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這是早陣子《蘋果日報》財經版的訪問,概念曾在其他地方介紹,深入討論似乎尚待機會,但此刻百花齊放,當拋磚引玉。
以下為原文:
「年青時不願留在英美,曾經天真相信香港屬於我們,以為真的能夠一同建立這個家。」畢業後,回到中文大學執教鞭、當信報國際版主筆、成立智庫、加入李澤楷旗下的盈科拓展集團任高級副總裁、擔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不知從何時起,理想成了妄想,「一切都是一場夢,兩制是一場騙局。」
不再是「發夢」的年紀,但沈旭暉仍有想像力,期盼有天真的能夠光復香港,「假如海外有幾個小型新香港,保存元氣,一個像東印度公司、香港文化協會鞏固身份認同,只要國際形勢改變,總有一日可以光復香港。」
記者:孫樂祈
政權不見讓步迹象,上周科大生周梓樂重傷不治、大搜捕泛民議員,無力感充斥每個香港人。經歷過2014年傘運,最令沈旭暉恐懼的是散水,「再一次重演,會好傷。2014年後好多人好down,咩都唔理,繼續搵錢算數。」
更可悲的是無散水黨,全因警暴令港人髮指。他反覆強調不能鬆懈、不能絕望,「今次爭取到,都唔等於贏,一國兩制侵蝕繼續不斷發生;雨傘時爭取唔到,都唔等於失敗,唔係一無所獲。」
黃色經濟圈雛形已成
梁天琦2016年提出的「時代革命」,今天就真正發生,「今次咁多人響應,係香港人嘅創意,呢個時代喺bottom-up方向去諗。身邊好多朋友都搞緊黃絲經濟體,背後係去中心化,減低對政府、大財團的依賴,社會唔再top-down咁控制。一班目標一致的朋友,互相支持去打這場持久戰。」
今次不論政府會否讓步,黃色經濟圈的雛形已長成,經濟圈由罷食吉野家、支持大班麵包西餅開始,逐漸生出黃藍店名單、黃色招聘平台、網購平台,試圖擺脫靠攏內地的生意模式。
其實藍色經濟體早已建立並連結內地,至於遲來的黃色經濟圈,自然連往世界,「呢個外國勢力唔係政治,純粹係做生意,黃絲在能力、語言、價值觀都容易plus in去國際,文宣組甚至連藍絲都讚。加上100萬海外香港人,佢哋更加唔易受壓,有極大潛能未釋放。」
擺脫「人血饅頭」關口
內媒取笑香港人不自量力,沈旭暉以數據反駁,「200萬香港人,每人用1萬蚊去支持、消費,已經200億,係好大生態鏈,都未計滴漏效應。唔一定真金白銀,你放工寫文宣都有價值,係生態鏈一環。」事實證明,過往多次眾籌登報都能夠迅速達標,甚至有人說今次運動最不缺的就是錢。
不過要打仗,先要擺脫心理關口,五個月以來,無數香港人犧牲前途,為抗爭流出鮮血,這個環境下標榜自己是黃店圖利,是在吃「人血饅頭」、發國難財,沈旭暉提醒要擺脫這種思維,「要提供誘因,先可以令人持續參與,唔可以永遠靠捐錢,總需要自給自足。」
目前的黃絲經濟圈仍相當初步,但沈旭暉認為一旦有系統處理捐款,就能生出更多可能性,「只要做多一步,有個App可以俾人做prepayment(預付),就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亦可以串連到海外資金。」網購平台「光時」於訪問之時剛成立,平台設立的禮品卡功能,以實現預付的說法。
去中心化成世界潮流
在沈旭暉的沙盤推演下,發展下去甚至能取締銀行,為黃店提供借貸周轉,協助它們生存,「去中心化的世界潮流下,唔一定要大銀行。例如穆罕默德.尤努斯憑microfinance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佢喺孟加拉借出小額貸款畀當地人做小生意,成功幫助好多人脫貧。香港本身金融體系成熟唔需要,但呢個環境下,好多人有心支援,又有批人經濟上有需要。」談到去中心化,不能避開加密貨幣,「假如發展更成熟,可以提供更保密的交易工具,同樣是去中心化一環。」
