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好再食吞拿魚喇😱👍🏻
【人類享用地球資源時,能否向地球負責?你的一口藍鰭吞拿魚,可能是最後一口】
受害過度捕撈,#太平洋藍鰭吞拿魚 的數量現時只剩原有的 2.6%,長此下去,到了 2034 年,成功將總數量回復至安全水平的可能性低於 1% 。吞拿魚位處海洋食物鏈高層,是海洋健康的指標性物種。此刻,湛藍的海洋正遭遇難以想像的危機。
為何藍鰭吞拿魚容易滅絕?
1. 成長期長:某些藍鰭吞拿魚需時14年才能達到成熟期繁殖。
2. 群居習性:吞拿魚習慣群集覓食及繁衍,使族群很容易被一網打盡,導致數量急速下降。
3. 全球漁業濫捕成風:具商業價值的藍鰭吞拿魚,成為工業化捕漁船的主要目標。
綠色和平積極要求「中西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WCPFC) 實施兩年商業禁漁期,可惜未有共識。我們自 2006 年提出全球 40% 海洋劃為海洋保護區,聯合國現正於美國紐約商討訂立《公海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細節,準備建立全球公海的海洋保護區。
您願意和綠色和平一起推動改變,完成更多 #守護海洋 的行動嗎?了解更多:bit.ly/2bNyNKX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厚福街雖然只是一條約百多步的短街,但從街頭至街尾還有食廈內,卻聚集了六七十間餐廳。不止數量多,種類更是非常齊全,往前看有正宗日本拉麵,走上食廈會找到日本燒肉及日本串燒居酒屋,轉角有抵食日本石燒牛扒店,還有東南亞船麵平民丼飯川式麻辣燙台灣珍珠奶茶等等,全港也找不到別處有這種多元化組合。 這次為大家挑...
藍鰭吞拿魚數量 在 Chet Lam 林一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new MV available!
林一峰與國家地理頻道於世界地球日一同呼籲港人愛護海洋: 主題歌曲《Ocean》MV將於明天全面播放 為世界地球日發聲
國家地理頻道最近邀請林一峰擔任《2010世界地球日》的環保大使,一峰親自為國家地理頻道《2010世界地球日》創作主題曲《Ocean》,同時亦於本月初在香港海洋公園拍攝該主題曲的Music Video!而一峰的海洋保育宣傳片亦將於明天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於國家地理頻道播出,向全港觀眾宣揚保護海洋的重要性。
一峰向來都非常關注海洋生態的健康,並表示:「當我一收到國家地理頻道的邀請,知道今次的合作意義重大,因為保育海洋生態對地球的將來非常重要,不用多想便接受國家地理頻道的邀請。看過《2010世界地球日》這特備節目後,對海洋生態的現狀有更深了解,而節目中一幕幕海洋世界細緻的影像不斷浮現在我腦海中,為我帶來很多靈感,不消兩天,我便完成創作《2010世界地球日》主題曲的部份音樂及歌詞,希望以我的創作感動大家,與國家地理頻道攜手為保護海洋出一分力。」
國家地理頻道香港區總經理Sonia Jackson表示:「我們很高興可與林一峰先生共同宣傳保育海洋的重要性。海洋中擁有保持原狀的水底城市、遠古動物、世界的遺骸、遺跡,以及最奇特的動物,是地球的一大寶庫。然而世上有百分之二十的珊瑚礁巳逐漸消失,大型海洋掠食動物也因為遭到過度捕獵,其數量已減少百分之九十。我們希望可以藉著一峰的海洋保育宣傳片、Music Video以及由一峰代言的《2010世界地球日》特備節目帶領觀眾深入海底世界,讓世人認識保護海洋的重要性。
拍攝當日除了介紹國家地理頻道《2010世界地球日》的特備節目外,一峰與國家地理頻道的拍攝團隊一同探訪海豹、水母及水族館中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觀眾將可看到一峰與海豹一同呼籲港人要愛護我們的海洋、與魚群一起「散步」、指揮小丑魚唱歌,亦會看到水母群在一峰美妙的歌聲中翩翩起舞,以及一峰「瞓身」拍攝水中生物的畫面。海豹們雄渾的叫聲,更令拍攝NG了幾次。
一峰透過公益宣傳片呼籲大眾:「我們人類長時間不停地破壞這個海洋,不斷地過量捕食魚類、將廢物丟棄在大海中,好像海洋就是最終的垃圾收集站。我希望各位聽完《Ocean》這首歌,以及收看完國家地理頻道《2010世界地球日》的特備節目後,可以立即行動,停止食用魚翅、停止食用藍鰭吞拿魚,保護我們的海洋。」
世界地球日主要節目
鯊魚伊甸園 Shark Eden
Premieres Thu, 22 Apr @ 8pm
