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瑜伽
#謝謝老師的智慧分享
有練瑜伽的同學我覺得都應該好好看一下這篇文章。
==以下是我個人看法==
1. 瑜伽不是體位法而已
2. 而瑜伽體位法也不是"拉筋"
3. 過度的"拉筋",其實是傷害身體的行為
4. 打開身體的覺知,注意自己的動作擺位,專注身體的感覺,搭配穩定的呼吸是最基本可以跟必要做的
5. 當然不同的訓練方式有不同的目的跟好處,並不是說練習只能有一種方式,但是當你決定要這樣做之前,目的是什麼以及可能的風險是什麼要先確定
練習前不妨也重新想想自己的目的是什麼?
而我個人的看法是,想練習某種體位法也不一定是壞事,但怎麼練跟用什麼心態練就是很重要了。
關於瑜伽
從前門診,治療過很多練習瑜伽受傷的病患,也治療過不少瑜伽的教師,對於瑜伽這門「技術」深具戒心。
最近我想改變身體的一些外部跟內部結構,但是原本所練的功法遇到一些瓶頸,於是嘗試了一些其他運動及功法,包括瑜伽,因而對這門學問,有了新的想法。
我原本所練的,主要在於流通連貫身體不同系統、不同層次的筋膜。但是對於筋膜之間或肌腱跟骨頭之間的黏連,想要打開,需要更高的境界或更長久的時間演練,以我現在對身體動態的體會,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我發現瑜伽可以,但同時也認為瑜珈是一種非常高危險的功法。
我所練的五禽戲或太極拳,主要屬於站著的動功,站立時,腿部肌肉對骨盤的牽扯,會使得軀幹的動態受限,脊柱跟肋骨沒有活動到他們應該可以動開的極限,這樣一來,軀幹中央最深層的肌肉,就沒有辦法解開,整個筋膜系統就沒有辦法順暢的完成重組。
現在的瑜珈教學,主要是一種體位法,藉身體做出某種姿勢,來達成對身體結構或機能的調整。瑜伽有很多在地板上的動作,在地板上,解除了腿部肌肉收縮對軀幹活動的限制,身體可以在各種角度下扭旋,這樣才容易打開不同層次筋膜間的黏連,而且可以增加肌腱附著於骨頭上的活動角度。
身體的錯位,基本上都是一種旋轉,如果瑜珈練得好,是可以逐步解開不同系統不同層次的身體問題,還原身體結構。但是這有一些前提,最主要的是,瑜珈老師或是練習者,知道自己身體有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才不會進一步造成傷害。
瑜伽這門學問,在練習中要擺出那許多特定的體位,應該是有很多細節要探究清楚,也有很多身體還原所需要的知識要了解,而不是瑜珈老師說的姿勢正不正確而已。姿勢正確並不是這門學問的核心,因為同一個動作,因每一個人身體的問題與需求都不同,所以每一個人做出來的樣子應該都不一樣才對。
此外,呼吸的作用與身體內觀的訓練,在體位法的演練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每位瑜珈老師都說動作要配合呼吸,但是要如何呼吸,如何跟動作配合,我卻沒有看見有人清楚說明過。當然這也可能因為我是這門學問的門外漢,所知有限。
依據我去上課及閱讀有關書籍的經驗,現在的瑜伽練習,變成一種拉筋大賽,似乎體位可以扭曲得比較厲害的,就是練得比較好。像我在書店看到的一本書,感覺上因為那一位瑜伽行者可以把身體像橡皮筋一樣隨意扭動,就被稱為瑜珈大師,我想這是一個大問題,從我以前治療瑜珈老師的經驗,我問她們:妳明知道有些動作對妳的身體結構而言是會造成傷害的,為什麼你要做超過極限?她們的回答通常是:因為學生做得到,老師要比他們厲害,所以非做到不可。我常反問她們:老師教導傳授的是知識,哪一個NBA的教練籃球打得過場上的球員的?
