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受關注的新聞,應該就是竹內結子身亡的消息。
在這裡,不想談她可能的死因,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模仿效應。但或許可以藉這個機會,讓大家認識產後憂鬱症。
因為一早就有一些朋友問我「產後憂鬱症怎麼可能這麼嚴重?」
「不是剛生小孩,怎麼會憂鬱?」
「她前一天才剛老公吃飯聚餐,沒有異樣阿,怎麼會隔天就這樣?」
上述這些,正是產後憂鬱症的令人難以捉摸的特性。
=============醫師怎麼說==============
一名精神科醫師說,台灣(其實國際也是)對婦女心理健康缺乏關注,台灣也沒有產後憂鬱的相關統計,自殺統計也沒有相關變項,導致無法釐清有多少自殺意圖或自殺身亡與產後憂鬱有關。
但產後憂鬱確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我訪問了台灣婦女身心健康第一把交椅、經營此領域至少20年的蕭美君醫師,她提到,婦女在懷孕、生產後都會因為體內荷爾蒙變化導致情緒波動,尤其在產後更為明顯。此疾可能在產後2到3週內出現,最常在產後半年內發作,但也可能長至產後1年才出現。
當媽媽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在華人文化下,很容易被與環境壓力扣連。如有些媽媽產後生活節奏改變、或有婆媳問題,外界會直覺,「她情緒不好應該是壓力太大」「應該過一陣子習慣就好」,忽略這是生理因素影響,也可能跳過病人的求救訊號。
高風險群包含年過35的產婦、生第二胎者(顯示不是只有新手媽媽會遇到困難)、經前症候群明顯者、懷孕前就有憂鬱症、平常睡不好、容易焦慮、個性壓抑者。
===========產後憂鬱跟一般憂鬱不同========
相較於一般憂鬱症可能是長期出現的症狀,產後憂鬱可能時好時壞,有時候幾天「晴天」,又突然幾天陷入陰雨。甚至可能前一秒好好的,後一秒突然大變,出現強烈輕生念頭,這都是生理現象導致,根本無法用心理或意志力控制。
蕭美君說,儘管孕婦手冊都有提醒產後憂鬱的危險性,但孕婦通常只關注胎兒健康,產檢也只看胎兒發育。
蕭醫師常提醒病人,「媽媽比小孩大,妳一定要好,小孩才會好。」
==============為母不一定則強===============
民間傳說常說「母性」、「為母則強」
但這些可能都是壓倒女性的稻草。
蕭醫師說,每個女性身體狀況都不一樣,為母不一定就會變強。很多人不敢示弱,怕自己不夠堅強。但這樣的觀念應該改變。
另一個大問題是焦慮的媽媽,蕭美君說,孕婦若太焦慮,可能增加生下過動、自閉症小孩的風險;但孕婦常常擔心如果因為焦慮而就醫,萬一要吃藥會傷害小孩....而不願尋求協助。
蕭美君說,「焦慮比藥還毒」,且有很多非藥物的治療方式,應放下心防和刻板印象,尋求專業意見。
==============身為一個媽================
今天訪問的官員很誠實的跟我說,婦女身心一直是政府、醫界及社會大衆忽略的地方,聽了心有戚戚焉。而且其實男性也會有產後憂鬱,所以應該鼓勵全民重視身心健康。
多數民眾對產後憂鬱症可能還停留在「只是短暫心情不好」的刻板印象,不知道嚴重起來,真的會致命。
政府政策需要更關注母嬰健康;也請大家多關心你們身邊的孕婦和產婦。
除了送新生寶寶禮物之外,產婦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關心。
#以及千萬不要再說產婦抱怨是無病呻吟
#荷爾蒙變化真的是無法控制
#圖片取自竹內結子I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筋肉媽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學化女性健體與備賽講座】 報名👉 https://goo.gl/Dik4yp 不管再努力運動,都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身形? 拼命的控制熱量,為何脂肪還是黏在身上? 女性健身時,真的跟男性沒有差異嗎? 想要追求超越,就必須學習更科學的健身計畫! 本課程針對女性的重量訓練、形體改造計畫、減...
