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檔的第二標是指定捐贈給 #台北市忠義育幼院 由澳洲華僑 曾董事長以新台幣五萬六得標
這次我特別邀請曾董的國中母校校長 #揚子高中
鍾月娥校長一同前往見證並且由鍾校長代表曾同學將5萬6善款親手轉交給 #忠義育幼院 行政資發組長謝小琪組長 感謝 謝組長全程接待及簡報
院內的一句話很令我感動 #做孩子一輩子的家人
而曾董和小蝦其實是同屆國中校友,一起經歷過當時以嚴厲管教風氣的揚子中學,當小蝦向鍾校長報告捐款人是揚子校友時,小蝦團隊希望由校長代表轉交,校長一口就答應了,身為母校師長的她覺得驕傲
#雲林縣私立揚子高中
#台北市忠義育幼院
#揚子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
「華僑高中風氣」的推薦目錄: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小蝦嚴選-瀕危木茶盤專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嗨~哇是沈家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Re: [討論] 我弟讀華僑好嗎? - 看板NOC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華僑中學算是好高中吧?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華僑高中風評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PTT.CC 的評價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華僑高中風評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PTT.CC 的評價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請問有華江高中或華僑高中的學長姐嗎?(北北基)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華僑高中風氣 :: 高中高職資訊通 的評價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華僑高中風評2020-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7月 的評價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華僑高中風評2020-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7月 的評價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華僑高中- 如果要問問題,這邊才是學校經營的粉絲專業 的評價
- 關於華僑高中風氣 在 [生活] 關於高中選擇請益- BigBanciao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華僑高中風氣 在 嗨~哇是沈家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快要截止,不要錯過喔⚠️
💯十年有成,臺南共好❤️
👍議長盃繪畫競賽🎉
一、競賽目的:
1.增廣市民藝術文化之素養,藉由競賽辦理,引發欣賞多元藝術的呈現,提升參與多元創作的風氣。
2.以【十年有成臺南共好系列活動】做為繪畫創作主題,帶動市民薪傳風氣,創造市民文創氛圍。
二、主辦單位:臺南市議會
三、承辦單位:台灣文化創意教育發展協會
四、創作主題:以觀看【十年有成臺南共好系列活動】之觀感為創作主軸,請自訂創作題目,並填寫100字以內創作理念。
五、創作媒材:使用繪畫媒材不限,以平面創作為主,凡印刷輸出作品、半立體及立體作品,採不收件處理。
六、創作規格: 四開(54cm×39cm)尺寸為創作規格,自備紙張,紙張種類不限定。
七、報名資格:以符合各組別之資格報名參與,共計六個組別。
1.幼兒園組 (國小以下)
2.國小A組(國小一~三年級)
3.國小B組(國小四~六年級)
4.國中組
5.高中職組(五專部一、二、三年級)
6.大專社會組
八、報名程序:
1.每一位參賽者只收一幅作品。
