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背痛一定只是腰有問題⁉️
腰椎、薦椎與髂骨的位置及活動度息息相關!
一位青年男性只要站15分鐘後就會開始覺得腰痛,嚴重的時候上背也會覺得酸痛,甚至往左側躺時會感覺到左側臀部酸痛,平躺時左腰無法平貼床。
⭕️評估後發現
• 薦椎與骨盆(髂骨)歪斜
• 站姿下身体往後仰會覺得腰椎緊繃
• 站姿下做腰旋轉和側彎的動作右腰會感到緊繃,而且兩側旋轉的角度較小
• 兩側髖關節測試皆正常,可排除髖的問題
• 腳無麻及無力的現象,反射正常,肌力兩側對稱,無明顯腰椎神經的問題
綜合以上評估加上曾跌坐的病史,我們了解到這位男士腰痛主要來自薦椎及骨盆歪斜的問題。
腰椎、薦椎與骨盆由多個韌帶和肌肉相連(如圖),因此只要任何一個構造受傷或歪斜都會造成這些相連的位置上出現疼痛。例如這位男士腰椎因長期遷就「骨盆歪斜」而緊繃,所以平時症狀都出現在下腰椎,動作測試時也會覺得緊或卡,在側躺移動骨盆或腳的時候酸痛的症狀更明顯,因為這不單純只是「肌肉緊繃」而已!
⭕️治療包含把薦椎和骨盆矯正回來,再伸展開腰椎。個案覺得輕鬆很多,完全沒有疼痛和酸痛了,上背的緊繃感也消失了。
上面提有許多肌肉相連在腰椎、薦椎與骨盆,因此可藉由矯正運動及伸展活動維持脊椎與骨盆的排列。後續訓練核心肌群,形成天然的護腰,穩定這些結構的位置,減少腰椎的壓力,讓他長時間久站和坐都不會有問題!
⛔️腰痛不一定=骨盆有問題
⛔️但腰痛不一定=只有腰有問題
全面性的評估和治療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喔!✅✅✅
奇癒物理治療所
02-25824663
Line諮詢帳號:@lnx9039r
#徒手治療
#理學檢查
#脊椎矯正
#骨盆矯正
#坐骨神經痛
薦髂關節韌帶受傷 在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陳相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些腰痛是拉腰無法好的👨⚕️
[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
通常下背痛的原因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或是腰椎滑脫,但若是拉腰還是不舒服那怎麼辦?🤷♀️
👉這時候就可能會是「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
🔆那薦髂關節在哪呢?
✔️薦椎與髂骨形成的關節,可以利用手叉腰的方式去找出相對薦髂關節的位置(若是此處疼痛很有可能會是薦髂關節的問題,這時候如果再拉腰就會使的恢復變慢)
🔆薦髂關節為什麼會受傷呢?
✔️首先,薦髂關節是一個「被動」的關節,而且活動度不大,所以常常因為周邊關節的影響導致韌帶發炎😩
通常會造成發炎的幾個原因有:
1️⃣姿勢不良
2️⃣運動傷害/外傷
3️⃣類風濕性關節炎
4️⃣僵直性脊椎炎
🔆我該如何治療薦髂關節呢?
✔️過去:藥物治療配合傳統復健的熱敷電療拉腰😅
✔️現在:再生療法、震波治療、物理治療、運動訓練
🔆所謂再生療法:
透過超音波導引的方式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或自體血小板直接去修復薦髂關節附近的組織💉
🔆再來是震波治療:
利用高能量音波去促使慢性發炎的組織重新啟動修復的機制(因為慢性發炎的組織通常已經不具有主動修復的功能😭)
🔆那物理治療可以做什麼?
