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快訊 /
|Podcast|
●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可以說是2021年飲食界與文壇的現象級作品,今年四月出版以來已經五刷銷售二萬本,這本書讓很多人跑去大稻埕逛街採買、去蘆洲吃一碗切仔麵。洪愛珠為什麼喜歡老派風格?是如何踏上寫作之路?為什麼會喜歡在家中宴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她怎麼說!👉 https://taster.life/podcast-20210708/
|外送外帶|
● #國賓大飯店 由行政總主廚林建龍領軍,與館內各餐廳主廚聯手設計推出 #飯店五星美食TOGO,另外也推出全新 #國賓嚴選冷凍冷藏美食,豐富多元的選擇,讓顧客在家防疫之餘也能輕鬆料理五星滿漢全席。👉 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10705-3/
● 多元化叫車平台 #LINE_TAXI 與飲食文化顧問 #FoodieAmber 攜手推出的享饗送服務第二波,網羅多家台北最具指標性的餐飲店家,打造獨家限時限量的特製餐點。從中餐、午茶到晚餐一站包辦,打造一日三享驚喜享受。👉 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10707-2/
● #THOMAS簡法式餐廳 首度與旅遊電商平台 #KKday 合作,獨家推出「THOMAS. 簡 法式雙饗套餐 HOME MEAL KIT」,將煙燻鮭魚、煙燻鴨胸佐野莓醬、法式紙包魚、鄉村燉雞、甜點歐貝拉等經典法式料理收入菜單,從前菜、主餐、到甜點的兩人享用海陸豪華套餐以冷凍即食料理包呈現,只要依據主廚錄製的教學影片就能輕鬆覆熱擺盤上菜。👉 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10709-6/
|新上市|
● #台北美福 於今年中秋佳節,結合知名英國百年茶品牌 #Whittard,推出 #鵲悅 中秋禮盒,每盒六入月餅,搭配威士忌風味紅茶及五款風味茶包。同步推出 #喜月 中秋禮盒,以八種不同口味的月餅,象徵好事連發。連年熱賣的 #美福中秋燒烤組,以招牌商品台灣噶瑪蘭香腸搭配嚴選美國凝汁燒烤牛肉片,另贈時尚保冷袋乙只,中秋佳節送禮自用兩相宜。👉 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10709-3/
● 華泰大飯店集團旗下 #驢子餐廳 為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甜點及伴手禮選擇,特別與鳳梨果乾廠商 #旺萊獅 攜手合作,推出酸甜適中、太陽造型的 #華泰鳳梨酥 禮盒。👉 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10709-5/
● 由餐飲主題市集 #有趣市集 延伸,企劃主題並邀集人氣商家共同參與之選物品牌 #有趣饕貨,聯手人氣日式刨冰店 #金雞母,推出了 #微醺大人系美型刨冰組,精選三款店內經典口味,外加全新研發兩款獨家微醺口味,宅在家也能一次享受到五款特色刨冰,重點是連馬丁尼玻璃杯和金屬調棒都幫消費者準備好,讓大家疫情期間仍能保有生活的儀式感!👉 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10709-2/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錄自"聖經考古"網站: 苦路的來歷可追溯至主後14世紀,由聖方濟會修士Franciscan 為當時的朝聖者設計的。在1335年,聖方濟會成了聖地的管理者。他們的責任有兩方面: 1. 在耶路撒冷聖墓堂和伯利恆的主誕堂定時舉行拉丁文的崇拜; 2. 照顧歐洲而來的朝聖者,特別是發生衝突時,他們是朝聖者和...
