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報稅懶人包
中華民國萬萬稅 -- 5月又到了,是繳所得稅的日子。
今年大家的所得稅比去年多還是少呢? 是否有達到下個級距?
家有幼兒的人或許很關心是不是有超過20%的所得稅級距,畢竟跨過排富門檻後,#育兒津貼、#托育補助、#幼兒學前教育扣除額 這些福利都會消失不見,前後的差距甚大,令人心驚。
🧐要如何粗略估計是否在不會被排富的安全範圍內呢?
雙薪家庭➡所得低於【202.6萬+未滿5歲小孩數x20.8萬 + 5歲以上小孩數x8.8萬 + 未滿70歲老人數x8.8萬 + 超過70歲老人數x13.2萬】可安心不會被排富。
單薪家庭➡所得低於【182.6萬 + 未滿5歲小孩數x20.8萬 + 5歲以上小孩數x8.8萬 + 未滿70歲老人數x8.8萬 + 超過70歲老人數x13.2萬】可安心不會被排富。
高於的話則要看其他列舉或特殊扣除額是否能抵銷所得,才知道會不會被排富。
■例1. 單薪家庭 + 1名未滿5歲小孩
夫妻年收 - 免稅額88000x3 - 標準扣除額12萬x2 - 薪資扣除額20萬 - 幼兒學前扣除額12萬 > 121萬
→ 家庭年收入 > 2034000元 時有可能被排富
■例2. 雙薪家庭 + 2名未滿5歲小孩 + 2名滿70歲長輩
夫妻年收 - 免稅額88000x4 - 老人免稅額132000x2 - 標準扣除額12萬x2 - 薪資扣除額20萬x2 - 幼兒學前扣除額12萬x2 > 121萬
→ 家庭年收入 > 2706000元 時有可能被排富.
🔔如果剛好在20%邊緣又超過一點點的話,以下是幾種合法的節稅做法提供大家參考:
1. 自提勞退6%來降低所得。
2. 跟兄弟姊妹商量將長輩放在自己名下撫養,再補貼他們一些。
3. 善用儲蓄投資、保險、捐款扣除額。
4. 精打細算看列舉是否能比標準扣除額划算。
5. 其他歡迎提出來😄
原文: https://user123783.psee.io/38ybqz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分享家-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Youtuber的報稅資料真的很少,所以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報稅經驗,但我也不是專業的稅務人士,所以如果有誤的話還請大家多多指教喔! 勘誤: 1.影片1:20提到收入在40.8萬以下不用報稅,這個說法其實有點瑕疵。該說法前提是,你40.8萬所得中有超過20萬是"薪資所得"才成立(目前薪資扣除額為2...
「薪資扣除額」的推薦目錄:
薪資扣除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必學的理財八堂課003-稅務」
正巧到了報稅的季節,鋒哥篇章設計的真是符合時事,這邊鋒哥跟我們介紹了最大宗我們需要知道的稅務概念。
#綜合所得稅
綜合所得稅=年總收入- 免稅額- 扣除額- 基本生活費差額= 綜合所得淨額。
我的所得稅試算書是將總所得先扣掉薪資扣除額,才變成上面表格年總收入(綜合所得總額)。趁這次,認真研究一下報稅通知書,滿有趣的。
綜合所得稅要注意的就是節稅的部分,我們可以透過扶養、捐贈、醫藥及生育等等來節稅,其中一個比較特別的是「買房:每年每戶可折抵扣除額30萬。」也就是說,如果所得很高,可以考慮用買房來節稅。
另一個重點是:200萬,如果兼職收入> 200萬,可以考慮是不是要開公司來節稅。一間公司的花費一個月大約是4000-5000,一年大約是6萬。在我們採取行動之前,就必須先想好。
比如說,上架線上課程,突然爆紅收益超過200萬,那必須要再拿到錢之前先辦理好,如果一但匯入帳戶,所有的錢就會變成本年度的所得,也會依照稅額比例去換算,就無法透過其它方式節稅了。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有幾個情況是必須要繳交補充保費的,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執行業務收入> 2 萬元,如果可以請合作單位分批次給,每個月低於 2 萬元,那會是一個解法。
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股利所得,如果配息> 2萬,也會需要繳交補充保費,但是除非金額極大,不然為了不繳交補充保費去不買股票,好像也說不過去XD。
