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活動 #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
這一生中,我完成過幾個攝影故事,那些作品述說我們身處的時代以及世界的轉變。每一次,我都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作品。常有人說,攝影師是捕捉影像的獵人,這的確不是空話。狩獵的獵人事先總會花很長的時間窺伺獵物,再儲備足夠的耐力靜心等待,直到獵物願意自己走出藏身處。攝影也是如此,攝影師得有耐心等候可能發生的種種狀況或事件,因為一定會有狀況或是事件發生。除此之外,多數時候,我們沒有方法避免狀況的發生或者加速事件的變化,因此就必須安於忍耐。
在執行「創世記」攝影計畫之前,我拍攝的對象只有人類。為了這個獻給保留自然原貌地區的專題,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我除了周遊世界各地之外,更得學習如何和其他物種一起工作。從第一篇報導進行的第一天開始,感謝那隻象龜,讓自己領悟到要拍攝動物,就必須真心喜歡牠,樂於欣賞牠的美、仔細觀察牠的輪廓,更得學會懂得尊重牠、維護牠的生存空間,以讓牠安心的方式靠近牠、觀看牠、拍攝牠。也就是從那天起,正如我向來與人一起工作一般,自己也以同樣的方式開始與其他動物一起工作。(Sebastião Salgado 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
🟥從鄉村小孩到經濟學者再到國際知名的紀實攝影師。
1944年出生於巴西鄉下,薩爾加多從小接觸大自然。他的父親是農場主人,希望他接管農場或是成為律師,但隨著庫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當上巴西總統,國家經濟復甦,薩爾加多決心要成為經濟學家。1964年布朗庫元帥(Castelo Branco)發動軍事政變,民間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為了逃離危險,他和妻子蕾莉亞於1969年踏上海外流亡之路,前往巴黎。在巴黎讀完經濟學博士班課程後,他為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但在此時,他擁有了人生第一台相機,短短時間,他已陷進了攝影的魅力之中,甚至決定放棄經濟學家的身分,成為攝影師。
薩爾加多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並於1994年自立門戶,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2016年,他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攝影組院士。攝影是他的語言,照片是他表達的方式,因此他的作品是主觀的,富含著他的想法、人生經歷、體驗。
🟥看盡自然狀況和人類多元的攝影師
他帶著相機和底片走遍全世界,走過森林、沙漠、非洲、南美洲、南極洲,拍攝了工人、移民、原住民、戰亂、飢荒、種族大屠殺。薩爾加多的黑白攝影作品在歐洲各大媒體上刊登,他透過影像,將這個世界的所有面貌展現給世人。
🟥看見人類世界上的不平等
薩爾加多在二十歲時就觀察到了巴西國內情勢的變化,隨著工業發展,鄉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社會不平等因此浮現。在世界各地工作過後,他看到了更大程度的不平等,因此他決定透過攝影向大眾揭露那個我們不願面對的世界:戰爭、飢荒、種族大屠殺,使我們用自己的雙眼直接去看:這個世界有多麼不公平!
🟥他為地球種下250萬顆樹
不只如此,他還想要為世界、人類、地球做更多──他和妻子蕾莉亞回到巴西,創立了地球研究所(O Instituto Terra),努力尋找資金及專業人士的幫助,在遭到人類破壞殆盡的大西洋沿岸森林重新種下兩百五十萬棵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作者。 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
紀實攝影師,法蘭西藝術院院士。1944年出生於巴西,取得聖保羅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巴黎行政管理學校經濟學博士的學位後,進入國際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但他放棄高薪和經濟學者的身份,轉而成為攝影師。薩爾加多的足跡到過120個國家,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拍攝照片。1994年他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Amazonas Images)。1998年創立地球研究所(O Instituto Terra),在巴西種下兩百五十萬棵樹。出版有攝影集《其他美洲人》(Autres Amériques,1986年)、《工人的手》(La Main de ;Homme,1993年)、《出埃及記》(Exodus,2000年)、《非洲》(Africa,2007年)、《創世記》(Genesis,2013年)。
