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我們需要同情自己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學者梁啟智早前表示,現在很多老牌政治團體都正在滅頂,批評不厚德網民不同情還落井下石。那個帖文似乎是在呼籲,到了2021年大家要學懂求同存異,但梁帖的帖文和行文本身,就貫撤其充滿分別心的排擠路線,恰好是最不能求同存異的示範。
正如水警事件,為甚麼很多人會有那些反應?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懂得教誨權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人們對政黨或任何人的批評,也不是無緣無故而來。經過 19 年之後,人們都有一個含糊的共識,過去的東西不妨先放下,也就是將無盡的恩怨暫時置一個擱置點。
問題是,當你叫人家不要講粗口的時候,自己首先就不應該講粗口吧。梁文將所謂 2014 年之後學聯被瓦解一半等的好多事情和發展,簡化為「拆大台之風盛行,批判舊泛民舊社運成為情緒出口」,完全無視當時人們實實在在討論的架構、形勢、意識形態等問題,也無視人們在參與這些活動時的自主性。
基本上很多人腦中為人民的活動設置了紅線,當你的活動沒有超出紅線,你才會被承認為人民自主,活動超出了紅線,就會被污衊為民粹狂熱、有破不立、破壞民主運動、甚至是當時很多泛民意見領袖都在流傳:退聯是中方策動的。弔詭的是當年許多領導退聯的人們,都早就跟泛民和了好,梁文卻在開首就設置了敵人,把今天大家都在承受的結果,遷怒於 2014 年之後出現的所有新事物,其實好無聊,無意義。
既然要置一個擱置點,你自己又「不經意」地不斷找過去的敵人,那真的好嗎?當你反對別人翻箱倒籠翻泛民舊帳,但同時又抽出 2014 年之後「拆大台」,難道又不是一手翻箱倒籠嗎?難道學者回顧的就是研究,而網民的就只能是翻舊帳?
老組織倒閉之後,引出了一班翻舊帳柴台的聲音,梁擔心到要寫文為群眾先打預防針。老組織解散格外令人可惜,加上見到不厚德村村民的言論,可以想像到有多令人懊惱,但為甚麼老組織會比較令人懊惱?新組織滅頂就不令人懊惱嗎?新組織解散也會引來很多幸災樂禍,但就很少人說,不要問喪鐘為人而響,也沒人引那首德國牧師的詩,告戒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他家的事。你害怕民主黨如有萬一,人們也不是流淚目送而是幸災樂禍。幸災樂禍的風氣究竟是由哪一方首先帶起的?
當旺角事件發生之後,人們的第一個反應以及持續半年一年的看法,是怎樣的呢?甚至連現在身陷囹圄的黎智英,當年也是親身落場炮打他的敵人。這些人從來沒被認可為「公民社會」的一員,你期望他們為「公民社會」的變故而有一樣的感情,是強人所難。
難聽的話,雙方都說過很多。我們最多只可以對上一代民主派某些被視為保守的決定和慣性,作具體歷史 (當年的思想和現實環境完全不同) 的同情理解,但同樣的,某個小圈子中的人對退聯拆大台群族意識漸漸抬頭等事件極為反感,記到今天仍不可自拔的同時,又是否想過那些上一代不認同的趨勢,同樣是「基於各人當時對時局的判斷」,只不過那些素人並非「公民社會」熟悉的人,也是聽著難聽的話成長過來,打落門牙當血吞,反正也沒傳媒有興趣,也極少聽說有人要求黃絲不要再說難聽的話——因為在蘋果的留言板根本阻止不到。
16 年立會新人被 DQ 的時候,同樣是被認為「自己玩野,所以抵死」,甚至長期不被承認為「DQ」行列之中。
大家的共同點就是沒有人會被優待。上一代在政壇多待了一屆,就有一屆的心理差。我認同情況已經毫無天理,但同樣被毫無理由地對待的人,幾年前就有了,也沒有受到呵護。旺角事件之後就有人不回來了,當時自由派的社會人士也會呼籲其回來「面對」,那些人也因而承受好一段時間的污名。
這就是很多未解之結的背景。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有口德——當自己也到了需要被同情的時候;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求同存異——當自己也被貶為庶民毫無特權的時候。說完這些新一代已經不會知道的政治界逸事之後,我們要問:為甚麼人們在自己失去地位之前,不對沒有地位的廣大群眾好一點,或者當時不抱持一刻哀矜勿喜的沉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80的網紅MING'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講起 Marc Jacobs,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不論是Louis Vuitton 的 Marc Jacobs、親民的 Marc by Marc Jacobs 副線、還是他獨特的紋身與性感的廣告硬照;只知道,Marc Jacobs 對時裝人的魅力就是無法擋。他創下Dramatic的舞台、推出最驚喜的...
