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17蘋果 台北豪宅Q1交易10賺2賠 抱6年轉手賺3500萬
蘋果原址→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10517/OTUEV444SVD2LFF633TLNILSLU/
豪宅用時間換增值空間,只要等夠久,荷包有機會賺滿滿。房仲業者統計北市第一季12筆轉手交易的豪宅,其中10筆獲利,而獲利前五高由屋齡12年的「國泰信義富鼎」、屋齡17年的「達麗花園」與4年屋齡的「長虹天璽」三豪宅囊括。普遍持有超過6年,轉手獲利高達1848萬至3500萬元,專家指出,具備內外優勢的豪宅,只要屋主願意等待,增值空間極為顯著。
(施智齡/台北報導)......↓
台灣房屋集團依據實登資料,彙整今年Q1有轉手紀錄的北市豪宅交易共12筆,其中有十筆獲利。在前五名獲利排行中,信義區「國泰信義富鼎」一次拿下兩席,且都是139.37坪的8樓戶交易,2戶由法人奕如實業於2015年購入,成交價皆為1億6400萬;今年奕如實業以1億9900萬、1億9180萬分別賣出,獲利3500萬、2780萬,亦即兩戶持有6年,直接替公司入袋6280萬。
台灣房屋信義101特許加盟店店東向秦毅表示,「國泰信義富鼎」屋齡12年,一層兩戶、全棟僅16戶,屬於中古華廈型豪宅,與周邊新豪宅相比,價格較親民且具「低公設、戶數單純、易管理維護」優勢,受到許多低調富豪的青睞。
向秦毅接著說,「國泰信義富鼎」是信義區少數符合坐北朝南的帝王座向豪宅,雖然樓層不高,但鄰近三張犁公園、面向信義國中運動場,棟距、景觀條件都不錯,又有老牌建商國泰建設的品牌加持,中長期持有,增值空間大。
轉手獲利前五名排行,亦有大直豪宅「達麗花園」跟內湖豪宅「長虹天璽」,其中屋齡17年的「達麗花園」,其九樓頂樓戶3月份以1億2388萬成交,每坪單價103.9萬元,對照七年前的9500萬成交價,屋主賺了2888萬,獲利三成。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達麗花園樓高僅九樓,社區共34戶,有游泳池,屬於低調的高級華廈,該社區近年平均成交價格125萬左右;雖然非水岸第一排,不過頂樓戶享有水岸景觀且隱私性,若屋況維護不錯加上裝潢價值,賣出社區136萬的最高單價也不意外。
另內湖屋齡4年的「長虹天璽」名列第四及第五名,該社區20樓戶、13樓戶屋主於2012年預售購入,今年1、2月轉手賣出,分別賺了2144萬、1848萬,每坪增值了25萬至27.8萬之間,獲利空間也十分亮眼。
然而豪宅轉手並非每件都漂亮,今年首季中山區屋齡約莫6年的「台北一號院」跟「豐匯」都出現賠售交易。「台北一號院」8樓戶持有5年,成交價從1億3600萬跌到1億2千萬,交易損失1600萬;「豐匯」5樓戶持有近7年,買賣價差也少了1490萬元。
對此,美商ERA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說,總樓層20樓的「台北一號院」,位置因素,中低樓層房價易受高架橋波及,因部分買方在意風水上的攔腰煞、噪音上的物理及身體影響,致該物件成交價出現大落差。而另一筆賠售千萬的大直「豐匯」,因該戶買在2015年預售屋時期,當時正是房市高峰、原屋主買在高點,加上該物件存在住商混合型態,同樣地保值性也會較低。
張旭嵐說,首季豪宅轉手交易,就筆數上來看,賺的多、賠的少,不動產是時間財,漲跌相較於股市來得穩健,觀察獲利前五高的物件,都持有至少超過六年。「若是登記在個人名下且自用,獲利部分可先扣400萬再以10%稅率,繳納房地合一稅」;若屋主是法人,在房地合一2.0上路前,獲利所得仍適用營利事業所得稅的20%稅率。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5/210517-q1102-63500.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40812中天 住越高活越久? 瑞士研究:8樓是關鍵 影片網址→http://youtu.be/HYJ_smgahbc 感謝記者 陳乙杉 的採訪,原則上這份研究報導是沒錯的,但指的應該是住商混合都會區,如果是純住宅區,很多人反而喜歡低樓層,因為低樓層的好處也多多唷! 1.假設住在五樓以下,...