鋒哥在課堂上有算給我們看,結果大約是要買14.9張以上的0050,才有可能超過配息的限額,可能我要很久以後才要擔心這件事XD。
#贈與及遺產稅
其中比較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幫兒女買儲蓄險,務必要先贈與,不然如果父母死亡,就會變成「遺產稅」。
如果想要贈與房子,採取「附有負擔贈與」也就是連同債務一起贈與,也就不用繳交這麼高的贈與稅。貸越多繳越少。
#繳我們該繳的不繳不該繳的
節稅固然重要,但是逃漏稅的罰則非常高,盡量不要嘗試走偏門小路想要省錢,最後可能會損失更多,這個在開公司可能比較常見。
總結來說,或許我們現在還不會到需要考慮節稅的時候,但是事先了解也知道資源在哪邊可以查詢,會是很重要的事。
鋒哥說,「對於稅務,一定要超前部署!」
#稅務
#人生必學的理財課
薪資扣除額 在 Money101.com.t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理財小學堂_名模條款是什麼❓
名模林若亞於 2005 年因為被補稅 5 萬多元,為此打官司並聲請釋憲,終於在 2017 年抗稅成功。
.
一般上班族薪資扣除額為 20 萬元,但像模特兒這類性質特殊的行業,為了執行業務需要花錢治裝、進修、甚至是購買生財工具,這些花費從今年起可以選擇核實報銷,各項上限為薪資收入的 3%,所以年收入需要超過 222 萬,才會超過原本 20 萬的薪資扣除額。
109年報稅系列
💰所得稅級距 https://m101.online/2020taxvF
💰繳稅神卡 https://m101.online/taxcampaignvF
💰繳稅貸款 https://m101.online/2020tax15vF
💰健保卡報稅 https://m101.online/2020tax09vF
💰手機報稅 https://m101.online/2020tax14vF
💰扶養申報 https://m101.online/2020tax05vF
💰夫妻報稅 https://m101.online/2020tax13vF
💰受疫情衝擊 緩緩/分期 https://m101.online/2020tax03vF
薪資扣除額 在 分享家-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關於Youtuber的報稅資料真的很少,所以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報稅經驗,但我也不是專業的稅務人士,所以如果有誤的話還請大家多多指教喔!
勘誤:
1.影片1:20提到收入在40.8萬以下不用報稅,這個說法其實有點瑕疵。該說法前提是,你40.8萬所得中有超過20萬是"薪資所得"才成立(目前薪資扣除額為20萬),不過因為大部分的人所得主要是薪資,所以在40.8萬以下就算不報稅也比較沒問題。但有些人所得組成是營利、租賃......等非薪資所得,依據所得稅法第71條規定所得超過20.8萬(免稅額8.8萬+標準扣除額12萬),就要申報了~最安全的做法是建議有所得就要申報,以免漏稅受罰。【感謝網友小肯子提供】
👉訂閱分享家-羽的頻道 https://tinyurl.com/subshareryu
👉前往分享家-羽的副頻道【日常廢片】https://tinyurl.com/yulenvlog
👉前往分享家-羽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SharerYu/
======================================================
其他分享家-羽的影片系列:
💡知識技巧系列
分享3C或生活中實用的知識、技巧與經驗。
https://tinyurl.com/sg3w25o
🔎開箱評測與使用心得系列
分享各種商品的開箱、評測以及使用心得等影片。
https://tinyurl.com/tqjpv75
🚗旅遊與食記系列
分享旅遊或食記相關Vlog以及旅遊相關的知識、技巧或資訊等等。
https://tinyurl.com/rtpc4a3
📢就是要分享系列
分享我覺得有價值但又不知道如何歸類的影片。
https://tinyurl.com/rp3h47r
🏨羽的住宿經驗系列
分享各種自己住過的飯店、旅社、民宿等等。
https://tinyurl.com/uto3ngh
📜全部播放清單列表
其他沒有列出來的清單都在這邊!
