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住加拿大,家人遠在台北開了家按摩店。最近因疫情休店中,父母的養老金早就存夠,但朋友的弟弟很年輕,之前都在店裡幫忙領薪水。可弟弟沒有存錢習慣,物慾還特別高。朋友問我怎麼辦,該怎麼勸弟弟這陣子少花錢。
我昨天為剝難吃的荔枝剝到手指受傷,還是寫了快一千字回覆朋友。本宮真是重情義!截取幾個重點貼在這兒:
1. 簡短介紹一下背景資訊。Me 阿槿,撇除在網絡上興風作浪,身兼兩職:行銷人 + 社福人。這兩重身份其實是互斥的,我一邊思考怎麼幫客戶賣更多東西,一邊勸說個案們克服慾望少花錢。我覺得我都快人格分裂了。
2. 但也正因如此,我兩重角色都扮演得不錯。我懂各種話術知道如何避開商人的陷阱。這世上除了手遊,能打動我的廣告不多。同時,我也知消費者的弱點,明白怎麼從手頭緊的人類身上榨取訂單。
3. 以我朋友的弟弟為例,那麼年輕,身處花花世界如台北肯定會受到很多物質誘惑。我們都是過來人,沒啥好苛責的。勸說取代責備,這點必須貫徹到底,不然年輕人一時爆發門一甩出門去,你說啥都沒用。
4. 聽朋友說,弟弟的主要開銷有:3C 產品、手遊、夾娃娃、買禮物追女孩。先說手遊,大小課長我都當過,課金的心態就一個,懶!手遊沒啥秘訣,想當排行榜上的風雲人物,除了課金就是爆肝。我曾 36 小時不敢闔眼,熬夜練級。沒錢找代練,只能操爆自己的肝,後來年紀大了有點收入就改課金。但是由始至終,我沒有因為課金欠過錢,我秉持著一件事:只用閒錢課金,也不對特定遊戲產生過多情感。又不是結婚要定終身,遊戲如帥哥,到處都有新貨。今天沒閒錢課金,落後就落後唄,找份薪水更好的工作等下個更好玩的手遊再課。
5. 接下來就是 3C 產品,這玩意是個大坑。很多年輕男性也並非對 3C 產品著迷,而是不想輸給同溫層。遊戲裝備要威武,社交也是需要裝備的,最新款手機就是。可是我們要知道一件事,真正的友情不是建立在這上面。已出社會的人,要開始學習篩選交友圈。手機是社交裝備無誤,卻不是最佳裝備。一起成長互相勉勵相助,友誼的小船才能飄得遠。要是你不買最新款手機就約不出來朋友,代表你們之間本就沒有友情。
6. 同樣的道理也可套用在追女孩上。上一個我知道嘔心瀝血砸鍋賣鐵追女神的男人,被 PG One 綠了。大家都說我們女生愛錢,其實也不全是。我們愛的是整個 package。有錢男人比較有資本培養品位和興趣愛好,鈔票只是他的顯性特徵。你一屌絲就算不眠不休努力工作提供同樣的物質生活,可你給不了別的。屌絲很難靠錢換得真心,你的 package 太弱,隨時被取代。不如把錢留著,投資在自己身上。別人講這話你可以不信,但是靠婚姻脫貧當事人我說的,你要聽啊!我當年挑老公,改善生活只是其一,還有其二三四五六。千萬不要以為你做到一就無敵了。在你沒有培養起強大內在之前,妹子和鈔票,請選擇鈔票。
7. 行銷人、廣告人愛用的戰術下回解析。領悟那東西,需要點天份,我得想想怎麼講解清楚。
荔枝兒結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送走了親愛的外婆。享壽90歲,是一個現在人很難達到的高齡歲數。
我的外婆,是一位很傳統又強勢的外婆,傳統是那種任何節日都要照流傳下來的規矩來拜拜,強勢是要撐起整個家的那種壓不倒的堅韌。她不是柔弱的婦人,從早期艱苦的生活中,就和安靜不多話的阿公,帶著包括我媽在內的五個孩子,在山上謀生。
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從小就看外婆殺雞,連眉頭都不皺一下,稀鬆平常;然後小時候我住外婆家時,如果我早上睡太晚,她是會直接到房間用腳的大拇趾擰我大腿來叫我起床的外婆;後來,甚至她七十多歲了都還能爬到樹上摘龍眼,身體比外公還硬朗,我想就是這樣的勤奮勞作,讓她能有如此高齡的年歲。她,就是一個很酷的外婆。
V媽從小就跟我說,外婆對她和阿姨很兇,她們很小就要學會煮飯,但孩子們生性貪玩,她常煮到一半就跑出去和鄰居玩,然後不小心把飯菜煮焦了,我外婆去山裡工作回來後看到,立刻「休西仔」抄起來就要揍人,她從小就是在三合院的「門口庭」到處跑給我外婆追的小孩.....
