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每一頓飯,腳踏實地去做我該做的事。我沒有能力去平伏大海的風浪,但我可以把我的船造得更堅固,不容易沉。船一日未沉,一日都有機會駛到目的地。我為香港人而寫的──《活著 就有如果》。”
第1章──就算世界讓你失望,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第2章──今天的境況屬於今天,誰能肯定明天世界不會改變?
第3章──冷靜應對 戒掉情緒
第4章──難過得想死,就拿出你的幽默感
第5章──當善良會被懲罰,地球就只剩人渣
第6章──吃好每一頓飯,腳踏實地去做我該做的事
第7章──沒關係,還有下次……你肯定?
第8章──對於工作,最理想的態度是認真而不沉重
第9章──有些人,疏遠更好
第10章──將自己放得太大,是很難快樂的
第11章──我不想變成自己看不起的人
第12章──日子難過,quality of life卻在於我
第13章──凡事走過總留痕,刻在眼球琢於心
無論如何,生存下去
👉🏻這條link所有書都係簽名版、很多 #絶版 ,書店已買不到:
http://www.daisywong.com.hk/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ath=62&product_id=158
👉🏻海外讀者如需訂購,請私訊
📚第1章──就算世界讓你失望,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做童話公主,還不如做貼地港女
- 再聰明的女人,也曾經相信「唯獨我是不可取替」
- 已婚男人哄騙年輕女子上床一定情深款款地說:「你好特別!」
- 還以為「可一不可再」,後來卻遇上比他好千倍的人
第二個生日
- 你不能勉強一隻豬去思考
- 當時覺得世界末日,今天回首只當笑料一則
看見真命天子
- 你不需要跟所有人成為朋友
- 自己很介意,但原來別人根本毫不在乎
- 尋找「對的人」像紅酒blind tasting,不問產地來歷,味道好的就是好酒
📚第2章──今天的境況屬於今天,誰能肯定明天世界不會改變?
12歲入牛津的神童,為何竟當上妓女?
- 時刻記住「嘩我IQ勁高」會變得視野狹窄,容易陷入偏見的盲點,所以有高學歷的人相信假新聞
- 能否成功和幸福,在於性格而不是智商
將來的事在我想像之外再之外
- 那些年,大家都說王迪詩是男人扮的
- 有些人適合做同事,有些人適合講心事
有些人可以做好兄弟,一起工作卻激到吐血
- 不要站在今天去給明天判死刑
我交不到女朋友
- 我很努力希望大家喜歡我
- 你簡直悶到嘔
- 港女就算「膚淺」,也有觀點,而且不害怕隱藏這些觀點
- 是什麼令你痛,痛到寧願讓自己隱形?
如何忘記一個人?
- 過去365天,我每一秒都在想著他
- 已成過去,回味來有個屁用?
- 失戀跟減肥一樣。不要在手邊放滿零食,不要重複又重複看前度的訊息
📚第3章──冷靜應對 戒掉情緒
天氣不似預期
- 發現丈夫有外遇就徹底崩潰,再也站不起來
- 別人的丈夫出軌是家常便飯,我的老公卻與眾不同
- 將幸福的控制權交給別人是很危險的,好比自己跑進監獄然後自己關上牢獄的門
- 要用鎖鏈才留得住的人有什麼值得稀罕?
- 女人必須經濟獨立才有應變的本錢
醫生也有覺得自己是廢人的時候
- 能在毒草旁邊生存,必有它的本事
- 「劇毒」可以是病毒,也可以是毒婦、毒男、邪惡的制度
- 嚎哭滾地不會令問題消失,只會令本來已經很惡劣的狀況加倍惡劣
- 驚愕過後懂得調整步伐是一種成熟
- 不管多毒都一定有抗衡之法。表面愈霸道張狂,內裏愈脆弱不堪
即使這樣的日子,也終會過去
- 擁有一個合規格的口罩,感覺就像戴著一隻勞力士
- 那件事超出你的控制範圍,你擔心得三天睡不著又能改變什麼?
- 愈沉重的事,愈要用輕盈的心態去面對
📚第4章──難過得想死,就拿出你的幽默感
妻之報復
- 抓住笑點才能相處下去
- 女士們,你試過偷偷讓老公吃過期食物嗎?
- 男士們,老婆勸或罵或求你多少次不要做某件事,而你仍繼續做?
- 錯的明明是他,怎麼他卻若無其事躺在梳化看電視?
- 既抱怨吃虧委屈,丈夫有難時卻第一個飛身撲出來維護,這就是女人
- 其實女人的矛盾幾好笑,太認真有太認真的喜感
一樹梨花壓海棠
-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 堂堂宰相被家暴,納妾等同自殺
- 一首歌改寫了一個女人的命運
- 蘇軾貪玩寫的詞,一千年後印在Lolita電影海報
- 別以為今天做好事沒成果,也別以為傷天害理沒報應
📚第5章──當善良會被懲罰,地球就只剩人渣
型到核爆的音樂巨人
- Unfriend擦鞋仔歌德
- 那些助紂為虐、毫無廉恥的權貴!
- 有實力,得罪米飯班主又如何?
- 在絕境才看出一個人的風骨
唯一的男神
- 完美如此真是人類嗎?
- 世上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 無論你多好,也一定有人不喜歡你
- 假如他在十年低潮時期認輸,就不會有後來的巨大成功
人為什麼要變老?
- 衝突與代溝無關。關個「人」事,唔關「年紀」事
- 日本有一群老人專門打劫
- 年紀大了心智卻沒有同步成長,這輩子就如同沒有活過
亂世中的俠客
- 有能力一個打十個,仍堅持不肯傷人
- 乞丐成了一代英雄,富二代成了過街老鼠
- 不要在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鄙劣的人沒有資格影響你
醫生的難處
- 壞人依然壞到沒有底線,善良的人依舊善良
- 付出所有,仍會有人怪責你付出不夠
📚第6章──吃好每一頓飯,腳踏實地去做我該做的事
講一千句還不如一個action
- 粗口流利過地盤工,生仔後卻成了道德重整會會長
- 10A狀元變成鬱鬱不得志的中年大叔
- 「大人點同呀!」孩子怎會服你?