2.一律自行下載報名資料,自行交件、寄件報名。報名網址:臺南市議會【十年有成臺南共好系列活動】活動網站,網址:https://www.tncc.gov.tw/及台灣文化創意教育發展協會粉專(臉書搜尋「台灣文化創意教育發展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tcoeda【十年有成臺南共好系列活動】繪畫暨攝影競賽,活動留言訊息。
3.本報名表總計三份。
①甲聯為報名表,請實貼於作品背面右下。
②乙聯為創作理念表,請浮貼於甲聯上方,以利評審時撕貼評分。
③作品授權書,請完整簽名後,浮貼於乙聯之上,便於撕下收取入檔。
4.以上三份報名資料,未能填寫完整,即不符報名程序,將不予評審。
5.報名資料內容及內文書寫,請字體清晰、工整,以利評審及檔案建立。
6.不符合作品規格,不予評審。
九、送件日期:110年1月11日至110年2月5日止。
十、送件方式:
1.親送:於上班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送件至臺南市議會(地址:臺南市安平區永華路二段2號)。
2.郵寄:以郵戳為憑於110年2月5日前郵寄臺南市議會,逾期恕不受理。郵寄地址:708008臺南市安平區永華路二段2號「十年有成臺南共好系列活動-繪畫競賽組收」。
3.作品請勿折疊、裱褙或裝框,以防水材質包裝郵寄。
十一、評分辦法:責由主辦單位敦聘專業評審依以下標準評選。
1.主題適切與創作理念:40%
2.構圖之創意與獨特性:30%
3.繪畫技巧與色彩運用:30%
十二、獎勵辦法:依評分辦法評選各組獎次,頒發獎狀及禮券,並擇期為競賽獲獎者辦理公開頒獎儀式,以資鼓勵。各組別獎勵如下:
幼兒園組
金牌獎1名-頒發禮券 1000元及獎狀一幀。
銀牌獎2名-頒發禮券 800元及獎狀一幀。
銅牌獎3名-頒發禮券 500元及獎狀一幀。
佳 作4名-頒發禮券 300元及獎狀一幀。
國小A 組
金牌獎1名-頒發禮券 1500元及獎狀一幀。
銀牌獎2名-頒發禮券 1000元及獎狀一幀。
銅牌獎3名-頒發禮券 800元及獎狀一幀。
佳 作4名-頒發禮券 500元及獎狀一幀。
國小B 組
金牌獎1名-頒發禮券 2000元及獎狀一幀。
銀牌獎2名-頒發禮券 1500元及獎狀一幀。
銅牌獎3名-頒發禮券 1000元及獎狀一幀。
佳 作4名-頒發禮券 800元及獎狀一幀。
國中組
金牌獎1名-頒發禮券 2500元及獎狀一幀。
銀牌獎2名-頒發禮券 2000元及獎狀一幀。
銅牌獎3名-頒發禮券 1500元及獎狀一幀。
佳 作4名-頒發禮券 1000元及獎狀一幀。
高中職組
金牌獎1名-頒發禮券 3000元及獎狀一幀。
銀牌獎2名-頒發禮券 2500元及獎狀一幀。
銅牌獎3名-頒發禮券 2000元及獎狀一幀。
佳 作4名-頒發禮券 1200元及獎狀一幀。
大專社會組
金牌獎1名-頒發禮券 5000元及獎狀一幀。
銀牌獎2名-頒發禮券 3500元及獎狀一幀。
銅牌獎3名-頒發禮券 2500元及獎狀一幀。
佳 作4名-頒發禮券 1500元及獎狀一幀。
備註:
1.參賽者係未成年人,參賽須經法定代理人簽章同意;得獎獎金之領款收據,亦應由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填寫,另依《所得稅法》第15條1項1款規定,得獎獎金合併於其扶養人各類所得計算稅額。
2.本比賽得獎之徵件作品,版權為主辦單位所有,屬稿費收入,得獎者需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辦理課稅,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含同一課稅年度於境內住滿183 天以上之外國人、華僑及大陸人士,獎金超過新臺幣1,000元(含1000元),需列入得獎者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扣繳本單位將開立各類所得扣繳憑單給得獎者。
十三、名次公布:110年3月中旬公佈於臺南市議會 【十年有成臺南共好系列活動】活動網站首頁。網址:https://www.tncc.gov.tw/及台灣文化創意教育發展協會粉專(臉書搜尋「台灣文化創意教育發展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tcoeda【十年有成臺南共好系列活動】繪畫暨攝影競賽,活動留言訊息。
十四、頒獎事項:頒獎典禮之日期及地點將擇期辦理,並另行公告於臺南市議會燈會活動網站,屆時請獲獎者親自參與頒獎典禮。
十五、注意事項:
1.每一參賽者人限以一幅作品參賽,不收連作。
2.作品以本人創作為限,參賽作品不得有冒名、抄襲他人作品參選之情形,若經發現,主辦單位得逕自取消其參選資格及取回原獎項。
3.參賽作品正面均不得作任何標示姓名單位學校之註記、塗色或簽色,違者視同棄權。