當把瑜珈變成拉筋的時候,是會製造出很多問題的。整個筋膜系統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彈性,它大體上來說,是不能收縮或擴張的。它在活動中是存在著一些緩衝空間,但是那是給正常活動範圍下使用的。當你把骨架繃到極限,這些緩衝空間就消失了,所做的只是藉身體一側肌肉的收縮,去拉扯另外一側的筋膜,這樣只會把身體的結構系統拉歪、扭轉,想要拉筋的部位是會感覺比較鬆,但那只是從其他地方借了筋膜來用而已。
所以我所治療的一些瑜珈老師,以及一些資深的瑜珈練習者,拼命拉筋的結果,使得身體末端的筋膜都繃得非常的緊,手指頭、腳趾頭都硬梆梆的,這樣末梢循環非常的不好,會回饋抑制心臟搏出的動能,而且表面上雖然身體很鬆,但是實質上深淺層筋膜之間的張力落差是很大的,深層的筋膜其實是緊的。
有一句話,「筋長一寸,延壽十年」,大家都弄錯了內涵。真正意思應該是筋長長了一寸,可以延壽十年,筋拉長了一寸,就會少活十年。你想要拉長的地方,拉長了一寸,就需要從其他地方借一寸過來,其他地方就繃得更緊而使循環不好,整個系統深淺層次的張力就錯亂了。怎麼樣讓筋長長一寸,也就是怎麼樣讓筋膜系統重新生長,下面再說。
身體的筋膜系統是一個立體結構網絡,真正健康的身體,深淺層的網絡裡的內容物,張力是要一樣的,也就在動態中,身體深淺層的所有內容物是該依著同心圓的方式活動的,中國傳統的功法,像華佗五禽戲,太極拳,就是依著這樣的原則演練,使身體深層的筋膜可以跟著淺層滑移流動。所以練功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是:「一動周身動」,「一動無有不動」。身體每個地方都處在同一個張力下動。這必須使不同層次的筋膜依同心圓的方式動才有辦法做到。
身體日常使用肌肉系統的方式,常常是一個部位不動,來作為其他部分肌肉收縮的支點,像我們要伸手拿杯子,是固定肩帶的肌肉,而活動收縮手臂的肌肉。或是像走路的時候,固定腰跟骨盆的肌肉,而活動收縮腿部的肌肉。這樣子的使用方式,會使得身體筋膜系統張力的連貫不完整,深淺層的肌肉收縮的方向會出現不協調,在關節的深處的張力是會持續變大的。
這種深淺層筋肉處在交錯的狀態,如果用拉筋的方式運動,淺層的筋膜繃緊了拉扯,深層的筋膜系統就會鎖的更緊,淺層筋膜的滑移變得順暢是犧牲了深層筋膜的可動性來的。由於我們肢體大範圍的活動,其限制主要是來自於皮膚及淺層的筋膜,拉筋會使得淺層筋膜的可動性增加,但是並沒有依照同心圓的方式使得筋膜協調還原,實際上身體內在的流通是變得不好的。所以有一些長期練習瑜伽的人,反而是怕冷的。
現在的瑜珈上課,很多專注在擺體位,只在意這個體位的姿勢正不正確,或者是這個體位可以達到什麼效果,而沒有注意在擺出體位過程中身體應該有的合理變化。
就身體結構治療的觀點,我認為在擺出體位的過程中,及擺出體位後的呼吸方式,才是瑜伽最可貴的地方。
在擺出體位的過程中,動作應該是緩慢圓順的,這樣身體的筋膜系統才有足夠的時間協調重組,而且身體在有張力出現,還沒有達到張力極限前就必須停止,讓筋膜系統有時間在這個體位之下重新排列重組。
在演練時,老師應該要知道,什麼樣的體位對學生而言是比較需要的,並且應該要知道什麼樣的情況,是學生在這個體位之下可以做的極限,也就是學生應該如何去還原他的結構,以及當下可以還原的極限。而不是一直強調這些動作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在操作中,體位擺到接近極限的張力時,表示讓身體結構還原的路已經做好了,就是要身體在這種姿勢下,當作一個模子,讓內容物重新排列,也就是筋膜系統重新解開,肌腱跟骨頭重新對位。但是關鍵在模子好了,但是筋膜系統未必會按照這個模子充分展開重組,這時需要一個引動筋膜系統滑移的力量,這個引動的力量可以有兩種。
