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大家,前幾天在PTT的Salary版看到有一篇「朋友老闆要求勞工紓困金上繳」的討論文,引發了不少版友討論,後來也有媒體報導(參考東森新聞:員工領到紓困金!老闆扣薪水逼上繳:最該紓困的是雇主)。相信大部分的讀者看到標題後應該都會直覺反應,「這樣怎麼可能可以呀!」,如果老闆只是提出一種與員工協商的方式也就罷了,那就看該公司先前勞資關係如何自行去協議,但若試用強制的手段來逼迫員工交出紓困金,不只不近人情,甚至也會有違法的疑慮,最後可能從員工那裡拿到的紓困金反而就要變成罰鍰繳回給政府了。
之所以會有這類的爭議產生,是因為勞動部為了因應近期疫情嚴峻對於勞工造成的衝擊,比照去年推出了「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勞工生活補貼」計畫,主要是針對投保在職業工會的勞工提出的紓困方案,並依照其投保薪資發給1萬元或3萬元的紓困補貼。
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有些雇主因為不想幫員工繳納勞健保費用,便會補貼員工部分費用讓他去投保在各縣市的職業工會,才會出現這則討論文中的老闆出來主張「勞健保費用是我繳的 因此領到的紓困金當然要上繳」的情況,但這樣真的合理嗎🤔
👉🏻受僱員工投保在職業工會的問題
依照勞保條例第6條規定,只有「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的工作者可以參加的職業工會作為投保單位,以保障這一類的勞工在有特定事故發生時也能夠申請各項給付,例如生育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並可累積投保年資直到資格符合時申請老年給付。
相對地,如果是「有一定雇主」的一般受雇勞工,恐怕就與前述的投保資格不符,而應該要以服務的公司或單位為投保對象,由雇主為其投保勞健保。因此以本篇PTT貼文中的案例來看,雖然不知道原Po服務的單位是否為僱用勞工五人以上的事業單位而應強制成立勞保投保單位,但明明受同一雇主聘僱卻還投保在職業工會顯然是有問題的,如果當事人因故發生職災時,恐怕也就沒辦法因此而申請到職災的相關給付了。
(其他細節,可參考我們部落格中的「沒工作就去職業工會加保?沒注意到四大重點,保費可能就白繳了」一文)
👉🏻不上繳紓困金就不發薪資
既然讓自己的員工投保在職業工會可能會有違反法令規定的疑慮,理論上該員工也根本不是「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勞工生活補貼」的紓困對象才是,所以無論是老闆還是員工,應當都不該領取該筆補貼才是,但先不論這一部分的是非對錯,假如雇主向員工表示在繳交回紓困金以前不發給工資,或甚至直接從原本要發放的薪資中扣除紓困金的話,都有可能將違反勞基法第22條第2項規定(薪資未全額直接給付),被查證屬實的話,除了將面臨2萬元至100萬元罰鍰,主管機關也可以依照勞基法第27條規定限雇主在期限內給付工資,所以前面才說老闆拿到紓困金後,搞不好繳的罰鍰還更多了。
順帶一提,經濟部在這個月有釋出「商業服務業營業衝擊補貼」的紓困方案,假如該事業單位有依法幫員工投保勞保的話,搞不好還有機會合法地申請到這項紓困金,也就不用一邊跟員工產生爭議,一邊還要承擔其他法律風險了。
👉🏻先暫緩發薪,最後放棄要求員工繳交紓困金,還是有問題?