- 價值觀就像船的舵,就算風大雨大,只要方向正確一定去到目的地
你在逃避什麼?
- 人們總是想要tangible的成果
- 你連自己有多好都不願承認,那又是為什麼?
- 誰不是傷痕累累?What makes you an exception?
- 時間流逝,一天天老去,仍在給自己找藉口
📚第7章──沒關係,還有下次……你肯定?
重遇初戀情人
- 感覺返曬嚟
- 最愛是那個人,最終卻分開了
- 25年來明明一次也沒見過,卻感覺你一直在我身邊
- 不如不見?
- 即使過客,也有他出現的原因
改變真的很難
- 美女未必比相貌平凡的女生婚姻幸福
- 任何一秒都可以揀另一條路,自己命運自己寫
- 雖然很討厭目前的工作,卻還是留在這裏捱到退休
- 就算我願意改變,so?保證一定成功嗎?只有老千才會保證必賺
- 你要靠自己去爭取,不要仰賴任何人的承諾
📚第8章──對於工作,最理想的態度是認真而不沉重
找到喜歡的事就盡情去做吧!
- 世界沒有給你苦澀,苦澀的源頭是自己
- 有幽默感的人懂得自嘲,笑咗佢,生活就不會太沉重
- 世界不斷改變 ,唯一永恆的就是忠於自己喜歡的事
不擦鞋仍能生存嗎?
- 太多人為了利益做小丑,出賣良知,毫無廉恥
- 醫學界《半澤直樹》
- 讀得書多又如何?若貪名利權勢,幾核突都爭住做
- 要令自己無可取替,不只是體制內的一顆螺絲
自信心
- 如何做到完全不理別人的看法,我行我素?
- 要建立自信,就得停止與人比較
- 欣賞自己不是很自戀嗎?於是慣性將自己看得很低,以為這是「謙虛」
📚第9章──有些人,疏遠更好
身外物
- 善待自己就由扔掉舊物開始
- 衣櫃是女人的黑盒,藏著女人成長的秘密
- 從前覺得缺少了就無法生存的人或物,後來發現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重要
- 不能失去的是初心,因為如果連初心也棄掉,你已經不是你了
- 不要被可有可無的人事牽累,人生匆匆,一分一秒都要留給值得的人
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 突然翻車,竟因為一顆小石
📚第10章──將自己放得太大,是很難快樂的
怕死
- 醫生非常害怕被其他醫生在自己身上施手術
- 外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是苦是樂,唯有自知
得不到的,都是不適合你的
- 我明明是筍盤,你怎可能不喜歡我?
- 我真係唔鍾意你㗎!
- 死心眼是最弊的性格缺點
木村光希的代價
- 最強星二代「木村公主」
- 全日本最討厭的女孩
- 做好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
📚第11章──我不想變成自己看不起的人
職場欺凌
- 一個人要是圓滑再圓滑到完全沒有原則,連狗都不會尊重你
- 在企業裏生存,最難是裝作平庸以免招人妒忌
- 表現出眾即被中層管理人投閒置散,及早將你孤立以免被你爬頭
- 養妻活兒的負擔與留在大企業的虛榮
- 吃過苦才會有同理心
唔要面,一定可以搵到錢
- 每個人心中都很清楚──有些錢不是我賺的
- 顧客中伏一次,不會中伏第二次
Decent Man & Indecent Man
- 不是noble,只是decent而已
- 為攞著數去扮狗叫或舐鞋底
- 無論環境如何艱難,一定有decent people
過不了自己
- 有時不是不想做好人,而是其他人實在太壞
- 不是自命清高,純粹頂唔順自己咁cheap,照鏡想嘔
日光之下無新事
- 八百年前的街頭騙案同今日一模一樣
- 人類幾千年都那麼壞,不意外。奇在無論演化多少年仍是那麼蠢。男女感情到社會大事,人類從未汲取歷史教訓
- 二千多年前虛偽的法利賽人,「金盆洗手」聲明釘死耶穌「唔關我事」的官員彼拉多,今日比比皆是
- 想預知未來,讀歷史就可以了
📚第12章──日子難過,quality of life卻在於我
真正的優雅
- 民國兩位風靡上海的金枝玉葉,各在歷史關口上做了不同決定,結果一個下了地獄,另一個徘徊於人間與天堂
- 由千金小姐到倒馬桶清潔工
- 遭逢時代巨變,即使環境艱難仍堅持注重儀表,安靜從容,一生精緻
生日快樂
- 天下太平時,其實日子也不過是重複返工、去日本旅行、返工、再去日本旅行
- 疫情期間,香港人到底在家焗了多少個蛋糕?
- 既然無法改變「必須留在家中避疫」的現實,那就令這段日子變得有意義吧
隨遇而安
- 本來,世界是那麼好
- 只要依然活著,任何一種挫敗都可以放低,任何一段已逝的感情都可以放低
- 好景不常,壞景也不常,我從歷史領悟到的不是好壞,而是沒有任何一種狀態會永恆
- 保存內心的善良,轉機一定會來
📚第13章──凡事走過總留痕,刻在眼球琢於心
當鐘擺盪向極端
- 除了等死,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 歷史的發展就像鐘擺,由一個極端晃去另一極端
- 原來幸福簡單得很,拿走一些你本來擁有的東西,然後還給你,你就會覺得好幸福
終於輪到我們打逆境波了
- 何必再放大悲情,人生已夠沉重
- 二十幾歲是女人的「氣質真空期」
- 好彩當日分咗手!
- 對於會反省的人,災難不是災難,而是解謎的暗號
- 茫茫人海,難得同路,能一起走多遠就盡量走,哪怕有沙石紛爭,就是不要遺憾
性格很重要
- 見工遲大到居然獲聘?
- 成就是自取的,滅亡也是自取的,是為「自取滅亡」。性格盲點令人一次又一次錯過懸崖勒馬的機會,直至錯到無可挽回依然不覺得自己錯,推諉過人,賴天賴地
I Will Protect You
- 上天給他二十年bonus陽壽加一雙陰陽眼
- 你想活一場怎樣的人生?跟錢無關,跟學歷無關,是你的價值觀
- 我不愛錢嗎?愛。但要叩頭才賺到呢?Bye。值得愛的並不是金錢本身,而是錢給我們的自由
- 尼采:「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 你找到你的why沒有?
