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風景線」7/12 星期天
經典名盤 Master in the Studio《 原子心俱樂部二重奏 Atom Hearts Club Duo 》
福田進一多達百張的專輯唱片中,吉他二重奏的錄音相較不多,與烏拉圭吉他大師費南德茲的多次合作讓人印象深刻,不但在演奏詮釋上多方契合,充滿創意的製作企劃、風格廣泛的選曲與高傳真的錄音效果都足以成為經典,尤其所收錄的多首精彩委託原創曲目,更傳為樂壇佳話。
日本當代著名作曲家吉松隆所寫的「原子心俱樂部二重奏」是其展現多元音樂背景素養的力作,年輕時代曾經組過搖滾樂團的他,對於席捲1970~80年代的搖滾音樂無法忘懷,最初為弦樂四重奏而寫,後來為福田進一與費南德茲改寫為吉他二重奏。充滿活力的節奏展現搖滾樂的勁道;模仿法國作曲家薩提情境音樂的慢板樂章、以撥奏為主軸的詼諧曲,加上第四樂章採用藍調音樂慣用的十二小節循環曲式,兩把吉他輪流以即興風格奏出流暢俐落的樂句,最後更使用了藍調音樂中常用的滑音管( Slide)製造出驚人的音響效果,暢快地結束全曲。
吉他風景線最新系列主題「經典名盤 Master in the Studio」~帶您感受音樂人如何透過不同的企劃發想、不同的選曲編排,不同的詮釋技巧,不同的使用樂器,乃至於不同的錄音室環境、收音 方式,製作出最有溫度的唱片,帶給聽眾與樂迷朋友獨一無二的聽覺饗宴。
愛樂電台 AOD 隨選隨聽服務,強勢回歸! 🎧
點擊連結,就可以隨時收聽「吉他風景線」囉~
https://www.e-classical.com.tw/aod_list.html…
【吉他風景線】🎸
§ 主持人: 蘇孟風 (Meng-Feng Su)
§ 播出時間:每週日 20:00 ~ 21:00
§ 播出頻率:台北 FM99.7📱
「樂 997」全球跨時空同步放送!http://hyperurl.co/prtapp
薩提音樂風格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成人的積極暫停角落與自我對話練習】
#照片為媽媽小小的調整角落 #孩子看的到我摸不到我
延續上一篇的「捏蛋糕事件」
以前的我肯定會在事發當下碎唸和說教,
甚至發脾氣,不小心就說出威脅與負面的話語,
結果就是造成孩子挫折、價值感低落、錯誤的行為目標還有權力鬥爭。
其實教養最難的就是忍住,
唯有忍住先釐清與確認自身的情緒感受來自哪個想法,
才有辦法做到溫和堅定,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學會好好控制自身情緒和行為,
那成人不是更要先以身作則嗎?
「在要求孩子之前先要求自己」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也接受自己的犯錯與不完美,
並力求解決方案、改進與突破。
在覺察自身情緒與身體狀態,
(如頭脹脹的、呼吸急促、開始皺眉等訊號)
要知道原始腦(或稱為爬蟲腦)在發作,
這時身體為了保護自己會呈現最原始的反應:
戰鬥、逃跑或呆掉。
(通常成人都是和孩子戰鬥與對立)
運用積極暫停,讓自己恢復平靜才能正常思考,
並將重點放在解決問題上。
強烈建議在家中設置成人的「積極暫停角落」,
又或者可以稱為「調整角」、「冷靜角」,
對,是給成人而非給孩子的,
成人必須要先改變。
從我在家中設置調整角後,
每當我有強烈與複雜的情緒時,
就會倒一杯喜愛的飲品、帶著一本書,
有時也會戴耳機聽音樂,
獨自在角落裡沉澱直到能平靜的與孩子們對話,
漸漸的我發現,孩子也開始設置個人的調整角,
並且她也會在有情緒時到那個角落中調整,
我們不需要教或多說什麼,
而是以自身行為示範,做給他們看。
而在思考過程,
我會運用薩提爾的冰山對話探索自身內心。
「發生了什麼事?」
「我對這件事有什麼感覺和情緒?」
「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
「我對這樣的情緒又產生什麼樣的情緒或感覺(由情緒延伸出來的情緒)?」
「我的觀點與期待是什麼?」
「所以我潛意識中的信念是什麼?」
「這個信念怎麼來的?是生命中曾經發生了什麼事產生這樣的信念?」
「這樣的信念合理嗎?還是能有新的信念產生?」