相信不少的人聽到雇主要求上繳紓困金的要求後應該都會予以拒絕,但如果勞資雙方在協議過程中,雇主因此而暫不發給工資,最後因為勞方反對而作罷,卻因此讓發薪日延後的話會有問題嗎?依照勞基法第23條規定,工資的給付應按勞資雙方當事人的約定為主,實務上如果雇主未按期給付工資(例如每月約定10日發薪,卻延遲到25日才發放),同樣可會被主管機關認定違反前述的規定而予以處罰,這樣可能不僅沒從員工那邊拿到紓困金,還是會同樣面臨2萬元至100萬元罰鍰。
總之,疫情期間無論是資方或勞方的確都需要共體時艱面對難關,但不管是在申請各類紓困或是處理各項問題時,還是要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執行,避免產生更多爭議了😅
追蹤 @workforce.tw
獲取更多勞動法令小知識
薪水依公司規定ptt 在 寶可孟的理財記事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可孟刷卡賺錢秘笈】momo 79折 285元!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哇!我的書79折,只要300元不到就可以把「信用卡秘笈攻略」帶回家,買到賺到!😍有興趣的小財神,可以把握機會買一本來讀囉。
🔥momo書城79折👉https://bit.ly/33QwmVQ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我的刷卡賺錢祕笈──從卡債風暴到一年多賺30 萬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大家好,我是寶可孟。你可能曾看過、聽過社群媒體、報章雜誌談到關於我的故事:一個青年北上奮鬥,因為喜愛信用卡成痴,憑著對卡片與點數的熱愛,最後駕馭信用卡成為王者。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大家一定很好奇,像我這種愛錢成痴的人,血液一定不是鮮紅色,而是象徵金錢的金黃色吧?小時候,我就對「錢」非常感興趣,鄰居小孩會把零用錢拿去買彈珠等小玩具;但我跟他們不一樣,特別喜歡把錢存下來的感覺。聽家人說,我小時候還會去雜貨店買一大盒戳戳樂,之後到三合院找鄰居小孩一起抽,定價抽一次5元,據說小賺了不少,儼然就是一個小小零售商。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另外,由於我家過去經營自助餐,有時需要人手幫忙顧店、結帳,小孩自然放學後都得去店裡幫忙。有上工,當然就要領薪水,這也是我賺點零用錢的好差事。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那時我有非常想要的電玩遊戲,就跟家人約好我不領薪水,只要從幫忙結帳的金額裡拿1%就好。我一筆筆記下結帳金額,當天就領了五百多元的現金,如願買了心儀已久的電玩。可說小小年紀就有抽佣的概念,超有生意頭腦。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我姑姑從小看我長大,以上種種行徑總是讓她感嘆:「家裡養了一隻錢鼠!」你知道錢鼠的叫聲聽起來像什麼嗎?「為錢死、為錢死!」(請用臺語發音)我愛錢成痴的性格與趣事,成了家族茶餘飯後的話題。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靠信用卡居然可以一年多賺30萬?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2019年5月,《Money錢》雜誌專訪我,文章標題是〈擁有400多張信用卡!他靠「這個」省錢妙招年賺30萬〉。話說回來,真的可以靠信用卡年賺30萬元嗎?區區一個上班族居然也能靠「塑膠貨幣」替自己加薪,讓人無比好奇。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現今這個世代,不像十多年前的卡債風暴,大家運用信用卡的觀念逐漸改變,由「借貸工具」轉變為「支付工具」。那麼,到底該怎麼靠信用卡理財、賺錢?以下是我在本書中,想和大家分享的兩大使用信用卡重點: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信用卡理財心法:日常生活中的保費、水電費、超商小額消費,甚至連麥當勞消費都可以用信用卡支出,且能多賺現金回饋和紅利點數。如果你懂一些眉角,並且把家裡的開支集中在主力卡上,一年便有可能因此獲得1至2張免費機票。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信用卡賺錢心法:早期銀行愛玩的揪團活動近期又回來了,只要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邀請親友一起開戶辦卡,就可以拿到銀行補貼的刷卡金、點數。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這聽起來有點像是推卡的業務對不對?我甚至利用MGM(Member Get Member)活動,創下臺灣信用卡部落客的奇蹟──在2019年初辦了一場盛況空前的「尾牙」。我只不過是把銀行給我的獎勵分給粉絲,雖然我拿的變少了,但會有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更多人願意追隨我,這就是揪團的力量。賺錢的玩法除了MGM,也有代刷代買、跑單幫等。你想了解更多利用信用卡理財、賺錢的祕笈嗎?趕快繼續看下去。