蘆 洲 拉 網 路線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繼續看書繼續宅!|
早上的po文讓不少人誤會,我也在留言處清楚表達自己的看法,以免非同溫層誤會而不小心誤入巴黎不打烊。(我覺得今天政府公佈數字的方式容易被人見縫插針攻擊,我自己也被見縫插針🙄)
申述一下今天的網路話題「校正回歸」,我想起去年法國疫情當中最有名的一次校正回歸是養老院的死亡人數,當時有數以千計的死亡人數被加上。在未加上養老院死亡人數時,法國的輿論就抨擊政府「像中國一樣隱瞞死亡率」,校正回歸加上養老院的死亡率之後,輿論還是一樣抨擊政府「對老人不照顧」。
好吧,反正疫情時期的政權,是誰執政誰挨罵。大家的心情起伏跟著這些數值上上下下,而且又宅在家中,網路不免出現大混戰。
宅在家裡喝杯酒放鬆一下吧!前陣子有朋友推薦我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我已經開始讀了,在關心台灣疫情的同時,這本書更是一秒把我拉回台灣,跟著作者去迪化街、永樂市場、蘆洲⋯⋯
為了鼓勵大家繼續宅宅救世界,留言可以抽讀墨電子書的兌換碼(有一本)。ㄟ?這是業配嗎?也不算,是我和讀墨的異業合作,每個月推薦二本書給大家,也送二本書給大家。
我說過巴黎不打烊沒有業配,不過疫情時間我考慮改變這個想法。為了鼓勵大家一起宅在家滑手機,只要有廠商願意提供商品讓大家抽獎,而且商品本身又能吸引我這個外貿協會,本人願意免費宣傳。(其實本小廟也沒有什麼宣傳效果😂)
下面開放留言抽線上電子書,不抽書的也可留言,麻煩註明一下。
蘆 洲 拉 網 路線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拜登團隊首份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出爐了
我們來看看他老人家葫蘆裡賣什麼藥
#民族主義崛起 #民主正義後退
拜登政府認為,外交政策和國家內政一樣重要。
就如同現在一團亂的美國內政需要更新,
外交政策一樣得制定新的路線。
看到這句話不要太緊張,
拜登的「新路線」不是完全與川普背道而馳,
我們繼續往下看。
第一段指出,民主國家受到越來越多外部的挑戰。
專制、假新聞、腐敗、煽動情緒,
這些都是對民主的威脅,
侵蝕著現有的國際規則,替威權抬轎。
威權指的是誰?報告裡指名道姓提到了幾個國家:
#俄羅斯:不斷增長影響力,以發揮破壞性作用;
#中國:投入大量資金,阻止美國捍衛民主和與盟友的關係;
#伊朗、#北韓:不斷追求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aka核武,挑戰地區穩定。
所以我叫你不用擔心,
你看拜登把中國跟誰排在一起,伊朗和北韓欸。
所以在「抗中政策」上,拜登其實承襲了川普的想法。
#趨勢帶來的危險和進步
剛剛那段講的是國家,現在來講新科技。
文件中提到:
#綠色能源
#生物技術
#5G電信
拜登說這三項是新科技,但也是危險。
要避免濫用或惡意行為,也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權。
特別抓出來講,主要是讓你們知道,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將會著重這三塊。
#國家安全重點
美國現在面臨哪些威脅呢?拜登認為有以下:
大國和地區對手的挑戰
暴力和犯罪行為
極端主義者
氣候變遷
傳染病
網路攻擊
假新聞
而要讓美國人民免於以上挑戰,
拜登政府打算這樣做:
#第一步,捍衛和培育美國實力的根本來源,包含人民、經濟、國防和民主;
#第二步,促進權力分配,避免對手打擊美國,或美國的盟友;
#第三步,成為國際體系的領導者。
敏迪我白話翻譯,就八個字:
「強身健體,聯合抗敵」
#這些都是我的盟友
在這一段,拜登重新點名了美國的盟友們,以及美國會做的改變。
#核心同盟:
北約(NATO):進行投資,以及現代化改造
澳日韓聯盟:公平的分擔責任,鼓勵他們投資自己,以應對當前和未來的威脅
#夥伴國家:
亞洲:印度、新加坡、越南,以及東協。
大洋洲:紐西蘭
歐洲:歐盟和英國
中東:以色列
恭喜以上被拜登點名的國家,你們收到美國的祝福了(好像長輩圖)。
至於為什麼分核心同盟和夥伴,
我猜應該是「有簽安全協定」的才是核心,其他則只是夥伴。
另外有兩個地方要特別留意。
一是拜登特別提到以下這段話:
「因為中東的合作夥伴奉行著和美國利益背道而馳的價值觀,所以我們撤回了對進攻性葉門軍事行動的支持。」
就算沒寫出這個「中東夥伴」是誰,
你也應該猜的出是沙烏地阿拉伯了吧?
第二個是非洲。
對,美國你們不要再忘記非洲了!!
你們都不知道現在非洲長的多像中國的形狀啊!
快去好好拉攏非洲國家吧,記得說到做到啊。
#外交是首要工具,#軍事是萬不得已
就像國務卿布林肯回應伊朗的嗆聲,
他說,外交會是主要方法。
沒錯,有別於川普不斷強調美國軍武實力有多強大,
拜登的作法比較文官,凡事先好好談。
萬不得已了,才會派出美國最強大的軍隊出馬。
所以,拜登再次強調,
美國將負責任地「結束阿富汗戰爭」,同時確保阿富汗不會成為恐怖主義的溫床。
而這一段又再次提及中國和俄羅斯:
「面對越來越自信的中國,以及動盪的俄羅斯,
美國政府將會和國會合作,評估適當的能力和部隊規模,把一些預算拿來做前端技術的投資,確保美國的軍事實力一直在最前沿。」
#中國,#中國,#最大威脅還是中國
沒錯,盼了這麼久,終於出現「Taiwan」這個字啦!