即便我媽說著外婆有多恰北北,但我在我媽眼中看到的,都是她對外婆滿滿的愛。我從小時候懂事開始,只要我爸媽有空,每週日一定是回外婆家的家庭日,風雨無阻。母親節、父親節到外婆、外公的生日,也都是每年一定會大家一起渡過,我們與外婆家就是如此緊密,包括阿姨、舅舅們,都是我從小到大最親密的家人之一。
每年的七、八月,就是位在彰化芬園外婆家的農作收成季節,荔枝在先、龍眼在後,小時候的我,其實好討厭暑假的到來,表示荔枝、龍眼又要收成了,雖然愛吃,但又要上山當「農婦」,因為這二種作物一年只產一次,要趕在約半個月的黃金時期收成。
每天都是阿公和舅舅先去山裡爬樹,摘回荔枝或龍眼,然後我們這群小孩加大人把它的葉子摘除,再由我阿公把荔枝或龍眼組合裝籃(這很需要技巧耶!),最後在隔天凌晨天未亮前就趕緊載往市場販售給盤商,因為荔枝和龍眼都是無法久放的水果,如果當天沒賣掉,像荔枝很快就會變黑,就會更難賣出去了.....因為一年只靠這次的農作收成,所以外公、外婆都很重視這段時間,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把枝頭上最新鮮的果子摘下,最後送到每個人的口中,留下一抹抹的甘甜味。
以前小時候,我很不愛這個時節,覺得在山上又熱又累,還有我很怕的蜥蜴,別的小孩放暑假都在玩,我卻得悶在山中勞動........沒想到,現在回想起來,卻是讓人如此回味的時光。即使農作的過程不輕鬆,但我媽都會備好點心,讓大家在農忙後能吃個飽,然後和外公、外婆、阿姨、舅舅.....我們大家一起,把樹梢上的果實全部採光光,讓今年有個好收成,大家一起合力完成一件事的畫面,如今,卻是再也看不到了。
時光,先帶走了阿公,以及我最親愛的媽媽,還有阿姨與舅舅,而今天,我的外婆,與他們在那個世界重逢了。
我想,她的兒女,一定等在那兒,喜悅的與媽媽再度重逢。後期,我的外婆因年事已高,身體已經不聽使喚,雖然不到臥床,但也無法行走,只能靠人攙扶移動,而今,她已腳健手健、無病無痛,就像遺照上那亮眼的她,明明快80歲的時候才拍的大頭照,卻是精氣神飽滿,皮膚也滑嫩,一點都不像是近耄耋之年的老婦人....
或許是環境使然,外婆從小就不輕易示弱,我幾乎沒有印象看過她落淚,直到我外公突然離世的喪禮上,我才看到外婆脆弱那一面,我印象中的她,都是如此強韌果斷的撐起整個家,我曾一度覺得外婆永遠不會老,因為她是那樣的堅強,但是,後來的她,也被一位位親愛的家人離世給打垮了。
其實,我媽是我外婆的女兒中,我覺得最像外婆的一位,不論是外表或是個性,所以每每看到外婆,我都會忍不住想,如果我媽老了,是不是也就像外婆模樣.....好可惜,我沒有機會看到,但我媽永遠都是最棒的模樣長存在我心中。
外婆,一路好走。謝謝妳這麼多年來的照顧,我知道,祢想要一個傳統的孫女,以前回去山上,祢總是要提隔壁鄰居誰誰的孫女,年紀和我差不多,已經都結婚多久了、小孩都生第幾胎了,然後我不知道還在幹嘛......我總是打馬虎眼的回答,因為我想追求我自己想要過的人生,但最終想想,外婆其實只是用她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希望我也能好好的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阿嬤,我會的,我們大家都會的,我們都會把日子過好,祢放寬心,好好的走好,未來就請在那個國度,看顧著我們,等待著大家再度團圓的日子。
最後,如果看到我媽請祢幫我跟她說一聲:我很想很想很想她........