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雙卡風暴讓父母變卡奴、親戚賠2棟房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每個人生命中總有許多的「第一次」,例如小嬰兒踏出人生的第一步、青澀男女的第一個交往對象,或青年族群的首購房屋,都足以紀念。對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張信用卡」。先來跟大家聊聊,我對信用卡的最初印象。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2005年,臺灣發生了雙卡(信用卡、現金卡)風暴,當時我在臺北公館讀大學,電視上每天都在報導,哪個地方有人因為卡債還不出錢,全家人燒炭共赴黃泉等自殺案例。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只記得當時大學教授說:「信用卡、現金卡都是毒藥,碰不得!」所以到出社會前,我對這個塑膠貨幣一無所知,反正大學生也用不到信用卡,平常的消費幾乎在學校餐廳解決,一頓飯不到100元、一個月的伙食費不會超過5,000元,花費不凶。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不過我萬萬沒想到,本來以為跟我無關的卡債風暴,也燒到我家門口,並且深深的影響我的家人。那時我的父母不太懂信用卡,使用上很單純,只覺得不必領現金出來花還不錯,也不太懂信用卡帳單上「應繳總額」跟「最低應繳金額」的差異,每次收到花旗卡的帳單都只繳最低應繳金額,20%的循環利率(目前現行法規規定,循環信用利率最高為15%)讓本金不斷累積,根本還不完。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大學畢業、當兵退伍後,我成為家中的經濟支柱,對家裡的經濟狀況有更多了解。當時,我把帳單全部攤開才發現,本金十幾萬元的信用卡帳單,每個月我的父母居然只繳最低3,000元的利息,根本沒有還本金,當然怎麼繳都繳不完。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這樣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把錢還清?最後我央求父母先跟農會借一筆錢還卡債,不然我的人生可能一輩子都得跟這筆錢纏鬥。後來父母抵押農地,跟農會借了一筆低利率的20萬元貸款,才把這筆卡債還清。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令人難過的是,原本家境小康的親戚,因為不擅長理財,加上不懂信用卡帳單,一樣只繳最低金額,且投資失利後利用現金卡提現來周轉、繳卡費,搞到最後連信用卡的「最低應繳金額」都付不出來,法院直接法拍親戚在臺北土城跟彰化市區的兩棟房子。看在後輩的眼裡,當時我真心覺得,信用卡是個會導致家破人亡的恐怖大魔王。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我的第一張信用卡,額度2萬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有了上述的慘痛經驗後,我更是小心提防這種塑膠貨幣,視之為洪水猛獸。2011年,我退伍開始工作,當時我就職於一家小型的網路公司,負責製作專案影片。到職的第一天,財務就請我去隔壁的銀行開戶。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開完戶後,櫃檯小姐順便問我:「先生,你要不要順便辦一張信用卡?幫我做個業績,拜託!」櫃檯小姐是個正妹,稍微撒嬌一下,男生就心軟,於是我就答應了。當時我心想:「不可能辦得下來吧?我連第一個月的薪資都沒有入帳,哪能拿到信用卡?」半信半疑之下簽完名就回公司。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神奇的事發生了,隔週我就收到中國信託(中信)的信用卡,把我嚇壞了。雙卡風暴才過幾年,我連第一個月的薪水都還沒有入帳,銀行就發卡給我。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話說回來,這張卡的權益倒是不怎麼樣:刷卡給予紅利點數回饋,一般消費30元可累積1點紅利,指定通路紅利點數2倍送,依照中信1,000點紅利兌80元刷卡金來計算,刷卡回饋率是0.26%。跟現今隨便一張信用卡都1%、2%回饋起跳,當然是沒得比。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雖然信用卡來得快,但額度只有2萬元,這就是學生卡的額度,代表中信其實還是有做風險控管──想讓我有機會拿卡多刷一點,所以發卡給我;但又怕我刷了不還,因此只給2萬元額度上限。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從省錢到賺錢,我用信用卡替自己加薪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然而,這張信用卡對我來說很重要,不僅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張信用卡,還讓我對信用卡產生興趣,想要更加了解這個塑膠貨幣是什麼東西,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開始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的資訊。