比起看不見的金融系統,香港人最關心的始終是地產,「唔少地方已經好似sim city(電腦遊戲模擬城市)咁起樓,用3D打印出嚟再砌,成本、時間都慳咗,基建唔係以前門檻咁高。」香港買地成本以億計,沈旭暉出身國際關係,想法不局限香港,他大膽建議在海外建立新香港,「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Romer教授其中一個概念,就係Chartered City(特設城市)。佢講當初香港俾英國管治,使用完全不同附近環境的法律,由零開始建立城市,其實模式可以複製;今日世界上大國依然有好多荒地,可以複製同一樣嘢,咁點解唔可以海外複製香港部份功能,等我哋有一條生路?完全複製香港梗係唔容易,但其實BVI都係幾萬人,已經喺國際金融佔一席位,香港人冇理由做唔到。」
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早於1989年已有人提過,而且今日比當年更迫切,「當年如果蘇格蘭西岸搬遷計劃成事,中國政府可能會在自由問題讓步,亦能刺激蘇格蘭的經濟發展。其實當年也有北愛爾蘭、達爾文等地的方案,並非天馬行空,關鍵是有沒有人具體執行而已。」
他指英國脫歐、配合BNO議題,是另一個海外建港的機會,加拿大有國際非政府組織正在倡議,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四國國民相互自由入境、並在任何一國就業的簽證限制,最終達成類似歐盟內部人口自由流動的格局,「四個國家共同消化持有BNO的港人,比全遷往英國更可行。」
強調自己非鼓勵移民
向外國勢力租地,外交部、黨媒豈不馬上跳出來,指責外國勢力粗暴干預乜乜乜?沈旭暉說新香港其實是多贏局面,與北京保持適當距離,關係可能反而更好,「須知特設城市背後的國家,不可能完全不顧中國態度,因此北京更毋須擔心港獨;有了距離,香港人釋去切身憂慮,得到真正的一國兩制,更容易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對各方其實都是多贏。」
他同時強調自己絕非散水黨,不是鼓勵移民,「要移民的人你不用鼓勵也會走,假如真的要走,也依靠網絡維繫香港人社區,把資金、能力去中央化,化整為零,繼續支持留在香港的真香港人,大家才能構成一個整體。別像上一代消極地到溫哥華成為唐人街廢老。」願意留下來的固然很好,像投資移民平均要購買最少500萬港元的房子,一萬人這就是500億,「這些經費,用來做一個主權基金,甚麼也能達成了,到了最後,才能有國際能量,光復香港。」
作為中間派,竟建議海外建立新香港,訪問近乎無底線,沈旭暉嘆口氣指,「不論黃、藍,正常一個人,當然明白香港發生咩事。老一輩想安享晚年、想湊孫可以理解,但我哋呢個年紀,未退休,又易流動,咁都無反應,就成個社會都無反應。」
蘋果日報 2019年11月11日
藍色經濟圈名單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訪】這是早陣子《蘋果日報》財經版的訪問,概念曾在其他地方介紹,深入討論似乎尚待機會,但此刻百花齊放,當拋磚引玉。
以下為原文:
「年青時不願留在英美,曾經天真相信香港屬於我們,以為真的能夠一同建立這個家。」畢業後,回到中文大學執教鞭、當信報國際版主筆、成立智庫、加入李澤楷旗下的盈科拓展集團任高級副總裁、擔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不知從何時起,理想成了妄想,「一切都是一場夢,兩制是一場騙局。」
不再是「發夢」的年紀,但沈旭暉仍有想像力,期盼有天真的能夠光復香港,「假如海外有幾個小型新香港,保存元氣,一個像東印度公司、香港文化協會鞏固身份認同,只要國際形勢改變,總有一日可以光復香港。」