一種是肢體的輕微的屈伸跟搖動。要讓肌肉放鬆還原的方式,是使這包裹著這一條肌肉的筋膜旋轉到左右張力均等,該條條筋肉就可以鬆解開來。肌肉鬆不開,是由於筋膜系統的包裹牽扯,由於筋膜系統的旋轉,而不是肌肉本身的問題,所以myofascial pain那本書,從頭到尾都寫錯了。
在接近極限的體位下,應該不要把肢體拉到極限,微留一些可動的空間,讓整個身體可以依著縱軸方向輕微的屈伸,這樣可以讓每個地方筋膜系統重組改變以後,跨關節的兩個系統張力變得以串連平均。依著橫軸方向輕微搖動,可以讓深層繃緊的系統有機會左右張力一致而鬆開還原。
還有一種還原引動的力量是呼吸。呼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胸式呼吸一種是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時,是藉著肋骨的牽動,而引動皮膚及淺層的筋膜系統滑移。腹式呼吸時,是藉橫膈的牽動,而引動內臟及其他深層的筋膜,兩者都是必要的。
瑜伽之所以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絕對不是只有在身體的物質層次上有作用,同時也是一種心靈的鍛煉。在擺體位的過程中,動作之所以要緩慢圓順,是因為要感受擺出體位的過程,筋膜系統可以做同心圓式的攤開重組,過程中必須感受身體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張力變化,必須同時觀照、看見身體的所有細節,才能在擺體位時,找到自己所需的精準角度。有問題的身體細節,在身體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不舒服的張力讓大腦覺受,心靈越寧靜,能感受的細節就越細膩。
我們的身體會記憶情緒,情緒跟身體會處在一種共構的狀態,身體某些部位或肌肉的刺激,是會引起一些特定的情緒,而該情緒的出現,也同樣會引起有關筋肉的收縮或循環荷爾蒙的變化。在身體還原的過程中,很多情緒及生命深處的記憶重新浮現,在演練時,因為處在寧靜的觀照中,生命很多的創傷、情緒在演練的過程中,是會浮現而可以看見,並且得以逐漸療癒的,如果心不寧靜就看不見、療癒不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體位擺好後,以呼吸引動筋膜時,需要用腹式呼吸先引動深層的筋膜,或胸式呼吸引動淺層筋膜,是必須對身體如何還原有很清楚的覺受才能夠掌握,呼吸跟輕微的屈伸搖動,是最重要的自我結構調整,在這過程中,心的寧靜與觀照,跟中國古代修定的呼吸導引非常相像。因而瑜伽在演練的過程中,逐漸從身心兩方面看清楚自己。
在這種體位法的鍛煉過程中,筋膜系統逐漸對位、還原、鬆解,這時候肢體才能夠逐漸延展,很多深層的黏黏可以解開,也因為反覆演練的刺激中,筋膜系統因為有需要而逐漸重組生長,這時候才能真正的筋長一寸,延壽十年。
以上是我以一位練過功的結構治療科醫生,從結構的觀點提出的看法,未必是瑜珈這門學問原本的意涵,但我想應該很值得做為現代瑜珈教師的參考。
林兩傳2019.04.13桃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氣功 專家李章智老師 #五禽戲 「#鳥戲」 第一招:大鵬展翅 第二招:鳶伸鷹飛 第三招:鳳凰歸巢 第四招:仙鶴舞天 第五招:鴻雁飛空 第六招:雄鷹俯衝 第七招:喜鵲抖翎 第八招:引氣歸元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三到週五...