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如果你是網路鄉民,一定知道BBS論壇──批踢踢實業坊(PTT),裡面有一個「creditcard」信用卡板,我在此看板上閱讀一篇篇文章,學習許多人分享的用卡心得跟辦卡小撇步。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我像是發現新大陸一般,開闊了視野也中了毒,天天都要逛板吸取最新知識,關於最流行的信用卡、該如何使用信用卡代繳水電費賺紅利、哪一家銀行的徵審對客戶有什麼特別的喜好等,我都能經由鄉民的分享,抓出一定的脈絡。例如:台北富邦銀行(北富銀)不喜歡有學貸的小白(信用紀錄一片空白)申請信用卡、花旗銀行對男性小白特別排斥、對小白最友善的銀行,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上海商銀)。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經過一陣研究後,我決定好好善用新戶的身分,開始申請其他銀行的信用卡。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2011年左右,台北富邦有一張以加油聯名卡為基礎推出的Car省卡,主打加油有5%現金回饋(須綁定一般新增消費,但不含加油消費),還可以搭配指定加油站的每公升降價活動,真的很猛(現在此卡已停發下市);另一張2011年的繳費神卡,就是花旗銀行的透明卡,主打在行動生活家APP繳水電費享有1%現金回饋,非常實用。我發現這張卡後,馬上用此卡代繳家裡的水電費帳單,然後將折扣回饋給家裡。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凡此種種,讓我開始檢視自己的日常花費,是否能夠使用信用卡「省錢」,等到省出心得後,甚至發展出更進階的做法──利用信用卡「賺錢兼理財」,這些都是利用銀行活動,為自己加薪的聰明做法。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現在回想,我還真的要感謝那位中信的承辦人員,若不是她推了我一把,我可能也不會有現在豐碩的收穫跟成就。
薪水依公司規定ptt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女生要當兵嗎?一個預官的反思與建議。
#女生應該當兵嗎? #我們真的要上戰場 ?
#不怕排長帶你們衝哎哎哎步槍兵人勒
好友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前天在節目上公開提到恢復徵兵制以及女生可服義務役,也引起和王浩宇議員之間的論戰,這是個很好的公共政策議題,事後和她及其他幾位朋友也對此有所討論。
身為剛教召回來、戰事發生時要帶著後備部隊衝第一線的步兵預官,也想藉這個機會談談實務面自己看到的問題,與提供改革解方的思考。
先講結論,我支持 #朝全徵兵制方向 去思考改革,為什麼?
落實全民國防、軍愛民民敬軍,也要民先懂軍啊。
➽
1⃣️ #徵兵募兵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我國從過去到現在實行的兵制嚴格來講其實是「#徵募併行制」,國防部以前也發布過新聞稿澄清外界以為國軍要進入「全募兵制」的錯誤看法。實際上依照《兵役法》的相關規定,83年次以後出生役男仍依法服4個月常備兵役軍事訓練,也是屬於徵兵制義務役的一環。
上次推行的兵制改革主要是著眼於加強常備部隊的專業戰力(就不會一直在訓練新的一年兵時間到又退伍造成戰力青黃不接),因此常備部隊也走向全志願役、專業化的「募兵」方式來吸引專職當兵的人,只能說這些都是在「#徵募併行制」的框架內所做的調整。
但巧芯所提到的「徵兵制」就稍微不太一樣了。
嚴格來說,男女都要當兵屬於「#全徵兵制」,就是除了專業職業當兵的人以外,所有國民不分性別都要服兵役的義務役,並接受長期(1-3年)的軍事訓練,除了貫徹全民國防的精神戰力,也是實務上讓「國防軍事」落實到全民的生活中。舉例來說,以色列🇮🇱、挪威🇳🇴等國家是實行「全民皆兵」,男女都要服義務兵役,而且是偏向軍事的,#女生也要拿槍打仗。
以色列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是因為它強敵環伺、屢戰屢勝的關係(還有IG上很多...以色列女大兵?),挪威在2013年國會投票通過時除了防範俄羅斯以外,有一個很大的目的是 #推動真正的男女平權,也使得挪威成為第一個強制兩性服役的歐洲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瑞典🇸🇪也在2017年宣布恢復徵兵制,且徵兵不分男女,理由同樣包括 #促進軍中性別平等。
其他實行義務徵兵制且強度比較高的國家包括南韓、瑞士、新加坡、越南、泰國(抽籤徵兵)等等,役期從一年、一年半到兩年不等。就連法國都在去年重啟兩階段的徵兵制(但內容多樣包括社工服務等)。以色列則是男生3年,女生2年,超硬。(不過以色列今年七月才剛正式宣佈男性役期從32個月調降到30個月,女性一樣24個月,許多軍方將領反對認為會造成人力短缺)
美國🇺🇸歷史上一向是承平時期採取募兵制,戰時改為徵兵制。不過,韓戰結束至北部灣事件,兵役登記系統繼續徵兵,1954至1964每年大概140,000連冷戰平時美國還是有繼續徵兵的動作。(感謝 #方恩格 提供補充)而美軍徵兵的對象男女不拘,不過目前還有少數戰鬥工作不對女性開放。
有很多的聲音認為台灣的兵役與後備制度應該改革,要改什麼?