記者:孫樂祈
政權不見讓步迹象,上周科大生周梓樂重傷不治、大搜捕泛民議員,無力感充斥每個香港人。經歷過2014年傘運,最令沈旭暉恐懼的是散水,「再一次重演,會好傷。2014年後好多人好down,咩都唔理,繼續搵錢算數。」
更可悲的是無散水黨,全因警暴令港人髮指。他反覆強調不能鬆懈、不能絕望,「今次爭取到,都唔等於贏,一國兩制侵蝕繼續不斷發生;雨傘時爭取唔到,都唔等於失敗,唔係一無所獲。」
黃色經濟圈雛形已成
梁天琦2016年提出的「時代革命」,今天就真正發生,「今次咁多人響應,係香港人嘅創意,呢個時代喺bottom-up方向去諗。身邊好多朋友都搞緊黃絲經濟體,背後係去中心化,減低對政府、大財團的依賴,社會唔再top-down咁控制。一班目標一致的朋友,互相支持去打這場持久戰。」
今次不論政府會否讓步,黃色經濟圈的雛形已長成,經濟圈由罷食吉野家、支持大班麵包西餅開始,逐漸生出黃藍店名單、黃色招聘平台、網購平台,試圖擺脫靠攏內地的生意模式。
其實藍色經濟體早已建立並連結內地,至於遲來的黃色經濟圈,自然連往世界,「呢個外國勢力唔係政治,純粹係做生意,黃絲在能力、語言、價值觀都容易plus in去國際,文宣組甚至連藍絲都讚。加上100萬海外香港人,佢哋更加唔易受壓,有極大潛能未釋放。」
擺脫「人血饅頭」關口
內媒取笑香港人不自量力,沈旭暉以數據反駁,「200萬香港人,每人用1萬蚊去支持、消費,已經200億,係好大生態鏈,都未計滴漏效應。唔一定真金白銀,你放工寫文宣都有價值,係生態鏈一環。」事實證明,過往多次眾籌登報都能夠迅速達標,甚至有人說今次運動最不缺的就是錢。
不過要打仗,先要擺脫心理關口,五個月以來,無數香港人犧牲前途,為抗爭流出鮮血,這個環境下標榜自己是黃店圖利,是在吃「人血饅頭」、發國難財,沈旭暉提醒要擺脫這種思維,「要提供誘因,先可以令人持續參與,唔可以永遠靠捐錢,總需要自給自足。」
目前的黃絲經濟圈仍相當初步,但沈旭暉認為一旦有系統處理捐款,就能生出更多可能性,「只要做多一步,有個App可以俾人做prepayment(預付),就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亦可以串連到海外資金。」網購平台「光時」於訪問之時剛成立,平台設立的禮品卡功能,以實現預付的說法。
去中心化成世界潮流
在沈旭暉的沙盤推演下,發展下去甚至能取締銀行,為黃店提供借貸周轉,協助它們生存,「去中心化的世界潮流下,唔一定要大銀行。例如穆罕默德.尤努斯憑microfinance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佢喺孟加拉借出小額貸款畀當地人做小生意,成功幫助好多人脫貧。香港本身金融體系成熟唔需要,但呢個環境下,好多人有心支援,又有批人經濟上有需要。」談到去中心化,不能避開加密貨幣,「假如發展更成熟,可以提供更保密的交易工具,同樣是去中心化一環。」
比起看不見的金融系統,香港人最關心的始終是地產,「唔少地方已經好似sim city(電腦遊戲模擬城市)咁起樓,用3D打印出嚟再砌,成本、時間都慳咗,基建唔係以前門檻咁高。」香港買地成本以億計,沈旭暉出身國際關係,想法不局限香港,他大膽建議在海外建立新香港,「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Romer教授其中一個概念,就係Chartered City(特設城市)。佢講當初香港俾英國管治,使用完全不同附近環境的法律,由零開始建立城市,其實模式可以複製;今日世界上大國依然有好多荒地,可以複製同一樣嘢,咁點解唔可以海外複製香港部份功能,等我哋有一條生路?完全複製香港梗係唔容易,但其實BVI都係幾萬人,已經喺國際金融佔一席位,香港人冇理由做唔到。」