叮噹
- 人生呀,本來就是一台戲
- 身不由己嗎?可這明明是你的舞台啊,你是導演也是演員。當你認為某位演員不合適可以換人,何必委屈自己?
無論如何,生存下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逆流音樂 FLOW RECORD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C耀宗: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zionp23 FB : https://www.facebook.com/dreamwalker.tw 陳曼青: Weibo : 陈曼青VelaBlue IG : velablue34 FB : https://www.f...
蘇友謙 學歷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年底,知名YouTuber #愛莉莎莎 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 #蒼藍鴿 批評是誤導民眾。2021春節期間,愛莉莎莎拍攝影片反擊對方言論,反而遭到醫療人員和眾多網友嚴厲批評,最後終於發布道歉影片,並且下架前面兩支高度爭議的影片。
底下我彙整了《#專業之死》這本書的重點資訊,交叉比對這起事件可能的起因和過程,整理出我們能從書中學到的五件事情。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death-of-expertise/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專業之死》的作者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 ),他主要研究蘇聯政局,也曾經在美國參議院擔任過會助理。他感嘆道:「以前的問題是在於資訊不流通、不發達,人民缺少學習知識的機會;現在則是資訊太爆炸,大家充滿了擁有知識的假象,反而開始對知識和專家體系抱持著敵意。」
這本書會說明這種現象的成因,以及這種現象帶來的後果和影響。作者除了談「專業」兩個字之外,書中也圍繞著「專家」與「公民」在民主社會中的關係來談。作者試圖回答兩個問題:(1) 專家與公民之間的關係可以崩解? (2)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是專家或者公民,又應該如何應對來將此危機化解?
作者從定義什麼是專家、什麼是公民開始,然後說明為什麼這兩個族群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難,現在甚至還演變成彼此抱有敵意。然後談到了教育有時候不一定會開啟我們的視野,如果做的不恰當,反而會讓我們變成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
接著,作者談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什麼單純依靠搜尋引擎,並沒有辦法讓我們擁有跟專家一樣的能力,有時候「以為自己弄懂了」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也同時抨擊新聞媒體和政客官僚,他們為了博取眼球、總是操作意識形態的手法,反而會讓專家和公民漸行漸遠。
最後,作者提醒要如何成為一個恰如其分的公民,也提醒了身為專家應該保持謙虛和溝通的意願。這不是兩邊的拉扯,而是彼此的互相合作,因為專家和公民的良好合作,才能讓民主體制健康地發展,而不會淪為意識形態操弄下的極權統治。
無知在美國是一門邪教,而且源遠流長。反智像一條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政治與文化面,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我之所以會拿起這本書來讀,是因為在去年的疫情肆虐之下,美國前總統川普總統特立獨行的防疫作為,還有他的支持者對於防疫不屑一顧的態度,都讓我十分納悶。為什麼在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還是有這麼多的人,對於這種明明有科學證據的公衛政策,抱有這麼大的敵意呢?
加上有讀者推薦我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我找來讀完之後的確大呼過癮。通常來說,這種書名加上教授身分的作者,會給人一種「艱澀」和「生硬」的先入為主印象。但是作者的敘事手法,搭配譯者非常「接地氣」的翻譯口吻,簡直讓這本書讀來輕鬆流暢,偶爾詼諧戲謔,偶爾嚴肅正經。
例如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就開宗明義就說:「萬一你覺得自己從來不需要任何人的意見,那就恭喜你,就是你這種人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寫不可。」以及平民是怎麼看待讀書人的:「只要你還讀過兩天書,然後又不願意棄明投暗去跟大眾抱團的,那你就是精英份子,你全家都是精英份子。」
當我讀完這本書,正在整理心得的時候,恰逢最近網路上吵得火熱的「愛莉莎莎和蒼藍鴿的肝膽排石法事件」,這段你來我往的過程,被媒體塑造成了「文組vs.理組」之爭或「網紅vs.醫生」之爭,以這本書來解讀的話,這恰好是一場「公民vs.專家」之爭。
【1.無知的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無知】
許多網路留言抨擊愛莉莎莎的這支影片充滿誤導民眾的惡意,甚至在後來還拍了支反擊的影片,更是罪不可赦。我認為,起初的影片應該不至於是惡意,她很可能只是落入了「鄧寧——克魯格效應」而不自覺。
作者提到,所謂的「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是由兩位心理學者鄧寧和克魯格發表的論述,這個現象是在說「愈是笨蛋,就愈有信心自己不是笨蛋」。說話愈是草包的傢伙,就愈不可能知道自己錯、別人對。愈是沒料的人,就愈是會去無中生有、穿鑿附會。
在沒有充足的醫學知識和化學知識之下,她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任何不妥,恐怕對這種療法會帶來的副作用也毫無所知。我可以想像,當她看到蒼藍鴿的糾正影片時有多麼氣憤,如同作者說的:「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因此,她找了相關書籍和網路資訊,磨刀霍霍準備回擊對方的指點。
【2.搜尋引擎已經不管用了嗎?】
書中提到現代人有一種通病:上網搜尋的過程會讓人自認學識變淵博了,包括跟他們所查知識無關的主題,網友都會覺得自己所知變多了。這也算是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也就是程度「愈差」的人,「愈難」在上網的時候察覺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吸收進去。
一心想反擊的愛莉莎莎,做了一個在這種處境下,可能很多人都會犯的事情:「他們會先決定好自己要相信什麼,然後再去網路上找證據,也就是一個先射箭再畫靶的概念。」作者也提到,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當她急著找資料佐證自己的立場的同時,似乎忘了對方是有醫師執照的執業醫師。
雖然我們不是當事人,但仍然能從作者對「搜尋引擎學習法」的批評學到寶貴一課:「我們希望別人可以幫我們把骨頭都先挑掉,整理成懶人包,呈現方式還得顧及視覺上的舒適。那些字體又小、本身就很容易破損的教科書,我們敬謝不敏。所以與其說很多人在做研究,不如說他們是在:搜尋漂亮的網頁來提供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花最少力氣吸收的解答。」搜尋引擎只能幫我們找到線索,閱讀和解析的苦工才是我們該練就的真本領。
