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灣工程師的人生故事:矽谷,真的是意外!
身為父母,我們該不該鼓勵我們的子女當工程師呢?或許,該這麼問我們的孩子:你想當愛迪生嗎?你想當萊特兄弟嗎?你喜歡發明什麼嗎?最重要的是,你想做什麼?
眼前這位優秀的台灣工程師,穿著T-shirt、牛仔褲,上班時間,還能和我坐在十七度C的加州陽光下,喝咖啡閒談人生。
他三十五歲,台北市光復國小、建中、台大電機系畢業。因為家庭經濟並不優渥,從沒想過出國念書,但他對學歷有種奇怪的使命感,覺得知識上一定要追求到巔峰極限,一定得讀博士。他原本計畫在台灣讀博士。
「誰說出國唸書要花錢?準備機票錢就好,去申請獎學金,」他的台大電機所指導老師馮世邁反問他。
「喔,可是,可是我英文不好,」他答。
「就是英文不好才要出國念書,」馮老師還真是當頭棒喝。
就這樣,在台北市光復南路長大的陳俊仰,開始了留學路,順利拿到全美排名前五的加州理工學院博士。
他畢業那年,二○○九年,正值大蕭條。與他博士專攻的信號處理相關的工作幾乎全部停止招聘。但,軟體相關工作較不受景氣影響。他只好開始面試軟體業的職位。由硬體轉軟體,並不簡單。經過幾次面試失敗,他開始自學演算法、大量練習程式,之後他面試上了幾家公司,包括微軟,他最後選擇加入剛成立五年的臉書。
和台灣的兩百萬工程師相比,陳俊仰留在矽谷,真是明智的決定。
首先,他工作生活平衡。他每天工作從早上十點到晚上七點。「這樣在美國算是很長的工時了」,他笑著對我說。我一位好朋友在科技業八年了,每天都十一、二點才到家。而且臉書待遇優渥,根據網站glassdoor.com的統計資料,臉書資深工程師的平均年薪是14萬美元。
更令我羨慕的是,他滿懷熱情。
他告訴我,他剛到臉書第一年,就加入資料基礎建設(data infrastructure)小組,負責臉書後端資料的儲存與計算。臉書資料儲存量超過100PB,等於是美國郵局二十年來遞送的信件總和。資料大到必須用平行計算:要從幾百個硬碟裡讀資料出來,在幾百台電腦上計算後,再寫到幾百個硬碟裡。他進臉書後第一年,用了他在博士期間學到的錯誤更正碼技術,改進了儲存的效率,讓資料儲存減去幾乎一半,還提高資料的容錯能力。他現在則負責Graph Search的搜尋結果最佳化。
你寫的程式,馬上有幾億人用!」他快樂之情溢於言表。
我想,他重新找到了心之所向。
我想到了和陳俊仰同期的台灣華碩、宏達電、聯發科的工程師們,失去了員工分紅配股制,錯過了成長的黃金年代,聯發科千萬分紅變百萬,華碩、和碩的績效獎金常被員工戲稱「激怒獎金」。金錢之外,日夜打拼,台灣兩百萬工程師到底為何而戰?
其實,陳俊仰念博士時,還是想回台灣工作。畢竟,家人都在這。但想到台灣工程師的「爆肝文化」,台灣老闆們「一人當兩人用」的成本思維,想要做軟體、想要創新、想要樂在工作的陳俊仰就猶豫再三。
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兩歲、一個四個月大,周末總是全家去加州的動物園、博物館,幸福點點滴滴累積。但這並不代表他沒生產力。他每天寫的搜尋最佳化程式,可能比我工程師好友每天debug到三更半夜、孜孜矻矻研究如何讓手機更省電一點的經濟效益還高。
為什麼?
