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落骻的注意事項
落骻是武術中非常基礎且極度重要的一個觀念,以下是豆花跟師兄討論如何從傷科與生理學上來解釋本門台大武學落骻的概念,以下請配合影片。
https://youtu.be/NasCLxw_gCU
落骻的基本建立在正確的站上,找到身體放鬆自然落在湧泉穴,接著才是如何落骻。
落骻的動作起始點是尾椎,像是要下向坐椅子的感覺,感覺尾椎順著S的曲度下放,骨盆隨著尾椎轉動,尾椎向上帶動脊椎一路到達頭部,需要頭頂弦下巴收,眼睛平視前方,這樣頸椎才不會卡,沉肩墜肘是讓肩胛骨、鎖骨與肋骨放鬆下沉,否則會把髂腰肌拉緊,會沉不下去,骨盆轉動時帶動髂腰肌使大腿膝蓋腳踝連動,這樣腹部與背部才會跟著連動,這樣膝蓋其實不太會往前的,落骻是全身連動的且張力維持平衡的落下。
如果用下蹲的概念會使膝蓋往前,張力會在髕骨上,久了容易膝蓋受傷,而且腰背部會繃緊卡住,頸椎也會跟著卡住,為了蹲下去屁股會後翹維持平衡,很多地方都會卡住不舒服。
在行拳時還需要注意腳步的狀態,在動態中脛腓骨與腳尖的狀態很重要,如果脛腓骨扭轉卡住會跟著扭住股四頭肌,這樣髂腰肌一定會緊繃,骨盆卡住會把肋骨、肩胛骨往上推,這樣一定做不到落骻的要求,因此行拳的過程中必須隨時隨地維持落在湧泉穴上,才能保持落骻。
#落骻
2020.2.19.豆花藥傷科
「落骻」的推薦目錄:
落骻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關於健康養身班學員回饋的心得
在台大武學開週日健康養身班之後豆花又多了一個老師的身份,雖然需要時常煩惱到底要怎麼教才夠完全夠清楚,為了要把知識有系統性的傳承下去,避免學員走以前豆花走過的冤忘路,不知不覺中把所學的一切整理、研究、思考與歸納,讓自己又發現更上一層樓的梯子,像是步法整理、落骻的概念、該注意的事項...等等,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吧,而當一個老師最大的欣慰應該是看到學員學以致用,看到學員把教的東西實際運用在生活上的成就感真的還蠻高的。
最近一位學員,也是一位調理一段時間的老朋友說她覺得最近進步很多,多年前一場很嚴重的車禍,導致右腳大腿骨骨折,打鋼丁固定長好後已經拆掉,但是有一道很長的疤痕,恥骨聯合因為強力撞擊需要用釘子固定,現在也還沒拆,而且在車禍現場救難人員安全帶一急之下沒有割掉就強拉左手想把她拖出車外,所以左手在那之後都會覺得沒有對好的感覺。
車禍臥床幾個月之後下床就不太會走路了,復健後還是覺得很怪,不知道是忘記了還是真的不會操控自己的身體,雖然一般日常生活、工作的動作這些都還是可以做,但就是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怪,好像身體很多卡榫都沒有對上,這邊歪一點,那邊扯一點的感覺,平時都會覺得站起來歪歪的、兩腳膝蓋都會痛、肩膀也痛、左手怪,尤其是有一個明顯的張力從肚子一路拉到喉嚨,非常不舒服,生活品質不適很好。
調理加上詹醫生的針藥快一年左右的時間,狀況已經改善很多了,但是上班要站好幾個小時再加上手要做動作,一整天下來覺得膝蓋痛與左手很怪很卡,有時候腰背也會很緊,還好休息過後會慢慢減退,不像調理前一直無法鍰解。而這個狀況其實她自己也有覺得是姿勢的問題,只是找不到好的方法解決,在調理時豆花有讓她感覺重心,但是時間太短也不得要領,也因此讓豆花覺得除了手法之外,一些基本概念要有另外一個專門的方式。
豆花的從武術與傷科看身體---站、走、基本功講座就是一個起頭,聽完三堂課的講座後她說對自己身體有多一點感覺,但又有點似有似無,覺得自己練習的不夠多,就報名豆花的周日健康養身班,在上完7堂課後就有很大的收穫,她在調理的時候很高興得跟豆花說:
「用課堂上教的繞腰方式移動重心下班的時候腰背就不會像以前一樣很緊,站時重心落到湧泉穴上站一整天下來膝蓋也不會痛了,甩腰、活臂的用力方式讓包茶葉的手也比較不會不舒服了,最最重要的是一直從肚子深層拉到脖子的張力小很多,也可以大約感覺到張力在哪裡,在左邊肋骨,而且跟左手對不上的感覺是一起的。」
這些大大的幫助豆花調理,改型的調理是需要相互配合,第一也是最重要的配合就是要改變習慣,改變錯誤的用力方式減少錯誤張力的累積,省下每次調理時需要先處理日常錯誤習慣的時間。第二是對自身筋膜有感覺,明確的定位可以幫助豆花尋找張力源頭,這個是之前她沒有辦法做到的,只能說覺得很緊、會痛,但很多時候是被自己筋膜系統給騙了,只能感覺到受害者,而加害者則是逍遙法外,完全沒感覺。第三是比較會放鬆,知道自己哪裡在用力對抗,能夠配合豆花的引導,使調理的過程更加順暢。
其實很多人都會問豆花自己回家能夠做什麼自我幫助,但是在調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下豆花很難給出比去散步、水裡面走更好的方式,畢竟調理的時間都快不夠用了,但有些人的狀況是走路方式都有問題,走路時肩背到臀部都是用力卡住的沒有連動,這樣很可能會越走越緊反而不好。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錯誤的事情做一百遍一千遍也不會變成對的,只是在累積錯誤,一樣的道理,一直用固定拉扯卡死的方式運動、勞動然後期望身體會變鬆是不可能的,還是需要找老師、找教練教你怎麼使用身體,豆花週日健康養身班就是豆花以武術為體加上林氏傷科手法連貫的心法,用簡單的武術動作感覺重心、感覺筋膜,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