【3.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許多媒體報導愛莉莎莎雖然擁有高學歷背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士、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行銷碩士),卻在醫療這件事上面「不尊重專業」。為什麼會犯下這麼明顯的錯誤?這可以用心理學家鄧寧的說法來解釋:「我們傳統上認為無知就是缺少知識,所以教育就是無知的解藥。但教育即便是辦得好,也還是可能會製造出虛幻的自信。」
如今高等教育已經非常普遍,有時候反而帶給我們一種「我再多學一些就能跟專家平起平坐」的過度自信。我很喜歡《知識的假象》書中提過的一個觀念:「我們自以為擁有的知識,不過是延伸自全人類的知識共同體罷了;許多我們自己為懂的事情,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懂。」
所以愛莉莎莎在反擊影片中,引用《神奇的肝膽排石法》這本書,還把所有替這本書推薦和背書的「專家」也拉了進來,試著讓自己的立場增添一分可信度。只是她沒料想到的是,她引用的這位作者和推薦者們,本身就充滿了爭議,在科學上也站不住腳。受過高等教育的平民要挑戰另一個領域的專家,過度的自信反而成為了最大的絆腳石。
【4.專家難道就不會錯嗎?】
當我在閱讀相關報導網友們的評論時,看到許多留言寫道「很多專家也會誤人子弟」,以及「專家也不能全信」。之所以會有這種觀感,大多來自於某些專家曾經「撈過界」或「犯過錯」,如同作者批評某些自以為是的專家:「他們當自己的專業知識是萬用鑰匙,動輒對天下的事情大放厥辭,他們漂亮的博士帽就像佛光普照,一戴上去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
這次的事件,很明顯的是蒼藍鴿以醫學專業獲得壓倒性勝利,導正了視聽,但身為普通公民的我們,仍然要保持清醒的意識,察覺以後遭遇的其他爭議事件。注意專家發表意見的場合,是針對他們自己真正的專業領域,抑或是他們不小心撈過界了。
雖然作者並不鼓勵我們對專家抱持百分百的盲信,但是在我們保持懷疑的同時,也不要急著對非自己專業領域的事情妄下判斷。他建議平民對專家抱持懷疑之心時,必須符合以下三點:
1. 當專家看法一致時,反面的意見就不能推定為真。
2. 當專家看法有分歧時,非專家的人不能認定任何一個看法為真。
3. 當專家都認為資料不足以做出結論時,一般人也理應不要妄下斷言。
專家不能保證所有的事情都是喜劇收場。他們無法承諾自己永遠不會犯錯,或在思考時不掉進凡人都很容易掉進的陷阱。他們能保證的,只有遵循科學原則和方法,進而把犯錯跟掉進陷阱的機率降到比大多數人低很多。想要享受某種專業帶來的好處,我們就得同時接受他們的不完美,就得接受他們還是有一定犯錯的風險。
【5.新聞媒體的標題亂象】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現代人會蜻蜓點水掃一下報紙頭條或文章,就分享到社群媒體上,但他們根本沒閱讀報導的內容。儘管如此,人們都希望在別人眼裡既聰明,消息又靈通,所以他們總是會一路裝蒜下去。」不可否認的是,以前的我也曾經這麼做過,看到標題就急著轉發。這個動作最後只為了表達自己立場和意識形態,還很容易造成假新聞的傳遞(用標題引誘轉發、塞假資訊在內容裡)。
你或許會問,那我們該如何對抗假新聞的傳播呢?雖然作者在這本書裡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引,但是我想起了另一位英國科學作家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在《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書中給出的兩個建議:
1. 首先,不要推波助瀾。盡量避免轉發誘餌式標題,例如「肝膽排石法到底有沒有效?」這種標題,就無助於資訊的釐清,卻會讓不知詳情的民眾被誤導,只看標題還以為這是某種有效果的療法,很容易越描越黑。反而是「研究已經證明肝膽排石法是無效的民俗療法」這種平淡的論定式標題,才有助於導正視聽。
2. 其次,只轉發有憑有據的正確資訊。例如看到某則醫療資訊,就要很謹慎查證來源是否有公信力,像是衛服部、醫療院所和機構、有名有姓的具名醫師,這些查得到來源出處的資訊才經得起驗證,避免那些連作者和來源都查不到的坊間謠言。
【民主制度仰賴專家與公民的溝通】
除了上面的討論之外,作者認為一個良好的民主制度,得仰賴專家與公民保持良好的溝通,才不至於讓不尊重專業的民粹主義崛起,進一步惡化成極權主義。這個觀點讓我重視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作者在書中這麼說道:「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就跟絕大多數民主制度下的互動關係一樣,都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一旦這樣的基礎崩解,專家與公民就會變成交戰的兩方。一但事態朝此方向惡化,民主本身就可能陷入死亡漩渦,進而讓暴民政治或由技術官僚把持的精英統治,變成迫在眉睫的危險。這兩種終局都是威權統治的變形,也都是美國現狀所面臨的重大危險。這就是為什麼專家與公民關係的崩解,就等同於民主制度的失能。」
對應到台灣的社會狀況,這段評論值得我們作為警惕。歷史上平民的資訊量不足是一碼子事,專業知識又是另外一個問題。現在有問題的不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無視,而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抱持敵意。專家必須更加謙遜地傳達知識,公民必須提高自己對知識的自覺。
【後記:不敵對,造橋梁】
我認為《專業之死》這本書是寫給所有現代人看的必讀之書,無論你自認為是專業領域中的專家,或者你只是一個像我一樣普通的平民百姓,這本書都會帶給你不同於以往的觀點。更進一步,讓我們認識民主制度和數位浪潮的結合之下,身為個人該如何保持冷靜和理性,扮演好自己身為公民的角色。
我透過這本書學到的事情,就是除了跟著大眾搖旗吶喊「專業已死」這個選項之外,我還能有別的選擇。回顧到我自己能做出的貢獻,就是在專家和公民之間搭建起一個「橋樑」,透過部落格和Podcast傳遞我看到且認為正確的資訊,保持謙遜聽取來自各方的意見,讓知識的傳播足夠廣泛,並且時時保持優化。
一支民族若想自治,就必須要先武裝自己,而知識的力量就是他們最好的武器。
-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蘇友謙 學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家的國寶」陳垣:參加曹錕賄選是一生的污點|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11月12日,亞運會開幕當天,也是中國史學大師陳垣先生誕辰130週年紀念日。
11月21日,國內數十位在陳垣研究、史學研究方面卓有實績的專家學者齊集中山大學,追憶研討這位廣東籍學人、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的學術貢獻。
陳垣先生的長子陳樂素、嫡孫陳智超先生也都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新會陳氏」祖孫三代均在史學領域內蔚為大家,是20世紀中國學術史上的一段佳話。陳智超先生應邀參加了此次研討會,並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一、「應該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有一個重要觀點,即「應該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這句話是他在什麼環境下講的?他做過哪些努力?
