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玩Pokémon GO了嗎?】
——關於這個火紅遊戲的一點點心理學分析
最近最夯的遊戲產業、網路話題莫非Pokémon GO不可了。除了伺服器因為用戶過多而超載、癱瘓之外,也連帶出現一些相關現象,像是玩家因太專注於遊戲而出車禍、開始有歹徒用這個遊戲來拐騙孩童或犯案等。究竟Pokémon GO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架空世界,讓我們難以自拔?
➡經典再現,記憶復刻
對不少人來說,口袋怪獸、神奇寶貝都是兒時重要回憶的一部分,遊戲主題本身,對許多人來說便有不少話題性。這種感覺有點類似漫畫被改編為動畫、動畫被改編為真人戲劇。但這次,小時候只能活在電視螢幕、Game Boy上的那些神奇寶貝,居然出現在我前面的椅子上!這種從「非現實」到「擬現實」,活生生「出現」在真實生活場景中的感覺,確實如同現在持續發燒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一樣,有著它獨特的吸引力。
遊戲本身的情節、劇情與世界觀,在經歷多代遊戲發展與演化後,已經變得相當完整,是不少七八年級生的共同集體記憶。對玩家來說,進入的門檻也比較低。對於遊戲的推廣來說,是很好的基礎。
➡虛擬和真實碰撞,帶來新樂趣
同時,虛擬的世界觀與真實生活交錯,讓原本的生活環境開始有了新樂趣。原本左轉之後,不意外的是小七或垃圾堆,但在Pokémon GO調味之後,我們的大腦會預期「意外驚喜」的出現。這種在熟悉的環境中賦予「新」的資訊或意義,也替不少玩家帶來生活上的樂趣。也難怪,很多玩家動不動就會拿出手機來確認那個環境四周,是不是跟上次一樣,可能藏著什麼在那裏。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曾說:「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大陸,而是以新的眼光去看事物。」在這次熱潮裡,Pokémon GO彷彿給大家戴了一副特殊的眼鏡(未來會不會真的推出Pokémon GO Glass?),去尋找、好奇、發現平凡街景中不平凡的地方。
➡人際連結:凝聚與認同
另外,網路上一則影片「聽到有傑尼龜而趕來的外國訓練家們」 (https://goo.gl/agGduH) 也呈現出這個遊戲另一個迷人之處,就是創造了另一種社群與人際連結。「原來你也在玩這個」、「你那隻我也有」、「那隻是去哪裡找的?」以共通話題為基礎,打造出Pokémon GO世界的歸屬感,也有許多玩家,累積不少的資歷或經驗,因而在這個世界裡感受到被認同,因而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於其中;事實上,這些元素也是其他許多網路遊戲(相較於單機版遊戲)讓玩家不忍釋手的原因之一。
在官方廣告的影片 (https://goo.gl/nm9PtF) 後段,巧妙且聰明地運用了團體認同的概念,讓一群不認識的人因同樣的原因而凝聚在一起:設定難題,讓所有玩家可以為了同一個任務而一起努力,這種團結合作、齊心破解任務的成就感也是遊戲當中很正向的經驗之一。
➡活動身體,感覺不錯
因為需要外出才能玩,這類遊戲因此也創造了不少「活動身體」的機會。據PTT鄉民awaited整理國外論壇Rreddit的文章 (https://goo.gl/1ouXdW) ,不少外國小朋友玩家開始期待跟母親一起出門買菜,原本關在家中的人有了上教會的念頭(因為道館在教會旁邊)、或者丈夫開始願意跟太太一起出門騎腳踏車等。對許多缺乏出門動機的玩家來說,間接感受到運動的好處、人際間的連結,也會被歸因於遊戲帶來的吸引力中。未來,若能善用這類遊戲的魅力,設計不同的「任務」,運用在不同類型、需求的玩家中(如:輕度社交恐懼的學生、不喜歡運動的小朋友、治療憂鬱情緒時做為行為活化的任務等),或許能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
➡注意力是有限的
不過,相反的,遊戲影響有利有弊,負面影響也值得我們留意。目前最明顯的威脅是,該遊戲太容易占據玩家的注意力。而很殘酷的是,人類的注意力非常有限,當過度關注於「虛擬」訊息上,我們很容易忽視「真實」的訊息,像是:我們還在開車、前面有斑馬線;或者,道館前面的叔叔很詭異等。
➡界線切換有難度
「遊戲」本身稱之為遊戲,是因為它是一個「有界線」的活動,也就是,我們預設參與者隨時可以調整、切換「現實」與「遊戲」之間的頻道。不過,對遊戲公司來說,當然希望這樣的界線越稀薄越好,也許玩家的體驗會更舒服與流暢。在這個遊戲中,玩家要能精確的切換現實與遊戲,確實比其他必須待在房間、網咖的遊戲還要在困難些。
➡不小心會太認真