➽
2⃣️ #後備現在是什麼狀況啊喂
台灣社會對於國軍的看法以及在陸軍當中服役的經驗觀感網路上很多,這裡就先不展開。
美國人其實近年來講了很多次認為國軍後備戰力不足、應該改革的情況,請自己參閱(bit.ly/3ieOUU2),儘管美國人有他們自己的國家利益考量,但內容很多地方我認為是值得參考的。
(之前寫《中共攻台大解密》而在台灣有一定知名度的美國軍事智庫研究員易思安 Ian Easton曾經在蘭德撰文寫過〈Transformation of Taiwan's Reserve Force〉,有興趣的可以參考,bit.ly/3l0xRGO)
近期的《新新聞》也出了一篇專門談後備制度改革,大家可以先看看(bit.ly/2SmeFr7),包括國防部長最近說後備要優先召集一年義務役....但這群人數量已經從69萬人下降至47萬人,軍事訓練役則將逐年成長,到民國115年(2026)就會消失,接下來還有少子化的問題,如何保持後備戰力?後備戰力又有無必要?
政府看起來現在在做行政制度調整的準備,要加大投入資源跟提升後備位階,但對我一個第一線的排長來說,重視的還是實際訓練內容以及士兵的戰鬥認知有沒有跟上。
先講一下自己的體驗。
以前大家普遍認為回去教育召集就是重溫「陰間」生活、上課很涼等等,甚至很多人一接到教召令就買機票出國或是跟公司報出差來逃避⋯⋯個人非常反對這種作法,不只愛不愛國的問題,而是這會傷害台灣整體的軍心士氣與實際戰力,近年國防部有對此作出一些改革來限制,很棒。
平均來說現在是退伍後八年內會召集至少兩次,每次一週(軍士官七天、士兵五天),而我這次回去已經很充分感覺到跟以前不一樣,實戰科目很多,滿滿的行軍、操課與打靶,沒有什麼休息時間。不只是帶隊的義務役軍士官,接訓協訓的志願役軍士官也非常辛苦(感謝他們為國辛勞)(敬禮)。坦白說,確實讓我感覺到兩岸情勢是真的緊張,為什麼?
中華民國在台灣目前是一個 #海島國家 的狀態,過去到現在的防衛指導主要都是「嚇阻+殲敵於海上&灘岸」,很多聲音都認為「加強海空軍實力就好,一旦海空軍打光讓老共上岸就完蛋了,也沒什麼好守的;而過去大陸軍主義在新的情勢下也應該被揚棄⋯⋯」
這些說法都不是沒有道理,也因此台灣的海空軍無論在裝備、素質以及國際交流等層面確實都是很優質的,陸軍尤其是一般部隊普遍就稍微辛苦一點。但近期兩岸緊張對峙的情況以及當時在部隊裡接收到的一些資訊跟訓練內容,其實都讓我感覺得到國防部確實有認真陸戰的心理與實際準備。國軍當然也不是笨蛋,五六年前服役時陸軍訓練的科目主流就是城鎮戰為主了,但一直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
除了大家都認為戰爭似乎很遙遠以外,沒有全民皆兵也導致軍民分家,人民不關心軍務,如何熟悉與落實全民國防?陸軍才是跟廣大民眾比較相關、也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
➽
因為不能詳述後備的真實狀況以免洩露軍機,直接講小結:
a.#戰時接到動員令要不要裝死?