陳智超:這話他不止講過一次,並不是一句即興或者偶爾的話。最早應該是1921年,在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會議上。他當時的學生鄭天挺回憶,陳老師(援庵)說:「現在中外學者談漢學,不是說巴黎如何,就是說西京(即日本京都)如何,沒有提中國的。我們應當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奪回北京!」
羊城晚報:他在不同場合多次重申過這個觀點。
陳智超:1929年,陳垣先生在北平師範大學兼任過一段時間歷史系主任。他的學生柴德賡回憶說:「援庵老師深以中國史學不發達為憾,常說日本史學家寄一本新著作來,無異一炮打到我的書桌上。」
1931年9月14日,胡適在日記裡提到:陳垣問我,漢學正統這時候在西京,還是在巴黎呢?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兩個人就相對嘆息,希望在十年之後,把漢學中心奪回到北京。
羊城晚報: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有這樣想法的不止陳垣先生一位。
陳智超:對,包括胡適、傅斯年、陳寅恪等諸位先生,都深以為憾,並且有緊迫感。祖父在北大的一位學生朱海濤回憶,「九.一八事變」以後,學生問陳先生對於時局的看法,他就說:「一個國家是從多方面發展起來的,一個國家的地位是從各方面的成就累積起來的,我們必須從各個方面努力和人家比……我們幹史學的,就當處心積慮在史學上壓倒人家。」
二、學術沒有國界,但學者有祖國
羊城晚報:世界著名的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對陳垣先生非常推崇。但是我們也看到,陳垣先生曾作《敦煌劫餘錄》,以「劫餘」二字表達對斯坦因、伯希和這些西方漢學家某些行為的斥責。那陳垣先生和伯希和有沒有過交集,他們的關係如何?
陳智超:伯希和確實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援庵先生,都有記載留下來,這是一方面。此外,最近在存於巴黎吉美博物館的伯希和檔案中,發現有陳垣先生給他的信,信中提到,你寄來的文章我收到了,一共十五冊。你請我送給王國維先生的單行本,我也轉交了,但很可惜,轉交三天之後他就自沉在昆明湖了。從這裡就看到伯希和、王國維與陳垣三人之間的關聯。
他們兩人有證可考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924年左右。伯希和研究過摩尼教,來華在福州時聽一位龔先生說,在福州烏石山有兩塊摩尼教的碑,但沒有來得及去看。後來伯希和就寫信給陳垣先生,托他有機會再查找一下。陳垣先生的助手樊守執是福建人,正好去福州辦事,於是囑他查找,花了很大功夫,可惜最後還是沒有找到。
羊城晚報:看來他們之間不僅有學術上的交流,而且是可以互相託付辦事的關係。
陳智超:應該說不是一般的交往。1933年,伯希和又一次來中國,當時他把俄國博物館館藏的《元秘史》拍了照片送給中國,中國方面招待他,我的祖父也參加了,而且還回答他的問題,這封信都保留下來了。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撰寫《敦煌劫餘錄》大概也就在上世紀30年代吧?
陳智超:這部書是1931年出版的。為什麼叫「敦煌劫餘錄」呢?是因為敦煌的這些經卷,後來藏在北京圖書館(現國家圖書館),是經過斯坦因、伯希和掠奪之後,剩下運到北京的部分,一共八千卷。陳垣先生在助手幫助下,花了三個月時間整理清點了一次,編出了這部目錄書,這應該說是敦煌卷子裡面最早的、最科學的目錄。
出版的時候,陳垣先生在序言裡點名批評伯希和:「(清光緒)三十三年,匈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相繼至敦煌,載遺書遺器而西,國人始大駭悟。」有人當時就建議,是不是可以用詞緩和一點,「劫餘」二字過於刺激了。但是他說不行,「劫餘」二字還不能抒發他的憤慨之情,所以堅持不改。你說伯希和知道不知道這個事情?當然知道,而且後來二人確實見了面,伯希和還是對他表示敬意。從此我們可以得到重要的啟示,在外國人面前,只有堅持正確的愛國立場,而不是奴顏婢膝,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
羊城晚報:那麼陳垣跟伯希和的關係,如果單純從個人層面來說,還是比較友好的。
陳智超:學術沒有國界,但是學者是有祖國的。伯希和是西方最傑出的漢學家之一,但也是掠奪敦煌文物最精的一個人。此人有他的兩面性:1933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人趁伯希和第二次來華,希望他也能訪問日本,但他為了表示對日本人侵略東北的憤慨,取消了赴日行程。1945年10月伯希和去世時,陳垣先生還寫信給傅斯年表達了惋惜之情。
三、治學無捷徑,唯有刻苦和持之以恆
羊城晚報:我們看很多關於陳垣先生治學的文章,深感他除了以研究成果影響後代,其治學之道也給今天的學術界帶來很大啟示。
陳智超:我看啟示應該是多方面的。首先有個大前提,從陳垣先生有志學歷史開始,就有一個很明確的觀念:作為歷史學家要有一種自覺,要喚醒國民的歷史觀念。什麼是歷史觀念?不同時期有不同重點。在他那個時代,就是不能忘記外國的侵略,不能忘記中國的光榮傳統,不能忘記中華民族抗擊侵略的氣節。學習歷史研究歷史的目的,這一點是首要的。