曾獲得美國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1982年)、美國雜誌攝影師協會年度最佳攝影師獎(1987年)、法國佩皮尼昂國際攝影報導節新聞攝影獎(1990年)等獎項。自2001年起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伊莉貝爾‧馮克Isabelle Francq(採訪整理)資深記者,合作媒體包括《新觀察家》和《宗教世界》,擔任《生活》周刊服務中心主管,負責「藝術」及「電視」專題。
__贈書辦法__
1.追蹤粉絲團
2.按讚分享此貼文並設公開
3.留言寫上一位最喜歡的攝影師
6/29日晚上12點截止
6/30公佈抽獎結果 請得獎者注意私訊
將贈送三本書會由 #衛城出版 出 版社寄出
🟥Photo Credit: Sebastião Salgado
「薩爾加多攝影集」的推薦目錄:
- 關於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BOLIN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阮義忠攝影工作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好雷] 救贖的可能-薩爾加多的凝視-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 薩爾加多的凝視》第二版電影預告5.22 凝視眾生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萨尔加多:创世纪| Sebastião Salgado【摄影务虚笔记】 的評價
- 關於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大拇指- 【薩爾加多的凝視】 ----迅清在宜蘭的誠品書店,走進 ... 的評價
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BOLIN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些日子去誠品電影院看楊德昌導演的《一一》,趁著電影開演的空檔,混進一旁誠品文旅大廳,翻翻各種時髦的原文書,因為剛從印度回來沒多久,所以有位名字跟咖哩有關的攝影師吸引了我的目光(很慚愧,雖然身為一位職業的攝影師,但沒關注過幾位了不起的攝影師)一看這本《Untold》的作者-史蒂夫賣咖哩(腦中浮現賈伯斯賣咖哩)原來就是拍「阿富汗少女」的那位Steve McCurry(如果你想到的是Nikon的105mm f2.5,肯定跟我一樣是攝影宅)。
攝影師的相貌理性上來說不是重點,但人就是會好奇這樣的照片,到底是哪樣子的人拍出來的,翻開書,很快的在某頁看到一張McCurry在深度至胸的水中,高舉著相機的畫面,臉上還帶著一抹笑容,看到這張畫面,立馬深感佩服(想像自己在水中的感覺),繼續翻下去,找到著名的阿富汗少女,第一次透過印刷看著這張照片,構圖、光線控制得宜,顏色濃厚,影像銳利,少女黃綠色漸層的瞳孔,簡直有些不可思議,但這些都還好,耐人尋味的是這位女孩的表情,究竟McCurry以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拍到這樣的表情呢?
認真看過每一張照片,每位被攝者的表情,都不禁讓我聯想,這些照片背後的故事,若不是攝影師與這些人們建立起的某種情誼,應該沒辦法拍出這樣的表情吧!看著McCurry拍攝的印度鐵路,想著自己前陣子拍攝的印度,以及旅行的過程後,得出了一個想法,如果自己拍攝的印度,是個旅行者眼中的印度,那麼McCurry拍攝的印度,就是從田野研究的社會學家眼中看見的印度吧!
或許廉價航空輪番開航、特價,出國的門檻降低了,去到哪裡都不是太稀奇的事了(算算身邊的朋友都去了一輪冰島,可惡),拍拍照、打打卡,也成為常態,但進入異地的神秘感及挖掘深度也降低了,因為假期有限、口袋有限、能承受的刺激有限,大部份人只能以最具CP值的方式旅行-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去最多地方;拍照也是,現在很難像Bresson那樣,花整個下午的時間,等待一個瞬間的畫面了。
印為這本攝影集還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是除了照片以外,有很多McCurry隨手的筆記、書信、簽證、有的沒的票據,彷彿可以從這些零碎的小東西中,想像他的旅程,還有許多的文字,可惜英文不好,都直接略過,但!前幾天有位在出版社的好友跟我說,有本攝影書他覺得很棒,但銷售的不是很好,想跟我討論看看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好好推廣,看了書封,咦!不就是這本《Untold》的中文版嗎!也太巧了,於是立馬答應寫篇文來分享。
中文版的《史蒂文.麥柯里-隱藏在鏡頭下的故事與紀行》封面其實跟英文版的差不多,但換成中文字以後的排版跟字體,稍微差強人意,但書封拆掉以後,就變成是滿版的阿富汗少女了!內頁的印刷品質令人驚艷,無論是黑白照片的階調,或是彩色照片的層次與細節都表現得很細緻,認真是攝影集等級的印刷!
看過每一個系列照片後的故事,或許就能稍微理解McCurry拍照時的心境,他並不是個探險者,深入異域收集各種獵奇的影像,而是像個社會學家,進入田野,過著當地人的生活,並且同理不同文化間的處境,也成為被攝者生命中的一個片刻,因為情感上的真實,也造就照片動人之處。
自己也因此反省,關於攝影,因為商業需求,是不是更容易流於視覺的呈現,而缺乏了真實的情感呢?看看Steve McCurry的照片故事,也提醒自己對攝影保持熱枕,如果喜歡電影《薩爾加多的凝視》或是Don McCullin的《不合理的行為》,那這本書肯定也值得一看!