同時,不斷搜集、闖關、破解任務帶來的心理回饋,也容易讓玩家不小心「太認真」,而過度執著在執行任務與感受完成任務帶來的滿足感。雖然目前還未有類似報導,但過度投入遊戲,除了影響安全之外,也確實有可能後續影響我們在工作或課業上的表現,以及人際關係。
➡新型態的繭居族?
在未來,會不會出現另一種新趨勢的「繭居族」?他們會出門,但是,常常處居於遊戲創造出來的世界(特別是當遭遇一些挫折或壓力時,容易不小心地躲進去)。從過去「物理上」的繭居,發展為「心理上、人際上」的繭居,這些新互動型態的遊戲長期而言對玩家造成的影響,無論正面或負面,都很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結語
Pokemon Go來勢洶洶,未來勢必在世界各地造成不同的話題,在準備進入這個迷人的世界之前,我們建議玩家在心中先做好一些準備。特別是對家有小朋友的爸媽來說,如何陪伴孩子「一起」參與這個遊戲,並且設定一些安全界線,也是不該忽視的。在台灣正式上市前,外國相關的報導,以及更多玩家行為的觀察資訊,也值得我們後續更多的關注與留意。
*文: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圖: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感謝:丁郁芙臨床心理師、沈眉君精神科醫師的回饋與意見之補充
*網誌好讀版 http://goo.gl/lAqNQy
「蘇益賢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心得] 不快樂是件好事? 《練習不快樂?!》 -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心得] 《從此不再壓力山大》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哇賽心理學- 這是ㄎ編昨晚在ptt婚姻版看到的文章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哇賽心理學- 這是ㄎ編昨晚在ptt婚姻版看到的文章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蘇益賢〈第01集:導言〉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網路上關於不壓抑情緒-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網路上關於不壓抑情緒-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網路上關於不壓抑情緒-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容易焦慮ptt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來我家玩吧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來我家玩吧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來我家玩吧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心得]《練習不壓抑》別讓壓抑變成壓力PTT推薦- book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公告] 台大心理&政大心理學伴名單~^O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蘇益賢ptt 在 新聞高普考開始報名開缺3383人PTT 網頁版- 心理師放榜 的評價
蘇益賢ptt 在 [心得] 《從此不再壓力山大》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當然作者蘇益賢本身是臨床心理師,也在心理治療所任職副所長。但我覺得這本書的好處就在於,很適合在通勤的時間,讀一兩個小節。書裡也有帶很多自我檢測 ... ... <看更多>
蘇益賢ptt 在 哇賽心理學- 這是ㄎ編昨晚在ptt婚姻版看到的文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ㄎ編昨晚在ptt婚姻版看到的文章,是一位心理師跟不喜歡自己孩子的媽媽、錯誤因應的爸爸所談內容,裡頭談了很多孩子童年經驗會造成以後永久性的創傷,看得讓有一個 ... ... <看更多>
蘇益賢ptt 在 [心得] 不快樂是件好事? 《練習不快樂?!》 -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不快樂是件好事?──