國家地理頻道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國家地理駐會探險家麥克費(Mike Fay),加入了由安立克薩拉博士(Dr. Enric Sala)所率領的科學家團隊,一行人遠離文明,深入無垠大海裡搜尋古老的祕密和活生生的寶藏。這一趟規模盛大的調查之行,讓科學家發現了獨一無二的隱密世界,那裡充滿了珊瑚、魚類,鯊魚的數量尤其驚人,掠食動物的勢力遠勝獵物。他們的發現有可能永遠改變世人對珊瑚礁的瞭解。請看薩拉博士如何與研究團隊,一起在鮮為人知的動物天堂,尋找拯救珊瑚礁的關鍵。
Far from civilization, a team of scientists, led by Dr. Enric Sala and joined by Explorer-in-Residence Mike Fay, search in a wilderness of waves for ancient secrets and living treasures. In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urvey ever attempted, our scientists discover a hidden world found no where else on earth. Full of coral, fish, and, especially, sharks - this is a world where predators outnumber prey. What they find could change our understanding of coral reefs forever. Enric Sala and his team search for the key to save our planet's reefs - in a hidden paradise called Shark Eden.
To know more about Shark Eden:
想知道更多關於鯊魚伊甸園的資訊:
http://www.natgeotv.com.hk/Programmes/Main.aspx?Id=571
水底迷宮大探索Diving The Labyrinth
Premieres Thu, 22 Apr @ 10pm
國家地理頻道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巴哈馬(Bahamas)的藍洞是水底迷宮,長1500公里,內有冰期形成的隧道和洞穴。深入世上最危險的新領域之一,每年平均有20人死於洞穴潛水。科學家直到最近才擁有科技和相關知識,得以安全探索這些被水覆蓋的死亡陷阱。在本集節目中,由經驗洞穴潛水員和世界級科學家組成的夢幻小組,探索巴哈馬藍洞(Blue Holes),帶回豐富的科學資料,包括1200年前首批巴哈馬居民的頭骨、絕種超過1千年的爬蟲動物骨骼、以及地球最原始生物的單細胞後代。
The Blue Holes of the Bahamas - an underwater labyrinth of more than 1500 unexplored kilometers of tunnels and caves formed during the ice age. Cave diving is one of the Earth's last and most lethal frontiers. On average 20 people per year die cave diving. Until recently scientists didn't have the technology, or the know-how, to explore these flooded mantraps and come back alive. In this one-hour special, a dream team of extreme cave divers teams up with world class scientists to explore the Bahamas Blue Holes and return with an unbelievably rich scientific mother load: 1200-year old-skulls of the Bahamas first human settlers, skeletons of reptiles extinct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and single-celled creatures descended from the first life on Earth. Join Diving the Labyrinth to discover the secret of the time capsule at the heart of every Blue Hole - a deep water zone that preserves fossils.