羊城晚報:也就是說,做學術不僅憑興趣,更不是為了成名成家,而要有家國之思、民族之念。
陳智超:這一點很重要。另外,他強調治學無捷徑,唯一的體會就是刻苦和持之以恆。比如說有四年時間,因為每天都很早起床編《中西回史日曆》,苦心設計簡明方便的表格,結果得了胃病,只能吃麵,對於一個廣東人來說實在痛苦。在他60多歲研究佛教史時,因為需要參考的一部典籍貯藏在一個潮濕陰暗的地方,多年無人進入,蚊蟲很多。他每天都是吃了奎寧就進去用功一天。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言必有據,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也給人留下很深印象。
陳智超:他強調,歷史學者就應該對歷史負責,要求真,不能去編造歷史。為了求真,有些問題就不是一下子能解決的。陳垣先生倡導文章不要急於發表,「寫成之後要多置時日」,認為如此一來,一者或許有新的材料補充,二者或許有所修正。他自己就曾經重金購買清人的手稿,研究其修改的過程,了解前人怎樣做學問。還有,他要求「不說閒話,力求創新」,提倡「理要講清楚使人心裡服,話要講明白使人看得懂,閒話不說或少說。」在學風上則力求創新,「凡論文必須要有新發現新解釋方與人有用」。這些思想和親身實踐對當今學術界是有借鑑意義的。
四、長居北京,與嶺南割捨不斷
羊城晚報:還想向您請教陳垣先生與嶺南文化之間的關係。首先,出身於一個務實的廣東商人家庭,對於他的人生和治學有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陳智超:應該說有很深的影響。祖父是我們家族第一代的讀書人,他前兩代是經商,再前面恐怕就是農民。同輩也有很多經商的,但他從很小就喜歡讀書,雖然沒有家學淵源,也沒什麼師承可言。
祖父當時看書,並不限於只看四書五經,尤其喜歡讀史籍。於是長輩裡就有人指責他不務正業,但是曾祖父還是「購書無吝」。例如他十六歲那年,買了一部《二十四史》,就花去了曾祖父一百多兩銀子,這不是一般的支持。
羊城晚報:家庭給了他比較殷實的經濟基礎,父親又給了他寬鬆的讀書環境,這是家庭的影響。那麼地域方面呢?
陳智超:廣東這個地方,一方面最早感受到列強侵略,另一方面歐風美雨也是最早被感知。祖父在五歲以後就到了廣州,當然跟在新會時大不一樣,接觸了很多新知新事。另外,他在博濟醫學堂和光華醫學專門學校的求學任教經歷也十分重要。這幾年所受到的近代自然科學的嚴格訓練,對祖父後來的史學研究起了積極作用。他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一封家書中曾說:「余今不業醫,然極得醫學之益,非只身體少病而已。近二十年學問,皆用醫學方法也。有人謂我懂科學方法,其實我何嘗懂科學方法,不過用這些醫學方法參用乾嘉諸儒考證方法而已。」雖然有點自謙,但這也確實是他能超越乾嘉大儒的原因之一。
羊城晚報:那他為什麼後來就長居北京了呢?
陳智超:他中間也曾短期回鄉,但應當承認,定居北京對他一生來講,有很大的影響。那時不像現在,即使你在窮鄉僻壤,只要有互聯網就可以知道天下事。祖父那個時候就不一樣,要看《四庫全書》,在廣東行嗎?要跟第一流的學者交流,也要在北京才有這個便利。
羊城晚報:那他思念廣東嗎?
陳智超:很思鄉。這種思念,甚至包括到具體的食物,如燒鵝、土鯪魚等。家鄉的災害他很掛心,而且對廣東學者也非常提攜,比如說岑仲勉先生,本來在廣州一所中學當老師,把刊有自己作品的校刊寄給我祖父,他馬上就轉送給了陳寅恪、傅斯年諸先生,直至將岑先生一步步薦入歷史語言研究所。
羊城晚報:您祖父在北京時,還說粵語嗎?
陳智超:在家裡他一直都說粵語。而且,他要求在北京生長的子弟,也一定要學廣東話,有時候還會親自教。在廣東的子女,也要想辦法學官話,甚至連我的姑姑都接到北京來上小學。
五、「二陳」比較研究,應不帶偏見
羊城晚報:今天的研討會也有很多學者提到了陳垣和陳寅恪兩位先生的比較,這也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課題。您如何看待這種比較?
陳智超:我的看法是,我們要實事求是、不帶偏見地去研究。有些人連兩位先生的主要著作都沒看過,就發表議論,這不大合適。
陳寅恪先生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的學生戴家祥提到,他在跟老師散步的時候,陳先生講,我就佩服兩個人,一個是王國維先生,第二位就是陳垣先生,他「學問踏實,德才兼優」。陳寅恪先生在給陳垣先生的信中,稱他為「大師」,據我所知,這樣的稱呼在寅恪先生的信中好像是絕無僅有的。另一方面我祖父對陳寅恪先生很尊重,他在給我父親的家書裡面描述,自己怎麼希望陳寅恪先生給他寫序,而且也只有他能寫這個序言。這種推崇不是虛名和客套,他們二人互相都很推崇。
羊城晚報: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後,陳寅恪先生寫出了《柳如是別傳》、《論再生緣》這些皇皇大作,但陳垣先生的論著比起以前就少了很多。人們會從這些比較上得出某些結論,您怎麼看?
陳智超:首先有一個問題不能回避,陳垣先生比陳寅恪先生大十歲。其實,並非1949年後陳垣先生的論著戛然而止,他最後一部大的著作《通鑑胡注表微》是在1946年刊行的,那時他已經66歲。當時他在家書裡面就多次流露「將軍老矣」。
羊城晚報:是不是也有身體不好的原因?
