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 #國際局勢 #臺灣外交
臺美教育:🇹🇼🇺🇸 (華語文學系看好)
美國轉向臺灣學習華文中文
臺灣朝向英語雙語國家語言
酈英傑致詞表示,台美教育倡議的背景來自兩項趨勢,首先是世界各地包括美國的許多大學,都已 #關閉孔子學院,因為它們在中國的審查制度及惡意影響力活動方面扮演一定角色,但是美國及國際學生,對於學習中文仍抱有濃厚興趣,另一趨勢是台灣對英語教育愈來愈堅定的承諾,美國非常樂意協助提供英語教學,支持台灣達成目標。
華語文學系英文 在 開心公主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恭喜 粉絲上榜囉,以下是她的上榜心得分享,請服用💖
<108年地特四等一般行政上榜心得分享>
一、個人背景:
私立大學華語文學系畢業,由於不想做科系相關工作,加上個人個性、喜好,因此決定踏上公職之路。
二、從開始準備到考上歷程:
從106年地特考到108年地特上榜。大四上了一年的補習班課程,之後都用該年的教材和音檔複習。
剛開始準備時因為還沒畢業,玩心還在,只錄了上課音檔和筆記。畢業後的一年也準備的渾渾噩噩的,沒有一個方向和目標。直到108普考成績出來,才下定決心認真準備,針對每科訂下目標成績和讀書方法,安排讀書計劃並徹底執行。
三、各科準備方式:
1.國文
選擇題幾乎吃老本,因為是自己擅長的科目所以比較沒壓力,考前多寫考古題足以應付。
作文是參考補習班教材審題和增加篇幅的部分,內文豐富度要靠平時累積,如時事、故事、佳文,有點印象再靠臨場發揮。公文的話就是記格式,參考擬答怎麼寫。
2.法英
憲法花比較多時間讀,各單元會做重點筆記、註記法條,檢討考古題時再配合筆記和法條加深記憶。法緒就是以考古題為主,常考的特別法再讀熟一點。英文就以考古題的單字為主,沒有另外讀其他的教材,我會把單字做成表格放手機裡,瑣碎時間複習。
3.行政學、行政法
因為都是考選擇題,以筆記和題庫書為主,註記法條然後多讀多看。
4.公管、政治學
這兩科的選擇跟前者一樣。申論部分會作樹狀圖筆記,方便聯想;申論題的練習,幾乎每個單元的重點部分都以申論格式寫過一遍,考前快速複習也很方便。
四、最後想分享的是:
1.訂定目標
我的短期目標是考上普考或高考,再以其為基礎準備高考。我把歷年成績做成表格,找出自己的強項跟弱項,參考歷年上榜的成績定每科的目標分數,另外也參考了很多讀書方法和時間安排,選擇適合自己的。前置作業先做好,後續就穩扎穩打。
2.讀書方法
我的讀書方法滿土法煉鋼的,就是多讀多寫。因為手寫可以幫助我記憶和專心,前面會花很多時間做筆記,但之後讀到第二、第三遍,筆記也會濃縮成精華,再考前一周或上考場前的快速複習很有幫助。幾乎每一科都是這樣做。
3.時間分配
作息規律很重要。備考期間我都是6點起床、10點半上床,每天會安排運動時間。另外利用瑣碎時間讀單字、背法條,把完整的讀書時間留給大科目。
進度安排的部分,我習慣學科一起讀、法科一起讀,遇到相互連結的部分也較方便聯想。考前一個月再依考試順序安排,讓自己習慣在某時間點讀某一科。
4.備考過程中最大的障礙
我覺得最大的障礙是同儕都開始新生活而我還停在原地的壓力。看著同學們紛紛找到新工作,而我還在準備國考,和朋友聊天的內容也只有考試,雖然他們都知道也會鼓勵我,但每一句「考試加油」都讓我備感壓力。
突破障礙的方式就是轉換心境。如果看到朋友的近況會影響我讀書,我就選擇不看,幾乎戒掉了IG和FB,只用來看時事和社論。另外我也淡出了朋友圈,除了幾個要好的朋友,一次聚會也沒參加,畢竟也是要有所付出的,換取一個上榜機會我是覺得很值得啦。
5.紓壓
我自己滿幸運的,家人很支持我當全職考生,但也因此不想辜負大家而備感壓力。平時沒什麼感覺,但深層的心理壓力讓我時常胃痛甚至反胃噁心,千萬不要忽視身體給的警訊,注意飲食,適時放空、運動、出去玩,讓自己休息一下。我讀累時也會想像一下考上後的生活和想做的事,可以維持讀書動力。