To know more about Diving The Labyrinth:
想知道更多關於水底迷宮大探索的資訊:
http://www.natgeotv.com.hk/Programmes/Main.aspx?Id=572
海洋綠洲 Underwater Oasis
Premieres Thu, 22 Apr @ 11pm
國家地理頻道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南非的阿里瓦沙洲(Aliwal Shoal)是鯊魚群集、魚群海底成群悠游的美麗地方。全球數量最多的鯊魚和魟魚(rays)都在此聚首,包括錐齒鯊(ragged-toothed sharks)、沙鯊(sand sharks)和虎鯊(tiger sharks)。上百條沙鯊齊聚一堂的壯觀景象前所未見,我們即將揭露牠們的祕密世界及行為模式。阿里瓦沙洲真的是觀鯊的好地方:水中洞穴大得像教堂,提供避開海流的庇護所,讓鯊魚得以在此休息及養精蓄銳,並在此求偶及交配。這個位於印度洋的特殊景觀點,同時也是其他形形色色小型魚類及珊瑚溫暖的家。
The Aliwal Shoal is a place where sharks congregate and where fish walk on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It sees the greatest congregation of sharks and rays anywhere on Earth including ragged-toothed sharks, sand sharks and tiger sharks. The spectacle of hundreds of sand sharks has never-been-seen before and we will reveal their secret world and their behaviour. The Aliwal Shoal is a truly spectacular area - underwater caves which look like cathedrals provide sanctuary from the currents and allow the sharks to rest and replenish themselves - and to court and mate. Situated in the Indian Ocean, this strange landscape has also become home to a huge variety of smaller fish and corals.
To know more about Underwater Oasis:
想知道更多關於海洋綠洲的資訊:
http://www.natgeotv.com.hk/Programmes/Main.aspx?Id=573
藍鰭吞拿魚數量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海鮮紅黃綠︱海鮮選擇指引】
「紅﹑黃﹑綠」你會想到甚麼?除了在馬路上會岀現,原來都和海鮮有關! WWF評估了香港較常食用的海鮮,製訂了WWF海鮮選擇指引:
a. 「紅色——避免」
這類海鮮來自不可持續發展的漁業,遭受過度捕撈而面臨生態危機,應盡量避免食用。
b. 「黃色——想清楚」
海鮮來自的漁業存在不利可持續發展的風險,適合偶爾食用。應以綠色為首選,其次再選黃色。
c. 「綠色——建議」
海鮮來自管理完善的漁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小,可放心食用!
大家可以根據海鮮的品種、來源地及生產方法,而選購綠色及黃色類別的海鮮。
大家一起看看有甚麼例子!
「紅色——避免」:
藍鰭吞拿魚/鰻魚
大部分魚苗難以在孵化場內生產,要依靠野外,大量捕捉令牠們數量因以急劇下降。
波士頓龍蝦
使用陷阱網具來捕捉龍蝦,繩子可能會誤捕到極度瀕危的北大西洋露脊鯨。 另外,波士頓龍蝦捕撈路徑與露脊鯨的路徑重疊,捕捉行動有機會導致北大西洋露脊鯨受傷甚至死亡。
沙巴龍躉