「解決辦法是什麼?怎麼做才能共好?下次遇到同樣狀況該怎麼辦?」
以捏蛋糕事件來示範:
「發生了什麼事?」
》喬伊玩食物,結果影響唯可跟著玩,弄得到處都是。
「我對這件事有什麼感覺和情緒?」
》有點生氣、煩躁、無奈、疲憊、失望、厭惡。
「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
》覺得收拾很麻煩,沒清乾淨又很怕長蟲,而且我忙了一天已經很累還給我增加工作量,不好好吃東西的樣子看起來很討厭。
「我對這樣的情緒又產生什麼樣的情緒或感覺?」
》對自己產生以上的負面情緒,並無法控制這個狀況感到挫折,我覺得我不該有負面情緒,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掌控是我曾經生命風格中占很大的成分,同時夾帶著完美主義,因著覺察而慢慢改變與調整),並且因著對孩子的厭惡感到內疚。
「我的觀點與期待是什麼?」
》吃東西就要好好認真吃不要玩,更不該弄得到處都是,維持乾淨才不會長蟲,喬伊長大了也應該要知道(我想想如果是只有唯可玩我不會這樣不高興),她應該要有姊姊的榜樣而不是還像小寶寶一樣吃的到處都是。
「所以我潛意識中的信念是什麼?」
》維持整潔很重要,髒亂會長蟲,食物不是玩具,孩子長大了要有長大的樣子,有負面情緒是不好的。
「這個信念怎麼來的?是生命中曾經發生了什麼事產生這樣的信念?」
》可能是小時候玩食物、吃的到處都是被身旁大人罵,產生這樣是不好(不被愛)的行為,也會被人討厭,還有老師說要珍惜食物不浪費不糟蹋,曾經因為食物沒清理乾淨長螞蟻還有蟑螂有陰影。
對於孩子的期待可能本身是長女,加上家庭因素,從小大家對我期待很高,常常聽到「你是姊姊了你應該要...」、「這麼大了要懂事」、「姊姊要有姊姊的樣子」、「不可以愛生氣」、「生什麼氣,有什麼好生氣的」、「生氣的樣子不可愛」等等,不知不覺將這樣的信念轉移在孩子身上,同時也影響著自己。
「這樣的信念合理嗎?還是錯誤的?能有新的信念取代嗎?」
》對於珍惜食物與維持整潔是合理的,但孩子沒有經歷過自然後果(長蟲,我目前也無法承擔這後果),對於成人認為孩子在玩食物,其實也是孩子在探索與認識食物,並且許多研究也指出孩子玩食物的好處,一體兩面取其正面,加上孩子還是有吃進去沒有浪費也沒有不珍惜。
對於孩子長大該有長大的樣子,重點應該放在能力上而不是行為上,「因為長大了,所以吃飯該有吃飯的樣子」不合理,「因為長大了,所以有能力為自己負責並照顧好自己與環境」才合理,也不應該用行為定義孩子的優劣好壞,行為只是一個線索,讓成人覺察孩子透過行為背後想傳遞的訊息,對孩子的期待應該是要合理並且方向正確,不合理也不正確的期待會讓孩子挫折、覺得自己不好、過度追求成人的認同、形成討好的性格等等。
對於有負面情緒是不好的也不合理,情緒沒有對錯好壞,人有情緒是正常的,應該要當成身體的一個訊號,也透過情緒去更認識與了解自己的想法,反而能成為覺察生命風格與潛意識中信念的線索。
「解決辦法是什麼?怎麼做才能共好?」
》允許孩子玩食物並在結束時邀請孩子觀察環境,一同思考如何恢復原狀,找到解決方法(成人可依照孩子年齡與能力給予建議或適時協助),可能是一同清理乾淨,孩子清不乾淨的部分成人再加強收尾(因為是成人無法接受髒亂)。
(此為示範自身內心對話,每個家庭與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而會衍伸出不一樣的對話和方法。)
人的內心像是一幅巨大的迷宮,
由過往各種經驗與事件所組織而成.
我們常常在裡面走迷了路而不自知,
(我也曾經是迷路的那位)
常因為現在發生的事件而觸發過往事件的機關與陷阱,
感到無助沮喪,某些曾經的傷口隱隱作痛著,
也被如同金箍咒的信念困住,
透過自我對話一次又一次的更了解自己,
進而翻轉某些被框架僵化的思想與信念,
唯有認清與重新定義才能找到迷宮的鑰匙,
進而得到真正的心靈自由。
#學習控制情緒而非被情緒控制
#孩子不是敵人
#不是要對付孩子而是釐清自己的內在
#透過與自己對話達到自我療癒
寫這篇文章一直大腦運動呈現頭有點痛的狀態,
但如果能引起一些啟發與反思也就值得了。
一開始練習可透過文字記錄下來,
幫助自己更看清楚脈絡,
也可以找個信任的人分享說出來,
如果願意的話,也歡迎留言或私訊與我分享聊聊喔!