最最最後,《史蒂文.麥柯里-隱藏在鏡頭下的故事與紀行》正在博客來打2折,原價2,500元,現在售價499元(到11月14日)誠心推薦:)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3931
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阮義忠攝影工作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再見薩爾加多
2015年5月25日晚上,月亮高掛,星星做伴,我的攝影工作坊杭州站3期舉行結業典禮,北京、廈門、昆明、上海、廣州各站都有學員前來共襄盛舉。每人帶一道菜,知道我們兩老的飲食習慣,水餃、壽司、披薩都有素餡的。近三十位同學在教室頂樓陽臺上開露天派對,能喝酒的有紅酒、啤酒,不能喝的有可樂、汽水,氣氛溫馨感人。一年多來,我已開了十三班,到哪個城市都有之前的學員就近前來團聚,感覺就像一個大家庭。
清風陣陣,夜色漸濃。吃飽喝足,幾個小夥伴把上課用的投影機捧來,架起屏幕、細心綁牢,以免風吹搖晃。聽到要放溫·文德斯(Wim Wenders)的新片《地球之鹽:薩巴斯提奧·薩爾加多的攝影旅程》,真是讓我又驚又喜!
工作坊有七個講題,其中《命運的刻畫》就是薩爾加多作品賞析,因為他的拍攝主題一個比一個龐大,幾乎是在為人類與這個星球上的生存處境做終極探討。影片開始幾分鐘後,我就完全被懾住了,屏息靜氣、目不轉睛地看完,之前的疑惑終於得到了解答。在寫《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這兩本書時,我還不知道薩爾加多。後來在一份日本攝影雜誌看到他的展出簡介,作品不到十幅,卻已讓我大為震驚,深覺書裏漏了他為一大憾事!
1989年5月,我首次到大陸,名為陪老岳父探親,實為藉機到北京中國美術館親睹薩爾加多的原作。當時展出的是《另一個美洲》。那個年代,他的重要性在大陸幾乎無人知曉,偌大的展場空蕩蕩的,只有我和一位枯坐角落的看守員。
大師生長於巴西,於巴黎取得農業經濟博士學位後,於1980年代開始拍攝生活在赤貧邊緣的非洲及中南美洲農民,第一本攝影集《另一個美洲》只有48張照片,分量卻比絕大多數攝影家的一輩子作品都重。接下來,他的每個拍攝計劃都受到極大肯定,幾乎贏得了國際上所有的重要獎項。
1992年,我在阿爾勒國際攝影節見到薩爾加多,心裏產生了一個大問號。當時,我與他的夫人蕾莉亞已通過幾次信,盼望《工人》系列在世界巡迴展時能將臺灣列為其中一站。遇到他們時,Lelia 顯得十分熱情,薩爾加多卻冷漠到令人不舒服。這部影片讓我了解,薩爾加多親臨兩伊戰爭的油田大火現場,目擊盧旺達大屠殺、見證依索匹亞難民的慘境、巴爾幹半島的種族相殘,看盡如煉獄般的世間、比虎豹更兇殘的人類,一度罹患了嚴重的憂鬱症。“我的心和我的靈魂都生病了。”1997年,他回到巴西艾莫雷斯療傷,在太太的鼓勵下,於曾遭濫伐的故鄉土地上遍植樹苗。近十年後的今天,那塊不毛之地已有兩百萬棵樹木在茂盛地成長。薩爾加多一家用行動證明,地球生態在被人類的貪婪重創後,依然有復原的可能。“在我過世後,這片重新栽種的森林,將會恢復我出生時的茂密。這不就是一場漂亮的循環!”
與此同時,大師又拿起了相機,在荒野、叢林、沙漠尋找被我們所遺忘的充沛的地球生命力,推出了《創世紀》攝影集。原始部落以及北極熊、海象、鯨魚的生氣勃勃取代了戰爭、饑餓、逃難、屍首的絕望哀傷。
薩爾加多以攝影而廣為人知,但他早已超越了藝術家、甚至是社會學家的高度。這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盡管曾經傷痕累累,卻又致力回歸純真的人,才能達到的高度。
杭州的星空難得清澈,我仰望天空,默默祝福:“晚安,薩爾加多!”