是一種由老虎斑和龍躉雜交而成的石斑魚。沙巴龍躉需要消耗大量飼料,一旦逃出養魚場,對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
石斑
石斑魚是雌雄同體,先會變成雌性再等到性成熟時才轉變成雄性,但由於性成熟期較長,需要較長的時間才會轉變成雄性。如果在同時間捕撈大量石斑魚,這有機會可能只剩下一種性別,令石斑魚難以繁衍下一代。
「黃色——想清楚」:
冰島/挪威三文魚/中國黃花魚
使用浮式網箱養殖會令魚類廢物、未被進食的飼料和抗生素都流入海洋,並積聚在沉積物中。此外,養殖期間會定期使用化學藥品,會影響環境。
日本油甘魚
圍網捕撈容易誤捕瀕危、受到威脅及受保護(ETP)物種及幼魚,對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
「綠色——建議」:
阿拉斯加三文魚
使用拖釣,誤捕率很低,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小。
日本池魚
由於水面捕撈技術不會破壞底床棲息地,因此漁業不會造成重大的負面生態系統變化。
不論是野外捕撈還是養殖的海鮮,原來都有機會損害海洋生態系統。不應單單因為數量多少而去決定食邊一種海鮮,而是應透過了解牠們的捕捉方法、產地、現況去選擇對環境傷害較輕微的。下次大家食海鮮之前不妨參考一下海鮮選擇指引。
Link: https://bit.ly/WWFHKSeafoodGuide
Sponsor by: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
連結: https://beginneros.com/triviaDetail.php?trivia_id=1526
------------------------
◆ 每日分享冷知識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Facebook:Beginneros
------------------------⠀
#冷知識 #香港 #hongkong #wwfhk #SeafoodGuide #SustainableSeafood #Seafood #海鮮選擇指引 #環保海鮮 #海鮮
藍鰭吞拿魚數量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厚福街雖然只是一條約百多步的短街,但從街頭至街尾還有食廈內,卻聚集了六七十間餐廳。不止數量多,種類更是非常齊全,往前看有正宗日本拉麵,走上食廈會找到日本燒肉及日本串燒居酒屋,轉角有抵食日本石燒牛扒店,還有東南亞船麵平民丼飯川式麻辣燙台灣珍珠奶茶等等,全港也找不到別處有這種多元化組合。
這次為大家挑選厚福街必食7間餐廳,豐儉由人,應有盡有,再奄尖的食客,都找到心水選擇。
麺処一家
電話:2360 1212
地址:尖沙咀厚福街11號地下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12nn-2:30pm,6pm-9pm;星期日休息
詳情: http://bit.ly/2SMYLs5
厚福街有兩間日本拉麵店,麺処一家就在2月加入戰團,選擇少,只有三款拉麵,湯底清一色只提供豬骨魚介配搭,三款拉麵分別只是配料,一款有豬腩肉叉燒,一款有慢煮豬肩肉叉燒,以及包括了以上兩款叉燒的店長推薦。餐廳甚至不提供餃子,很有日劇中那種開業多年的拉麵專門店風格。
雖然是本地薑,但出品好,老闆兼大廚Tim,名副其實是拉麵癡:「我會看日本食評網Tabelog,專看評分高的日本拉麵店,然後不斷排隊去試。」為了吃到好的日本拉麵,排長龍、坐火車等都是等閒事,終極目標,就是開一間自己的拉麵店。
到最後,Tim在東京一家食評網評分達3.8,只可坐6人的蚊型拉麵店中,嘗到驚為天人的美味拉麵,師傅願意手把手教他煮湯煮麵等技巧,讓Tim回港創業。而Tim用了三個月學懂基本技巧,自己再花了一年時間,微調湯底配料組合,最後在2月開店,自己任大廚煮麵。
在麺処一家嘗到的拉麵,並非近年日本及香港流行的雞白湯,而是豬骨魚介風格,豬骨採用新鮮豬骨,魚介味道就來自Tim挑選的不同海鮮,而非主流拉麵店用的魚介粉,因為他希望海鮮味道會更清新。