這段通篇都在講中國帶給美國哪些威脅,我擷取片段給你看:
「在許多地區,中國領導人積極地破壞原本很穩定地國際規則和價值觀。美國會直接迎戰中國,迎戰中國那些不公平的、非法的貿易行為。」
重點來了!!!
「我們將會支持中國的鄰國,捍衛他們做出獨立政治選擇的權力。我們將支持 #台灣!台灣是民主國家的領導品牌,也是美國關鍵經濟和安全伙伴,捍衛台灣,符合美國長期的承諾。」
有沒有,看到這段有沒有想要起立鼓掌。
拜登啊,你要說話算話啊。
台灣雖然小國小民,但如果騙了我們,你美國日子也不好過啊(情勒第一名)。
但是你也不要開心太快。
因為接在台灣的下一段,拜登又講了一些可能讓我們不開心的話。
「我們認知到,戰略競爭不應該與美國利益相牴觸。意思就是,如果合作有益於美國,那我們也可以合作。我們可以和中國進行務實的外交。歡迎中國政府在氣候變遷、全球健康、軍備控制和不擴散國土等問題上,和美國牽手共創美好未來。」
好吧,看來還是不要太期待拜登。
不期不待,沒有傷害。
不過我覺得這一篇國家安全策略還是很值得一讀。
看完全文,你就知道現在國際勢力是怎麼分的,
而美國又著重於哪一塊。(雖然可能不是台灣在意的,或對台灣有利的)
無論如何,都希望拜登說到做到,
不要當放羊的孩子
痾不是,是放羊的老人家。
原文請到這裡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305_interim-national-security-strategic-guidance/
蘆 洲 拉 網 路線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節錄自"聖經考古"網站:
苦路的來歷可追溯至主後14世紀,由聖方濟會修士Franciscan 為當時的朝聖者設計的。在1335年,聖方濟會成了聖地的管理者。他們的責任有兩方面:
1. 在耶路撒冷聖墓堂和伯利恆的主誕堂定時舉行拉丁文的崇拜;
2. 照顧歐洲而來的朝聖者,特別是發生衝突時,他們是朝聖者和本地權貴的中間人;另一方面,聖地的導遊。
在14世紀時,朝聖者通常會留在耶路撒冷10-14天,他們會遊覽各地點。有見及此,聖方濟會漸漸發展出一套朝聖路程,繞圈子的參觀耶路撒冷多個地點。行程編排方便之餘,又要有系統,加上不同的傳說,行程增加了不少權威性。其中一個傳說,提到馬利亞在晚年時,會沿著這路程,查訪有關她兒子耶穌在耶路撒冷的事蹟。這些的傳說,更使當時的朝聖者難以批判。
當時的苦路,路程是這樣的:
1. 從錫安山的聖方濟修道院開始
2. 先看當時在城西的該亞法院和亞拿院
3. 途中經過聖墓堂,之後往東出城,攀登橄欖山
4. 從橄欖山下山,走到南面的西羅亞池
5. 從西羅亞池再攀上西山,回到錫安山的起點
6. 這個繞圈的路程上,加上聖經的經文和事蹟,幫助朝聖者的屬靈經歷。
現在的Via Dolorosa是中世紀朝聖路之其中一段,當朝聖者離開聖墓堂之後,他們會向東行,路上有不同有關耶穌事蹟的站,例如:耶穌跌倒的石板、審判之門Judgment Gate,在那裡耶穌被判死刑被帶到城外的各各他(這門尤其重要,因為要表明主是死在城外; 希 13:12 ),士兵給耶穌酸酒的蘆葦(可 15:36 ),聖維羅妮卡之家 ,財主之家(路 16:19 -31),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架的路口(可 15:21 );耶穌遇見耶路撒冷女子的地點(路 23:27 -31);當馬利亞追上去見耶穌時跌倒的石級;耶穌被判罪的拱門;馬利亞小時候的學校;彼拉多之院(可15:1);希律安提帕之院(路23:6-12);法利賽人西門的家,那裡是抹大拉馬利亞被赦免(路 7:36 -50);聖殿美門(徒3:2);主的聖殿(路 2:27 );安尼之家,傳說馬利亞出生之處;近羊門的畢士大池(約5:2);最後,出城門到約沙法谷。朝聖者會停在每一個站祈禱和默想。朝聖者對歷史的真實性不大關注,導遊只是講道者,使旅客感到心靈的感動而已。到了15世紀,朝聖者不約而同地感到聖墓堂和彼拉多之家的一段,應具有特別的地位,因為在這段路程上,主為我們的罪慢長的受死,便將這段路倒轉而行,不但更合情理,更使朝聖者可以親自行在十字架的路上。這樣的做法,正式在1530年開始,當時由一位西班牙的聖方濟修士Antonio of Aranda描寫。只是,這段早期的苦路,只在3個站:
1. 耶穌與跌倒的馬利亞相遇
2. 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字架,而耶穌同時對耶路撒冷女子說話
3. 聖維羅妮卡為主抹汗
當時是奧托曼Ottoman時期,教徒不能太公開表現信仰,朝聖者會分為小組,在不同的站上默禱思想。這種苦路朝聖感動了不少的朝聖者,他們回到歐洲之後,將之發揚光大,使不能到聖地朝聖的信徒也得到幫助,歐洲沒有禁止基督教,所以漸漸苦路加上了不少的創見,站的數目便加多了。到了14世紀,其中一個歐洲版的苦路─比利時的盧萬(Louvain in Belgium)─漸受歡迎,Jan Pascha得了靈感,寫了一本靈修書Spiritual Journey,之後在1563年由Peter Calentyn出版,這書第一次使用Via Crucis「十架路」一詞。接著在1584年,又引發另一位作者Christian van Adrichom寫了一本耶路撒冷地理的書Description of Jerusalem at the Time of Christ,這書被翻譯成各種歐洲語,非常受歡迎,直到19世紀,一直成為耶路撒冷地理的經典。 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列出的苦路站,與現今苦路14站相近,但是當時仍對耶路撒冷的苦路朝聖影響不大。 到了17世紀,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寫的苦路14站靈修書深受到廣大歐洲基督徒歡迎。但是,當他們來到耶路撒冷時,發現苦路到了Judgment Gate便完畢,便感到失望,因為他們預期苦路的終站是聖墓堂。耶路撒冷當地的聖方濟修士的解釋不被接受,所以某些修士為了迎合朝聖者的希望,便將苦路路線作修改。最後,到了18世紀,聖方濟修士Elzear Horn在1724-1744年間於聖地事奉,他同時又深受van Adrichom的著作影響。他是第一位把van Adrichom苦路放在當時的地圖上。這就是現在的苦路的最早版本,14站的位置與現今的各站位置大約相同,地圖上的圓形數字是18世紀時各站位置,方形數字是今天苦路各站的位置。苦路本身不是以歷史和考古來定義,而是以信仰為本,所以並不符合考古和歷史的資料。但是,它是歷代信徒響往基督經歷的表達,這正是信徒來朝聖的原因,朝聖之時,在默想和祈禱中找到屬靈的真實,正如Murphy-O'Connor一文標題所說,苦路是「信心的地理」(geography of faith)。但是,因著聖經考古學的發現,我們現在得到更多的考古資料,可以重新的找出耶穌當日苦路的路線。
蘆 洲 拉 網 路線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節錄自"聖經考古"網站:
苦路的來歷可追溯至主後14世紀,由聖方濟會修士Franciscan 為當時的朝聖者設計的。在1335年,聖方濟會成了聖地的管理者。他們的責任有兩方面:
1. 在耶路撒冷聖墓堂和伯利恆的主誕堂定時舉行拉丁文的崇拜;
2. 照顧歐洲而來的朝聖者,特別是發生衝突時,他們是朝聖者和本地權貴的中間人;另一方面,聖地的導遊。
在14世紀時,朝聖者通常會留在耶路撒冷10-14天,他們會遊覽各地點。有見及此,聖方濟會漸漸發展出一套朝聖路程,繞圈子的參觀耶路撒冷多個地點。行程編排方便之餘,又要有系統,加上不同的傳說,行程增加了不少權威性。其中一個傳說,提到馬利亞在晚年時,會沿著這路程,查訪有關她兒子耶穌在耶路撒冷的事蹟。這些的傳說,更使當時的朝聖者難以批判。
當時的苦路,路程是這樣的:
1. 從錫安山的聖方濟修道院開始
2. 先看當時在城西的該亞法院和亞拿院
3. 途中經過聖墓堂,之後往東出城,攀登橄欖山
4. 從橄欖山下山,走到南面的西羅亞池
5. 從西羅亞池再攀上西山,回到錫安山的起點
6. 這個繞圈的路程上,加上聖經的經文和事蹟,幫助朝聖者的屬靈經歷。