阮義忠 文/圖
轉載於杭州日報《讀人讀景》專欄 6/4
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 薩爾加多的凝視》第二版電影預告5.22 凝視眾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評審團特別獎/人道精神特別獎☆法國凱薩獎最佳紀錄片☆ 金馬影展觀眾票選最佳紀錄片當代電影大師文溫德斯x ... ... <看更多>
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萨尔加多:创世纪| Sebastião Salgado【摄影务虚笔记】 的推薦與評價
塞巴斯提奥. 萨尔加多 (Sebastião Salgado,1944年2月8日-) 生于巴西,是当代最著名的报道 摄影 大师之一,致力于记载劳苦大众的生活,曾服务于法国伽玛 ... ... <看更多>
薩爾加多攝影集 在 [好雷] 救贖的可能-薩爾加多的凝視-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救贖的可能-薩爾加多的凝視The Salt of the Earth
《薩爾加多的凝視》是由文溫德斯(Wim Wenders)導演、講述攝影家塞巴斯蒂奧.薩爾加
多(Sebastião Salgado)經歷與作品的紀錄片。上映前就對這紀錄片有一些關注,但一直
看到在影展已先看過的朋友寫的文章,才對這部片造成的爭議有一些了解。今日終於去看
了,發現個人比較無法進到爭論的脈絡,所以還是回到影片本身,簡單談談自己觀看的一
些心得。
影片開始於影片主角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的作品,然後帶出兩位導演-文溫德斯與朱利
安諾.薩爾加多(Juliano Ribeiro Salgado ,為主角的兒子)的視角:按電影敍述來看
,紀錄起源於兒子對攝影師兼探險家老爸的好奇心,而後邀請文溫德斯加入,而形成本片
三種視角。大量的相片與個人經歷的表述,使攝影師薩爾加多的觀點成為整部片的主軸,
文溫德斯作為一個外來觀察者與對話對象,朱利安諾視角似乎只出現在部分片段。
紀錄片依循著薩爾加多的攝影展開,帶出了二十世紀後半段的歷史。透過他與他太太雷莉
亞.薩爾加多(Lélia Wanick Salgado)合作出版的多部攝影集,我們看到的是世界各
地方的人,以及他們的處境,也看到薩爾加多關注對象的變化。拿起相機之初,他關心的
是歷史土地人。在回到家園之後,有所體悟,開始轉向世界各地的苦難。一直到盧安達大
屠殺,他感到絕望,放棄作為一個社會攝影家的身份。最終在太太雷莉亞在家園發起的土
地革新工作中,再次找到希望,薩爾加多轉向自然,再一次探索世界。
無論這樣的觀點來自文溫德斯,還是薩爾加多,這樣的敍事本身都極具有魅力。影片不單
是展現了薩爾加多的生平、經歷和作品,也呈現了他思想轉變的軌跡與大環境的變化(從
七○年代到二○一四年的思潮轉變),而電影令我印象深刻的終究是薩爾加多在盧安達見
識到屠殺之後對人類的絕望。透過他的相片和說明,透過相片裡的人,透過那麼多難民與
屍體,透過他們絕望的眼睛,坐在觀眾席上的我也感受到薩爾加多的心境-所有人都該死
,我們都該死。電影若在此結束,薩爾加多如果從此不再攝影,那所有人都會懷著這份絕
望離開。然而,電影卻繼續講到薩爾加多一家回到巴西土地上重新種植雨林,花費大量心
力,一年一年一點一點改變貧瘠土地。按電影敍事,薩爾加多是在這一次土地革新之中得
到救贖,決心轉向自然攝影領域。
救贖有可能嗎?電影給的答案是正面的,但電影中段呈現出對人類的絕望,卻仍令我難忘
。
經過了二十世紀,人類透過科技想要尋找出路,一戰、二戰與各地方戰爭,和平沒有到來
,更多地方從天堂變為地獄;在經濟發展全球化之後,貧富差距懸殊,世界上的飢民、難
民、工人,仍在他們的處境中受苦。人類的手,沒有使世界更好,也沒有使世界充滿善意
。薩爾加多用他的相機見證了這些。
我不曉得蘇珊.桑塔格的意見是怎樣的影響人,也不打算進入網路上其他評論的世界,我
只感覺影片試圖呈現出的薩爾加多是一個見證者,是一個為二十世紀後半到二十一世紀初
留下大量相片的見證者。他拍攝相片、出版攝影集是因為他認為「有什麼應該被人看見」
(無論是某地方的人、文化或是自然景觀和動植物),而(我以為)那正是英文片名取作
「地球之鹽」的原因。
***
這裡是我的樂園:https://tzuyang1222.blogspot.tw/2015/05/the-salt-of-earth.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6.21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32999679.A.2B8.html
※ 編輯: ueiwei (180.217.6.218), 05/30/2015 23:29: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