我想,「熱情」可能是一個老掉牙、卻最真切的答案。
坐上時光機。
香港難民窟出身的林百里,二十三歲時,第一份工作在三愛電子設計電子計算機,親手焊接計算機。他和溫世仁在台大電機所設計第一台電腦時,一定沒想過日後的廣達將是筆電之王。
彰化鹿港公務員之子施崇棠,二十七歲時,第一份工作在宏碁小公寓的二樓用電風扇紙箱當桌子,寫微處理器宣傳單。沒人料到,當初第一次去美國就是去拉斯維加斯CES展的施崇棠,會率領華碩在主機板擊退英特爾,帶著華碩進入全球筆電前三強。
屏東農家之子蔡明介,二十三歲時,第一份工作在高雄加工出口區通用電子擔任測試工程師。盯著示波器,看著產品是否包裝好,裝配好的產品是否壞掉。他二十七歲,考取工研院計畫,赴美國紐約RCA學習IC設計。誰想的到,三十多年後,聯發科技把德儀、英飛凌殺得片甲不留,挑戰高通的龍頭地位。
林百里、施崇棠、蔡明介,採訪談話間,都以工程師自豪。三十年多前的一介工程師,今日的科技企業家。他們仍追尋心之所向。
最近台灣科技業士氣低迷。身邊工程師朋友都說,不要自己孩子長大做工程師,太辛苦。
林百里說過一段話,我記憶猶新。「我覺得I made something for the world,每天都很高興,那獲利有高有低沒有關係,反正都會成長。成長,最重要的是做一些新東西,engineer還是做新東西。人家很欣賞我做的新東西,這就好了,」他說。
身為父母,我們該不該鼓勵我們的子女當工程師呢?或許,該這麼問我們的孩子:你想當愛迪生嗎?你想當萊特兄弟嗎?你喜歡發明什麼嗎?最重要的是,你想做什麼?
我不曉得,未來台灣科技業是否仍是年輕學子的工作首選。但我很確定,未來的台灣科技面貌,將由這一代年輕工程師心底的渴望決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
萊特兄弟 失敗 幾次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就在上個月,我們才剛剛結束的2018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有一個獎項,叫做『最佳貢獻』的得主,叫廖慶松先生。
或許你知道他是一個剪接師,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沒有顯赫的學歷。然而在這樣的背景底下,在二十多年前,在國內的各大專院校,電影的相關科系,卻都有他教學的身影,至今桃李滿天下。
一般來說呢,在大專院校裡面,無論擔任講師啊、助理教授,最起碼都要有碩士以上的學歷。
那特別是在二十多年前,那個時代仍然是很重視學歷,而有一點輕忽實作,那「廖桑」的例子,還是很令人感覺到意外。
其實呢,廖桑他以長年投入在剪接工作,的實際的操作經驗裡面,他的「實務」早就超過了那些「理論性的知識」。那麽究竟「實際操作」的一個價值跟理論,到底要怎麼樣去看待?
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面裡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來幫自己,安排一個更適當的腳步?我就透過這個例子,作為一個開頭。今天要跟你講一個,你可能都知道,但是,你從來沒有這麼想過的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這樣喔,飛機的發明者,是萊特兄弟嘛。那他們的「飛行者一號」這個航空器,是絕大部分的人都認同,在地球上第一架有自己的動力,而且試飛成功的飛機。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萊特兄弟,他們其實連高中文憑都沒有拿到。而他們能踏上研發飛機,的這樣的一個契機,是從一八八八年開始。
那個時候呢,萊特兄弟為了幫他們的父親,去趕製教會所需要的手冊。他們呢,就合力把一台舊式腳踏車,絞鏈啊、彈簧啊,這些機械設備拆下來。
然後,再按照自己對機械的熱情,跟「動手做」的精神,找了一堆破銅爛鐵,組合出一台很陽春的影印機。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台影印機運作的非常好。他們不僅幫自己的父親,解決了問題;他們還順勢開了自己的印刷廠,做起了生意。
就這樣子過了幾年,那個時候世界上,推出了第一輛現代概念裡面的腳踏車、單車,這讓萊特兄弟熱愛機械跟改造的創作魂,有了發洩的新出口。
他們無時無刻都在想,怎麼樣讓這個單車,變得更容易操控、更符合機械的力學,去提升騎單車的整體體驗。
甚至於,他們打造單汽缸的引擎,作為動力的來源,還成為那個時候業界競相學習的一個指標。
可是呢,發明飛機跟改造腳踏車,這根本是天差地遠的兩回事嘛!尤其在十九世紀末,那樣的一個背景底下。
那個概念就像是喔,我們現在一般人,沒有經過特殊的學習跟訓練。你要開始去想、你要開始動手,去設計AI人工智慧,差不多的邏輯啊!