華佗五禽戲 在 運動物理治療師 蔡維鴻|Physiotherapist Victor Ts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 瑜珈🧘♀️
關於瑜伽
從前門診,治療過很多練習瑜伽受傷的病患,也治療過不少瑜伽的教師,對於瑜伽這門「技術」深具戒心。
最近我想改變身體的一些外部跟內部結構,但是原本所練的功法遇到一些瓶頸,於是嘗試了一些其他運動及功法,包括瑜伽,因而對這門學問,有了新的想法。
我原本所練的,主要在於流通連貫身體不同系統、不同層次的筋膜。但是對於筋膜之間或肌腱跟骨頭之間的黏連,想要打開,需要更高的境界或更長久的時間演練,以我現在對身體動態的體會,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我發現瑜伽可以,但同時也認為瑜珈是一種非常高危險的功法。
我所練的五禽戲或太極拳,主要屬於站著的動功,站立時,腿部肌肉對骨盤的牽扯,會使得軀幹的動態受限,脊柱跟肋骨沒有活動到他們應該可以動開的極限,這樣一來,軀幹中央最深層的肌肉,就沒有辦法解開,整個筋膜系統就沒有辦法順暢的完成重組。
現在的瑜珈教學,主要是一種體位法,藉身體做出某種姿勢,來達成對身體結構或機能的調整。瑜伽有很多在地板上的動作,在地板上,解除了腿部肌肉收縮對軀幹活動的限制,身體可以在各種角度下扭旋,這樣才容易打開不同層次筋膜間的黏連,而且可以增加肌腱附著於骨頭上的活動角度。
身體的錯位,基本上都是一種旋轉,如果瑜珈練得好,是可以逐步解開不同系統不同層次的身體問題,還原身體結構。但是這有一些前提,最主要的是,瑜珈老師或是練習者,知道自己身體有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才不會進一步造成傷害。
瑜伽這門學問,在練習中要擺出那許多特定的體位,應該是有很多細節要探究清楚,也有很多身體還原所需要的知識要了解,而不是瑜珈老師說的姿勢正不正確而已。姿勢正確並不是這門學問的核心,因為同一個動作,因每一個人身體的問題與需求都不同,所以每一個人做出來的樣子應該都不一樣才對。
此外,呼吸的作用與身體內觀的訓練,在體位法的演練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每位瑜珈老師都說動作要配合呼吸,但是要如何呼吸,如何跟動作配合,我卻沒有看見有人清楚說明過。當然這也可能因為我是這門學問的門外漢,所知有限。
依據我去上課及閱讀有關書籍的經驗,現在的瑜伽練習,變成一種拉筋大賽,似乎體位可以扭曲得比較厲害的,就是練得比較好。像我在書店看到的一本書,感覺上因為那一位瑜伽行者可以把身體像橡皮筋一樣隨意扭動,就被稱為瑜珈大師,我想這是一個大問題,從我以前治療瑜珈老師的經驗,我問她們:妳明知道有些動作對妳的身體結構而言是會造成傷害的,為什麼你要做超過極限?她們的回答通常是:因為學生做得到,老師要比他們厲害,所以非做到不可。我常反問她們:老師教導傳授的是知識,哪一個NBA的教練籃球打得過場上的球員的?
當把瑜珈變成拉筋的時候,是會製造出很多問題的。整個筋膜系統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彈性,它大體上來說,是不能收縮或擴張的。它在活動中是存在著一些緩衝空間,但是那是給正常活動範圍下使用的。當你把骨架繃到極限,這些緩衝空間就消失了,所做的只是藉身體一側肌肉的收縮,去拉扯另外一側的筋膜,這樣只會把身體的結構系統拉歪、扭轉,想要拉筋的部位是會感覺比較鬆,但那只是從其他地方借了筋膜來用而已。
所以我所治療的一些瑜珈老師,以及一些資深的瑜珈練習者,拼命拉筋的結果,使得身體末端的筋膜都繃得非常的緊,手指頭、腳趾頭都硬梆梆的,這樣末梢循環非常的不好,會回饋抑制心臟搏出的動能,而且表面上雖然身體很鬆,但是實質上深淺層筋膜之間的張力落差是很大的,深層的筋膜其實是緊的。
有一句話,「筋長一寸,延壽十年」,大家都弄錯了內涵。真正意思應該是筋長長了一寸,可以延壽十年,筋拉長了一寸,就會少活十年。你想要拉長的地方,拉長了一寸,就需要從其他地方借一寸過來,其他地方就繃得更緊而使循環不好,整個系統深淺層次的張力就錯亂了。怎麼樣讓筋長長一寸,也就是怎麼樣讓筋膜系統重新生長,下面再說。
身體的筋膜系統是一個立體結構網絡,真正健康的身體,深淺層的網絡裡的內容物,張力是要一樣的,也就在動態中,身體深淺層的所有內容物是該依著同心圓的方式活動的,中國傳統的功法,像華佗五禽戲,太極拳,就是依著這樣的原則演練,使身體深層的筋膜可以跟著淺層滑移流動。所以練功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是:「一動周身動」,「一動無有不動」。身體每個地方都處在同一個張力下動。這必須使不同層次的筋膜依同心圓的方式動才有辦法做到。