我和同為預官排長的朋友都會建議你最好要出現才比較可能活下去,不要以為躲在家裡會很爽。
戰時一切軍管,躲在家裡等被炸/等投降不一定比較好,更不用提被憲兵or警察抓走軍法審判以及失去反抗的機會。
雖然也有論點認為不要拿槍以免在戰時被當成軍事人員攻擊,但我個人是反對甚至有點鄙視這樣的看法,命運要自己掌握,槍在手比任人宰割好。
b.#後備部隊戰力如何?
身為要帶兵的軍官....坦白說,後備部隊扣除志願役幹部以外,整體戰力的訓練還有不小的加強空間。其實就我的感受,如果是在被入侵而被迫要防守的情況下,我所在的部隊 #戰鬥意志都還算堅定,但技術的部分,主要還是訓練時間太短以及間隔太長,所以不夠熟悉戰鬥技巧與進入那個「知道自己現在是要上戰場的戰士」的狀況,這也是國防部從去年底開始就加強教召訓練內容的原因,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血濺車籠埔、魂斷金六結、歡樂斗煥坪」這種事,基本上到哪裡都是一個 #血濺魂斷 的狀態,後備的實力有在增強,這一點要再次給國防部與基層幹部們掌聲。
c.#後備部隊的任務?
其實有同樣是後備部隊的一些預官、士兵有在網路上講他們接收到的大致任務內容,我覺得國防部可能要好好巡邏一下。但是就內容而論,本質上就是兩個字「守土」(少部分會有別的任務),而目前的後備部隊如果要按時完成這些任務,我認為訓練跟準備是稍嫌不足的(主要是戰鬥,其他還好),從動員、集結、整隊、領裝、動員、了解任務到實踐任務內容,特別是任務性質的關係可能會影響到部隊的信心,那平時的戰鬥意志培訓、尤其是作為底氣的戰技訓練就很重要,才能在戰時發揮戰術價值,不是單純上去當砲灰。
昨日也看到新聞國防部長表示已經研擬改革方案,將加強召訓天數與頻率,這是對的方向,但我更期待訓練科目內容能否更靈活、符合現實。
之後的訓練建議科目上還是要變成「#任務導向」,而不是為教召而教召、科目本身強度變強而已。戰場的經營、熟悉以及實地跑一遍大地,都有助於戰時真正要上場時的信心、存活率與任務成功率。
➽
3⃣️ #台灣兵役制度該怎麼改
a.#心態與內容:
我覺得在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家常常把「當兵」這個詞窄化為「#拿槍上戰場」,也因此一談到「女生要當兵」就引起很多爭議,但其實軍隊有非常多其他事情可以做,幾乎也涵蓋社會上大部分職業(也因此就沒有所謂女性不適合當兵的問題,女性在許多事情上可以比男性做得要好)。
有興趣的人看看這篇《美華軍語辭典》(bit.ly/33c6ELq)提及的職業及術語就可以知道軍隊任務涵蓋的內容有多廣。
以色列新創科技產業如此成功,正是因為軍隊根本就是他們的先進職訓所,一退伍就創業搞網路公司研發軍事用軟體與無人機的比比皆是,畢竟科技進步的動力往往來自於軍事發展,網際網路(internet)也是冷戰時期從美國國防部的內部軍網演化而來。
而美軍退伍後除了聯邦政府的福利cover與各種社會職涯的申請優惠以外(比如免費或減免大部分學費上大學),大多也不怕依照他們在部隊的專長找不到工作,這是國軍已經有在模仿但需要更深化改革的重點。
簡單說,台灣社會要先改變「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以及「當兵就是打仗、開槍」的心態,才會覺得當兵是一件普遍可以接受甚至對職涯有幫助的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台灣普遍都認為學歷史好像很沒用。但在國外很多部隊或美軍來說,讀歷史可以去做戰史研究、情報分析、聯絡官甚至協助寫作戰規劃,搞得不錯的還給你獎學金進修以後到陸海空軍軍官學校教戰史、教軍事策略。