這不僅是全新、未知,而且那個知識領域的跨度,真的是非常非常大。那對於沒有任何學術、理論知識的萊特兄弟來說,這真的非常的困難,有如登天一般啊!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第三個契機來了!一八九六年的時候,萊特兄弟,他們看到一個滑翔翼的設計師,墜落死亡的新聞。這對於當時,還沒有征服天空的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很震撼的新聞。
他們初次見到,這個滑翔翼的飛行器的這個照片,這讓他們想到,史前巨鳥的那個翅膀。那事實上呢,會出現滑翔翼的設計師,這代表當時正是一個在航空領域,大家要去做軍備競賽,那樣的一個時代。
各方面的人馬跟專家,他們都想要奪得,率先發明出人工飛行器,這樣的一個桂冠,史上留青史嘛。那熱衷機械跟研發的萊特兄弟,他們當然也想要參與,而且也想要贏啊!
這一個競賽,開什麼玩笑!成為史上第一人。於是呢,他們就開始想辦法找資料,每天埋首在物理啊、數學啊,這些領域。
他們甚至於因為滑翔機的靈感,然後,開始把鳥類的書籍,也納入了參考書目裡面。而且實際的去觀察、研究鳥類是怎麼飛行的,他們怎麼振翅?然後,怎麼樣起飛、怎麼樣降落?他們用土法煉鋼的方法,默默的參與這一個競賽。
那個時候跟本沒有人知道他們,也沒有人認為,他們會是拔得頭籌的人。那個時候,多數投入這一場競賽的,都是一些滿肚子的專業知識、這些理論大師,這些叫的出名號、顯赫文憑的這些專家。
那他們都認為,飛機的原型一定是要用某種強力的引擎,先把飛行器送上天空,然後在天空上保持穩定,然後用這樣的一個概念跟邏輯,維持長時間的飛行。
但是事實上的結果是,這些理論跟知識來打造出來的飛機,他們導致了很多失敗的結果。墜機的墜機,死人的死人喔;讓飛機的一個研究,陷入了很大的膠著。
這個時候呢,我就想起一句話喔,這句話我也常說,叫做「別在錯的地方裡,想找對的答案;否則喔,你做的一切努力,只會讓你愈努力愈挫折」。
萊特兄弟他們知道了,這些實驗失敗的原理跟理論之後,他們對照了自己親手打造、改良單車的這樣的經驗。從高級知識份子的這些理論裡面,他們發現有一個邏輯上面的重大錯誤跟盲點。那就是喔,他們都太過重視飛行器的穩定度!
在那個時候的專家、學者,他們把飛機想像成飄浮在半空中的船隻。他們用這樣的類比,所以他們會覺得船隻的設計,是要維持在水面上的平衡。因為這樣的概念,飛行器就必須要保持平穩的直線移動。
對照於我們真實在騎腳踏車的時候,會「左搖右晃」這樣的概念,在這些所謂的專家,他們的判斷裡面喔,會在空中造成非常大的危險。
但是,萊特兄弟從觀察鳥類的飛行,再加上他們本身,對於改造單車多年的實作經驗,他們重新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這些專家、這些學者,他們原初的假設,他們認為這種所謂的「左搖右晃」,這樣的動態平衡。是不是這樣的思考,才是對的;而這些專家,原本的相信才是有問題的呢?