身體日常使用肌肉系統的方式,常常是一個部位不動,來作為其他部分肌肉收縮的支點,像我們要伸手拿杯子,是固定肩帶的肌肉,而活動收縮手臂的肌肉。或是像走路的時候,固定腰跟骨盆的肌肉,而活動收縮腿部的肌肉。這樣子的使用方式,會使得身體筋膜系統張力的連貫不完整,深淺層的肌肉收縮的方向會出現不協調,在關節的深處的張力是會持續變大的。
這種深淺層筋肉處在交錯的狀態,如果用拉筋的方式運動,淺層的筋膜繃緊了拉扯,深層的筋膜系統就會鎖的更緊,淺層筋膜的滑移變得順暢是犧牲了深層筋膜的可動性來的。由於我們肢體大範圍的活動,其限制主要是來自於皮膚及淺層的筋膜,拉筋會使得淺層筋膜的可動性增加,但是並沒有依照同心圓的方式使得筋膜協調還原,實際上身體內在的流通是變得不好的。所以有一些長期練習瑜伽的人,反而是怕冷的。
現在的瑜珈上課,很多專注在擺體位,只在意這個體位的姿勢正不正確,或者是這個體位可以達到什麼效果,而沒有注意在擺出體位過程中身體應該有的合理變化。
就身體結構治療的觀點,我認為在擺出體位的過程中,及擺出體位後的呼吸方式,才是瑜伽最可貴的地方。
在擺出體位的過程中,動作應該是緩慢圓順的,這樣身體的筋膜系統才有足夠的時間協調重組,而且身體在有張力出現,還沒有達到張力極限前就必須停止,讓筋膜系統有時間在這個體位之下重新排列重組。
在演練時,老師應該要知道,什麼樣的體位對學生而言是比較需要的,並且應該要知道什麼樣的情況,是學生在這個體位之下可以做的極限,也就是學生應該如何去還原他的結構,以及當下可以還原的極限。而不是一直強調這些動作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在操作中,體位擺到接近極限的張力時,表示讓身體結構還原的路已經做好了,就是要身體在這種姿勢下,當作一個模子,讓內容物重新排列,也就是筋膜系統重新解開,肌腱跟骨頭重新對位。但是關鍵在模子好了,但是筋膜系統未必會按照這個模子充分展開重組,這時需要一個引動筋膜系統滑移的力量,這個引動的力量可以有兩種。
一種是肢體的輕微的屈伸跟搖動。要讓肌肉放鬆還原的方式,是使這包裹著這一條肌肉的筋膜旋轉到左右張力均等,該條條筋肉就可以鬆解開來。肌肉鬆不開,是由於筋膜系統的包裹牽扯,由於筋膜系統的旋轉,而不是肌肉本身的問題,所以myofascial pain那本書,從頭到尾都寫錯了。
在接近極限的體位下,應該不要把肢體拉到極限,微留一些可動的空間,讓整個身體可以依著縱軸方向輕微的屈伸,這樣可以讓每個地方筋膜系統重組改變以後,跨關節的兩個系統張力變得以串連平均。依著橫軸方向輕微搖動,可以讓深層繃緊的系統有機會左右張力一致而鬆開還原。
還有一種還原引動的力量是呼吸。呼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胸式呼吸一種是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時,是藉著肋骨的牽動,而引動皮膚及淺層的筋膜系統滑移。腹式呼吸時,是藉橫膈的牽動,而引動內臟及其他深層的筋膜,兩者都是必要的。
瑜伽之所以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絕對不是只有在身體的物質層次上有作用,同時也是一種心靈的鍛煉。在擺體位的過程中,動作之所以要緩慢圓順,是因為要感受擺出體位的過程,筋膜系統可以做同心圓式的攤開重組,過程中必須感受身體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張力變化,必須同時觀照、看見身體的所有細節,才能在擺體位時,找到自己所需的精準角度。有問題的身體細節,在身體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不舒服的張力讓大腦覺受,心靈越寧靜,能感受的細節就越細膩。
我們的身體會記憶情緒,情緒跟身體會處在一種共構的狀態,身體某些部位或肌肉的刺激,是會引起一些特定的情緒,而該情緒的出現,也同樣會引起有關筋肉的收縮或循環荷爾蒙的變化。在身體還原的過程中,很多情緒及生命深處的記憶重新浮現,在演練時,因為處在寧靜的觀照中,生命很多的創傷、情緒在演練的過程中,是會浮現而可以看見,並且得以逐漸療癒的,如果心不寧靜就看不見、療癒不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體位擺好後,以呼吸引動筋膜時,需要用腹式呼吸先引動深層的筋膜,或胸式呼吸引動淺層筋膜,是必須對身體如何還原有很清楚的覺受才能夠掌握,呼吸跟輕微的屈伸搖動,是最重要的自我結構調整,在這過程中,心的寧靜與觀照,跟中國古代修定的呼吸導引非常相像。因而瑜伽在演練的過程中,逐漸從身心兩方面看清楚自己。
