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新冠疫情致超大城市吸引力下降
凱文迪什:人口稠密的大都市成了新的瘟疫中心,當數字技術導致距離消失時,大都市生活的吸引力下降了。
現在都感覺有些離奇,但3月初的時候我還在曼哈頓參加一場派對。人們當時剛剛開始不再握手,但第六大道(Sixth Avenue)仍人潮湧動。我們喝著飲料,看著窗外一棟玻璃和鋼鐵結構的大廈發出的耀眼光線,一位20多歲、在華爾街辛勤工作也盡情享樂的年輕人走到我身旁。「我明天要去佛羅里達,在那裡待到這事過去,」他吐露道,「那裡感覺沒這麼擁擠。」
當時,我並未完全理解這番話的含義。但現在很清楚的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對一個重要的現代趨勢 — 超大城市 — 帶來了深刻挑戰。大城市中心成為新的瘟疫爆發地。紐約市是美國人口最稠密的大城市,根據研究人員約阿基姆•博克(Joakim Book)的統計,紐約市的新冠死亡病例約佔到全美新冠死亡人數的23%;倫敦佔英國死亡人數的比例也是23%;馬德里約為32%;斯德哥爾摩甚至更高。
在大多數瘟疫中,人口密度都是大敵。1854年,倫敦爆發的霍亂疫情導致數千人死亡,此後,倫敦修建了堤岸(Embankment)為這座城市提供現代化的下水道系統。約翰•斯諾(John Snow)醫生在蘇豪區(Soho)的一個水泵附近發現了大量病例,並認定疫情與受污染的水源有關。後來,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了「花園城市」的概念,在鐵路線的終點規劃衛生和綠化設施。
郊區將在這場疫情危機過後變得更具吸引力嗎?權衡利弊的標準已經發生變化。我們曾習慣於忍受蝸居,並視之為「城市景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保持社交距離破壞了這種景緻,如果辦公室變得空無一人,人們每周居家辦公四天,那就沒什麼理由還要忍受城市的污染、犯罪和辛苦。幾乎一夜之間,城市已從實現夢想和雄心之地變成了令人恐懼的死亡的象徵。富人已經撤至鄉村,就像他們在歐洲黑死病(Black Death)爆發期間所做的那樣。
直到現在,城市一直可以迅速恢復人氣。達成交易、運輸貨物以及交流思想的需求,不可阻擋地吸引來了人才和資金。工作崗位遷移到城市,人口也隨之而至。這場危機最具衝擊力的畫面之一是曼谷一個公共汽車站,8萬新近失業的務工者擠在車站,期待能夠返回家鄉。然而,這種情況可能即將改變。
在服務經濟中,企業搬至郊區小鎮營運可能成本更低。有了居家辦公的數位化能力,人們可能不再需要跟著工作的變動重新安家。他們或許會更喜歡大房子,而非蝸居,每周只需一兩天忍受較長時間的通勤。甚至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這種「消失的距離」就已經使生活在大都市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在這場疫情爆發前,部分因為房租高得離譜,巴黎、紐約、北京和上海的人口都在減少。
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或許會影響家庭規模。繁華大都市的養娃成本極高。一些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新加坡、東京、香港、上海和北京——生育率也最低。如果情侶們可以搬離大城市,在不犧牲事業或讓自己破產的情況下買下一處庭院,他們或許更可能會考慮組建家庭。外遷到郊區或鄉村或許還可以開始彌合居住在農村的祖父母與子女之間在距離上的鴻溝,這種情況在亞洲尤其嚴重。正因為此次危機暴露了如此多獨居老人的絕望困境,它可能推動向更多世代更近地生活在一起逐漸回歸。
「死神」在城市中肆虐的一幕並非不可避免。通過2003年「非典」(SARS)爆發後建立的追蹤和監控系統,新加坡和香港已經成功遏制住了疫情。新加坡今年1月就開始禁止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入境,而且有大量傳染病防控立法,允許當局對違反隔離令的人進行監禁。未來,最安全的城市可能是那些監控最嚴密的城市。然而,崇尚無拘無束的西方城市可能無法接受進行這樣的監控。Z世代的態度可能起決定性作用。