呷一口湯底,清潤中帶點魚香鮮甜,跟傳統的豬骨湯比較,並非啖啖濃郁漿口的風格,偏向輕巧,即使在潮濕炎熱的春夏季吃一碗,腸胃也不會有負擔濃重的感覺。兩款叉燒中,較欣賞慢煮豬肩肉,軟滑帶肉香。幼身拉麵是本地日本人經營的拉麵廠出品,爽滑又有掛湯能力。愛吃辣的,可以要求侍應多加唐辛子醬,由Tim自家製作,用辣椒、花椒等製造,倒進拉麵後,變得更加惹味。
野郎stone
地址:尖沙咀厚福街7A地下E鋪
電話:5114 2429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2nn-11pm
詳情: http://bit.ly/2EPskAZ
厚福街轉往金巴利街的角落,有一間近年流行的親民牛扒店野郎stone,以自助形式點餐,客人自行在石板上煎牛扒,最平$78已有交易。餐廳老闆在燒肉界做了十數年,對牛肉各部分相當熟悉。他在日本旅遊期間看到自助牛扒店,靈機一動,便回港照辦煮碗。
運作簡單,先在店外的自動售賣機器下單付費,然後在店內等待店員把牛扒奉上。師傅會在廚房把牛扒煎至一成熟,再放上熱石板,由客人自行把牛肉烹調到合心意的生熟程度。
共六個部位──肩胛肉眼、牛面肉、骨付牛小排、西冷、牛肋間隔膜、牛柳。勝在各部位都有三個重量(200g、300g、400g)可選,照顧到大細胃王的需要。最便宜$78有交易。最美味是骨付牛小排,7成熟最佳,肉質柔軟而且有較多油花。牛肋間隔膜亦是心水,雖然較韌,但由於該部位近內臟,肉味頗濃。
可加錢配套餐,薯蓉、意粉、湯及沙律都可無限添加,水準不錯,沙律菜葉新鮮,花生醬汁微酸開胃。
地方淺窄,僅12個座位,不過可能店鋪不太起眼,食客不算多,暫時未見人龍出現。
定食Doraya
地址:尖沙咀厚福街8號H8 6樓
電話:2366 8072
營業時間:12nn-3pm,6pm-11pm
詳情: http://bit.ly/2VE16CU
厚福街盡處的H8是一座落成多年的食廈,人氣最強的,就是主打吞拿魚定食的Doraya。吞拿魚本是高級食材,但十多年前,由日本人主理的Doraya以不用$100的吞拿魚定食殺出血路,人氣至今不衰,逢星期五六都全場爆滿。
日籍老闆本身經營吞拿魚批發,供應本地約五六成的日本餐廳,能以較相宜的價錢售賣吞拿魚。價錢貼地,卻沒將貨就價。店子採用產自地中海的養殖藍鰭吞拿魚,定食的款式約十多款,做法五花八門,由魚蓉、魚扒、鐵板到韓式泡菜的口味都有。以分量及價錢來說,性價比高,水準穩定。
梵日本燒鳥
地址:尖沙咀厚福街8號H8 22樓
電話:2710 8686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5:30pm-12mn,星期日休息
詳情: http://bit.ly/2UlUhWi
厚福街的H8高層,還有1間地道日本串燒店,名為梵日本燒鳥。女老闆和廚師都是日本人,各自負責清酒及串燒兩部分。
清酒大部分從日本直接入口,店內更有專人解說清酒口味及配搭,款式亦獨特,是串燒店少有的新意。串燒亦出色,三十多款部位,九成食材如雞、豬等都是日本貨,雖然電爐但烤得火候精準,肉汁飽滿,鹽燒汁燒都做得惹味而不過火。
環境出色,沒想過尖沙咀厚福街竟會有銀座風的西化裝潢,全店大半都是高身吧位,有些看着廚師串燒,有些看着尖沙咀夜景,景色璀璨,更能欣賞維港煙花。客人多是斯文打扮的情侶,氣氛幽靜。
燒肉之牛太.本陣
地址:尖沙咀厚福街8號H8大廈21樓
電話:2368 7270
營業時間:12nn-3pm,6pm-11pm
詳情: http://bit.ly/2M67kIg
在H8內,還有一間美味的日本燒肉店,就是開業近10年的燒肉の牛太.本陣,這店走高級路線,只供應散叫及廚師發辦。
燒肉の牛太.本陣的總公司,是日本和牛供應商但馬屋集團,自供自給,所以和牛質素不但好,選擇部位亦多。製作考究,所有牛肉待有柯打才醃製,確保吃出原汁原味。燒爐亦罕見,特別由日本訂回來,火力平均,和牛入口時,特別多汁。
值得一讚的是服務細心,主動幫客人燒肉,手勢也專業。最重要是價錢不貴,每人不用$400,坐得又舒服,恍如去了日本一樣。
羅勇泰國粉麵
地址:尖沙咀厚福街7號地下
電話:2203 428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1:30am-12mn
詳情: http://bit.ly/2uikjyz
厚福街除了日本菜,也找到不少美味的東南亞菜式或香港風味。街尾就有這間羅勇泰國粉麵。主打泰國船河,湯底是泰籍總廚Charlie的家傳秘方,用超過15種材料熬煮滷水汁,再加上15斤豬骨熬3日,味道非常濃郁。