5.鼓勵的話
堅定目標、持之以恆,早點下定決心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或許我比較沒方法,花比較多時間,但一步一腳印,都是有所累積的。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
華語文學系英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戰火人生 ◎陳潤明著,蔣為文、蔡氏清水譯
白天裡有黑夜的影子
黑夜裡有日光的身影
欣然的氣象經過花草在運行
經過多少尋找之後
我宣布
我不是我自己。我什麼也不是……
現在的雲朵,千年前已經飛走
所有的爭奪最後成為虛無
那閃亮的月光
已遮蓋過所有的星星
這青翠地球的存在
完全是偶然而已……
如偶然有我這人生
連我的詩歌也是偶然
像蛇鱗一樣的閃爍
金字塔站著不動仍聲名遠播
善於砍樹的人總不需要斧頭……
全部變化得很快
儘管時間依舊從白天到晚上
我不改變
愈新穎愈老舊
走過戰火人生
滿臉傷痕
我僅夾帶著一個金庫
裡面全是月亮的光輝……
--
◎作者簡介
陳潤明(Trần Nhuận Minh)
公元1944年出生於越南北部海陽省,現定居於廣寧省下龍灣市。越南國家文藝獎第二屆得獎者(2007年)。曾任廣寧省文藝協會會長、《下龍灣報》主編等文藝要職。長期從事文學工作,擅長用詩描繪社會運作和轉型的脈絡。
本段簡介來自《戰火人生:越南詩人陳潤明詩選》一書。
--
◎作者簡介
陳潤明(Trần Nhuận Minh)
公元1944年出生於越南北部海陽省,現定居於廣寧省下龍灣市。越南國家文藝獎第二屆得獎者(2007年)。曾任廣寧省文藝協會會長、《下龍灣報》主編等文藝要職。長期從事文學工作,擅長用詩描繪社會運作和轉型的脈絡。
本段簡介來自《戰火人生:越南詩人陳潤明詩選》一書。
--
◎譯者簡介
蔣為文(1971年9月15日-),臺灣語言學家、作家、台語文運動的推行者及越南研究專家。英文名「Taiffalo」,為「Taiwan Buffalo」(臺灣水牛)的簡稱。出生於高雄市岡山區,現居住於台南市。目前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也是國立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主任、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長、台灣南社副社長、台灣教授協會南區召集人、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董事、台文筆會秘書長、台越文化協會常務理事,曾任台南市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高雄市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台越文化協會第一、二及第五屆理事長、台灣東南亞學會第一屆副祕書長及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
蔡氏清水,文藻外語學院應用華語文系兼任教師,專長越南語教學、越南文化介紹、新移民、台語羅馬字研究
--
◎小編山羌賞析
詩人陳潤明於1944年——二戰結束前夕誕生。10年後,越南戰爭開打,1955至1975。1976,北越統一全國。他的青少年與黃金歲月,便是在動盪蜩螗的內亂中顛簸走過。
對戰後出生的臺灣人而言,戰爭總在遠方。即使在東南亞。這塊土地不再大規模燒傷,雖然威脅一直存在,內外俱存,但多半沒有流血,沒有真正的戰火,可以把生活燒焦,焚燒生命的樂譜,製造失序走調的逃亡,以及無法建立的認同;即使踩在土地上持續成長,卻無法真正擁抱「國家」。