荷爾蒙變化真的是無法控制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我訪問了台灣婦女身心健康第一把交椅、經營此領域至少20年的蕭美君醫師,她提到,婦女在懷孕、生產後都會因為體內荷爾蒙變化導致情緒波動,尤其在產後更為明顯。此疾可能在產後2到3週內出現,最常在產後半年內發作,但也可能長至產後1年才出現。
當媽媽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在華人文化下,很容易被與環境壓力扣連。如有些媽媽產後生活節奏改變、或有婆媳問題,外界會直覺,「她情緒不好應該是壓力太大」「應該過一陣子習慣就好」,忽略這是生理因素影響,也可能跳過病人的求救訊號。
高風險群包含年過35的產婦、生第二胎者(顯示不是只有新手媽媽會遇到困難)、經前症候群明顯者、懷孕前就有憂鬱症、平常睡不好、容易焦慮、個性壓抑者。
今天最受關注的新聞,應該就是竹內結子身亡的消息。
在這裡,不想談她可能的死因,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模仿效應。但或許可以藉這個機會,讓大家認識產後憂鬱症。
因為一早就有一些朋友問我「產後憂鬱症怎麼可能這麼嚴重?」
「不是剛生小孩,怎麼會憂鬱?」
「她前一天才剛老公吃飯聚餐,沒有異樣阿,怎麼會隔天就這樣?」
上述這些,正是產後憂鬱症的令人難以捉摸的特性。
=============醫師怎麼說==============
一名精神科醫師說,台灣(其實國際也是)對婦女心理健康缺乏關注,台灣也沒有產後憂鬱的相關統計,自殺統計也沒有相關變項,導致無法釐清有多少自殺意圖或自殺身亡與產後憂鬱有關。
但產後憂鬱確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我訪問了台灣婦女身心健康第一把交椅、經營此領域至少20年的蕭美君醫師,她提到,婦女在懷孕、生產後都會因為體內荷爾蒙變化導致情緒波動,尤其在產後更為明顯。此疾可能在產後2到3週內出現,最常在產後半年內發作,但也可能長至產後1年才出現。
當媽媽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在華人文化下,很容易被與環境壓力扣連。如有些媽媽產後生活節奏改變、或有婆媳問題,外界會直覺,「她情緒不好應該是壓力太大」「應該過一陣子習慣就好」,忽略這是生理因素影響,也可能跳過病人的求救訊號。
高風險群包含年過35的產婦、生第二胎者(顯示不是只有新手媽媽會遇到困難)、經前症候群明顯者、懷孕前就有憂鬱症、平常睡不好、容易焦慮、個性壓抑者。
===========產後憂鬱跟一般憂鬱不同========
相較於一般憂鬱症可能是長期出現的症狀,產後憂鬱可能時好時壞,有時候幾天「晴天」,又突然幾天陷入陰雨。甚至可能前一秒好好的,後一秒突然大變,出現強烈輕生念頭,這都是生理現象導致,根本無法用心理或意志力控制。
蕭美君說,儘管孕婦手冊都有提醒產後憂鬱的危險性,但孕婦通常只關注胎兒健康,產檢也只看胎兒發育。
蕭醫師常提醒病人,「媽媽比小孩大,妳一定要好,小孩才會好。」
==============為母不一定則強===============
民間傳說常說「母性」、「為母則強」
但這些可能都是壓倒女性的稻草。
蕭醫師說,每個女性身體狀況都不一樣,為母不一定就會變強。很多人不敢示弱,怕自己不夠堅強。但這樣的觀念應該改變。
另一個大問題是焦慮的媽媽,蕭美君說,孕婦若太焦慮,可能增加生下過動、自閉症小孩的風險;但孕婦常常擔心如果因為焦慮而就醫,萬一要吃藥會傷害小孩....而不願尋求協助。
蕭美君說,「焦慮比藥還毒」,且有很多非藥物的治療方式,應放下心防和刻板印象,尋求專業意見。
==============身為一個媽================
今天訪問的官員很誠實的跟我說,婦女身心一直是政府、醫界及社會大衆忽略的地方,聽了心有戚戚焉。而且其實男性也會有產後憂鬱,所以應該鼓勵全民重視身心健康。
多數民眾對產後憂鬱症可能還停留在「只是短暫心情不好」的刻板印象,不知道嚴重起來,真的會致命。
政府政策需要更關注母嬰健康;也請大家多關心你們身邊的孕婦和產婦。