4.所有參賽作品之使用權歸主辦單位所有,並有宣傳、廣告、刊印、展覽、上網路之權利,不另給酬。
5.本競賽之參賽作品,均不退件。
6.主辦單位及承辦單位對於本活動之修改、變更、取消及所有文件,保留最終解釋權。
7.本競賽之作品得由主辦單位依參賽作品之水準,調整各組別之獎次。
8.本競賽活動之一切規定,若有未盡事宜或任何更新,一律於主辦單位之網站公告,不另行通知。
9.關於【十年有成臺南共好系列活動】繪畫競賽之相關事項,請洽詢臺南市議會【十年有成臺南共好系列活動】繪畫競賽組,網址:https://www.tncc.gov.tw/或(06-297-6688#3530 公共事務組 林小姐),及台灣文化創意教育發展協會粉專(臉書搜尋「台灣文化創意教育發展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tcoeda
【十年有成臺南共好系列活動】繪畫暨攝影競賽,活動留言訊息。
華僑高中風氣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作者粉絲頁: 小瑪王妃的世界視角 / Mary's World Vision
出版社粉絲頁: 八旗文化gūsa
(主持人全部節目,都整理在YouTube頻道)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華僑高中風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華僑高中風氣 在 華僑中學算是好高中吧?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以前華僑的校風還蠻開放的! 也可以認識不同國家的學生~~ 校園又大!讚. 0. ... <看更多>
華僑高中風氣 在 請問有華江高中或華僑高中的學長姐嗎?(北北基)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會考放榜,應該有很高的機會上,但不知校風或老師敎學怎樣?*不是很想拼成績而已,想著重社團跟高中學習生涯規劃這些,想多元規劃高中生活, ... ... <看更多>
華僑高中風氣 在 Re: [討論] 我弟讀華僑好嗎? - 看板NOC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oceanman1 (熱血海洋人  )》之銘言:
: ※ 引述《LoveBalaDa (LoveBalaDa)》之銘言:
: : 我希望有讀過橋中給我一點信心
: : 我弟本底子不錯~
: : 國中基測敗在社會科40 其他都4X幾~數學有50
: : 分數236 PR 81~80間
: : 因為僑中離我家最近~騎腳踏車就到~
: : 但因為僑中升公立學都不佳~屈指可數的樣子~所以很猶豫要不要讓他念僑中
: : 有考慮華江 大理 國三重 清水 林口
: : 可以請僑中人回答一下嗎?
: 升學率也只是別人堆出來的數據,
: 我覺得在僑中,念書的關鍵還是得靠自己吧
: 僑中的校風已經算接近師大附中了,
: 可是好像很多人對自己還是有點缺乏自信
: 236分上僑中應該是可以了,剩下來
: 就是把握每一次考試和比賽,可以學習的機會
: 學校的學藝競賽,例如閱讀測驗、讀書心得、競試,
: 長遠來說也對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大學聯考)有幫助
: 要培養信心嗎?以我自己的手段應該是看戰爭片吧,
: 考試本質和戰爭相去不遠,如果把自己當作是
: 準備為國殉身的戰士,有些情況是很奇妙的,
: 包含念書會格外有精神,背進腦的東西會變多...
: 如果進了僑中就當個戰士吧!你上了國立大學,
: 你自己就成了升學率母數,是會鼓勵未來學弟妹的!
樓上學弟已經提到一些關鍵
但事關母校,我想我這個老人也回文力挺一下母校好了^^
底下是我兩年前回覆一位網友的文章
當年她弟也是可以上僑中,然後在高中版問了一些關於僑中校風的問題
因為當時研究所暑假,
閒著沒事做所以還頗認真的回覆了她的問題
我的這篇 "感想文" 我想除了給這位原PO一些解答之外
也可希望能給現在的學弟妹一些啟發
有點長,所以要有耐心哦 ^^
============== 僑中最棒分隔線==================
※ 引述《bestXXXXX (加油 Go Go)》之銘言:
: 請問華僑高中學生素質以及師資如何呢?
: 我弟考進這間學校,
: 但好像沒有聽到好的風評~~~
: 請給點意見~~謝謝
首先 我不知道你家住哪裡
離僑中近不近
以下是以住板橋地區學生為本位所寫的感想文
如果你家住離板橋很遠 到僑中需要通車很久的話 那可能就沒什麼幫助了
咳咳...
