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禪師。❤️
#百泰欣書法課
智永傳世傑作有真草兩體《千字文》,其字圓勁秀拔,蘊藉渾穆,神韻敦淳優雅。自視甚高的宋代大書法家米芾,聲稱「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八面」。然而,他見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也不禁讚道「秀潤圓勁,八面具備。」
據宋高宗趙構《翰墨志》等書記載,智永居住在永欣寺閣(古址在今紹興)三十年,書寫了《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贈給浙東諸寺。智永手跡流傳甚廣,斐聲天下,登門求取墨寶的人接踵而至,竟使智永住處門限幾被踩爛,只得用鐵皮包裹起來,人稱「鐵門限」,一時傳為書壇佳話。在缺乏複製印刷等物資條件、書道秘傳難可求得的當時,智永書法竟如此盛極一時,其對後世之影響,也可想而知了。
智永之書,無論真草,法度嚴謹,穩健秀雅。點畫頓轉、左右向背、上下承蓋、起行收藏,皆能意到筆到力到,一絲不懈,有章可循。因此,歷代學書者多有以智永作品為讀、臨範本,細細揣摩仿學,從中悟求書法要領。如,以筆法端雅敦厚、涵泳雋秀的宋高宗,實得力於智永為多;元代大家趙孟頫,也說「臨智永千文,乃是當行,可十得六七」;元書家揭傒斯《臨智永真草千文》,為其主要傳世墨跡;王世貞《三吳楷法跋》中,謂明代書家王寵等人楷書,從學智永入手;明代書畫名家文徵明,在臨習智永書法上也曾下大功夫,收益明顯。近代書法大師沈尹默,三十歲後也是從臨學智永著手,進而上溯二王的。此外,歷來不少有成就的書法家也頗提倡臨摹智永法書。如,包世臣謂草書最難寫,應先習永師《千文》;康有為說「學草書,先寫智永《千文》、孫過庭《書譜》千百過,盡得其使轉頓挫之法:形質具矣,然後求性情;筆力足矣,然後求變化。」
當今出版界,也一再為有志學書者印行智永《千字文》,其意蓋在於此。
智永畢生致力於書法藝術。相傳,他每每把退筆(禿筆)隨手置於大竹簏內,竟至裝滿十簏、後來他滿懷深情地把這些退筆埋葬於地,並自製銘詞,號「退筆冢」。
退筆成冢的故事,反映了一位藝術家孜孜不倦於事業的勤勉精神,給當時和後世的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唐書法家徐浩在所著《論書》中,即據以否定了「字無百日工」的時俗見識,強調了書法藝術「非一日一夕所能盡美」,必須作終身不懈的努力。
——摘自倉陽卿《智永的書法成就如何》
#百泰欣文化
#葫蘆老師po文
葫蘆老師po文 在 葫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書法既有形式美,也有內容美。
藉由書法,你可以進入一個更廣闊的人文美學天地。
#百泰欣書法課
週六班上課實況。
書法既有形式美,也有內容美,藉由書法,你可以進入一個更廣闊的人文美學天地。
#百泰欣文化
#葫蘆老師po文
葫蘆老師po文 在 百泰欣文化- 偶像!🤩 #葫蘆老師po文 的推薦與評價
偶像! #葫蘆老師po文. ... <看更多>
葫蘆老師po文 在 包下一口荒废的水葫芦塘,没想到里面.............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竹副市長蔡麗清被離職?挖嘸大秘寶.保不了高市長大位"揭弊.幫高解套沒做到"被離開?她揭蔡麗清 PO文 ... 4『岑寬華 老師 』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New 676 views. ... <看更多>
葫蘆老師po文 在 Re: [閒聊]葫蘆街vs.社子vs.士林- 精華區BigShiLi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moustique (go)》之銘言:
: 剛才爬文時,發現若是有人自介住在社子,會與汐止或是淹水等做聯想…
: 於是,士林就成為大家介紹自己住處的一個簡易名詞。以免無謂的解釋…
: 其實,住在葫蘆街上也有不少麻煩…
: “那你們家在哪?”
: “葫蘆街”
: “在那裡?”
: “延平北路過高速公路至百齡橋那一段”
: “大同嗎?”
: “不是耶”
: “是不是社子那邊?”
: “@@,不是耶” “是士林”
: “那邊是屬於士林喔?”
: “.................”
: Ps.後來用google衛星照看了一下,發現葫蘆堵與社子連起來真的有葫蘆的形狀
: (半島狀) :)
糟了我認真了 orz
剛才去查了葫蘆堵
發現葫蘆堵是在社子底下
而且最老的樓房是在以前武男診所旁邊的巷子 @@
下面是我轉貼網路上 比較詳細的資料
社子島的地理景觀
(取自 常民文化年刊3 土地之歌)
●文 林志峰老師
1998
雖然台北市都市開發局所訂定社子島的位置,是在葫
蘆島的葫蘆腰身至葫蘆頂端,也就是在堤外的部份,但民
間還是將堤內的社子、葫蘆堵的地方全部泛稱社子島,也
就是今天的延平北路五段至延平北路九段兩側的地方,今
天的行政區域隸屬於士林區葫蘆里、永平里、倫等里、社
子里、富安里、福安里、中洲里等,而堤內有葫蘆里與大
同區交會,以及永平里、倫等里、社子里等四里,堤外有
福安里、富安里、中洲里等三里,整個分布在葫蘆島地形
上,以社子島之名取代葫蘆島。社子是這個地區的慣用地
名,根據記載這個區域過去乃是凱達格蘭族毛少翁社的天
地,因於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大地震土地陷落,
整個區域陷入水中,毛少翁社人不得不躲水淹而遷居至天
母一帶高地居住,但是等到社子島的土地浮現以後,又開
始回來漁獵,這中間有可能因地緣關係,穿插了南邊的大
浪泵社的族人進入,當漢人入侵後遂將這個區域稱為社仔
,社仔又改為社子,相信那時候的埔、漢聚落是相當明顯
,後來漢人大量入墾後,漸漸的使平埔族人的社地界線模
糊,平埔族人的文化日漸消失,僅遺留社子地名,也因如
此,這塊區域被人們冠上社子島的名稱。
社子島的範圍很大,但是幾乎都是淡水河與基隆河的
行水區,每逢大雨,整個社子島便陷入水鄉澤國,所以土
地的利用價值不高,因而漢人真正大量入墾的年代不算太
遠,形成的聚落不算多。南邊的葫蘆堵以番仔溝跟大浪泵
庄為界。葫蘆堵可能是最早有漢人進入的地方,葫蘆堵的
堵跟福佬話的島讀音相同,所以長久以來都使用葫蘆堵這
個地名,當時葫蘆堵所涵蓋的地區從番仔溝到社子一帶。
番仔溝在老一輩人的記憶裡,它的位置大約在今天的
高速公路與延平北路五段交匯的附近,水道與今日的高速
公路平行,是基隆河的一條舊支流,從基隆河貫穿到淡水
河,日治時代以前由此進出社子島都必須靠竹筏對渡,政
府來到台灣後,在此造了一座延平橋,方便居民出入這條
番仔溝,在一九七五年造高速公路時才被填平。
從番仔溝到今日重陽橋下的地方是漢人重點開墾之地
,生活條件、土地利用價值都比堤外高,只是腹地不大,
人口的膨脹後只有移向毛少翁社的社地,也就是現在社子
菜市場,真正叫做社子的地方就是指這裡,這條番仔溝的
水道,和基隆河、淡水河包圍著這塊像葫蘆地形的區域,
所以這塊區域是個名符其實的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46.11.18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