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美之間
#談蔡依林最新MV中的自我整合
#從必要之餓到必要之惡
怪,可以是美嗎?既說「怪」就表示不符合主流的價值觀,這樣可以算美嗎?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矛盾的網路傳播世代,社會強調多元自我,但是大眾審美觀卻愈來愈一致,從各式各樣推陳出新的修容美肌拍照功能便可以證明,臉部的線條、腿長的比例都可以修改成標準化的美感。怪,可以是美嗎?心理素質相當強大的人才能勇敢說出這句話。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減肥心得?當下定決心要開始節食瘦身的那一天起,好像特別容易覺得餓,幻想中特別想吃些高熱量的美食。注意,還沒開始節食,只是心裡下定決心喔,怎麼身體的飢餓反應先出來了?
對某一些人來說,減重失敗往往取決於只想堅持「必要之餓」,全面抹煞人類欲望的「必要之惡」,最終在一次次慾望戰勝決心的失敗戰場中,進入不斷失去自信的循環。
為什麼呢?這樣的人往往在兩個極端間擺盪,無法同時接納自己在「希望身材好」的同時也有「想吃的慾望」,慾望沒有好好照顧管理,一昧打壓的結果往往更糟。減重成功的人,多半是深知自己的需求,在魚與熊掌兩個都想要的基礎上,努力找出動態平衡,不會因想要瘦就完全放棄食物美味,也不會因為一次吃多了就完全放棄減重。
不只減重如此,其他事項也是如此,當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牴觸,*當本我與超我距離太遙遠,簡而言之,若是想要的兩樣東西彼此牴觸,或是心中兩種想法彼此否定,人將會陷入掙扎痛苦、自我懷疑,甚至心理生病。
在MV中的四個場景中,可以發現每一處蔡依林都分飾多角:法官與罪人、廚師與客人、醫生與病人、魁儡師與(胖、瘦)舞者,最後結尾有的是打破迷思,有些是和解擁抱,讓兩個極端之間不再有隔閡與拉扯。
每個人的兩極不同,可能是勤奮努力VS.隨意放鬆;充滿愛心VS.保護自我;為五斗米折腰VS.不想創意受限……,要做些什麼事才能讓心中的兩極從拉扯走向擁抱呢?
首先是覺察與接納自己需求的各個面向,甚至包括在意他人眼光的事實,然後努力在各種動態的需求中找到平衡,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有時候不需要過度加油,也無須重重自責,在人生的長河中划一葉輕舟,「接納過去、帶著希望、擁抱當下」,幾乎所有的心理諮商理論和哲學、信仰,都不脫以上十二字,只是著重的比例配方不同。
祝福你,找出屬於你自己的最佳心理健康食譜。
# 蔡依林「Ugly beauty」 MV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IHmPAvMBo
#正念、榮格、完形學派甚至精神分析學派都可以解讀此MV,歡迎精神醫學與心理師同業一起共鳴加入討論!
【其他您也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心靈成長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生活的意義:發呆,是聰明人做的事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19176729
【心靈成長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時間感都回不去啦!」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13969248
#台中心理諮商
#台中婚姻諮商
#台中企業諮商
#親密關係議題
*名詞解釋: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所提出。「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