https://tinyurl.com/s8rmtk8
======================================================
✉合作邀約請洽粉專或來信 singiamagic@gmail.com
#Youtuber #報稅 #綜合所得稅
薪資扣除額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薪資扣除額 在 林昶佐 Freddy Lim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財政部吃掉納稅者權利
我今天在財政委員會質詢財政部許虞哲,為什麼9月份公佈的納稅者權利保障法施行細則,將屬於「成本費用」薪資特別扣除額當作是「最低生活保障額度」。以一對夫妻及一名未成年女子的家庭為例,這個家庭將被財政部吃掉14萬免稅保障。
為了釐清「成本費用」與「最低生活保障額」的不同,我先詢問部長稅法理論上主觀淨值原則與客觀淨值原則的差別,但部長卻答得非常含糊,難怪會有這個離譜錯誤。我向部長解釋:客觀淨值原則指收入減去成本費用之淨額,主觀淨值原則指收入減去成本費用之外,尚需扣除納稅義務人維持自己及其家庭成員之維繫生存最低需求額度。
大法官745解釋中,大法官明確將薪資扣除額視為成本費用,而不是最低生活需求額度。因此只有免稅額與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屬於「最低生活需求」,而薪資特別扣除額屬於「所得成本」。但財政部9月頒佈的納稅者權利保障法施行細則卻完全搞混,變成:基本生活費必須高於「免稅額、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二者擇一之扣除額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其多出來的金額才可從所得總額中減除。
以一對夫妻及一名未成年女子的家庭,夫妻合併申報所得稅為例,根據法規定義,最低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是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百分之六十,也就是大約166,000元,依照施行細則,基本生活費用包含本人、配偶及扶養子女,所以這個家庭的基本生活費用便是166,000 x 3 = 498,000。
若以本次稅改草案的數額為基準,他們免稅額加標準扣除額加薪資特別扣除額是712,000(免稅額132,000+標準扣除額220,000+薪資扣除額360,000 ),高於498,000,因此沒有額外的免稅保障。但若依照「最低生活保障額度」之正確定義,他們免稅額加標準扣除額是352,000,(免稅額132,000+標準扣除額220,000),比基本生活費用少,所以這個小家庭還可以在額外扣除14萬。
現在這些保障都被財政部吃掉,非常可悲。我要求財政部長應立即檢討修正,應向大眾清楚說明。
薪資扣除額 在 今年的薪資特別扣除額- 看板tax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薪資特別扣除額今年有重大變革!
在新聞稿幾乎只提及定額扣除20萬或可扣除必要費用。
但甚少提起薪資計算方式有變更。
實施細則請參考:https://tinyurl.com/yd8fqwld
自一百零八年一月一日起,薪資所得計算方式,
得以薪資收入減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或採規定費用項目(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及職業上工具支出)
支出金額核實自薪資收入中減除,以其餘額為所得額。
就是第八條!
也因為這樣,今年的薪資特別扣除額單獨被拉出,
系統上多了一個分頁是薪資計算,
且直接在所得總額中「先扣除薪資特別扣除額」。
這也是今天版友們的疑問,為什麼去年和今年薪資差不多,卻多繳稅。
===
我拿了107年的申報書出來看,雖然所得總額先減了薪資特別扣除額
但不影響所得淨額。
單身計算方式:
所得總額 - 全部免稅額 - 全部扣除額 - 基本生活費差額 = 所得淨額
107:薪資特別扣除額在全部扣除額裡
108:所得總額已減薪資特別扣除額,全部扣除額只剩其他特別扣除額
並不影響稅額,再此更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36.2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x/M.1588354550.A.BD6.html
※ 編輯: cdfreen (36.226.36.235 臺灣), 05/02/2020 09:19:27
教育特別扣除額雖然只有2.5萬,但還是會減少稅金(2.5萬*你的稅率)
不可能多了,但完全沒減到稅
※ 編輯: cdfreen (114.44.156.27 臺灣), 05/02/2020 16:25: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