陳智超:一方面當時關於輔仁大學的爭奪很激烈,梵蒂岡要停發經費,輔仁還有三千多師生,中央人民政府不管誰管?這裡面的鬥爭牽扯了他大量的精力。另一方面,年事已高,他也確實身體狀況不樂觀。1953年祖父給冼玉清先生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說:四九年以後因為各種事忙,沒有時間寫學術文章,我正要寫了,結果右手麻木了;請蘇聯專家醫生看過,說我要立即停止一切工作,要休息。這一次就住院大概一百多天,然後陸續又住了八、九次醫院吧,1964年還動過一個大手術。健康狀況不允許了。
六、陳垣還擔負相當的社會工作
羊城晚報:新社會帶給他的震動應該也很大。
陳智超:這當然也是另外一個原因。他經過了晚清、北洋軍閥、國民政府、日本人統治,曾經一度對辛亥革命之後的民國成立以及抗戰勝利都抱有很高期望,但最後都失望了。解放以後為什麼他轉變很快,並不是因為讀了很多馬列主義的書,而是因為看到了現實。我老引這段話,祖父1949年曾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文章中說:
「有人問我北平解放後,你看見些什麼和以前不同?我告訴他,看見的先不說,我告訴你看不見的。解放後的北平,看不見打人的兵,看不見打洋車伕的警察,街上看不見乞丐,看不見整天花天酒地的政府官吏,看不見託人情送官禮的事情,更看不見有所謂『新貴』在琉璃廠買古董……這不同於以前的改朝換代,的確是歷史上空前的、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羊城晚報:那麼他在學術上主要做了什麼?
陳智超:1949年之後,祖父主要做了兩件大事:因為他原來的著作很多都是木刻本,或者在雜誌上發表,現在全部由國家出版社排印出版。大部分著作都是他在解放後精心修改過,並且重新整理的,這是一件工作。另外,就是著手整理《舊五代史》和《冊府元龜》,這是很大的工程,但沒有來得及完成。
羊城晚報:此外,陳垣先生的社會工作也相當繁重。
陳智超:是的,他關心史學教育,繼續指導學生,為出版社審稿,還當著幾千人學校的校長,這都佔去相當的精力。以前的幾十年,他每天凌晨四時起床讀書寫作,晚上九時就寢,生活很有規律。但解放之後,因為不斷參加各種會議,午夜才入睡也成了常事。
羊城晚報:也就是說,二陳在解放後的身份迥異,所以他們承擔的職責也是很不一樣的?
陳智超:對。陳寅恪先生應該說是比較純粹的、學院式的學者,陳垣先生有相當的社會活動,而且還是一位教育家,這個區別客觀存在。
羊城晚報:二人原先在學術上經常交流,新中國成立以後,這種交情還在嗎?
陳智超:這種交往一直沒有斷。過去兩人通信很頻繁,後來因為陳寅恪眼睛失明,沒有直接通信的可能,但還是互相關心的。1953年12月,陳垣給冼玉清先生的信中寫道:「中古史研究所事情當汪君未南行前,曾到舍間商酌,同人意見以為所長一席,寅恪先生最為合適。今聞寅恪先生不就,大家頗為失望,奈何!」而在1955年的信中,陳垣問冼:「寅恪先生起居佳否?聞其女公子調粵工作,可以照顧,甚善。」可見其關心。
七、參加曹錕賄選是一生當中一個污點
羊城晚報:最近您主持編輯的《陳垣全集》出版了,人們發現書中收入了他生前寫的一個內部檢討材料,裡面交待了有關「曹錕賄選」的情況。
陳智超:我始終不把祖父看做一個完人,更不是把他看做聖人。他就是一位傑出的史學家、教育家、愛國者。他參加曹錕賄選是在1923年,我在全集裡面特別收了他寫的一個內部檢討,當時領導並不要求、也不希望他公開檢討,是他自己寫的。我把這篇文章也發表了。我覺得,既然是全集,就要反映全面。他自己一直認為,參加曹錕賄選是一生當中一個污點,我也不能給它抹掉了,我保留這封檢討,是讓人家全面了解他,他不是完人,也曾走過彎路。
但是,評價一個人的一生,看他的全部,要看他的晚節。就在參加賄選的同年,他寫了被蔡元培先生稱為「石破天驚之作」的《元西域人華化考》,後來又被推舉為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和故宮博物院理事,為保護故宮及故宮文物,與北洋軍閥進行了堅決鬥爭,一度還被捕並遭軟禁。上面提到的陳寅恪先生稱他「德才兼優」,也是在「賄選事件」之後。從這些也可看出當時社會對他的評價。
羊城晚報:那麼這件事到底當時是個怎麼回事?
陳智超:當時陳垣是國會議員,是拿薪水的,而且這個是他主要的收入來源。但由於連年戰爭,薪水已多時未發,後來得到通知說要補發欠薪了,也同時要求他們參加選舉。這是他終身的憾事。
八、三次婚姻與感情生活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出生在一個大家庭,有兩位母親,先後有三個妻子、十一個子女。在感情方面,他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陳智超:陳垣5歲時,父親把他過繼給了去世而沒有子嗣的三伯父。陳垣後來回憶說,雖然與過繼母親李氏生活在一起,她對自己也百般關愛,但畢竟是在生母周氏的懷抱中長大,對她還是很依戀的。每次吃飯,他總是在過繼母親處吃一點,然後又偷偷跑回生母那裡去吃飯。五六歲他就離開家鄉到廣州求學,除了有限的幾次回鄉省親外,很少有與母親見面的機會。他常因不能親自侍奉母親而內疚。
年輕時陳垣聰明博學,又長得一表人才,在廣州時被稱為「靚仔垣」。還有人提到這麼一件事:由於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又擅長演講,陳垣的名氣與日俱增,招來了不少開放女性的追求。陳垣有段時間用筆名發表文章,其中一個筆名是「豔」,友人問他何意,他坦言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女朋友。
羊城晚報:他為什麼會有三次婚姻呢?