《練習不快樂?!》試讀心得
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86418533
書名:《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
作者:蘇益賢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01/18
定價:340元
博客來:https://pse.is/happybk
誠 品:https://pse.is/happyes
金石堂:https://pse.is/happyks
時 報:https://pse.is/happyrt
讀 冊:https://pse.is/happytz
--------------------
「你快樂嗎?我很快樂。……快樂就是這麼容
易的東西,Don’t worry, be happy.」。
(摘自【快樂頌】部分歌詞)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要常想一二。」
「再艱苦,也要讓老天爺笑出聲音來。」(摘
自《佐賀的超級阿嬤》吳念真推薦序。)
我們活在一個需要大量正向能量的世代,但自
己是否知道快樂是什麼?而人生又如何能讓自
己快樂?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以很淺顯易懂的方式,將快
樂的生理、心理及我們如何從生活去感知快樂
,都濃縮在《練習不快樂?!》這本書中。看
似反向操作的書名,卻也隱含著令人玩味的意
義。
我們無時無刻在尋求快樂,從飲食、性等基本
生存需求,到如何把快樂維持長久不退,都是
人生必經的課題。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誤入歧途
而得到「壞掉」的快樂(無法自拔的成癮),
也有可能創造不同的目標與意義,讓快樂的經
驗得以延續。
作者沿用腦科學家保羅‧麥克林的說法,把人
的大腦分成三部分,由裡而外分別是爬蟲腦(
生存)、哺乳腦(情緒與記憶)、靈長腦(思
考與溝通決策),而也因為如此發達的大腦,
讓人類得以和其他生物有所區別。
爬蟲腦以生存為第一優先考量,所以吃到好吃
的東西會感到愉悅,然而靈長腦卻比較在意意
義上的滿足,兩者思考邏輯上的差異也常造成
衝突,比如美食當前我們無法克制地大快朵頤
,遂了爬蟲腦的意,卻可能在事後讓靈長腦難
受想哭,為失去的健康感慨,或是為被迫瘦身
成功的財布懊悔。
我特別喜歡作者提到,「快樂與不快樂可以共
存」的想法。有時候痛是種警訊,提醒我們趕
快遠離災害(不小心踢到大石頭)、辣椒所引
發的痛覺使人感到爽快又滿足、我們也享受著
搭乘雲霄飛車所帶來的刺激感、怕鬼又喜歡看
驚悚片。而事實上,既然情緒這麼與我們生活
密不可分,又何必硬要切掉那些引發我們負面
念頭的情緒?而這種刻意忽視的結果,可能更
糟糕。
只是我們又當能如何與之共存?
作者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實驗。有心理學家研發
一套APP,下載者不定期會被詢問到當下在做
什麼?在想什麼。根據研究我們其實很常在工
作當下發呆、神遊,遙想過去或計畫未來,然
而卻很少關注到當下。在諮商過程中,心理師
總是會鼓勵受諮者多感受當下的感覺,在當代
的社會環境,這更是一個很重要且必須的體驗。
隨著接收了過度資訊,我們更加難以感受到我
們的真實想法,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所影響,
而更難體察自己的需求。更糟糕的是,當我們
沉溺於無所不在的聲光效果時,我們的專注力
也隨之下降,也就距離真正的快樂更遠了。
有意思的是,最近看的幾部日影都有提到何謂
幸福,而在英文的翻譯即是happy(happiness
)。中文的快樂與幸福語意有所差距,但在英
文卻可算作同義詞。英文歌《You Are My
Sunshine》中的一段歌詞「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雖然歌詞中
陰天也能快樂的原因在於有愛自己的人,然而
換個方向想,當我們發現我們的人生有獲得支
持時,我們也能感受到被愛、被需要,自然也
開始感受到快樂(幸福)。
同樣的,當我們懂得付出與分享,自然也很能
感受到快樂就在我們的身旁。
想要快樂,並不是得否定或拒絕一切痛苦,而
是讓我們重新去思索,我們能否更深切地去感
受到,自己在每個生命歷程中,所能獲得的學
習與成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16.177.1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48227246.A.CDF.html
... <看更多>