在這種體位法的鍛煉過程中,筋膜系統逐漸對位、還原、鬆解,這時候肢體才能夠逐漸延展,很多深層的黏黏可以解開,也因為反覆演練的刺激中,筋膜系統因為有需要而逐漸重組生長,這時候才能真正的筋長一寸,延壽十年。
以上是我以一位練過功的結構治療科醫生,從結構的觀點提出的看法,未必是瑜珈這門學問原本的意涵,但我想應該很值得做為現代瑜珈教師的參考。
林兩傳2019.04.13桃園
華佗五禽戲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門診問孕婦,「有沒有在運動?」
第一常見的答案是:「有喔!我都有在散步!」
第二常見的答案是:「有喔!我有去上孕婦瑜伽!」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因為瑜伽看似「和緩」、「無害」,理所當然的成為孕婦運動的首選。但是,若原本結構就不對,或是老師教得不對,有可能會越練越糟⋯
個案分享一 https://www.facebook.com/223202601356772/posts/847392425604450?sfns=mo
個案分享二 https://www.facebook.com/223202601356772/posts/823199791357047?sfns=mo
還是建議所有備孕中的人都先讓結構治療中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調好再懷孕,身體調好了,也會成為易受孕體質喔!
註一:兩傳老師已退休,沒在看診,請大家不要再私訊或來電詢問哪兒找得到兩傳老師。
註二:好孕團隊跟幾位中醫師有孕產上結構治療的合作,但是 #好孕限定 喔!原因請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223202601356772/posts/847691595574533?sfns=mo
關於瑜伽
從前門診,治療過很多練習瑜伽受傷的病患,也治療過不少瑜伽的教師,對於瑜伽這門「技術」深具戒心。
最近我想改變身體的一些外部跟內部結構,但是原本所練的功法遇到一些瓶頸,於是嘗試了一些其他運動及功法,包括瑜伽,因而對這門學問,有了新的想法。
我原本所練的,主要在於流通連貫身體不同系統、不同層次的筋膜。但是對於筋膜之間或肌腱跟骨頭之間的黏連,想要打開,需要更高的境界或更長久的時間演練,以我現在對身體動態的體會,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我發現瑜伽可以,但同時也認為瑜珈是一種非常高危險的功法。
我所練的五禽戲或太極拳,主要屬於站著的動功,站立時,腿部肌肉對骨盤的牽扯,會使得軀幹的動態受限,脊柱跟肋骨沒有活動到他們應該可以動開的極限,這樣一來,軀幹中央最深層的肌肉,就沒有辦法解開,整個筋膜系統就沒有辦法順暢的完成重組。
現在的瑜珈教學,主要是一種體位法,藉身體做出某種姿勢,來達成對身體結構或機能的調整。瑜伽有很多在地板上的動作,在地板上,解除了腿部肌肉收縮對軀幹活動的限制,身體可以在各種角度下扭旋,這樣才容易打開不同層次筋膜間的黏連,而且可以增加肌腱附著於骨頭上的活動角度。
身體的錯位,基本上都是一種旋轉,如果瑜珈練得好,是可以逐步解開不同系統不同層次的身體問題,還原身體結構。但是這有一些前提,最主要的是,瑜珈老師或是練習者,知道自己身體有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才不會進一步造成傷害。
瑜伽這門學問,在練習中要擺出那許多特定的體位,應該是有很多細節要探究清楚,也有很多身體還原所需要的知識要了解,而不是瑜珈老師說的姿勢正不正確而已。姿勢正確並不是這門學問的核心,因為同一個動作,因每一個人身體的問題與需求都不同,所以每一個人做出來的樣子應該都不一樣才對。
此外,呼吸的作用與身體內觀的訓練,在體位法的演練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每位瑜珈老師都說動作要配合呼吸,但是要如何呼吸,如何跟動作配合,我卻沒有看見有人清楚說明過。當然這也可能因為我是這門學問的門外漢,所知有限。
依據我去上課及閱讀有關書籍的經驗,現在的瑜伽練習,變成一種拉筋大賽,似乎體位可以扭曲得比較厲害的,就是練得比較好。像我在書店看到的一本書,感覺上因為那一位瑜伽行者可以把身體像橡皮筋一樣隨意扭動,就被稱為瑜珈大師,我想這是一個大問題,從我以前治療瑜珈老師的經驗,我問她們:妳明知道有些動作對妳的身體結構而言是會造成傷害的,為什麼你要做超過極限?她們的回答通常是:因為學生做得到,老師要比他們厲害,所以非做到不可。我常反問她們:老師教導傳授的是知識,哪一個NBA的教練籃球打得過場上的球員的?