戰爭不問晝夜,故詩人開篇才在白天與黑夜中找到彼此的殘影,像鬼的殘餘。帶著威脅逃亡,經過生命力強韌的花草,即使它們無法逃跑,承受戰爭的蹂躪,卻兀自帶來新生的氣象。經歷漫長的逃生,主角向存在的不穩固投降,失去家園、信仰,無法紮根。逃生時一次次抽乾自我,存活是唯一且必要的,就像身旁其他雙奔走的腳,所有逃亡者都是平等而無面貌的。戰爭,將人的自我集體毀容,於是他不可能再擁有逃亡之外的生活與身分。
他仍清澈地識見萬物數是年如一日。白雲不分晝夜與古今,也像瘂弦〈深淵〉說「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甚至是不精確地抄襲,使日子看似相同。白雲走過千年,一切爭奪看進眼底,結論都是虛無。月光耀眼地帶來邊塞詩式的憂愁,和白雲同樣在天上,成為疏闊之人共同的依憑,就連生死兩隔,屍首與生還者,同伴與敵人,抬頭都是同個月亮。月光卻將星星都屏蔽,失去方位,失去願望,連殞落都一併遮掩,皎潔變得蒼白,神聖變得軟弱。但或許這也是偶然,就像這顆青翠地球的存在,就像中南半島上不同陣營的人們,只是偶然,卻堅持要拼死拼活。
跨過「偶然」的背脊,爭奪都是虛無的自嘲。
詩人在此偶然性中自述與慨嘆,後設般說這些詩歌僅是偶然。這是否是杜甫式的兩難?身為詩史一面記載戰爭的歷史,卻無力減少損傷。兵燹四起,陳潤明與杜甫,將戰爭浸泡在詩歌裡做成標本,可能摻入幾滴無能為力的悲憤。
詩人的視野跳接至埃及金字塔,古代文明的偉大遺跡,帝王的陵寢。他描述建築在烈日下耀射金光,如蛇鱗閃爍,但它其實一動不動,便蜚聲國際。人類文明的弔詭性,埋在建築金字塔耗損的生命與資源裡,從帝王尊貴的死裡慢慢長出一座金字塔。他讓活人肩負艱難的任務,讓世界記得這座建築,住著像他這樣一個帝王,不曾提及揮灑血汗、付出性命與時間的名姓。文明濫觴的源頭,一如戰爭抹除人的面孔,於是他說:這善於砍樹的人,不需要斧頭。
開槍的都不是主謀,卻讓人一群一群為他開槍。
末段,詩人將自己抽離戰火瀰漫的過往,放到一條履帶上,直到他書寫的當下,回望,一雙炯炯的眼看得太過清楚,風景密集地聚集又駛離。他感到時間如白天黑夜,儘管自然的規則依舊,身體與心智的時間感,卻在「愈新穎愈老舊」的斷語間撕扯開來:在自我與現實之間。「我不改變」究竟要屬上讀,共用那個「儘管」,還是能堅決地獨立成一句抵禦老舊的話?沒有答案,矢志不移遇上身不由己,真能說不變就不變嗎?
半生之後的時間都是殘剩,走過如此人生,滿臉傷痕,是時間所鑿刻的皺紋?是亂離中意外留下的印痕?是由心底的蒼老湧上面龐的一切難言創痛?還是戰火人生之後,使勁也無法刮除的焦痕,吹不散的餘燼?
他沒有說明滿臉傷痕,他的臉與詩歌就是一座戰爭博物館,而漫長的記憶如金庫,裡面是月亮的光輝,遍照世間一切指涉,關乎鄉愁或被消滅的星光,它也高掛在這躺坎途的上空,和詩人的光輝歲月,一起塵封在槍炮、哀嚎與死亡失控的跫音中。
全詩彷彿亦遭戰爭洗禮。戰爭遠離的年代,傷痕仍緊緊攀附國家身上,身為國民必須看見,而詩人又更能留下創傷的原樣。詩人由回憶之井費力汲取一桶桶水,試圖在詩歌裡滋養不再年輕的生命,也澆灌那些來不及老去的逃亡。在愈新穎便愈老舊的倖存者身上,人們能看見文明中的野蠻,及進步的代價,也揭露世界的本質其實毫無變動,生滅循環,一則則相似的悲劇,像詩中四度使用刪節號,那些完成都未完成,因為人們總是健忘,歷史擅於自我重複……
--
美術設計:泱泱
圖片來源:https://burst.shopify.com/photos/person-with-long-shadow-in-parking-spot
#陳潤明 #越南 #山羌 #戰火人生 #戰爭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5/20190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