除了送新生寶寶禮物之外,產婦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關心。
#以及千萬不要再說產婦抱怨是無病呻吟
#荷爾蒙變化真的是無法控制
#圖片取自竹內結子IG
荷爾蒙變化真的是無法控制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最受關注的新聞,應該就是竹內結子身亡的消息。
在這裡,不想談她可能的死因,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模仿效應。但或許可以藉這個機會,讓大家認識產後憂鬱症。
因為一早就有一些朋友問我「產後憂鬱症怎麼可能這麼嚴重?」
「不是剛生小孩,怎麼會憂鬱?」
「她前一天才剛老公吃飯聚餐,沒有異樣阿,怎麼會隔天就這樣?」
上述這些,正是產後憂鬱症的令人難以捉摸的特性。
=============醫師怎麼說==============
一名精神科醫師說,台灣(其實國際也是)對婦女心理健康缺乏關注,台灣也沒有產後憂鬱的相關統計,自殺統計也沒有相關變項,導致無法釐清有多少自殺意圖或自殺身亡與產後憂鬱有關。
但產後憂鬱確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我訪問了台灣婦女身心健康第一把交椅、經營此領域至少20年的蕭美君醫師,她提到,婦女在懷孕、生產後都會因為體內荷爾蒙變化導致情緒波動,尤其在產後更為明顯。此疾可能在產後2到3週內出現,最常在產後半年內發作,但也可能長至產後1年才出現。
當媽媽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在華人文化下,很容易被與環境壓力扣連。如有些媽媽產後生活節奏改變、或有婆媳問題,外界會直覺,「她情緒不好應該是壓力太大」「應該過一陣子習慣就好」,忽略這是生理因素影響,也可能跳過病人的求救訊號。
高風險群包含年過35的產婦、生第二胎者(顯示不是只有新手媽媽會遇到困難)、經前症候群明顯者、懷孕前就有憂鬱症、平常睡不好、容易焦慮、個性壓抑者。
===========產後憂鬱跟一般憂鬱不同========
相較於一般憂鬱症可能是長期出現的症狀,產後憂鬱可能時好時壞,有時候幾天「晴天」,又突然幾天陷入陰雨。甚至可能前一秒好好的,後一秒突然大變,出現強烈輕生念頭,這都是生理現象導致,根本無法用心理或意志力控制。
蕭美君說,儘管孕婦手冊都有提醒產後憂鬱的危險性,但孕婦通常只關注胎兒健康,產檢也只看胎兒發育。
蕭醫師常提醒病人,「媽媽比小孩大,妳一定要好,小孩才會好。」
==============為母不一定則強===============
民間傳說常說「母性」、「為母則強」
但這些可能都是壓倒女性的稻草。
蕭醫師說,每個女性身體狀況都不一樣,為母不一定就會變強。很多人不敢示弱,怕自己不夠堅強。但這樣的觀念應該改變。
另一個大問題是焦慮的媽媽,蕭美君說,孕婦若太焦慮,可能增加生下過動、自閉症小孩的風險;但孕婦常常擔心如果因為焦慮而就醫,萬一要吃藥會傷害小孩....而不願尋求協助。
蕭美君說,「焦慮比藥還毒」,且有很多非藥物的治療方式,應放下心防和刻板印象,尋求專業意見。
==============身為一個媽================
今天訪問的官員很誠實的跟我說,婦女身心一直是政府、醫界及社會大衆忽略的地方,聽了心有戚戚焉。而且其實男性也會有產後憂鬱,所以應該鼓勵全民重視身心健康。
多數民眾對產後憂鬱症可能還停留在「只是短暫心情不好」的刻板印象,不知道嚴重起來,真的會致命。
政府政策需要更關注母嬰健康;也請大家多關心你們身邊的孕婦和產婦。
除了送新生寶寶禮物之外,產婦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關心。
#以及千萬不要再說產婦抱怨是無病呻吟
#荷爾蒙變化真的是無法控制
#圖片取自竹內結子IG
荷爾蒙變化真的是無法控制 在 筋肉媽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科學化女性健體與備賽講座】
報名👉 https://goo.gl/Dik4yp
不管再努力運動,都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身形?