學工程和化學的除了搞爆破玩炸藥,更可能要懂如何蓋房子,因為你要知道如何用最少的炸藥摧毀最多的房屋結構,退伍以後去當工程師、當建商或是教化學當絕命毒師(?)都可以。
並不只是大家都要當兵或懂開槍而已,
這才是「#全民皆兵」、「#寓兵於民」的最高境界。
➽
b.#役期與內容:
有鄉民在PTT上分享「外國有強大外敵鄰近的國家」的兵役役期(bit.ly/3cEyX8i),相對來說台灣現在四個月的軍訓役是真的很短,而且完全不構成戰力,下部隊基本上只是搞事而已。除了適當延長役期以外(我個人認為起碼還是要恢復到一年),也有很多聲音強調重點不是役期的長短,而是訓練內容應該要朝實戰化來做改變,不應該還在用美軍二戰前後的單戰(單兵戰鬥教練),喊些脫離時空背景又實用性低的口號。這一點已經非常多人都公開提過了。
(這邊有篇美軍退役士官Allen Lin對國軍新兵訓練的單兵戰鬥教練評論,http://xn--bit-9u3ey63rpnc20p93e.ly/2G09quB)
某種程度上我同意這樣的看法,畢竟這些東西雖然對進入戰場狀況有點幫助(主要是活用聯絡手勢之類的),但到了真實戰場地形上其實很難應用,還不如好好訓練基本體能和移動中射擊、經營與自己後備部隊相關的戰場場地,了解哪裡有加油站、哪裡有軍營、哪裡有重要機關、不同類型道路移動方式到時怎麼處理?怎麼跟上級單位聯絡?停電了大家到時候聯絡方式備案為何?會用無線電的人有多少?知道不要亂開無線電免得被敵軍鎖定的人有多少?
我想,這些東西可能有許多後備軍士官並不清楚,但對一個排長來說,了解這些資訊遠比背單戰重要太多。各位士兵也不希望帶你打仗的排長一問三不知吧。上戰場,最重要的不只是完成任務,還有負責任地帶大家活下來啊。
此外,假日開放軍營靶場讓民眾體驗電子或實際打靶、廣推生存遊戲活動甚至編組民兵團都是實際可行、民間軍武圈也有能量可以培養並支撐起來的東西。把生存遊戲或打靶當成一種全民運動來推廣,#把國防生活化,可能比精進教召內容的成效更大。
➽
c.#軍事訓練交流
這個東西有點敏感,包括美軍在台小規模協訓的狀況最近雖然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喂),而實務上這個想法應該會因為觸碰到中國大陸甚至美方的外交政策底線而無法很快實行⋯⋯
不過以前在某地實習的時候,曾寫過一篇報告談國軍可思考仿照新加坡來台灣的「星光計畫」一樣,將不只是精英部隊,而是成建制擴大將一般志願役甚至未來全徵兵義務役的軍士官兵都有機會到國外盟國輪訓半年到一年,除了可以獲得接近實戰的訓練經驗外,更可加強語言能力,藉此吸引有志從軍的年輕人與優秀人才。
如果加入國軍不只是掃地出公差搬庫房,而是可以學得實際戰鬥能力與可應用的外語能力,國家還付你薪水,誰不搶著要?
但這個政策顯然會因為其他因素而暫時無法實行,只能等待時機成熟了。
#題外話,有看到媒體報導政府明年將派3員到以色列考察後備動員制度(bit.ly/34bwfTR),我猜應該就是要成立全動署的那幾位長官(?),但真心建議如果政府可以的話,希望多派幾位員額且包括基層幹部,才能廣泛收納基層真實狀況與意見並根據這些意見來吸收以色列的制度哪些是可以照搬回來、哪些是需要調整才能適應我國後備制度的。
另外也懇請注意不要只學到器物制度沒有學到理念,畢竟以色列面對的狀況跟我國不同,多去理解他們的宗教、文化、建國歷史、制度淵源,才能真正理解以色列軍隊的建軍思想以及他們之所以強大的原因。
➽
4⃣️#女生可以做什麼🙋?
