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其實我很想把接下來的230題都用"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帶過(請自己配上蘭花草曲調)
52.其實這輩子第一次買同人本是在小學二年級還三年級.大然出版的傾國怨伶同人誌集.那時根本搞不懂這是啥就買了.看得雲裡霧裡的
53.其實喜歡鬼吹燈遠多於盜墓筆記
54.其實是狗派
55.其實每次見到小花時平均會講三次"不要過來!不要用妳那表情靠近我!打妳喔!!"
(小花: 呼哈哈哈哈哈呼呼呼呼 *逼近*)
56.其實在擎天崗的山頂上脫光換衣服過XDDDDDDDDDDDD霧大雨大太好了,困擾的只有攝影師而已(喂
57.其實雖說cos齡大概有17年以上,但實際上出過的角色可能不滿30個XD(遲緩)算上各版本,似乎也不滿50個.
58.其實第一次cos的角色是霹靂布袋戲的金小開
59.其實入同人坑是因為幽遊白書
60.其實第一次的綠川光是流川楓
61.其實比起看很多新番作品,我更喜歡把自己愛的作品重看一百遍
62.其實比起電腦,更喜歡用沾水筆畫圖
63.其實跑得很慢.腿長是假象.
64.其實很容易糾結文字字義.例如聽到不認識的人要認親時總是在心中頂嘴"認什麼親我們不認識啊!!這叫搭訕不叫認親!!"
聽到問能否搭訕時100%腦內糾結"你已經在搭訕了啊還問行不行~這是先斬後奏啊啊啊"
65.其實很討厭在正式出版的書或軟體硬體上看到錯字.像是提款機吐鈔或cymera的APP在處理影像時寫著"請稍後..."
每次都會讓人殺意掠過心頭(冷靜
66.其實住在龍山寺旁邊但喜歡去行天宮
67.其實PTT鄉民歷超過十年
68.其實很喜歡看Ouki崩潰和嚶嚶嚶(?) 萌
69.其實四年前就覺得松陽老師是總攻大魔王,而且一定有上朧哥(嘖
70.其實很喜歡看靈異類型的談話節目
萌哥攝影ptt 在 音地大帝 Indie DaaD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張鐵志的落選感言(落選的怎麼好像比當選的累)
這真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早上八點半去柯p辦公室面試,到樓下看到大批電子媒體等待,我手上拿著咖啡腳步放緩正在思考該怎麼辦時,媒體朋友已經衝上來包圍,問鐵志哥的感想。
謝謝大家關心。
這新聞是有這麼嚴重嗎?
幾週前,藝文圈的朋友說想推薦我參與文化局長遴選。一方面是覺得過去幾年我們一起參與的社運和文化運動,也許可進入體制內影響政策,尤其是面對目前與未來幾個重要爭議,台北機廠、南北瓶蓋工廠、文萌樓等;另方面是覺得我個人也長期比較關注獨立和年輕的文化工作者,也許可以更矯正文化資源分配的問題。還有就是,我作為文化評論人,和不同文化領域朋友都有連結和合作,比較「跨界」──意味著沒有特殊專業,呵呵。
我相信,這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是理念相投的朋友願意一起合作,推動城市文化的改造。同時,一如做媒體,我以價值和視野去搭建一個平台,去改善基礎環境,讓更多創作者可以發揮。
所以來試試看。
關於遴選過程,我相信絕大部分是有公信力的,外界批評黑箱作業只是不負責任的說法。柯辦在上週二通知我經過評審程序進入五人名單,在週日與遴選委員面談,然後週日面談後,他們選出三人給柯p選。
然後是今天在柯p辦公室經過與柯P和其小內閣與的面試,據媒體報導我的前輩倪桑出線。
恭喜倪桑,這個工作將是非常有挑戰性、也非常難做,辛苦啦!