現在的Via Dolorosa是中世紀朝聖路之其中一段,當朝聖者離開聖墓堂之後,他們會向東行,路上有不同有關耶穌事蹟的站,例如:耶穌跌倒的石板、審判之門Judgment Gate,在那裡耶穌被判死刑被帶到城外的各各他(這門尤其重要,因為要表明主是死在城外; 希 13:12 ),士兵給耶穌酸酒的蘆葦(可 15:36 ),聖維羅妮卡之家 ,財主之家(路 16:19 -31),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架的路口(可 15:21 );耶穌遇見耶路撒冷女子的地點(路 23:27 -31);當馬利亞追上去見耶穌時跌倒的石級;耶穌被判罪的拱門;馬利亞小時候的學校;彼拉多之院(可15:1);希律安提帕之院(路23:6-12);法利賽人西門的家,那裡是抹大拉馬利亞被赦免(路 7:36 -50);聖殿美門(徒3:2);主的聖殿(路 2:27 );安尼之家,傳說馬利亞出生之處;近羊門的畢士大池(約5:2);最後,出城門到約沙法谷。朝聖者會停在每一個站祈禱和默想。朝聖者對歷史的真實性不大關注,導遊只是講道者,使旅客感到心靈的感動而已。到了15世紀,朝聖者不約而同地感到聖墓堂和彼拉多之家的一段,應具有特別的地位,因為在這段路程上,主為我們的罪慢長的受死,便將這段路倒轉而行,不但更合情理,更使朝聖者可以親自行在十字架的路上。這樣的做法,正式在1530年開始,當時由一位西班牙的聖方濟修士Antonio of Aranda描寫。只是,這段早期的苦路,只在3個站:
1. 耶穌與跌倒的馬利亞相遇
2. 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字架,而耶穌同時對耶路撒冷女子說話
3. 聖維羅妮卡為主抹汗
當時是奧托曼Ottoman時期,教徒不能太公開表現信仰,朝聖者會分為小組,在不同的站上默禱思想。這種苦路朝聖感動了不少的朝聖者,他們回到歐洲之後,將之發揚光大,使不能到聖地朝聖的信徒也得到幫助,歐洲沒有禁止基督教,所以漸漸苦路加上了不少的創見,站的數目便加多了。到了14世紀,其中一個歐洲版的苦路─比利時的盧萬(Louvain in Belgium)─漸受歡迎,Jan Pascha得了靈感,寫了一本靈修書Spiritual Journey,之後在1563年由Peter Calentyn出版,這書第一次使用Via Crucis「十架路」一詞。接著在1584年,又引發另一位作者Christian van Adrichom寫了一本耶路撒冷地理的書Description of Jerusalem at the Time of Christ,這書被翻譯成各種歐洲語,非常受歡迎,直到19世紀,一直成為耶路撒冷地理的經典。 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列出的苦路站,與現今苦路14站相近,但是當時仍對耶路撒冷的苦路朝聖影響不大。 到了17世紀,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寫的苦路14站靈修書深受到廣大歐洲基督徒歡迎。但是,當他們來到耶路撒冷時,發現苦路到了Judgment Gate便完畢,便感到失望,因為他們預期苦路的終站是聖墓堂。耶路撒冷當地的聖方濟修士的解釋不被接受,所以某些修士為了迎合朝聖者的希望,便將苦路路線作修改。最後,到了18世紀,聖方濟修士Elzear Horn在1724-1744年間於聖地事奉,他同時又深受van Adrichom的著作影響。他是第一位把van Adrichom苦路放在當時的地圖上。這就是現在的苦路的最早版本,14站的位置與現今的各站位置大約相同,地圖上的圓形數字是18世紀時各站位置,方形數字是今天苦路各站的位置。苦路本身不是以歷史和考古來定義,而是以信仰為本,所以並不符合考古和歷史的資料。但是,它是歷代信徒響往基督經歷的表達,這正是信徒來朝聖的原因,朝聖之時,在默想和祈禱中找到屬靈的真實,正如Murphy-O'Connor一文標題所說,苦路是「信心的地理」(geography of faith)。
但是,因著聖經考古學的發現,我們現在得到更多的考古資料,可以重新的找出耶穌當日苦路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