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早於1989年已有人提過,而且今日比當年更迫切,「當年如果蘇格蘭西岸搬遷計劃成事,中國政府可能會在自由問題讓步,亦能刺激蘇格蘭的經濟發展。其實當年也有北愛爾蘭、達爾文等地的方案,並非天馬行空,關鍵是有沒有人具體執行而已。」
他指英國脫歐、配合BNO議題,是另一個海外建港的機會,加拿大有國際非政府組織正在倡議,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四國國民相互自由入境、並在任何一國就業的簽證限制,最終達成類似歐盟內部人口自由流動的格局,「四個國家共同消化持有BNO的港人,比全遷往英國更可行。」
強調自己非鼓勵移民
向外國勢力租地,外交部、黨媒豈不馬上跳出來,指責外國勢力粗暴干預乜乜乜?沈旭暉說新香港其實是多贏局面,與北京保持適當距離,關係可能反而更好,「須知特設城市背後的國家,不可能完全不顧中國態度,因此北京更毋須擔心港獨;有了距離,香港人釋去切身憂慮,得到真正的一國兩制,更容易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對各方其實都是多贏。」
他同時強調自己絕非散水黨,不是鼓勵移民,「要移民的人你不用鼓勵也會走,假如真的要走,也依靠網絡維繫香港人社區,把資金、能力去中央化,化整為零,繼續支持留在香港的真香港人,大家才能構成一個整體。別像上一代消極地到溫哥華成為唐人街廢老。」願意留下來的固然很好,像投資移民平均要購買最少500萬港元的房子,一萬人這就是500億,「這些經費,用來做一個主權基金,甚麼也能達成了,到了最後,才能有國際能量,光復香港。」
作為中間派,竟建議海外建立新香港,訪問近乎無底線,沈旭暉嘆口氣指,「不論黃、藍,正常一個人,當然明白香港發生咩事。老一輩想安享晚年、想湊孫可以理解,但我哋呢個年紀,未退休,又易流動,咁都無反應,就成個社會都無反應。」
蘋果日報 2019年11月11日
藍色經濟圈名單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支持本Page請Click入內文比Clap,已為Medium收費會員請直接Click入內文閱讀,謝謝!//
以罷食藍店、「懲罰」黃店嘅黃金經濟圈愈來愈成勢,陸陸續續有食店例如華星冰室、佳景集團同藍絲KOL割席以避免遭受「裝修」之災,甚至乎轉軚積極作出支持抗爭嘅措施,例如張貼標語於餐廳、提供「學生餐」,榮熙茶餐廳甚至公告任何員工若在工作時間談論政治、發表藍色言論即炒,老實講,都幾出乎我意料之外。
要知道香港人一樣都係鍾意貪著數、懶惰,過往最鍾意嘲笑大陸人其中一樣嘢就係罷買日貨,永遠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但如今竟然係可以萬眾一心到一個地步係,我身邊有從來對政治冷感嘅朋友,竟然真係堅持罷搭港鐵到而家;甚至好多香港人食飯而家都講到明非黃店不食,搞到出名黃店係逆市排哂長龍。
呢股潮流其實好多地方值得分析,例如文宣組點樣透過「懲罰」黃店帶出一個又一個感人小故事;又或者將「懲罰」黃店包裝成一樣好有品味、好有型嘅消費行為,相反幫襯藍店就是七。甚至乎社會抗爭點樣同消費結合,借助群眾壓力推動大家──「既然唔敢衝至少都要做好份內事」呢種諗法,令最溫和嘅黃絲寧願忍受少少唔方便同埋口福,都要貫徹罷食罷買嘅原則。
不過著名社運份子龐一鳴同經濟系教授曾國平呢兩位一左一右代表,都先後撰文對於呢個黃金經濟圈效益表示質疑:龐一鳴話根據歐美罷食經驗,好多時罷食運動經歷一定時間後就會出現反彈,因為當消費者以「家長、情人、朋友」等等身份來進行購買活動,就會抵消咗罷買罷食嘅決心;同埋要評估罷食有無效一定要有數據支持云云。