因為他們認為呢,鳥類的飛行和單車的原理其實是很像的。鳥類跟騎單車,從來不是追求四平八穩,而是必須在動態當中保持平衡,是一種「不穩定的動態平衡」。
就像是我們騎單車,或者是鳥類的飛行,都是隨著路況或者是氣流,利用傾斜來靈活控制轉彎,而不是死死的釘在那裡不動。我們轉彎是不是這樣子轉彎?不是這樣子轉彎嘛!
那有了這樣的「重新假設問題」的概念,萊特兄弟他們很實際,他們先設計各種風箏,然後去釐清怎麼樣的形狀,是最適合做為機翼的。
然後按照他們實驗的結果,去做出一些原型,不斷的測試。他們試飛的次數,其實遠超過在同期,那些很有錢、很有理論架構的個人,或者是那些研究機構。
最後我們都知道喔,他們發明出了飛機。這樣的概念就好像是,一個沒有相關文憑,沒有任何資訊背景的人;他去設計出一個AI的跨時代的運用。成為殺手級的運用,而且遍及全世界的運用。
你會覺得這哪有可能嘛!他是不是最起碼,要有一些資訊科技的能力?對啊!在萊特兄弟他的時代裡,那些研究機構,或者是那些很有名、學問很高的人,看起來他們兩個就是這樣的感覺。
他們完全想不出來,這兩個完全不懂得工程學和航空學的傢伙,他們是怎麼樣能夠拔得頭籌、製造出飛機的?!
所以,透過萊特兄弟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實際操作的經驗結晶,絕對不比理論架構來的低階的思考。相反的,這些務實操作它反而是很多的新科技,和創造力的最重要的源頭。
正在觀賞影片的你喔,如果正好是一般世俗所謂的,功課好、聰明的那些「學霸級」的人物,或許你可以思考一下,太會讀書、考試,到底帶給你的是助力,還是阻力呢?
當你已經先「假設」了什麼才是「正確的答案」,是不是就很容易忽略「實作」的價值。甚至於呢,在錯的前提底下,進行很多其實是徒勞無功的「思想討論」。
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永遠是實作的價值!透過實作的回饋,你才會知道真正的關鍵在哪裡?哪裡才是你需要在乎的?
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什麼原本的假設,需要被挑戰、甚至於被推翻?就像是把飛機當成是「漂浮在空中的船隻」,這個假設顯然是錯誤的。過去也因為這個假設,很多人投入了很多錢而不成功。
然而萊特兄弟,就是沒有被這個假設困住,所以他們才發明出飛機,這個劃時代的產物。
所以呢,無論你想要從事任何創造,或設計的工作,請你務必記得「實作永遠比知識來得更為重要」,否則喔,你會看不見整體的真實狀況,滿頭滿腦的讓你的專業知識,變成是框住自己的天敵,阻礙了你成功的可能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今天談的,這個主題『學霸的天敵』,我們談實作的重要。
很多東西不是靠思考,不是靠看書就能夠幫助你前進;你得行動,你得真實的踏入教室,透過我們面對面、手把手的前進,你才會有真正的前進。
而且我更知道一點,就是畢竟喔,進教室會有一些時間跟空間的限制。所以,我在這邊也答應大家,我會很努力的製作一系列的「線上課程」;透過網路的工具,你我可以在線上相會。
那如同今天談到的「實作」的價值,我在這一點,已經開始在「實作」了。沒有意外的話,我們會在2019年1月份,推出相關的課程。
希望透過我們線上的學習,能夠幫助你生命到達另外一個高峰,不斷的創造生命的可能性。
在這邊做一個小小的預告,請期待明年1月份,我們推出的關於怎麼樣進入實作、怎麼樣管理你的效率?這樣的一門線上課程。
所以無論你是會進啟點的教室,還是在線上跟我相會,我都很期待,你能夠在你生命當中,透過實作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