✔️評估:
評估關節動作上功能性受限,同時推測功能性問題的源頭(有可能來自於腰椎或髖關節..等)
✔️徒手:
針對「需要調整」的關節、軟組織、神經去進行徒手處理
✔️動作治療:
教導如何在「好的關節位置」去做出「最有效率的動作」
✔️衛教:
讓這些運動與日常生活結合,並教導如何自我保養👨🔧
🔆最後是運動訓練的部分:
當疼痛解除後,要來維持治療的效果就會需要搭配臀肌的訓練,可以做雙邊也可以做單邊👌
#宏康復健專科診所
#一條龍的治療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
#增生療法
#再生醫療
#物理治療
#運動訓練
#薦髂關節疼痛
#精準治療精準醫學🔍
#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 @ 台北大安-宏康復健專科診所
薦髂關節韌帶受傷 在 湯士萱物理治療師 Suzanne Tang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久站、久坐都好難受】物理治療師:學會「控制身體」,才不會出現下背痛
網頁好讀版: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2/04/low-back-pain/
純文字版請往下滑👇,
很榮幸受到 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 的邀請,與學會合作進行一系列的訪談。
學會非常地用心,特別找了專業的文字工作者、攝影師,協助將我們的專業,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傳遞給大家。
系列採訪報導,
【跳舞腿變粗?關鍵在肌肉控制力 】https://reurl.cc/V3aAdb
【五十肩】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1/14/physical-therapy-3/
【骨盆底肌】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1/28/physical-therapy-5/
【下背痛】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2/04/low-back-pain/
------------------------------------------------------------------------------
(本文經合作夥伴 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聰明學會控制動作,告別下背痛〉)
標題:聰明學會控制動作,告別下背痛
文/張靜慧
50多歲的吳女士因推重物而導致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壓迫到神經,長年下背痛,嚴重到住院接受牽引治療,出院後一直穿著護腰,然而好景不常,3年後又復發。
物理治療師湯士萱第一次見到吳女士時,她連「坐」這麼基本的動作都無法好好完成,一坐下,痠、麻、痛從下背一路延伸到腿、腳底,站著煮飯也會痛,苦不堪言,每天下午都需要平躺在床上休息半小時。
湯士萱先透過問診、理學檢查等,確定疼痛的來源。「影像上看到的問題不見得是真正造成症狀的原因,要確認是否有其他的疼痛來源,」她解釋。
她發現,吳女士的症狀一部分來自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一部分來自過度活躍及短縮的肌肉。
吳女士的腰椎經常會不受控制地向前彎曲,例如往前彎時,腰沒辦法保持一直線往前彎,或者髖關節、胸椎彎曲時,腰椎就跟著彎曲,造成腰椎與椎間盤負荷過大。
慢性疼痛也會造成某些肌肉過度活躍及短縮,某些肌肉被抑制,這樣的不平衡狀況也會使動作出現更多問題,疼痛不見好轉。
湯士萱替吳女士設計治療性的動作控制訓練,教她控制腰椎,不要不自覺前彎及旋轉。
同時訓練腰椎多列肌、髖關節前側髂肌的收縮能力,協助腰椎在彎曲與旋轉方向的穩定,椎間盤與腰椎關節才不會一直受到推擠,進而壓迫到神經。訓練也包含抑制過於興奮與短縮的肌肉,重新訓練肌肉的協調性;在訓練動作的同時,也要確認神經的狀況、活動度是否良好。
最後訓練最深層的小肌肉,讓它能在對的時間點收縮,以維持關節穩定,預防下背痛復發。
吳女士接受訓練一周後,感覺較有力氣, 兩個月後可以坐1~2小時,做志工站4~5小時,半年後可以到醫院當志工5天4夜,也可以跪地禮佛,甚至在風災後去當志工,協助災民清理家園,完全沒有症狀,終於擺脫下背痛的困擾。療程結束後,吳女士持續保持運動習慣,維持體力與靈活的身體,6年來沒有再復發。
撿東西不能彎腰?動作多元最好
很多人受下背痛之苦,久坐、久站、久走、彎腰、轉身都會痛,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造成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跟動作控制密切相關。「動作控制出了問題,椎間盤、關節、肌肉、神經、韌帶等組織受到不正常的拉力、過度負荷,久而久之就會開始痛,」湯士萱舉例,比如從站到坐,背部能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保持一直線?如果能,表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如果不能,關節、韌帶等組織受到拉扯,這個動作又持續做,就會造成疼痛。「隨心所欲控制身體,叫它動就動,叫它不動就不動,才不會出現下背痛。」
物理治療師的角色,就是幫助個案找出動作上的問題、評估動作,比如不自覺腰部往前或往後彎、骨盆扭轉或腰部扭轉等,並教個案如何控制動作,避免受傷、疼痛。「動作沒有絕對的對或錯,重點在是否能自主控制它,」她強調。
舉例來說,撿東西其實不是一定要把腰打直、不能彎。她有個個案以前椎間盤突出,為了保護腰部,撿東西時不彎腰,甚至練習穿鞋時也不彎腰,動作過於單一,結果造成骨盆腔的薦髂關節出了問題。「動作多元、每種動作都做得到,才是最好的。每次動作,壓力分散在不同的關節、肌肉,才能預防傷害,用得長久。」
被動治療效果有限,適度運動有助復原
湯士萱並不建議跟著網路常見「X招減輕下背痛」的文章或影片自行做動作,「因為下背痛的原因很多,疼痛的來源不同,症狀也不完全相同,應該先就醫由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檢查、評估,找出真正的問題。網路文章或影片有可能過於簡化問題,照著做不一定對減輕疼痛有幫助。」
也有民眾誤以為,既然痛,就多休息、別動,免得惡化,事實上,適當地動、正確地動有助復原。
曾有個案沮喪地問湯士萱:「我各種治療都試過了,可是還是痛,真的會好嗎?」她細問下發現,個案做的多是被動治療,比如電療、熱敷、按摩、拉腰等,「這些治療方式都不能讓肌肉變得有力、協調。就算疼痛暫時減輕,將來也可能復發。」
尋求專業協助,找到下背痛真正的原因,並藉由適度、正確的運動學會控制動作,克服下背痛並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