至於曾國平則認為,當查證政治取向極之困難,而扮黃成本又極低(反而藍得太出位會招致「裝修」、罷食),結果係會鼓勵大量小店扮黃,而消費者可能不知就裡、糊里糊塗就幫襯咗,令其成功成為Free Rider。
即係呢兩種講法我都唔可以話錯,至少比起之前自稱「保險小薯」講唔知乜9嘢「裝修美心保險係包哂,結果益埋佢有全新裝修」(保險理賠嘅代價係下年度保費激增甚至拒絕再受保,何妖議員辦事處就係例子)、又或者有左膠同連登仔話「亂咁裝修店舖係會失民心,我地應該為抗爭設限」(根本前線係有足夠智慧修正裝修錯誤,唔駛你班冷氣軍師指指點點)相比係高質得多。
但正正係如龐一鳴所言,罷食嘅勢頭係好難維持,因為參與嘅門檻低、放棄嘅門檻亦同樣低,所以係更加肯定「裝修」策略嘅需要。正如我之前一而再、再而三提出嘅抗爭方程式:
人數X程度=抗爭衝擊力
就算成千上萬位消費者罷食,除咗睇大集團嘅財務年報或者記者專訪,你係好難知道究竟成功咗幾多,甚至乎龐一鳴嘅所謂數據,例如中銀第三季度流失咗三百幾億存款聽落好似好誇張,但其實根本就係九牛一毛對中銀業績毫不動搖。
但係「裝修」卻係即時睇倒效果:維修費用(或者係保險成本嘅增加)、視覺上嘅震撼性;對黃絲響士氣上嘅鼓舞同警惕(記住場抗爭未完、要對死去嘅義士有所交待)、對藍絲嘅威嚇同震懾力(同抗爭者為敵後果自負)……所以點解我對反對或者刻意淡化「裝修」嘅左膠和理非嗤之以鼻,係因為佢地根本睇唔出「和勇合一」嘅真正意義:和理非雖然容易造成掀起風潮,但勇武卻係維持衝擊力嘅矛頭,兩者缺一不可。龐一鳴只談罷食而不談裝修,評論當然就會有所缺失。
至於所謂「扮黃」問題,我地首先要問嘅一個問題係,究竟「扮黃」成本係咪真係低到近乎零呢?從你睇龍門冰室比人唔至一次搗亂,似乎又唔係完全零風險,甚至乎亦有唔止一間餐廳表示曾經比藍絲騷擾過;換言之黃店都唔係完全著數哂。
但另一方面,以目前民意調查黎計,起碼有七成人係支持抗爭者,相比起黎撐警嘅只有三成;而無論係網上定現實世界,黃色經濟圈都要比藍絲擁有更大嘅罷食同撐黃店嘅行動力,換言之藍絲未必介意去黃店食,但黃絲卻係好介意去藍店食,所以埋單計數,你做黃店點都著數個藍店,「扮黃」嘅誘因始終存在。
而家個問題卻係,當有愈來愈多店舖聲稱自己係黃店,然後就有人質疑呢埋店舖只係為咗拯救自己生意而「扮黃」,甚至原本係藍店靜雞雞轉黃混水摸魚,於是又出現咗兩種意見:
1. 有人認為唔能夠將黃店標準set得太高,高到大多數店舖都追唔上,咁樣只係會令黃色經濟圈難以壯大;而郁啲就質疑店主做得唔足就叫人地「偽黃」,亦會令成場抗爭劃地為牢、小圈子同排斥中間派;
2. 亦有人擔心將黃店門檻Set得太低,唔單止對一啲忠實撐抗爭嘅深黃店唔公平,太多混水摸魚之徒變身「偽黃店」,亦會令「真黃店」客源被分薄;更重要嘅係,如果咁易比人「白轉黃」或者「藍轉黃」,咁係咪變相鼓勵呢堆牆頭草,一到民意逆轉就同抗爭運動劃清界線。
個人認為,其實兩種講法,並唔係完全矛盾對立。企響黃色經濟圈角度黎講,有人願意加入成為黃店,理應係無任歡迎;同時如果因為有舖頭曾經係藍而永世都唔願意比機會佢轉黃,不近人情之餘亦等同將願意投降嘅敵人永遠推向對立面,點都講唔過。
至於Free Rider同埋公平問題,反而應該係引入新分級制度,去區別唔同黃店對抗爭嘅支持程度──死忠撐抗爭嘅「深黃店」應該要最大嘅支持同宣傳;只係做啲初階門面嘢、又或者啱啱又藍轉黃嘅,就應該加上「淺黃店」標籤比大家作善意觀察,而唔係拒人於千里之外。
要記住黃色經濟圈雖然係一種情感消費,但同時始終係一種經濟行為:即使同時支持抗爭,無論係食物水準定係支援嘅抗入程度,都應該依市場機制自由競爭,然後由消費者決定邊個可以生存落去。所以,與其敵視想加入黃色經濟圈嘅新成員,倒不如諗下點設立一個評級機制,同埋將各黃店嘅唔同資訊廣傳開去仲好,而唔係得一個簡單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