未來,我會一直思念祢們,謝謝祢們,賦予我生命並留下精彩。
永遠愛祢,我親愛的阿嬤。
荔枝兒結婚 在 李卓人 Lee Cheuk Y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五一隔鐵窗
「娥姐」繼續上街去
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因2019年「8.18」及「8.31」兩宗未經批准集結案被判囚14個月,今年罕有缺席五一勞動節活動。其妻子「娥姐」鄧燕娥昨日探望96歲的家姑,當李媽媽問起兒子時,她笑說「今(昨)日五一嘛,佢要搞遊行」,李媽媽點點頭,想起兒子每逢勞動節都要上街遊行。娥姐說,家姑患腦退化症,不知道今年勞動節沒有遊行,亦不知道李卓人早已入獄,娥姐昨午現身職工盟街站派傳單,希望大家不要忘記李卓人。
#近40年五一並肩作戰
64歲的娥姐屬國際家務工聯會秘書長,1982年與李卓人相識於基督教工業委員會,1983年起這對工運情人就同慶五一勞動節,憶及過去的勞動節,兩人經常忙得團團轉,處理遊行申請、物資、車輛等,當天早上7時許李卓人就起牀,接受電台訪問,「勞動節係工人嘅日子,梗係由工人領袖講說話」,丈夫打點遊行事務,她則組織外傭加入遊行隊伍,「勞動節職工盟總動員曬馬,畀人感受到力量,團結到工人同各界,畀人知道大家唔係單打獨鬥」。
#九旬家姑腦退化 「可能係幸福」
惟今年李卓人身在荔枝角收押所,勞動節遊行不獲批,電台訪問的是食衛局長陳肇始與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外傭忙於排隊檢測,娥姐起牀、到公園散步後,便探望患有腦退化症的李卓人媽媽,李媽媽如常問起兒子,娥姐笑答「今日五一嘛,佢要搞遊行」。娥姐說有時會謊稱「(李卓人)噚日咪嚟咗囉」,有時則說他太忙;李媽媽不太看新聞,即使看過亦即忘記,故至今仍未知道兒子已入獄,「咁對佢嚟講可能係一種幸福」
娥姐昨午默默站在職工盟葵涌廣場街站附近派傳單,途人接下傳單已令她有莫大鼓舞,形容這反映「人心不死」。至於會否擔心日後再無五一遊行,她說自1983年起五一遊行均很和平,沒理由不獲批,昨晨收到有工友發出的信息,表示待明年李卓人出獄,即使扶着拐杖、坐輪椅,亦要在勞動節走上街頭。
#高興途人接傳單 「人心不死」
上周五娥姐探望李卓人,李亦念及勞動節了,要寫一篇五一宣言,所以她深信丈夫即使不在街頭,亦與各人同在,「我希望大家唔好忘記佢」。李卓人4月16日被判囚,當天是周五,而她周一如常上班,因為她告訴自己要如常生活,盡量做應做的事,同時呼籲大家「撐住」。李卓人本周將移送石壁監獄,5月26日是二人結婚紀念日,是周三,而石壁每逢周三不准探訪,娥姐沒有埋怨,僅無奈一笑。
「#希望大家勿忘李卓人」
娥姐自言在工運中培養到樂觀心態,憶述1997年回歸後數年的五一遊行人數不多,但工會繼續做好內部組織、動員、打好基本功,至2005年韓農來港反世貿示威,間接刺激到本地工運。她說:「我哋明白工運好似任何人嘅命運,有高有低,好低嘅時間,唔好氣餒,要相信遲啲唔會咁,但始終可以做嘅嘢就盡量做,如果唔係時機轉好嘅時候,自己已經冧咗,時機到咗都無用。」
明報記者 羅嘉凝
原文刊於5月2日《明報》
相片:《明報》
===================
職工盟資訊
Instagram:hkctuuu
熱線:2770 8668
網址:https://hkctu.org.hk/zh-hant
Telegram:https://t.me/unionsforHK
===================
支持職工盟營運
轉數快捐款電話:96694463
戶口轉帳:024-295-164578001 (Hong Kong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