拼命的控制熱量,為何脂肪還是黏在身上?
女性健身時,真的跟男性沒有差異嗎?
想要追求超越,就必須學習更科學的健身計畫!
本課程針對女性的重量訓練、形體改造計畫、減脂方式;依據女性可能發生的生理變化、適合的營養補充,再到針對賽事的分析與備賽法,都依據科學論證與方便操作的方式,讓女性都能超越原本的自己。
【DAY1】科學化女性增肌與肌肥大訓練技巧
基礎生理,認識骨骼肌與肌肥大機制
女性的肌肥大訓練原則
阻力訓練基礎原則
上半身就是練不壯?上肢重訓重點!
下肢重訓!如何有效率練出翹臀不壯腿?
女性增肌過程中必須重視的荷爾蒙變化
增肌飲食與營養
如何編排出適合自己的非賽季增肌訓練菜單?
【DAY2】 科學化女性減脂與訓練技巧
基礎生理,認識體脂肪
影響脂肪代謝的要素
有氧?高強度間歇?哪種運動對減脂最有效?
女性更有效率的減脂運動
女性減脂過程中荷爾蒙變化
減脂飲食與營養
如何編排出有效率的減脂運動?
【DAY3】 賽季備賽
(上午)關於如何準備比賽
比基尼選手身形重點
你沒想過的事!脊椎活動度恢復與活化!
如何計算開始備賽時間點?
開始備賽的減脂飲食與營養
備賽時訓練如何做調整?
依照科學實證舒適減脂重點
依照科學實證舒適脫水重點
碳水回充身體的時機與方法
天阿!比兩天!我該如何維持賽前飲食飲水?
如何計畫連續性的賽季比賽?
(下午)關於比基尼比賽的種種
你需要先知道的國際健美聯盟?
你要比哪個聯盟?
比基尼選手的國際變化趨勢
比基尼賽事評審標準
比基尼的POSING要點與練習
比基尼服裝鞋子挑選要訣與購買分享
比基尼妝髮要點與現場實作
比基尼的賽前上色要點
如何讓腰變得更細?
賽事當天你要知道的事(熱身?)
賽事現場狀況百百種,如何做好準備?
🌟三天課程中將破除許多運動上的迷思:
有氧運動是減脂最佳運動?
徒手運動無法肌肥大?
局部減脂不可能?
橘皮問題只能靠手術?
🌟或者跟比賽相關的迷思:
脫水就得好幾天不喝水?
增肌期就得大量攝取卡路里?
斷水後再來充碳?
🌟還有很多女孩很有興趣的話題:
比賽妝該怎麼畫?
哪種髮型最有評審優勢?
比賽服到哪邊買?有沒有省錢買法?
鞋子怎麼買怎麼挑?
🌟還有比基尼改造秘密:
如何練出比基尼賽事高評分的臀?
如何讓腰變更細?
荷爾蒙變化真的是無法控制 在 下半身肥胖的卵巢體型,3種荷爾蒙過高的病症,難減肥,柏格醫生 ... 的推薦與評價
卵巢體型脂肪增加在下半身、臀部、大腿,造成「雌激素優勢」,這是因為卵巢產生了過多的雌 ... 所以必須了解如何吃,才能 控制荷爾蒙 ,不會變成卵巢體型。 ... <看更多>
荷爾蒙變化真的是無法控制 在 欣悅診所- 除了荷爾蒙的改變外,女性產後還要面臨家庭角色的 ... 的推薦與評價
上述這些,正是產後憂鬱症的令人難以捉摸的特性。 ... 相較於一般憂鬱症可能是長期出現的症狀,產後憂鬱可能時好時壞,有時候幾 ... 荷爾蒙變化真的是無法控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