主力點放在被照顧者的心態
我們嘗試透過這議題跟被照顧者溝通
讀一讀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
臨床心理師 陳鈺弦
「養兒防老」之我們不懂的父母
部分的父母有著養兒防老的觀念,認為把子女栽培成材後,年邁了靠子女就好,所以在年輕子女身上砸了重本栽培,但當子女長大卻沒辦法對等回饋時,不孝的罪名就因此落實在子女身上。
#家庭為主
華人的傳統文化是以「家庭」為中心,個體的獨立思維在這樣的環境下並不受到重視,家庭的利益才是核心,希望每個人拿出自己的資源以維繫家庭,即使個人資源枯竭的一天,仍希望有人可繼續照顧同樣身為家庭的一員。家庭成員們有如緊密的群體而不允許分離,當有個體想要試著獨立或離開時,容易讓家庭成員感到憤怒不安且擔憂是否這樣緊密的家庭幻想即將破碎,此時的好說歹說皆是希望將彼此黏合在一起而非成為獨立個體。
#恐懼籠罩
年輕時很難想像自己的衰老,到了年老時死亡的恐懼已近在咫尺。傳統的一輩不易討論死亡,認為討論此事是不吉利的象徵,因而避而不談。對於自我身體變化的害怕、死亡的擔憂,及未知的恐懼反而讓人容易失去理智,試著在最後一刻抓住身邊僅有的浮木而只期盼可以有更多的安穩;將自己的脆弱不堪或尊嚴攤在子女面前時,同時也提醒著自己,在死亡面前是多麼的無能為力。若當子女提出了無力負擔時,生氣或被丟棄的感覺容易油然而生,在這麼需要他們的時刻,但對方卻無法付出,恐懼的籠罩下也只得以自己的利益為主,忘了子女們也是獨立的個體而有自己的人生。
#不同意但接受不同
現代社會的進步讓人們得以討論情緒並提出自己的觀點,但年長的一輩不一定有這樣的教育或環境。「養兒防老」的討論並非要合理化父母的要求,又或是站在子女的角度批判對方,兩個世代的差距告訴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難題,雖然都站在「愛」的角度,但往往因為彼此的不同、情感表達的差異,以及恐懼擔憂的作祟,讓人沒有辦法理性交流。雖然我們不一定同意彼此,但我接受且願意傾聽你的不同,在試著理解的同時,我們已經跨出去不一樣的第一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後,阿啾選讀這篇留言
這位大姐分享的觀點可以參考
:
:
:
我是一個50歲的媽媽!
我有一對子女,
關於老、病、殘的照護問題~
我們家很早就開始與孩子溝通協調~
(因為孩子們都是婚嫁年齡)
他(她)們必須面臨養活自己!並且將要組織自己的家庭~
我們告訴孩子:
1-生病了我們倆自己會處理
(除非住院治療)天數少~
麻煩他(她)們輪流~
若是天數長~我們希望請照護員幫忙!
(我們自己上班時都有將醫療費用轉嫁保險公司)
2- 萬一「殘了」需要看護!
請幫忙找一下清幽環境的安養中心(有附設醫院)
因為我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辛苦打拼一整天了、回到家、還要面對病懨懨的我們⋯^_^
(有空檔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去安養中心看我!因為這時候孩子是自己願意來看我們、所以心情都會很開心🥳我們才會開心😃)
3-萬一緊急醫療狀況!
不氣切插管!不電擊治療!
4-生前契約已經完成手續!(並且交代清楚)簡單處理!不喧嘩!(不用作樣子給親友們看~^_^)
5-不動產不多(房子兩兄妹共有)
保險全部指定兄妹共有)
PS:這個大環境對於年輕人來說~已經很難了⋯
如何在困難重重的環境中、家人們一起討論、學習面對他(她)們所愛的父母~
漸漸地老去⋯
然後去開創,並迎接屬於他(她)們的世代!我想是我們為人父母可以讓孩子們,感同身受後、然後學習~之後正向傳承!