落井下石同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問題是我們需要同情自己嗎? | 盧斯達 on Patreon】
學者梁啟智早前表示,現在很多老牌政治團體都正在滅頂,批評不厚德網民不同情還落井下石。那個帖文似乎是在呼籲,到了2021年大家要學懂求同存異,但梁帖的帖文和行文本身,就貫撤其充滿分別心的排擠路線,恰好是最不能求同存異的示範。
正如水警事件,為甚麼很多人會有那些反應?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懂得教誨權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人們對政黨或任何人的批評,也不是無緣無故而來。經過 19 年之後,人們都有一個含糊的共識,過去的東西不妨先放下,也就是將無盡的恩怨暫時置一個擱置點。
問題是,當你叫人家不要講粗口的時候,自己首先就不應該講粗口吧。梁文將所謂 2014 年之後學聯被瓦解一半等的好多事情和發展,簡化為「拆大台之風盛行,批判舊泛民舊社運成為情緒出口」,完全無視當時人們實實在在討論的架構、形勢、意識形態等問題,也無視人們在參與這些活動時的自主性。
基本上很多人腦中為人民的活動設置了紅線,當你的活動沒有超出紅線,你才會被承認為人民自主,活動超出了紅線,就會被污衊為民粹狂熱、有破不立、破壞民主運動、甚至是當時很多泛民意見領袖都在流傳:退聯是中方策動的。弔詭的是當年許多領導退聯的人們,都早就跟泛民和了好,梁文卻在開首就設置了敵人,把今天大家都在承受的結果,遷怒於 2014 年之後出現的所有新事物,其實好無聊,無意義。
既然要置一個擱置點,你自己又「不經意」地不斷找過去的敵人,那真的好嗎?當你反對別人翻箱倒籠翻泛民舊帳,但同時又抽出 2014 年之後「拆大台」,難道又不是一手翻箱倒籠嗎?難道學者回顧的就是研究,而網民的就只能是翻舊帳?
老組織倒閉之後,引出了一班翻舊帳柴台的聲音,梁擔心到要寫文為群眾先打預防針。老組織解散格外令人可惜,加上見到不厚德村村民的言論,可以想像到有多令人懊惱,但為甚麼老組織會比較令人懊惱?新組織滅頂就不令人懊惱嗎?新組織解散也會引來很多幸災樂禍,但就很少人說,不要問喪鐘為人而響,也沒人引那首德國牧師的詩,告戒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他家的事。你害怕民主黨如有萬一,人們也不是流淚目送而是幸災樂禍。幸災樂禍的風氣究竟是由哪一方首先帶起的?