長期以來,希望保持相互陌生一直是大都市生活的特徵。人們搬到城市就是為了逃離人人都相互熟識的小城鎮。但這場疫情激發了人們對更多人際聯繫的渴望。支持弱勢群體的本地組織的擴大,讓之前從不往來的鄰居們走到了一起。那些為了逃避童年的狹隘眼界而搬到城市的人,如今正在瘋狂地構建我只能形容為鄉村的東西。這些趨勢肯定將持續下去,因為一旦你幫助了一個人,或者他們幫助了你,你就不能再「無視」他/她。
如果這場疫情對都市生活的價值提出質疑,那麼並非所有城市都會同等地實現繁榮。諮詢公司貝恩(Bain)在2016年一份有關「距離成本下降」的報告中預測,擁有綠色、適宜步行的中心的城市——紐約、巴黎、倫敦和舊金山——將保持對年輕人和富人的吸引力。報告還指出,中等收入家庭將搬離傳統郊區,來到所謂的「新鄉村」——距離市中心50多英里、擁有綠色植物和文化設施的低成本居住區。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突然感到一種強烈的渴望,想重新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在Zoom視頻電話中,我開玩笑地提出要突然出現給每人送一杯脫脂拿鐵。所有這些都顯示出我對辦公室生活的渴望,對我來說,這種生活目前紮根於倫敦。但也可能是其他地方嗎?或許吧。我與搬到佛羅里達的那位先生的一個朋友取得了聯繫。「他們還待在那裡,」她說,「他們喜歡那裡。「超大城市的時代或許已經結束。
#社會 #經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果欄舖: 第1821成交(堅 - 註冊),感覺5.5分, 油麻地窩打老道1A至1J號華德大廈地下4號舖,協發裕果欄,成交1468萬,舖闊14呎,深約50呎,建築1000呎。 簽約日期2020年5月18日。原業主於1972年用28.5萬買入 我覺得這間舖大約是市值成交,果欄生意不太受最近疫情影響,...
華德大廈成交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果欄舖: 第1821成交(堅 - 註冊),感覺5.5分, 油麻地窩打老道1A至1J號華德大廈地下4號舖,協發裕果欄,成交1468萬,舖闊14呎,深約50呎,建築1000呎。
簽約日期2020年5月18日。原業主於1972年用28.5萬買入
我覺得這間舖大約是市值成交,果欄生意不太受最近疫情影響,應該比較穩定。我估買家多數是行內人士, 好少行外人會買這個位置,這間舖坊間沒有放盤。
成交比較:
旁邊的興發果欄,油麻地窩打老道1號金堂大廈地下1N舖,2019年3月19日成交2380萬,租金75000,建築面積1000呎,門面闊些約幾呎。
。。。。。。。。。。。。
今季集資加多兩場《盛滙商舖增值基金 - 2020年第2季集資》推介會:
日期:2020年6月16日(二) /6月17日(三)
時間:下午1時至2時
地點:中環皇后大道中16-18號新世界大廈1座1502-3室
內容 : 講解基金條款及最新舖市狀況
登記:每場限約四位[基於證監條例,本推介會只適合持有港幣八百萬以上流動資產(非物業)人士參與。]
報名方法:
電話:(852) 2830 1111 (Suki/Monica)
電郵: cs@bwfund.com
WhatsApp: (852) 9218 5223
或可直接聯絡 Joe 9250 6708 / Vivian 9311 9274 / Marc 6092 6444 了解更多基金詳情 (Note: 只適合證監會定義為「專業投資者」投資)
李根興 Edwin - 盛滙 Bridgeway 創辦人 (whatsapp 9036 1143)
www.bwfund.com 香港證監會持牌法團 BBL 650
6月16日(二)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WPEXk70qb9upipFcG-Kwx19q0PKz65i1KPihiihBtpE17VQ/viewform
6月17日(三)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wt1amKjH-uGotS6X7HnlGNLNAyB-_u4H5PndHTCnTiLGuoQ/viewform

華德大廈成交 在 感覺5分。佐敦廟街286-298號華志大廈地下D-E號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佐敦火鍋店! 第2999(堅): 成交 4000萬,感覺5分。佐敦廟街286-298號華志 大廈 地下D-E號舖,建築1500呎,註冊 成交 4000萬,樓齡38年。闊27呎,深約55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