當把瑜珈變成拉筋的時候,是會製造出很多問題的。整個筋膜系統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彈性,它大體上來說,是不能收縮或擴張的。它在活動中是存在著一些緩衝空間,但是那是給正常活動範圍下使用的。當你把骨架繃到極限,這些緩衝空間就消失了,所做的只是藉身體一側肌肉的收縮,去拉扯另外一側的筋膜,這樣只會把身體的結構系統拉歪、扭轉,想要拉筋的部位是會感覺比較鬆,但那只是從其他地方借了筋膜來用而已。
所以我所治療的一些瑜珈老師,以及一些資深的瑜珈練習者,拼命拉筋的結果,使得身體末端的筋膜都繃得非常的緊,手指頭、腳趾頭都硬梆梆的,這樣末梢循環非常的不好,會回饋抑制心臟搏出的動能,而且表面上雖然身體很鬆,但是實質上深淺層筋膜之間的張力落差是很大的,深層的筋膜其實是緊的。
有一句話,「筋長一寸,延壽十年」,大家都弄錯了內涵。真正意思應該是筋長長了一寸,可以延壽十年,筋拉長了一寸,就會少活十年。你想要拉長的地方,拉長了一寸,就需要從其他地方借一寸過來,其他地方就繃得更緊而使循環不好,整個系統深淺層次的張力就錯亂了。怎麼樣讓筋長長一寸,也就是怎麼樣讓筋膜系統重新生長,下面再說。
身體的筋膜系統是一個立體結構網絡,真正健康的身體,深淺層的網絡裡的內容物,張力是要一樣的,也就在動態中,身體深淺層的所有內容物是該依著同心圓的方式活動的,中國傳統的功法,像華佗五禽戲,太極拳,就是依著這樣的原則演練,使身體深層的筋膜可以跟著淺層滑移流動。所以練功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是:「一動周身動」,「一動無有不動」。身體每個地方都處在同一個張力下動。這必須使不同層次的筋膜依同心圓的方式動才有辦法做到。
身體日常使用肌肉系統的方式,常常是一個部位不動,來作為其他部分肌肉收縮的支點,像我們要伸手拿杯子,是固定肩帶的肌肉,而活動收縮手臂的肌肉。或是像走路的時候,固定腰跟骨盆的肌肉,而活動收縮腿部的肌肉。這樣子的使用方式,會使得身體筋膜系統張力的連貫不完整,深淺層的肌肉收縮的方向會出現不協調,在關節的深處的張力是會持續變大的。
這種深淺層筋肉處在交錯的狀態,如果用拉筋的方式運動,淺層的筋膜繃緊了拉扯,深層的筋膜系統就會鎖的更緊,淺層筋膜的滑移變得順暢是犧牲了深層筋膜的可動性來的。由於我們肢體大範圍的活動,其限制主要是來自於皮膚及淺層的筋膜,拉筋會使得淺層筋膜的可動性增加,但是並沒有依照同心圓的方式使得筋膜協調還原,實際上身體內在的流通是變得不好的。所以有一些長期練習瑜伽的人,反而是怕冷的。
現在的瑜珈上課,很多專注在擺體位,只在意這個體位的姿勢正不正確,或者是這個體位可以達到什麼效果,而沒有注意在擺出體位過程中身體應該有的合理變化。
就身體結構治療的觀點,我認為在擺出體位的過程中,及擺出體位後的呼吸方式,才是瑜伽最可貴的地方。
在擺出體位的過程中,動作應該是緩慢圓順的,這樣身體的筋膜系統才有足夠的時間協調重組,而且身體在有張力出現,還沒有達到張力極限前就必須停止,讓筋膜系統有時間在這個體位之下重新排列重組。
在演練時,老師應該要知道,什麼樣的體位對學生而言是比較需要的,並且應該要知道什麼樣的情況,是學生在這個體位之下可以做的極限,也就是學生應該如何去還原他的結構,以及當下可以還原的極限。而不是一直強調這些動作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在操作中,體位擺到接近極限的張力時,表示讓身體結構還原的路已經做好了,就是要身體在這種姿勢下,當作一個模子,讓內容物重新排列,也就是筋膜系統重新解開,肌腱跟骨頭重新對位。但是關鍵在模子好了,但是筋膜系統未必會按照這個模子充分展開重組,這時需要一個引動筋膜系統滑移的力量,這個引動的力量可以有兩種。