當旺角事件發生之後,人們的第一個反應以及持續半年一年的看法,是怎樣的呢?甚至連現在身陷囹圄的黎智英,當年也是親身落場炮打他的敵人。這些人從來沒被認可為「公民社會」的一員,你期望他們為「公民社會」的變故而有一樣的感情,是強人所難。
難聽的話,雙方都說過很多。我們最多只可以對上一代民主派某些被視為保守的決定和慣性,作具體歷史 (當年的思想和現實環境完全不同) 的同情理解,但同樣的,某個小圈子中的人對退聯拆大台群族意識漸漸抬頭等事件極為反感,記到今天仍不可自拔的同時,又是否想過那些上一代不認同的趨勢,同樣是「基於各人當時對時局的判斷」,只不過那些素人並非「公民社會」熟悉的人,也是聽著難聽的話成長過來,打落門牙當血吞,反正也沒傳媒有興趣,也極少聽說有人要求黃絲不要再說難聽的話——因為在蘋果的留言板根本阻止不到。
16 年立會新人被 DQ 的時候,同樣是被認為「自己玩野,所以抵死」,甚至長期不被承認為「DQ」行列之中。
大家的共同點就是沒有人會被優待。上一代在政壇多待了一屆,就有一屆的心理差。我認同情況已經毫無天理,但同樣被毫無理由地對待的人,幾年前就有了,也沒有受到呵護。旺角事件之後就有人不回來了,當時自由派的社會人士也會呼籲其回來「面對」,那些人也因而承受好一段時間的污名。
這就是很多未解之結的背景。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有口德——當自己也到了需要被同情的時候;現在我們都呼籲要求同存異——當自己也被貶為庶民毫無特權的時候。說完這些新一代已經不會知道的政治界逸事之後,我們要問:為甚麼人們在自己失去地位之前,不對沒有地位的廣大群眾好一點,或者當時不抱持一刻哀矜勿喜的沉默?
落井下石同義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挑逗與騷擾」
法國被指控性侵害的名人還有PPDA,他幾乎是法國電視新聞主播的代名詞。
全名是Patrick Poivre d'Arvor,出生於1947年,從1987 到 2008年擔任TF1晚間新聞主播。他跟另一名周末晚間新聞(1991 到 2015年)女主播Claire Chazal的婚外情也備受矚目,兩人於1995年產下一子,但他在2005年寫的書中才公開承認他是這個孩子的生父。而他與元配離婚是2010年的事…
這樣說起來,法國人還蠻愛在書中爆料的,增加銷售量何樂不為 ?
第一位(對 ! 不只一位 ! )指控PPDA性侵的是Florence Porcel,她於2021年一月出版的小說"Pandorini"寫入了性侵情節,隨後又在推特上承認 「沒錯 ! 是我自己的故事 !」但沒說男主角是誰。二月的時候,Florence Porcel正式開告,說她2004被迫發生性關係,2009被迫口交,大家才知道原來是PPDA。當然PPDA也馬上聘律師反控破壞名譽diffamation publique與毀謗dénonciation calomnieuse 兩條罪名。
醜聞爆發之後,其他受害者也在推特上說受到PPDA性侵或騷擾。其中一位說是在1997年,當時她29歲,一起在南非採訪。大家在旅館房間討論事情的時候,PPDA就不斷用一些問題暗示 : 「你單身嗎 ?」「你會不會出軌 ?」Nathalie藉故走到陽台上拉開距離,PPDA跟上來,用手輕輕撫摸她的背。
我看到這裡,用手摸背,這動作進可攻退可守,PPDA真的是箇中老手 ! 手往上滑可以解釋為朋友間的摟肩,往下滑就是情慾間的摸屁屁了 ! 當初雞排妹跟only you的故事不也是這樣 ?
之後Nathalie請PPDA幫她拿飲料,趁機趕快call其他同事過來救援。之後幾天,PPDA晚上還會傳訊息問她「穿什麼睡覺呢 ?」她後來拒絕並直言反駁幾次之後,PPDA才停止。後來與圈內人聊到此事,大家幾乎都說「不意外 !」另外還有化妝師跟獨立記者也在推特聲援Florence Porcel,說她們都受到PPDA性騷擾 : 要單獨在飯店房間幫他梳化,還被他藉口聞香水將頭直探到胸前。或是被上級指示「要跟PPDA一起慢跑,最好穿小可愛 !」這些這些這些,在古時候父權社會可能認為是風流挑逗的動作,在今天就是色狼好嗎 ?