另一位入圍者靜慧是我不算熟悉、但我很喜歡的朋友,她也有豐富的文化行政經驗,是值得由政府所用的人才。
但我有一個遺憾,不是沒入選,而是週六新頭殼報導了我之後,當天ptt上出現抹黑流言,這個抹黑不僅在第二天就有遴選委員問說最近很多關於你的流言──事實上是前一天下午出來,而不是「最近」。
這個惡意抹黑是,張鐵志把號外辦到虧損,所以被炒,所以回台求官。
我真是不知道該好笑還憤怒,問問任何一個香港朋友,號外是這兩年聲望是往上還是往下。「號外」的確不是本多賺錢的雜誌,但起碼我們贏得更多點尊敬(且今年比去年營收好)。至於說我被炒,更是無稽之談。
垃圾抹黑可免了吧。
巧的是,香港知名作家馬家輝知道我入圍文化局的事,今天正好在明報上寫了一篇,也算是替我洗刷冤屈吧。
所以,沒有當選讓我也鬆了一口氣,可以回到原來生活,可以準備年底和老婆去日本過結婚週年。
在未來,不論什麼角色,對於一個城市的文化,我的核心理念和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都不會改變(這其實也是現在號外的方向),一方面去捍衛人們生活的尊嚴、權利、生活方式,保留城市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另方面去鼓勵更多新生的、年輕的、獨立的創作。這個新與舊、傳統與前衛的激盪,應該就是城市的靈魂吧。
謝謝好朋友們的鼓勵與支持,我們還有太多事可以一起做,太多可能性一起去創造。
<號外>的號外/ 馬家輝 2014.12.16
創作課上, 竟然有學生問我在哪裡買到<號外>。
我說”竟然”, 有兩個意義。一來沒想到仍有人願意掏錢買雜誌, 值此網絡年代, 年輕人按道理都只刷屏而不翻頁, 願意花鈔票買紙而又真的願意翻動紙頁的九十後必是極少數, 又必是被要買的刊物深深吸引。
另一個讓我感到驚訝的理由是, 我以為<號外>到處有售, 便利店和書報攤, 以至比較夠水準的書店如商務印書館, 皆有, 怎麼會買不到, 怎麼還要問。 這樣的學生, 若非懶, 必即笨。
然而問明之後, 始知只是自己”落後於時勢”, 不知道<號外>在文青閱讀人口裡早已是搶手貨, 買不到就是買不到, 尤其某些封面主題, 例如前幾個月的香港文學新生態, 炫目的攝影, 深度的訪談, 甫出版即被掃清; 又如十二月號的”想像新香港”, 黃彤彤的封面, 直探未來, 遂令雜誌銷路直迫陳冠中和岑建勳於四十年前的草創熱度。此外, 因為加入了新人手, 改革了閱讀版面, 多了評論也添了創作, 雜誌乍看還真似把<字花>合併進來。 --- 對了, 其實<號外>老闆的口袋夠深, 何不乾脆收購<字花>, 成為雜誌的文學分支以至<號外>的號外? 老闆旗下集團刊物從時尚到經濟皆齊, 獨欠文學, 若有了她, 始算圓滿。
這位老闆, 不僅口袋夠深, 謀略亦夠大, 兩年前勇於把台灣才子張鐵志邀來香港主理<號外>, 即是明証。四十二歲的張鐵志在台大政治學系畢業後, 赴笈美國, 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 或許志不在學院研究而在文化實踐, 於返台寫博士論文期間興風作浪, 又開專欄, 又搞社運, 在國際視野的理論訓練基礎上狠批藍綠兩營的關門自大, 並先後在<新新聞>、<旺報>等做主筆或主任; 其後又在中國大陸從南到北的媒體上開專欄, 指點江山, 析論思潮, 對中國政局把脈探風, 是楊照之後的另一支”博士候選人”級健筆, 極受矚目。 來港後, 他三扒兩撥已把死氣沉沉的<號外>弄至咸魚翻生, 敏銳的觸覺, 精準的呈現, 雜誌從裡到外皆現新潮, 據說連創辦人陳冠中在北京遙觀, 亦對內地友人點頭稱讚”後生可畏”。
台灣作家辦雜誌, 版面與內容當然台風十足, 跟陳冠中時期的港式茶餐廳風格截然有異。 我是根正苗紅的五代香港人, 難免隱隱呷醋。但香港向來開放, 只問成績, 不問出身, 繼起自有後來人, 有志成鐵, 這城市是歡迎而且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