以上是個人淺見~
#嘗試打破只有家人才能照顧的迷思
#請廣傳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人
草屯療養院住院費用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親摸寧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
節目主題連結看這裡👉 https://ppt.cc/fl4Yzx
要特別感謝南投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整合不同的人才一起參與重要的心理健康議題。
這個議題我跟臨床心理師其實籌備了一個禮拜,籌備期間也看見了關於長照悲劇的新聞事件,我們真心想要做這相關的議題一起討論,未來也將會有三集左右的長度,來針對照顧者、被照顧者、看護醫療這幾個面向,來討論各個立場的難為之處以及找尋讓自己暫時鬆口氣的方法。
這一集會將主力點放在被照顧者的心態
我們嘗試透過這議題跟被照顧者溝通
讀一讀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
臨床心理師 陳鈺弦
「養兒防老」之我們不懂的父母
部分的父母有著養兒防老的觀念,認為把子女栽培成材後,年邁了靠子女就好,所以在年輕子女身上砸了重本栽培,但當子女長大卻沒辦法對等回饋時,不孝的罪名就因此落實在子女身上。
#家庭為主
華人的傳統文化是以「家庭」為中心,個體的獨立思維在這樣的環境下並不受到重視,家庭的利益才是核心,希望每個人拿出自己的資源以維繫家庭,即使個人資源枯竭的一天,仍希望有人可繼續照顧同樣身為家庭的一員。家庭成員們有如緊密的群體而不允許分離,當有個體想要試著獨立或離開時,容易讓家庭成員感到憤怒不安且擔憂是否這樣緊密的家庭幻想即將破碎,此時的好說歹說皆是希望將彼此黏合在一起而非成為獨立個體。
#恐懼籠罩
年輕時很難想像自己的衰老,到了年老時死亡的恐懼已近在咫尺。傳統的一輩不易討論死亡,認為討論此事是不吉利的象徵,因而避而不談。對於自我身體變化的害怕、死亡的擔憂,及未知的恐懼反而讓人容易失去理智,試著在最後一刻抓住身邊僅有的浮木而只期盼可以有更多的安穩;將自己的脆弱不堪或尊嚴攤在子女面前時,同時也提醒著自己,在死亡面前是多麼的無能為力。若當子女提出了無力負擔時,生氣或被丟棄的感覺容易油然而生,在這麼需要他們的時刻,但對方卻無法付出,恐懼的籠罩下也只得以自己的利益為主,忘了子女們也是獨立的個體而有自己的人生。
#不同意但接受不同
現代社會的進步讓人們得以討論情緒並提出自己的觀點,但年長的一輩不一定有這樣的教育或環境。「養兒防老」的討論並非要合理化父母的要求,又或是站在子女的角度批判對方,兩個世代的差距告訴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難題,雖然都站在「愛」的角度,但往往因為彼此的不同、情感表達的差異,以及恐懼擔憂的作祟,讓人沒有辦法理性交流。雖然我們不一定同意彼此,但我接受且願意傾聽你的不同,在試著理解的同時,我們已經跨出去不一樣的第一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後,阿啾選讀這篇留言
這位大姐分享的觀點可以參考
:
:
:
我是一個50歲的媽媽!
我有一對子女,
關於老、病、殘的照護問題~
我們家很早就開始與孩子溝通協調~
(因為孩子們都是婚嫁年齡)
他(她)們必須面臨養活自己!並且將要組織自己的家庭~
我們告訴孩子:
1-生病了我們倆自己會處理
(除非住院治療)天數少~
麻煩他(她)們輪流~
若是天數長~我們希望請照護員幫忙!
(我們自己上班時都有將醫療費用轉嫁保險公司)
2- 萬一「殘了」需要看護!
請幫忙找一下清幽環境的安養中心(有附設醫院)
因為我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辛苦打拼一整天了、回到家、還要面對病懨懨的我們⋯^_^
(有空檔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去安養中心看我!因為這時候孩子是自己願意來看我們、所以心情都會很開心🥳我們才會開心😃)
3-萬一緊急醫療狀況!
不氣切插管!不電擊治療!
4-生前契約已經完成手續!(並且交代清楚)簡單處理!不喧嘩!(不用作樣子給親友們看~^_^)
5-不動產不多(房子兩兄妹共有)
保險全部指定兄妹共有)
PS:這個大環境對於年輕人來說~已經很難了⋯
如何在困難重重的環境中、家人們一起討論、學習面對他(她)們所愛的父母~
漸漸地老去⋯
然後去開創,並迎接屬於他(她)們的世代!我想是我們為人父母可以讓孩子們,感同身受後、然後學習~之後正向傳承!
以上是個人淺見~
#嘗試打破只有家人才能照顧的迷思
#請廣傳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人
草屯療養院住院費用 在 草屯療養院附設護理之家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草屯療養院 附設精神護理之家簡介及收費標準https://www.ttpc.mohw.gov.tw/?aid=508&page_name=detail&iid=8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