陳智超:1913年因赴北京從政,陳垣跟以前的生活切斷了聯繫,包括「父母之命」的原配妻子鄧照圓,也就是我的祖母。祖母原名「珍安」,識字不多,裹過小腳,因為祖父又字「圓庵」,所以祖母后來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照圓」,但他們兩人終究因為彼此思想的巨大隔閡,祖父來京後兩人就沒有再生活在一起。但是祖母知道祖父喜歡吃家鄉的鯪魚,就常讓子女買來曬乾,寄到北京。因為祖父過繼時是「兼祧兩房」,所以又娶了二房吳淑媛,比他小四歲,但也沒有隨他去北京,不久因意外失足落水而亡,年僅28歲。
後來追隨祖父去北京的徐蕙齡,是他在光華醫學專門學校的師妹和學生。他們在北京共同生活了近40年,但到了晚年感情不和,出現巨大矛盾而分居了,後來徐夫人跟隨所生的兒子陳容到了天津生活。
對於身在天津、廣東的兩位妻子,祖父一直寄生活費。直到1966年5月,她們兩位在相隔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先後去世,祖父這時已經是86歲的老人了。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晚年,他的女弟子劉乃和成為了得力助手和忘年知己,長期相隨。二人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
陳智超:這個問題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我的妻子曾慶瑛教授曾在《陳垣和家人》一書中,用了專門一節全面談到這個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相關內容。
大師陳垣
陳垣,字援庵,廣東新會人。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曾被毛澤東稱為「國家的國寶」,與陳寅恪並稱「史學二陳」。
陳垣先生於1880年出生,六歲至廣州讀書。早年曾考科舉而名落孫山。在博濟醫學堂學過西醫,後創辦並入讀光華醫學堂,並留校任教。
1905年,與潘達微、高劍父創辦《時事畫報》,反對滿清專制、外國侵略,以觀點立場激進而著稱。辛亥革命後,當選民國眾議員,從此定居北京,後曾任教育部副部長。
1917年,38歲的他發表第一篇學術著作《元也里可溫考》,開闢了宗教史研究領域,當即震動學界,一鳴驚人,由此開始學術生涯。
抗戰淪陷期間,他閉門研究,堅決不與日本人合作。1949年,他選擇留在大陸,晚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病逝於1971年。
作為史學大師,他在宗教史、元史、中外交通史、考據學、校勘學、歷史文獻學上獨創甚多,學術建樹影響至今。
作為教育家,他從教74年,從傳統私塾老師到現代大學校長,前後執掌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46年。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蘇友謙 學歷 在 逆流音樂 FLOW RECORD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C耀宗: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zionp23
FB : https://www.facebook.com/dreamwalker.tw
陳曼青:
Weibo : 陈曼青VelaBlue
IG : velablue34
FB : https://www.facebook.com/VelaBlue0304
三小湯:
https://www.facebook.com/tang3tw
#MC耀宗 #陳曼青 #三小湯 #我不想停留
收錄在時隔兩年的創作大碟『RI$ER上昇者』中的單曲"我不想停留",特地力邀知名人氣鼓手,而且能歌善舞的“陳曼青”來重新演唱副歌,並找來號稱台灣Emo Rap界暗黑歌詞派王子“三小湯”共同跨刀獻唱,來打造出有別於收錄於專輯中原曲的全新詮釋!
MV:
MC耀宗 & Boiii P - 崛起 Official MV
https://youtu.be/MSQ8_orI9kg
➤誠品音樂:https://goo.gl/ZebNU8
➤五大唱片:https://goo.gl/HPhNau
➤佳佳唱片:https://goo.gl/JUzR4G
➤全數位平台:https://www.soundscape.net/a/1756
(KKBOX、MyMusic、Spotify、Apple Music、网易云...etc)
KKBOX: https://kkbox.fm/Su2sH2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6ZqKvnzkxHK9XvxVBTWKwY
製作人:Dream Walker(MC耀宗)
編曲:Boiii P(彭柏邑)
作詞:MC耀宗、三小湯
作曲:MC耀宗
錄音:MC耀宗、Boiii P
混音:Boiii P
MV導演:SuZan(蘇聖惟)
歌詞:
[CHORUS]
我不想停留 因為時間沒停過
我不想停留 生活為誰奔波
我不想停留 所以我要大步的走
我不想停留 越過山丘 哪怕海市奢樓
OH 我不想停留 OH 我不想停留
OH 我不想停留 OH 我不想停留
[MC耀宗]
學會打發 在這世界 學會打破 浴室鏡面
學會打雜 誰的事業 學會吞下 噴發氣焰
扛著地球的亞特拉斯說好累 渴望被石化
朋友不是說好都不走嗎 快點說實話
那就離開吧 都是小呆瓜
哪來的自由啊 像是溺水在螢幕(手機)裡面拼命滑
人性是關卡 慾望在刷卡 是卑微造就了空腹
唯一不能走的路 那就叫做回頭路
笑著 裝傻 站著 掙扎 假的 神話
想哭的時候就倒立吧 不讓淚流下
我是 敗類 你是 人渣 誰是 贏家
誰在 法大 餓死的駱駝比馬大
城市大的像是無限的琴鍵 該怎麼演奏
把我的悲傷留給自己 墮落的野獸
步伐邁開 哪怕潮起又潮落
其實不想走 其實我想留 只是這世界 從來沒等過
[CHORUS]
我不想停留 因為時間沒停過
我不想停留 生活為誰奔波
我不想停留 所以我要大步的走
我不想停留 越過山丘 哪怕海市奢樓
OH 我不想停留 OH 我不想停留
OH 我不想停留 OH 我不想停留
[三小湯]
困再幾坪大的空間想著 外面的
混了幾年大學學歷還在 那年的
生的基因搭了松菸不是 賣菸的
蹲在井底 多大決定會到這邊呢?
都是共犯 沒有重擔的笨蛋
誰是同伴 沒有空碗的滾蛋
臨時動亂 年輕慵懶現在怎辦
真是冷淡 年薪有萬還想讀TIME
公車上的景色 同事稍微聽著
通車上了幾課 從此上了警車
空殼上的品客 風格上就贏了 銀色的還迎合著
車子是新的 測試著新人 摺紙的氣氛
鴿子和行人 熱死的精神 克制著靈魂 垃圾沒情人
[CHORUS]
我不想停留 因為時間沒停過
我不想停留 生活為誰奔波
我不想停留 所以我要大步的走
我不想停留 越過山丘 哪怕海市奢樓
OH 我不想停留 OH 我不想停留
OH 我不想停留 OH 我不想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