華廈 低樓層 在 好房網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網友的難題是...由於家中長輩剛好鎖定都是低樓層邊間,一側臨路一側面綠地,3間坪數、位置、格局、座向皆相同,總價也是談到最後非常接近....
#樓層 #抉擇 #買房
★首購必看!1字頭熱門宅懶人包
→ http://bit.ly/3psSopF
華廈 低樓層 在 智慧家庭實驗室-智家嚴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則新聞把智慧電表重點說的挺清楚整理了一下給大家參考
智慧電表可記錄不同時段用電量,透過數位訊號傳送用電資訊,不需傳統機械式電表依靠人工抄表;智慧電表內放置兩組通訊模組,一組傳送用電資訊給用戶住家(Route B 用戶端),另一組傳送至台電控制中心(Route A 電業端)。
在電業端的部分,電表每30分鐘發送一次用電數據,免除人工抄表即可製作電費帳單,若發生停電,電表能以電容殘餘的電力,主動回報,維修人員能在第一時間前往查修。
由於台灣的戶型多樣,不似歐美比較單純,包括透天、公寓、華廈、高樓層建築等,需要多種傳輸方式才能解決,低樓層建物電表多安裝於騎樓或一樓大門內,採無線通訊傳輸訊號至IHD。(目前似乎是Wi-SUN中距離的無線協議跑得比較前面)。高樓建物電表多位於地下室,以電力線(Power-line communication,PLC)傳輸資料。
而IHD其實就是跨在家中的一平板,可即時顯示家戶總用電量、用電曲線分析,用戶若有申請時間電價,就可查詢自家尖峰、離峰用電量的多寡,引導用戶自主節電。
#智慧電表 #IHD戶內電能顯示器
...
華廈 低樓層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40812中天 住越高活越久? 瑞士研究:8樓是關鍵
影片網址→http://youtu.be/HYJ_smgahbc
感謝記者 陳乙杉 的採訪,原則上這份研究報導是沒錯的,但指的應該是住商混合都會區,如果是純住宅區,很多人反而喜歡低樓層,因為低樓層的好處也多多唷!
1.假設住在五樓以下,就算是電梯華廈,平常你可能也會想運動運動,改走樓梯較健康。
2.萬一地震火災,比較好逃生。
3.電梯壞掉了,住高樓層爬樓梯就爬死了。
4.窗戶打開就是行道樹景,風吹進來還有芬多精,有些高樓層景觀依舊只是「房子看房子」。
5.房價較便宜。
以下是新聞報導……↓
高樓大廈一棟棟,住在高樓層還有好處,國外有研究,八樓以上的住戶比較長壽,不外乎就是因為景觀好、空氣品質佳、噪音汙染比較低,對健康比較好,瑞士研究統計,八樓以下的住戶,罹患肺病和心臟病高出三成五至四成,肺癌也多出兩成二,八樓以上相較之下比較長壽。
記者 陳乙杉:但在台灣住低樓層未必不好,因為窗戶一打開就是綠色植物,同樣讓人有心情開闊的效果。
台灣畢竟五樓公寓比較多,窗戶旁邊就是行道樹,房仲根據經驗,不少台灣民眾買低樓層就是為了多看綠色植物。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以低樓層來講,假設你今天是在純住宅區,那其實噪音就不會是問題,再加上說如果附近有很多行道樹的話,你反而跟行道樹是一樣的高度。
國情不同、住宅環境也不同,不管是哪個樓層,多運動注意身體才會比較實際。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7744306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YJ_smgahb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