事發至今,共約23位女性宣稱被PPDA性騷擾,正式提告性侵或騷擾的有八位。當然,因時效或證據不足無法起訴。
其中有一位沒有提告的Caroline說她在1988年被PPDA性侵害,當年她只有16歲。她說當時她透過PPDA想取得演員法蘭西斯·烏斯特 (Francis Huster)的聯繫方式,PPDA回覆了,但也問她一些很奇怪的問題,「你會想跟烏斯特做愛嗎 ?」後來在1988年6月19日她跟朋友受邀去參加節目錄影,結束後,PPDA找她去專屬休息室幫她簽名,就在那裏性侵得逞。「他鎖上了門,好幾次試圖吻我,我弱弱地試著推開,我嚇到幾乎癱軟…我倒在地上,他站在我前面,…他說﹝你不再是處女了 !﹞似乎還鬆了一口氣…」
至於PPDA的前女友Claire Chazal不免會被問到這件事,她的反應是這樣的 :
《這位前記者--她說她不喜歡今天的女權主義,她認為太「受害者姿態 victimaire」了--談到了針對PPDA的可怕性騷擾事件的影響:「我經歷了非常痛苦的時期,因為我不喜歡沒有證據或法律依據的指責。我討厭那些被拋來拋去由公眾評判的名字。事實是,這個案子已經結案,法官甚至沒有扣押。我非常理解存在著男性統治的問題,女性也能感受到這一點。…我說過,我再說一遍:這個我於公於私都很熟悉的人當然喜歡誘惑和說服,但我不相信他有任何暴力傾向。》
非常典型的回覆吧 ! ? 要承認自己愛的男人是個人渣容易嗎? 那等於自己也要趕快去眼科掛號? 不過這其實也不是Claire Chazal 的錯....她怎麼回覆都不對。
當女性受到欺負(或迫害)的時候,最令人心寒的還不是男人,而是落井下石的女人 ! (例如那些跟著仇女男性罵女人﹝破麻﹞的女生...罵疫情期間想跟異國戀人相距的女人﹝想被X﹞)
《被拋來拋去由公眾評判》,網路公審,也確實是很糟糕的行為。大家都不陌生,有台灣人的地方也都會有《沒有證據或法律依據的指責》,抹黑造謠一樣不缺,但這都還比不上自稱正義無害私下卻捅你刀的同行岳不群來得令人不齒啊 !
多少人都受害於《沒有證據或法律依據的指責》,但也很多人受害於《沒有證據或法律依據》無法提告...才能讓信口開河胡說八道兩面手法的人扮演正義使者 🤷🤷♂️🤷♀️用自己的職業光環遮掩私下沒幾兩的人品啊!
#我就問法律可以更新一下嗎
#有一堆人想吉😅
落井下石同義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講起 Marc Jacobs,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不論是Louis Vuitton 的 Marc Jacobs、親民的 Marc by Marc Jacobs 副線、還是他獨特的紋身與性感的廣告硬照;只知道,Marc Jacobs 對時裝人的魅力就是無法擋。他創下Dramatic的舞台、推出最驚喜的時裝聯乘、同是識英雄重英雄,最不忌諱穿 competitors 的設計、但卻是最狠下心腸,決意關掉副線專注主線的設計師…
Marc Jacobs 與很多時裝傳奇有個共通點,他們都有個閱曆廣闊的人生經歷,像 John Galliano,兩者均經歷過由谷底升回神檯,彷佛傳奇就是「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落井下石、雪中送炭,過盡千帆,嘗盡五味人生。
畢竟生命也好,設計也好,我們講求經歷,設計講求故事。說不定,迷路時看到的風光更迷人,總好比一帆風順平平無奇的乏味人生。
這就是 Marc Jacobs 教會我們的人生意義。
【相關閱讀】
品牌成功與否,設計師才是關鍵的靈魂人物?
上:http://bit.ly/2kDlrum
下:http://bit.ly/2hYUJvp
落井下石同義 在 2022恃強凌弱意思-網路上3c電腦遊戲資訊分享,精選在Dcard ... 的推薦與評價
恃強凌弱意思2022-3c電腦遊戲情報整理,精選在網路論壇社群討論議題,找恃強凌弱意思,落井下石解釋意思,落井下石造句,恃強凌弱意思在Facebook社群貼文 ... ... <看更多>
落井下石同義 在 和人人皆知的落井下石同義。別人上了房樑,你把梯子抽走了 的推薦與評價
有個略微生僻的成語叫上樑抽梯,和人人皆知的落井下石同義。別人上了房樑,你把梯子抽走了,別人落井裡了,你扔下一塊大石頭,這都是缺德八百輩子的事,是存心想置人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