國高中上軍訓課的時候,女同學大多要了解與學習的是護理與急救方面的知識,但也有國防教育知識以及高中畢業前會有打靶的體驗,但就僅止於此了。如果未來女生也要服兵役或類似替代役的軍事役別,現在比較常見的建議包括服半年到一年的軍事/社會役,學習包括醫療衛生、戰場救護、後勤經理、通信、電子、情報等在內比較不需要用到太多體力的任務。
不過,也有對於男女一視同仁朝 #以色列化 的想法,除了訓練成步槍兵外、戰車/機駕駛、醫護兵、狙擊手與觀測手等戰鬥兵科可能也相對適合女性。
我覺得以台灣目前的社會情況暫時應該很困難,民眾大概沒辦法接受這麼劇烈的轉變,以及軍方對於這方面的硬體、軟體與制度上的準備也還嚴重不足。近年敵情升高,也許台灣社會開始願意思考這件事,如果真的要推動,現在就必須開始認真討論。
美軍近年的女性比率約是15%,國軍呢?也是14-15%。根據媒體報導:「早期女軍人多半限於『辦公室單位』任職,近年愈來愈多職缺開放給女性。例如,陸官畢業的女生,原本在戰鬥兵種(步兵、砲兵、裝甲)中只能選砲兵,否則就要選化學、通信、工兵等支援兵種;如今各兵種都已開放,連戰車乘員都已出現女性。以往女性飛官多限於駕駛運輸機、直升機,近年起也開始加入戰機單位。」
(本段節錄自 程嘉文,〈國軍女官兵人數 突破2萬大關〉,《聯合報》,20180405。)
所以整體來說是朝一個女性越來越多也撤除差別待遇的方向走,我認為這也才是一個健康、正常的發展,無論對戰力、士氣、促進女權與性別平等來說都是好事。
➽
➽
➽
以上,已經太長了,就先寫到這裡為止。盡量用很淺顯直白的方式去談我自己對這些議題的看法,還有許多細節未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一起關心國防議題的改革。而兵役制度,除了能夠達到國防的目標,更應該注重給予軍人應有的待遇、尊嚴和榮譽,否則即便募兵,能夠吸引優秀的人才投軍嗎?拼招募的績效數字是如何來的,基層心知肚明。
如同一同討論的友人所說,「可以的話當然是以募兵的精銳為主力培養對象,但重點在於讓不打仗的(台灣這點與美國不同),人一樣可以得到尊重、榮譽以及好的待遇,培養全民國防的精神與意志。」但很矛盾地,如果不讓全民都感受到當軍人的辛苦與風險,前述的想法也很難被推動。
自己是軍人家庭出身,也因此當兵時決定考預官盡一份心力。無論你的國家認同為何、是哪幾個字,這無關「政治」,是有關於 #我們能否繼續保衛我們生活的方式。
沒有人會故意希望打仗,除了少數可以因此得利的人。一直煽風點火的人,真的要好好看看他們究竟是站在哪一邊。那要探討這件事,就該務實一點檢視現況、理性討論解方,希望有更多人一起討論與支持國軍的改革,而不是單純爭吵、嘲笑誰是什麼役,要不要上戰場、愛不愛國而已。
畢竟一個以不當兵為榮的國家,大概很難不被滅亡。
如果這幾年要打仗,就是我們這一代要上戰場。台灣不是靠口水就能保衛,希望那些叫囂戰爭卻又不願當兵、不願付出的人可以知道這一點。
#支持中華民國國軍 🇹🇼
#預官102之2梯機械化步兵少尉排長報到
(影片與留言處圖片為本人2019年3月參訪以色列看到的情景,女生要拿槍當兵,也可以當得很好,還有戰場被擊毀的戰車殘骸、戰爭下的青年塗鴉訴說對戰爭的厭惡與無力感的遺跡,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