我87年從華僑畢業 應屆考上政大 現在退伍還是在政大唸研究所
我們那屆應屆有五個政大 兩個台大
其他中正中山中興師大都有 不過當然都是各位數的
大學升學率當然也是95%以上 以現在的大學那麼多 相信只有更高
只是學校通常都是北部一些私立大學如淡江文化為主 好一點的就像輔仁
也只有在這些學校 才有僑中校友會 我在政大盼了好久
還真是沒盼到半個學弟妹來我自己的系 不過考上政大的還是有的啦 只是很少 @@
我覺得唸書風氣是一回事 自己想不想念又是一回事
我承認 僑中一直以來因為是北聯後段志願 所以收到的學生素質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是他近年來強調以吸收板橋樹林土城一帶的優秀學生為主
像我當初北聯失常 前三志願沒上不說 連板中都沒有
雖然我可以填中和 新莊 甚至台北市的中正 明倫等學校
可是我撕榜單的時候(我是最後一屆撕榜單的) 撕了離我家不到五分鐘的僑中
之後拿了每學期各一萬塊共六萬的學校獎學金 平常的段考模擬考獎學金還沒算 ^^
只要你想念書 資質又中上 相信在僑中的學校平時成績一定可以名列前矛
對日後推甄或申請入大學也是好事 (我那時申請的都是國立大學)
頂多就是卡在學校的名校光環不佳
但我覺得光是離家近這點 就夠我講了
僑中的老師真的都很認真
至於學生素質倒是見仁見智 我也不便評論(總不能太自誇吧)
現在學生本就旁務多 誘惑多 玩樂多
加上我們學校不是傳統明星學校
綜合起來 讀書風氣相較於一些傳統名校 可能是上不來
但是特例 還是有的 且每年都一定會有
我覺得你擔心校風 師資 素質是正確的
但是擔心自己弟弟有沒有心要念書 更重要
我當初也是有點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想法
加上 既然上不了傳統的明星理想好學校 又何苦每天花一個小時以上的交通時間
去唸一所比僑中高不到哪裡的台北市學校呢
(我個人認為 除了前三志願加板中 其他學校的等級都是一樣的啦 ^^)
唸僑中頂多去台北補習不方便吧
去台北玩樂不方便吧
身為僑中人 沒有顯赫的名校光環 校園傳統 以及很多很多的優秀學長姐
這些不方便吧
儘管如此 那又如何 作自己就好啦
更何況優秀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還很難說呢!!
僑中還有一個 其他所有學校都沒有的優點
那就是僑中因為有僑生 雖然平時他們僑生班和本地班接觸機會不多
多是在特別活動如校慶才有交流 但我覺得
僑中還算是一個可以培養國際觀的學校 如果你主動的話
僑中的缺點可能就是社團活動一直不是很發達
沒辦法像其他高中那樣感覺有豐富的社團生活 (當然現在如何我就不清楚了@@)
這是我高中生涯覺得比較可惜的一點
但是僑中的另一個名字叫做花城 她的杜鵑花很美 她的校園很大 設備也不錯
同學們之間相處 沒有在成績上錙銖必較的辛苦感
我覺得我念的很輕鬆 也很努力
我到現在還是很羨慕那些北市明星高中 或北縣板中畢業的同學
因為它們代表了一種傳統 有他們學生引以為傲的一些品牌優越感
到現在都還很羨慕
但是我不後悔我念僑中
我希望以後能趕快成為僑中的優秀畢業校友
幫助我的母校建立屬於她的品牌傳統
只可惜有跟我一樣認知的同學或學弟妹太少了 @@
所以希望能有更多的學弟妹能和我一起努力
拉拉雜雜寫了一大堆本位思想文
希望你不要見怪
僑中師資和設備等等的可以去學校的網頁逛逛喔
至於學生素質等等 我覺得就看自己啦 ^^
誠心歡迎你弟能來唸僑中喔
============ 僑中最美分隔線 ==========================
以上是兩年前寫的感想
我現在已經在工作了
有了一些不一樣的心得
那就是以後的事業或成就 和妳以前的大學並沒有絕對關係
妳的態度和周遭環境的確息息相關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啊~~
----
看到原PO的文章
我覺得這個版已經開始發揮一些價值囉 ^^
希望學弟妹們加油
我想 在輕鬆聊天之餘
也要讓大家看到我們認真努力的一面哦
老人喜歡碎碎唸 還請各位多多體諒啦 XD
--
幽骨柔情是誰
清風涼月心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0.169.18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