#因為我很會鼓勵人
#自己講
薩提音樂風格 在 吳青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推星筆記之四 20180720 】
上一期留下的九個選手,在升級戰前一天的賽道考核中,就必須淘汰三位。在那幾天前,其實我看了他們拍的視頻,就已經開始掙扎,然而心中也有個底。對每一個人,我都說出了我看到的不足,我的建議與期望。
到了現場,其實跟視頻很不一樣,有些人突然大進步,有些人沒有做到我當時給的期望,其實我自己對最後的名單也有些意外,淘汰了我沒想到會離開的人,但這之間需要判斷的因素有很多,我不敢說我的判斷完全是對的,但我只能以那一次的賽道考核來決定這個名單,哎,真的很難。
但無庸置疑,每個人都進步了,我覺得這是最令人動容的事。包括我,都很少有機會,可以用這麼多時間去面對一首歌,去把一首歌琢磨到最好,我覺得對他們來說,不管這一次的成敗如何,都應該有收穫才對。
判斷的過程,有唱的因素,有演出的因素,有時候,可能有被現場干擾的因素,有時候也會有身體的因素,真的有很多需要考量的,能夠克服這所有才能繼續下去。選歌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有的歌真的很好,但不適合這一次的舞台;有一些人雖然離開了,但他們的歌一直讓我想起,希望可以再分享給大家聽。
常常大家在聽歌的時候,會被編曲牽著走。我自己曾經遇到過一個狀況,有人向我收歌,我用一個鋼琴簡單的伴奏給出了demo,對方的企劃告訴我很抱歉,他們不用;隔一年,同一個企劃幫同一個歌手再向我收歌,我把同一首歌做好完整的編曲再給出去,對方告訴我:「這首歌真的太棒了,為什麼不早點給我們!」竟然沒發現是去年同一首歌?所以你們聽的是編曲,而不能聽出這首歌本身?這樣的耳朵來把關音樂,讓我只能苦笑。(難怪需要美圖,很重要啊!)
我要說的是,有時候我的責任也包含,聽出剝掉這些編曲外衣下的旋律與歌詞是什麼,我在面對那些音樂上的造型與化妝時,你們看不到的,是我在腦裡進行卸妝的動作,那是我很大的判斷標準。但有時候遇到臨場突如其來的強大爆發力,也會被放進衡量裡。
我自己寫歌的方式比較奇怪,我不用任何樂器寫歌(過去大概只有兩三首是在彈琴的時候寫的),我是空想旋律,想的同時,腦海會自帶伴奏,等到需要跟別人溝通這首歌的時候,我才會配上簡單的鋼琴,或是接著一個一個樂器加上去,把我腦海裡的編曲化成真實(有點像畫家將想像的畫面落實到畫布上),這個時候,所謂的「和弦」才會出現。所以我寫歌不是先有和弦才有旋律的,這也是為何我的歌總是有旋律太密的缺點。
但我並不反對先有和弦,然後用和弦來寫歌,我認為任何一種方式,都能有好的作品,重點是旋律與內心搭配出來的流動,是不是從你的內心湧出先感動你自己,進而或許能流進別人心裡,而不是這個和弦進行有沒有人用過。
若要說和弦進行,恐怕沒有人脫離得了巴赫平均律的傲人展示;莫札特光用一套和弦就可以寫出數千種難忘的旋律;貝多芬、舒曼、蕭邦用和弦傾瀉胸中情感;李斯特、德布西、史特拉汶斯基的破壞與重建;穆索斯基因為沒有正式音樂訓練反而有的狂野與原創;薩提用音樂來做任何表達即便是抗議或嘲笑;甚至荀白克用數學方式來解構和弦;再到藍調、爵士、搖滾萬家爭鳴的音樂家⋯⋯這些舉例只是音樂的冰山一角,但單就和弦進行來說,你真的很難說你能離開這些音樂家們曾經嘗試過的一切吧。
撇開所謂和弦所謂套路不說,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心思,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靈感啊。雖說即便是靈感,也是有巧合的可能,不用拿這件事來決定好壞。重點是,作品背後到底有沒有你的心?心不是說說而已,任何風格亦然,風格其實不是誰說了算,背後其實還是需要強大的基底,那個基底只有你能給你自己。有時候,正面面對自己的不足,是比強調自己多好更重要的。
扯遠了,其實我有點害怕下一期的播出,哈哈,至於為什麼,你們明天就知道了。
在此我想再次安利一下上一次離開的選手,希望你們持續關注他們的音樂,我真心喜歡他們。
他們的微博帳號是:
@-红花会-毕冉
@音乐人徐梦圆
@孩子王Drak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