一種是肢體的輕微的屈伸跟搖動。要讓肌肉放鬆還原的方式,是使這包裹著這一條肌肉的筋膜旋轉到左右張力均等,該條條筋肉就可以鬆解開來。肌肉鬆不開,是由於筋膜系統的包裹牽扯,由於筋膜系統的旋轉,而不是肌肉本身的問題,所以myofascial pain那本書,從頭到尾都寫錯了。
在接近極限的體位下,應該不要把肢體拉到極限,微留一些可動的空間,讓整個身體可以依著縱軸方向輕微的屈伸,這樣可以讓每個地方筋膜系統重組改變以後,跨關節的兩個系統張力變得以串連平均。依著橫軸方向輕微搖動,可以讓深層繃緊的系統有機會左右張力一致而鬆開還原。
還有一種還原引動的力量是呼吸。呼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胸式呼吸一種是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時,是藉著肋骨的牽動,而引動皮膚及淺層的筋膜系統滑移。腹式呼吸時,是藉橫膈的牽動,而引動內臟及其他深層的筋膜,兩者都是必要的。
瑜伽之所以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絕對不是只有在身體的物質層次上有作用,同時也是一種心靈的鍛煉。在擺體位的過程中,動作之所以要緩慢圓順,是因為要感受擺出體位的過程,筋膜系統可以做同心圓式的攤開重組,過程中必須感受身體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張力變化,必須同時觀照、看見身體的所有細節,才能在擺體位時,找到自己所需的精準角度。有問題的身體細節,在身體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不舒服的張力讓大腦覺受,心靈越寧靜,能感受的細節就越細膩。
我們的身體會記憶情緒,情緒跟身體會處在一種共構的狀態,身體某些部位或肌肉的刺激,是會引起一些特定的情緒,而該情緒的出現,也同樣會引起有關筋肉的收縮或循環荷爾蒙的變化。在身體還原的過程中,很多情緒及生命深處的記憶重新浮現,在演練時,因為處在寧靜的觀照中,生命很多的創傷、情緒在演練的過程中,是會浮現而可以看見,並且得以逐漸療癒的,如果心不寧靜就看不見、療癒不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體位擺好後,以呼吸引動筋膜時,需要用腹式呼吸先引動深層的筋膜,或胸式呼吸引動淺層筋膜,是必須對身體如何還原有很清楚的覺受才能夠掌握,呼吸跟輕微的屈伸搖動,是最重要的自我結構調整,在這過程中,心的寧靜與觀照,跟中國古代修定的呼吸導引非常相像。因而瑜伽在演練的過程中,逐漸從身心兩方面看清楚自己。
在這種體位法的鍛煉過程中,筋膜系統逐漸對位、還原、鬆解,這時候肢體才能夠逐漸延展,很多深層的黏黏可以解開,也因為反覆演練的刺激中,筋膜系統因為有需要而逐漸重組生長,這時候才能真正的筋長一寸,延壽十年。
以上是我以一位練過功的結構治療科醫生,從結構的觀點提出的看法,未必是瑜珈這門學問原本的意涵,但我想應該很值得做為現代瑜珈教師的參考。
林兩傳2019.04.13桃園
華佗五禽戲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氣功 專家李章智老師 #五禽戲 「#鳥戲」
第一招:大鵬展翅
第二招:鳶伸鷹飛
第三招:鳳凰歸巢
第四招:仙鶴舞天
第五招:鴻雁飛空
第六招:雄鷹俯衝
第七招:喜鵲抖翎
第八招:引氣歸元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三到週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