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諸子爭千秋 | 知史百家
曹若梅
「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這是宋代王安石形容曹操的詩句。無論是奸雄或是能臣,眾人的目光聚焦在曹操的政治、軍事成就,忽略他在文學和書法上的造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我們很熟悉的《短歌行》,曹操從字裡行間流露的愁悶,並非勸人藉酒消愁,及時行樂,反而是勉勵眾人要趁著年輕建功立業,不要依賴酒神杜康,怠廢光陰。此時曹操是在巧妙的奉勸天下賢良,人生就像朝露那般容易消失,歲月流逝難以挽回,你們應該拿定主意,趕快到曹營來施展抱負。所以這首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卻蘊含強烈的政治目的,意境之高令人折服。
曹操征戰沙場三十餘年,卻被形容是手不釋卷,橫槊賦詩(廝殺時也能作詩吟唱),文武雙全的奇才。曹丕稍遜其父蒼涼渾厚的霸氣,但是在撰寫相思情詩時別有新意,以委婉細緻見長,七言詩《燕歌行》最為著名:「…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生動的描寫思念遠遊丈夫的妻子神態,情深意切,溫婉感人。這是我國現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對後世的影響重大。此外,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並且明確的指出如何才能萬古流芳,其中寫道:「年壽有時而盡,樂榮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曹丕認為,人的壽命會隨著時間而耗盡,榮華富貴只能止於己身,兩者都不能長久,惟有好的文章才能永傳於世,讓後人緬懷。
由於漢獻帝的年號是「建安」,曹操父子都生長於建安年間,所以有「建安三曹」之稱,其中又以曹植的詩文創作最為豐富,藝術成就最高,被譽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是「建安之傑」。
曹植少年時隨曹操出征,也曾有過馳騁沙場的雄心壯志,「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道出心中的壯烈情懷。曹植年方19便寫了《銅雀臺賦》,讓曹操大為激賞;不過,他的個性太過直率,缺乏政治智慧,空有一腔抱負,縱使才高八斗,卻始終有志難伸,尤其在曹操死後,曹丕意欲加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成詩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後來即使曹丕的兒子曹叡即位,貴為皇叔的曹植還是不得重用,最後抑鬱而終,年僅41。
眾所周知,建安年間戰爭頻仍,民生凋敝,「三曹」不只自身是文壇巨匠,對於文學的推動和文人的禮遇更是功不可沒,乃因此而開創建安文學的榮景,許多曠世巨作都足以讓人蕩氣迴腸,千秋萬世。
(本文由小熊出版和作者授權刊登,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1962年生於台北,祖籍北京。曾任五常國中、福安國中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國立編譯館國中歷史教科書編輯委員、國語日報之歷史故事專欄執筆。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等書。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