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昌的小說《傀儡花》改編成公視的史詩戲劇《斯卡羅》,叫好叫座,在台灣颳起一股原住民尋根風。
當初陳耀昌本來要以牡丹社事件為本撰寫《牡丹花》,但到了屏東踏查後,他意外發現恆春的「荷蘭公主廟」,應該是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的船長夫人。這個重要發現,讓他轉而創作以羅妹號事件開展出來的《傀儡花》⋯⋯
#斯卡羅 #傀儡花
荷蘭公主廟 斯 卡 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週末藝文]
#斯卡羅
直接看第一集的斯卡羅
雖然不至於到看不懂
但各種語言的交錯
再加上對時空背景的陌生
有看沒有懂的狀況是很正常的
在作品中,第二集就展現核心的「身分認同」
客家人與原住民的後代蝶妹與阿杰
在琅蹻與府城間都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歸屬
入籍美國卻始終被當成法國人看待的李仙得
身為台灣的後代,回看我們自己的血統
又有多少的融合和歷史可追溯?
曹瑞元導演從《孤戀花》、《一把青》到現在的《斯卡羅》
 告訴大家不同族群彼此衝突
因為時代有不同的顛簸
但真正人性,還是善良和脆弱的
彼此都只為了在天地間找到安身立命的角落

#身分認同
 作者陳耀昌老師本來是想寫牡丹社事件
結果到了「荷蘭公主廟」看見廟邊船骸引發的好奇之心
更發現裡面祭祀的其實更像是羅妹號的船長夫人,而不是荷蘭人,進而影響了《傀儡花》的寫作。
傀儡兩字則是來自於住在恆春的漢人對於原住民的稱呼,因為他們常在山上奔跑、跳躍的樣子
在過程中,由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最後在與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達成協議
同意歸還船長杭特夫婦的首級及所劫物品
並允諾將來海事受難者皆以「紅旗」為求救訊號
史稱「南岬之盟」
這件事也使得台灣受到國際關注,因為島內原住民並不受到清廷的管轄
而是能簽訂外交條約的獨立個體。
李仙得也因為羅妹號事件掌握到台灣許多資訊
後來轉任日本外務省顧問
向日本提出「番地無主論」
意思就是,清廷無法治理台灣,期間又發生琉球國人船難,在牡丹社附近遭殺害,清廷置之不理
李仙得便助日本出兵台灣,也就是著名的「牡丹社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現今的鵝鑾鼻燈塔
就是因為當時船難事件頻繁
加上美國與日本的施壓
清廷便在恆春設立燈塔,保障海域安全。
(資訊來源:shorturl.at/twLOQ)
荷蘭公主廟 斯 卡 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影音】備受矚目、以1867年「羅妹號事件」為背景的史詩旗艦影集「斯卡羅」改編自小說家陳耀昌的作品「傀儡花」。陳耀昌分享創作歷程,他回憶,他在2012年春天一趟屏東的「荷蘭公主廟」之行中,因看見廟邊船骸引發的好奇之心,進而影響「傀儡花」寫作、斯卡羅族群的重現,以及台灣影視史的重要里程碑。
荷蘭公主廟位於墾丁海灘附近的一座萬應公祠,廣播教父石川在微微笑廣播網《台灣在地文化》曾口述說這段荷蘭公主廟的故事,並也考據史蹟學者的推論,公主廟奉祀的不是荷蘭公主,而是370年前曾經發生過影響台灣歷史非常重大的「羅妹號事件」。
荷蘭公主廟之名從何而來?石川旁白說:歷史往往是戰贏的人寫….
相傳明末清初(相當於荷治時期)時,荷蘭公主「瑪格麗特」為了尋找愛人「威雪林」而來到臺灣,船隻卻在大灣(即南灣)遇到風浪觸礁擱淺,船員發出求救煙火,引來當時的龜仔角(今社頂自然公園)部落的原住民襲擊遇害。
該廟位於墾丁海灘附近的一座萬應公祠,當地人俗稱八寶公主廟。祠內供奉一幅書有「荷公主女」之橫聯。1981年重修,成為一座「三合一」廟,主位拜萬應公,一旁拜土地公,一旁拜八寶公主,來慰問死者的亡靈。但是研究歷史史蹟的學者推翻這說法,第一、學者反駁荷蘭並不是一個國王制度「沒有國王,哪有公主呢」?第二、學者說原住民是母系社會,不殺女性的。由此可見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
※完整內容:上網四分鐘影音。延伸閱讀/羅妹號事件(上下兩集共約七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