口味地道,因總廚Charlie本來就是羅勇人,從小就在婆婆身邊,在水上市場過日子,天天吃船河,水準自然好。用地道泰國河粉,較粗身,容易吸收湯汁,入口更鹹香。配料還有泰國魚蛋、牛丸等,都從泰國運來,個子小巧,但味道特別濃。
第三代肥仔小食店
地址:尖沙咀厚福街3號華博商業大厦G1地鋪
電話:6255 3872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pm-12mn
詳情: http://bit.ly/2QIqkOh
另一間厚福街的平民美食,就是位於街中段的第三代肥仔小食店,只提供外賣,賣滷水魷魚、生腸之類。
雖是開業只有數年的新店,但家學淵博,因為肥仔小食店由旺角「肥姐小食店」的兒子余啟康所開。他根據母親獨門秘製秘方炮製滷味,主打生腸、大墨魚、火雞腎等。貨源款式甚至價錢,都跟母親的旺角店相若。至於味道則較旺角度遜色一點,質地保持爽脆,唯味道較淡,但這店毋須排長龍,也有吸引之處。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藍鰭吞拿魚數量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槍魚屬(學名:Thunnus)又名鮪屬,通稱鮪魚(「鮪」音[賄])、金槍魚、吞拿魚,是一種鯖科的海洋生物。鮪魚有8個品種,其中多數品種體積巨大,最大的體長達3.5公尺,重達600至700公斤,而最小的品種只有3公斤重。鮪魚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條50公斤重雌魚,每年可產卵500萬粒之多。但是因為成長速度慢,魚群總數量在濫捕中持續下降,從前有捕捉過三、四十歲的大體型鮪魚,但到目前十多歲的中型鮪魚也已經很少。鮪魚的肉色為紅色,這是因為鮪魚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紅蛋白所致。有些鮪魚,例如藍鰭鮪可以利用泳肌的代謝,使體內血液的溫度高於外界的水溫。這項生理功能使鮪魚能夠適應較大的水溫範圍,從而能夠生存在溫度較低的深海水域。同時高體溫能保證游泳速度快,瞬時時速可達160公里,平均時速約60-80公里。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部與大西洋中部、屬於熱帶-亞熱帶大洋性魚。鮪魚的遊程很遠,過去曾經在日本近海發現過從美國加州遊過去的鮪魚。鮪魚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海產,經濟價值高。由於各國政策、活動及漁民們的過度捕撈,已對牠們的種群數量造成威脅,其中藍鰭鮪的數量已經下跌90%。此外它們的個體單位重量也不斷下跌。因此國際間開始管制鮪魚的捕撈,但成效相當有限。目前圈養鮪魚還未商轉,雖然魚苗的人工培育首先在日本已經完成,但孵育長大中會吃掉體型過小的同類,很難確保中間育成生存率,而且大型鮪魚大到可以宰殺需要吃掉體重十多倍的飼料,來源還是沙丁魚、章魚等較為昂貴的肉類,加之飼養要6年以上的時間,並在這期間持續提供十度左右的冷卻鹹水,還需要偌大的水體免得魚以高速撞擊養殖箱,所以目前商業化的鮪魚還處於養殖技術前沿階段。鮪魚是一種健康食品,有多種食法,日本人喜歡把鮪魚切成生魚片或製成壽司,歐洲及美國人則會把鮪魚弄碎製成罐頭,可製做三明治等食品。臺灣人則是使用鮪魚各個部位製做菜餚。
藍鰭吞拿魚數量 在 南方藍鰭吞拿魚成年魚數量已經下跌85%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救救藍鰭吞拿】 藍鰭吞拿魚刺身更係唔少人嘅至愛。但藍鰭吞拿魚一直受到濫殺、濫捕威脅,於過去四十年,南方藍鰭吞拿魚成年魚數量已經下跌85%,被列為「極度瀕危」! ... <看更多>
藍鰭吞拿魚數量 在 太平洋藍鰭吞拿魚的故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無論是日本人還是香港人,都喜歡進食壽司和魚生。不過太平洋 藍鰭吞拿魚 正因過度需求及過度捕魚而 數量 大減,僅餘原有魚群 數量 的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