豆花週日健康養身班,每週日下午5:00-6:30,持續招生中,額滿為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訊豆花詢問進一步的事項喔。
#教學相長
#學以致用
#感覺重心骨架連貫筋膜放鬆
#健康養身班持續招生中喔
2019.12.21 豆花藥傷科
落骻 在 (落胯)的要求與方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的身體語言!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beTtgiNZxO1sYE9xHIUww/join台大武學官網:https://ntuma.tw/什麼是落. ... 落胯)的要求與方法. ... <看更多>
落骻 在 落胯、鬆腰注意要點、檢查方式彙整-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之前有一部影片簡單介紹可以怎麼做落胯了這邊重新彙整一次注意事項跟檢查方式. ... <看更多>
落骻 在 [討論] 落胯(初學篇) - 看板MartialArts 的推薦與評價
前陣子寫的文章。大致上是因為學校社團有教學上的需求,但主要支撐
社團這個層級的學生還大多沒辦法明確地認知到什麼是落胯,為了不讓他們
在回答新生時遇到障礙所以寫的。我是不打算處理「落胯有什麼用/是否有
用」這類問題,所以這可能是一篇只對練太極拳且已接受太極拳之典範的人
有用的文章。
原文https://dejavu.blogdns.org/#!/node/321 (附圖與參考資料)。
--
「落胯」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之一,可以說是學太極拳的第一堂課就要
教的東西。本文是針對初學者的需求來詳解這個概念。
中文說「胯」,指的是骨盆或骨盆和大腿相接處的髖關節,或者鄰近的
區域。如果我們把「落胯」解釋成「讓(身體的)重心落在胯上」,那麼胯
就指兩個髖關節以及中間相連的部位;如果讀成「讓胯(的受力中心/支點)
下落」,胯的範圍包含了骨盆,不過意義實際上是一樣的。這些指向一個原
則:落胯是調整臀部角度,讓身體的重心落在兩個髖關節的中央。
練習落胯的第一個方法是混元樁。因為只要有人指導,幾乎所有人都能
在這個姿勢下輕易維持落胯。在普通的站姿中落胯對大部分人來說也不是困
難的事情,但如太極拳的基本步伐兩腳一前一後就比較難。因為人的髖關節
不長於向後活動,當大腿往後擺動時,通常就會帶動骨盆翻轉。
大腿向後擺這樣的動作是髖關節的伸張,其範圍最大可能達到20°(相
對於自然放鬆的狀態)。柔軟度不足的人除了活動範圍較小以外,也會因為
肌肉緊繃而失去靈活性。正確的落胯在大腿後擺時應只有臀部肌肉收緊(試
著單腳站立,把大腿往後伸展看看,這時變硬的肌肉就是大腿後擺要用到的
肌肉)。有些人用一種比較硬的方法來輔助基本步的落胯,那就是把前腳壓
在地上往前推、後腳壓在地上往後推,前後推擠幫助胯施力轉正;但這不是
好的用力方式,只是新手的權宜之計。有這種用力傾向的初學者,進階之後
就要漸漸放掉多餘力量。
太極拳的基本步法同時要求上身正直、骨盆轉正和落胯,既是強迫身體
去記憶,也是訓練髖關節的靈活度(我們講胯的鬆活),某程度上也是一種
拉筋。關節本身仍然有它的限度,所以在前述要求下作出後腳打直的弓步在
構造上是不可能的。後腳打直的弓步意味著轉正、落胯、上身正直這三項要
求中,必然有至少一項不能成立(這裡是就基本步來說;事實上有一些動作
本來就不要求轉正或上身正直)。
--
Il Cavaliere Inesistente
https://dejavu.blogdns.org/
騎士是種一旦失去存在的意義,就會崩解消失的東西
因此他們的一生總在追求著某些事物,以維持自己的存在
如果有了存在的理由,即使是一副空的鎧甲,也可以成為騎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6.167.33
如楊澄甫的單鞭,雖然架子大且腳相對地直,但胯不但未轉向正面,而
且看得出來他本人完全沒有認為這是一個胯和臉要朝向同一方向的動作。參
考以下影片28秒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98zgoFpKPM
體還會略為前傾。
以鄭曼青的動作來說,他就有把單鞭認知成胯要轉正的動作;但他的架
子小且相對來說腳較彎,所以沒有這個髖關節運動幅度的問題。參考以下影
片21秒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kw8Q9jvqeM
目前楊氏太極的套路競賽(主要是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中,架子打大
而做出上身前傾的單鞭並不是稀奇的事了。此外胯正比較像只是一個方向,
很多人是自己練就架小一點正一點,比賽或表演就架大一點側一點。參考以
下影片2分23秒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49hFMpWIUc
式單鞭的後手只是朝正右方處伸展,所以我認為它設計上還是一個考量到有
胯正這個目標的動作。
以上就我比較熟悉的楊氏和鄭子來舉例,如果你有其他系統的例子可以
提出來,我們再找照片來分析看看。
※ 編輯: hermitwhite 來自: 114.26.154.13 (11/02 02: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